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3-02-25 20:33: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煤矿综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煤矿运输均为通过采矿机采矿,然后将所有煤矿全部运出至工厂进行加工,但是由于开采出的煤矿有大有小,运送至工厂后,还需要将其进行筛分,然后才能投入相应规格的破碎机中进行破碎,过程过于繁琐,并且还会出现一些较大的煤矿,根本无法被小规模的破碎机破碎,只能扔掉,极大的浪费了运输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上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5.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其包括,开采模块,包括破碎单元和收集单元,所述破碎单元包括破碎滚筒、与破碎滚筒连接的摇臂,以及与所述摇臂连接的采矿机主体,所述收集单元包括设置于底部的集矿转轮,以及与设置于所述集矿转轮下方的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可升降设置在所述采矿机主体的底部,所述集矿转轮通过液压收缩杆连接在所述采矿机主体的前方;运输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后方,用于输送开采模块开采的煤矿;分离模块,设置于运输模块后方,用于对煤矿进行筛分,分离模块包括主动输送单元和中间连接单元,主动输送单元包括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配合的转动辊组件和从动辊,以及与所述转动辊组件配合的驱动调节件,中间连接单元,包括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中间支座,以及铰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中间支座上的伸缩杆。
7.作为本发明所述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运输模块包括集煤单元和设置于所述集煤单元侧面的运输单元,所述集煤单元包括集煤仓和固定支架,所述集煤仓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集煤仓底部设置有出煤口,所述出煤口与所述运输单元配合。
8.作为本发明所述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运输单元倾斜设置,并且所述出煤口设置于所述运输单元的底部。
9.作为本发明所述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集煤仓上还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出煤口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集煤仓滑动配合。
10.作为本发明所述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调节件包括与所述转动辊组件连接的交叉杆、与所述转动辊组件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设置于相
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齿轮之间的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转动辊组件端部的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从动辊端部的第二滑块,以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滑块的锁链,相邻的两个所述交叉杆端部通过铰接轴进行铰接,所述第二齿轮连接在所述铰接轴上,并且所述第二齿轮同时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距离最小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通过锁链进行连接。
11.作为本发明所述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活动支撑腿、固定支撑腿和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与活动支撑腿铰接或与所述固定支撑腿固定连接,设置在承载支架端部的从动辊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支架上;所述承载支架侧面设置有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内,其中一个所述承载支架端部铰接在所述中间支座上,并且铰接轴与设置在端部的所述从动辊同轴。
12.作为本发明所述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调节件还包括带动所述转动辊组件进行转动的第一驱动件,以及带动所述转动辊组件和从动辊进行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承载支架侧面的电机、与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的螺纹杆、与所述螺纹杆螺纹配合的卡块、与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的转动杆,以及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万向节,所述卡块与设置在端部的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支架上设置有供所述卡块进行移动的第二移动槽,所述万向节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与中间支座的铰接轴处。
13.作为本发明所述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辊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辊上沿其轴向阵列设置有第一椭圆盘,所述第二转动辊上沿其轴向阵列设置有第二椭圆盘,所述第一椭圆盘和所述第二椭圆盘交错设置。
14.作为本发明所述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动输送单元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辊组件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辊转轴上的第三齿轮、固定在所述从动辊转轴上的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固定在所述承载支架上并同时与所述第四齿轮和第一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连接所述第五齿轮和第三齿轮的链条,以及用于使所述链条保持紧绷的张紧轮,所述张紧轮铰接在所述承载支架上。
15.作为本发明所述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动输送单元还包括遮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支架上,所述活动支撑腿包括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和紧固螺栓,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支柱上竖直设置有多个第一孔。
16.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通过开采模块对露天煤矿进行开采和收集,并将开采的煤矿经运输模块后输送至分离模块进行分离,将大块煤矿和较小煤矿分开装车,便于后续加工;分离模块中设置有两组主动输送单元,其中一组主动输送单元能够转动,利用重力使煤矿快速向后移动,能够防止煤矿堆叠在分离模块的前端,筛分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
的附图。其中:
18.图1为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结构图。
19.图2为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开采模块结构图。
20.图3为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部分运输模块结图。
21.图4为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分离模块整体示意图。
22.图5为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未倾斜时的分离模块结构图。
23.图6为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第一支撑组件结构图
24.图7为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第二驱动件结构图。
25.图8为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示意图。
26.图9为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传动组件结构图。
27.图10为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锁链和铰接轴示意图。
28.图11为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的另一视角的分离模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3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1.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32.实施例1
33.参照图1~图1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露天煤矿开采输送系统包括开采模块a、运输模块b和分离模块c,开采模块a用于从露天矿场开采煤矿,并将开采的煤矿输送至运输模块b,运输模块b用于控制煤矿输送量并将输送端拔高,以便分离模块c中的一个主动输送单元300能够倾斜,分离模块c用于对煤矿进行筛分。
34.具体的,开采模块a包括破碎单元100和收集单元200,破碎单元100包括破碎滚筒101、与破碎滚筒101连接的摇臂102,以及与摇臂102连接的采矿机主体103,收集单元200包括设置于底部的集矿转轮201,以及与设置于集矿转轮201下方的第一输送带202,第一输送带202可升降设置在采矿机主体103的底部,集矿转轮201通过液压收缩杆203连接在采矿机主体103的前方。
35.运输模块b设置于第一输送带202的后方,其包括集煤单元500和设置于集煤单元500侧面的运输单元600,集煤单元500包括集煤仓501和固定支架502,集煤仓501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502上,集煤仓501底部设置有出煤口501a,出煤口501a与运输单元600配合。运输单元600倾斜设置,并且出煤口501a设置于运输单元600的底部。优选的,集煤仓501上还设置有用于遮挡出煤口501a的挡板501b,挡板501b与集煤仓501滑动配合,通过改变挡板501b遮蔽出煤口501a的范围,能够调整单位时间内落在主动输送单元300上的煤矿量。
36.分离模块c主动输送单元300和中间连接单元400,主动输送单元300包括第一支撑组件301、与第一支撑组件301配合的转动辊组件302和从动辊304,以及与转动辊组件302配合的驱动调节件303,中间连接单元400,包括连接两个第一支撑组件301的中间支座401,以及铰接在其中一个第一支撑组件301和中间支座401上的伸缩杆402。
37.驱动调节件303包括与转动辊组件302连接的交叉杆303a、与转动辊组件302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303b、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齿轮303b之间的第二齿轮303c、设置于转动辊组件302端部的第一滑块303d、设置于从动辊304端部的第二滑块303f,以及连接相邻两个第二滑块303f的锁链303h,相邻的两个交叉杆303a端部通过铰接轴303e进行铰接,第二齿轮303c连接在铰接轴303e上,并且第二齿轮303c同时与相邻的两个第一齿轮303b啮合,距离最小的第一滑块303d和第二滑块303f之间通过锁链303h进行连接。
38.第一支撑组件301包括活动支撑腿301a、固定支撑腿301b和承载支架301c,承载支架301c与活动支撑腿301a铰接或与固定支撑腿301b固定连接,设置在承载支架301c端部的从动辊304固定连接在承载支架301c上,承载支架301c侧面设置有第一移动槽301c-1,第一滑块303d和第二滑块303f均设置在承载支架301c内,其中一个承载支架301c端部铰接在中间支座401上,并且铰接轴与设置在端部的从动辊304同轴。
39.进一步的,驱动调节件303还包括带动转动辊组件302进行转动的第一驱动件303i,以及带动转动辊组件302和从动辊304进行移动的第二驱动件303j,第二驱动件303j包括固定在承载支架301c侧面的电机303j-1、与电机303j-1输出端连接的螺纹杆303j-2、与螺纹杆303j-2螺纹配合的卡块303j-3、与螺纹杆303j-2固定连接的转动杆303j-4,以及用于连接两个转动杆303j-4的万向节303j-5,卡块303j-3与设置在端部的第一滑块303d固定连接,承载支架301c上设置有供卡块303j-3进行移动的第二移动槽301c-2,万向节303j-5设置在承载支架301c与中间支座401的铰接轴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03i为电机。
40.优选的,转动辊组件302包括第一转动辊302a和第二转动辊302b,第一转动辊302a和第二转动辊302b交错设置,第一转动辊302a上沿其轴向阵列设置有第一椭圆盘302a-1,第二转动辊302b上沿其轴向阵列设置有第二椭圆盘302b-1,第一椭圆盘302a-1和第二椭圆盘302b-1交错设置。
41.主动输送单元300还包括连接两个转动辊组件302的传动组件305,传动组件305包括固定在第一转动辊302a转轴上的第三齿轮305a、固定在从动辊304转轴上的第四齿轮305b和第五齿轮305c、固定在承载支架301c上并同时与第四齿轮305b和第一齿轮303b啮合的第六齿轮305d、连接第五齿轮305c和第三齿轮305a的链条305e,以及用于使链条305e保持紧绷的张紧轮305f,张紧轮305f铰接在承载支架301c上。主动输送单元300还包括遮挡板306,固定连接在承载支架301c上,活动支撑腿301a包括第一支柱301a-1、第二支柱301a-2和紧固螺栓302a-3,第一支柱301a-1和第二支柱301a-2滑动配合,第一支柱301a-1上竖直设置有多个第一孔301a-11。
42.需要注意的是,当相邻的第二滑块303f之间的距离为最小值时,从动辊304依旧能够转动,当相邻的第二滑块303f之间的距离为最大值时,此时相邻的从动辊304之间的距离最大,但相邻的从动辊304之间的最大距离依旧小于第一转动辊302a和第二转动辊302b之间的最小距离。
43.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从动辊304是不发生转动的,其只是起到中间承接的作用,
优选的,在不发生倾斜的承载支架301c上,可以不设立从动辊304。
44.在使用时,先调节分离模块c,控制电机303j-1带动螺纹杆303j-2转动,通过卡块303j-3带动转动辊组件302进行移动,在交叉杆303a的作用下,转动辊组件302中的第一转动辊302a和第二转动辊302b之间的距离会保持恒定,当第一转动辊302a和第二转动辊302b之间的距离满足要求后,通过伸缩杆402使中间支座401一侧的承载支架301c发生转动,根据同一时间掉落在转动辊组件302上的煤矿量调节承载支架301c的倾斜程度,若同一时间掉落的煤矿量较少,则承载支架301c的倾斜程度不用太大,若同一时间掉落的煤矿量较多,则承载支架301c的倾斜程度略大一下,调节好倾斜程度后,通过拉长第二支柱301a-2,并通过紧固螺栓302a-3进行固定,对倾斜的承载支架301c进行固定,然后打开第一驱动件303i,在第一齿轮303b、第二齿轮303c和传动组件305的作用下,带动两组主动输送单元300中的转动辊组件302进行转动,实现对煤矿的输送及筛选。当分离模块c调节好后,开采模块a开始启动,通过破碎滚筒101对煤矿进行开采,将集矿转轮201和第一输送带202下降至快要贴合底面,集矿转轮201略高于第一输送带202,通过集矿转轮201转动,将散落在地面上的煤矿集中到第一输送带202上通过第一输送带202将煤矿输送至集煤仓501,调节出煤口501a的开口大小,使煤矿经运输单元600落在倾斜的主动输送单元300,通过分离模块c对煤矿进行筛分,然后将筛分后的煤矿分别装车运输至后续加工厂即可。
45.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