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捋线组件及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20 18:41: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捋线组件及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一些无线通讯设备如路由器等的制造过程中,一般需要将天线的线材焊接到线路板上,而在焊接之前,还需要使用捋线组件将线材夹持住并捋直,以方便后续的焊接。
3.传统的捋线组件往往采用气缸带动夹爪夹紧线材并将线材捋直的方式,由于气缸的夹持力不方便控制,在捋线过程中容易产生因夹持力过大而导致线材损伤或因夹持力过小而导致无法夹紧线材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捋线组件及焊接装置,以解决在捋线过程中因夹持力过大导致线材损伤或因夹持力过小而无法夹紧线材的问题。
5.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捋线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弹性件,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有第一动力件,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件具有第一夹持端,所述第二夹持件具有第二夹持端;所述弹性件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使得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以使得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夹紧线材,所述第一动力件可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远离所述第二夹持件,以使得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松开所述线材。
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所述第一阻挡部用于限制所述线材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往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且远离所述第二夹持端的方向移动。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所述第二阻挡部与所述第一阻挡部将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线材。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阻挡部的另一端往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阻挡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连接,所述第二阻挡部的另一端往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阻挡部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阻挡部的部分表面可滑动地贴合在一起。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捋线组件还包括相连的扣线块和第一升降动力件,所述扣线块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所述第一升降动力件用于带动所述扣线块将所述线材抵出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弹性圈带,所述第一夹持件上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悬挂柱和第二悬挂柱,所述弹性圈带相对的两端分别悬挂于所
述第一悬挂柱上和所述第二悬挂柱上。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有第二动力件,所述第二动力件可带动所述第二夹持件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件,以使得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松开所述线材。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捋线组件还包括夹爪气缸,所述第一动力件和所述第二动力件分别为所述夹爪气缸的两个夹持端。
13.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焊接装置,包括:
14.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捋线组件;
15.治具,所述治具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线路板的限位槽;及
16.焊接组件,所述焊接组件用于将所述线材焊接于所述线路板上。
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治具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线材的卡线槽;所述焊接装置还包括视觉处理组件和取线组件,所述视觉处理组件用于对放置于所述卡线槽上的所述线材的端部进行拍照,以获取所述线材的端部的位置坐标,所述取线组件用于根据所述视觉处理组件获取的所述位置坐标夹持所述线材的端部,并将所述线材从所述卡线槽内取出。
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焊接组件包括焊接头和压板块,所述压板块连接有第二升降动力件,所述第二升降动力件用于带动所述压板块抵压所述线路板。
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捋线组件,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弹性件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连接,所以在通过弹性件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并使得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夹紧线材时,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的夹持力只跟弹性件的弹力有关,因此只要选择合适弹力的弹性件即可夹紧线材,同时还可避免线材损伤,从而解决了在捋线过程中因夹持力过大导致线材损伤或因夹持力过小而无法夹紧线材的问题。
20.本技术提供的焊接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技术提供的捋线组件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捋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所示的捋线组件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4.图3是图1所示的捋线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3所示的捋线组件的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6.图5是图1所示的捋线组件的夹线状态图;
27.图6是图5所示的捋线组件的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8.图7是图1所示的捋线组件的扣线状态图;
29.图8是图7所示的捋线组件和治具的d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30.图9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焊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图9所示的焊接组件的e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32.图11是图10所示的焊接组件的焊接状态图。
33.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34.10、捋线组件;10a、第一空间;10b、第二空间;11、第一夹持件;111、第一夹持端;112、第一阻挡部;113、第一悬挂柱;12、第二夹持件;121、第二夹持端;122、第二阻挡部;123、第二悬挂柱;13、弹性件;14、第一动力件;15、第二动力件;16、扣线块;17、第一升降动力件;18、夹爪气缸;20、治具;21、限位槽;22、卡线槽;30、焊接组件;31、焊接头;32、压板块;33、第二升降动力件;40、视觉处理组件;50、取线组件;60、第一四轴运动模块;70、第二四轴运动模块;100、线材;200、线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在本技术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39.为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40.请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捋线组件10,包括第一夹持件11、第二夹持件12和弹性件13。
41.第一夹持件11连接有第一动力件14,第二夹持件12与第一夹持件11相对设置,如沿图中的oy方向相对设置,第一夹持件11具有第一夹持端111,第二夹持件12具有第二夹持端121。
42.弹性件13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相连接,弹性件13用于使得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相互靠近,即沿平行于图中oy的方向相互靠近,以使得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夹紧线材,第一动力件14可带动第一夹持件11远离第二夹持件12,即带动第一夹持件11沿平行于图中oy的方向远离第二夹持件12,以使得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松开线材。
43.请一并参考图5和图6,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捋线组件10在使用的过程中,可先启动第一动力件14,使得第一夹持件11远离第二夹持件12,再将线材100置于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之间,接着关闭第一动力件14,在弹性件13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相互靠近,使得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夹紧线材100,最后移动整个捋线组件10即可实现捋线功能。
4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捋线组件10,由于弹性件13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相连接,所以在通过弹性件13使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相互靠近,并使得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夹紧线材100时,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的夹持力只跟弹性件13的弹力有关,因此只要选择合适弹力的弹性件13即可夹紧线材100,同时还可避免线材100损伤,从而解决了在捋线过程中因夹持力过大导致线材100损伤或因夹持力过小而无法夹紧线材100的问题。
4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捋线组件10,可解决捋线和夹线转运所需夹持力不同的问题,即提供两种不同大小的夹持力来分别适应捋线和夹线转运所需夹持力大小的需求。例如,在捋线过程中,可通过弹性件13使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相互靠近,并使得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夹紧线材100,此过程中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对线材100的夹持力适中,满足捋线要求;在夹线转运过程中,需要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对线材100的夹持力比捋线过程中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对线材100的夹持力更大一些,则可通过第一动力件14带动第一夹持件11靠近第二夹持件12,并使得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夹紧线材100。
46.可选地,第一动力件14可以为气缸、丝杠电机、直线运动模组或其他可以沿直线移动的动力件等,其只要可以带动第一夹持件11远离第二夹持件12即可。
47.可选地,弹性件13可以选用弹簧、弹性橡胶或其他具有弹力的零件。
48.请再次参考图1和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1上设置有第一阻挡部112,第一阻挡部112位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第一阻挡部112用于限制线材100在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往远离第一夹持端111且远离第二夹持端121的方向移动,即限制线材100在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往图中的oz正方向移动。
49.可以理解,第一阻挡部112可以是块状、条状或其他类似形状,当线材100进入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后,由于第一阻挡部112的阻挡,线材100无法在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往图中的oz正方向移动。
5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线材100置于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之间时,避免线材100进入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的空间的深度太深,导致后续不方便将线材100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的空间内取出。
51.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12上设置有第二阻挡部122,第二阻挡部122位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第二阻挡部122与第一阻挡部112将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10a和第二空间10b,第一空间10a用于容纳线材100。如此,不仅可进一步避免线材100进入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的空间的深度太深,如进入第二空间内10b,导致后续不方便将线材100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的空间内取出,还可以避免线材100来料摆动范围太大,不容易将线材100置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
52.可以理解,第二阻挡部122可以是块状、条状或其他类似形状,当线材100进入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后,由于第二阻挡部122的阻挡,线材100无法在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往图中的oz正方向移动。
53.可选地,第一阻挡部112的一端与第一夹持件11相连接,第一阻挡部112的另一端往靠近第二夹持件12的方向延伸,第二阻挡部122的一端与第二夹持件12相连接,第二阻挡部122的另一端往靠近第一夹持件11的方向延伸且第二阻挡部122的部分表面与第一阻挡部112的部分表面可滑动地贴合在一起,即第一阻挡部112和第二阻挡部122相对或相向移动时,第一阻挡部112和第二阻挡部122之间滑动接触。
54.可选地,第一夹持端111、第一阻挡部112、第二阻挡部122和第二夹持端121呈“u”形排布,第一阻挡部112靠近第二夹持件12的一端和第二阻挡部122靠近第一夹持件11的一端可以交叉。
55.请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捋线组件10还包括相连的扣线块16和第一升降动力件17,扣线块16位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第一升降动力件17用于带动扣线块16将线材100抵出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即第一升降动力件17可以带动扣线块16沿平行于图中oz的方向移动。
5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通过第一升降动力件17带动扣线块16来将线材100抵出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如带动扣线块16沿图中oz的正方向移动,将线材100抵出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并将线材100扣放至其他位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57.可以理解,扣线块16位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即沿图中的oy方向,扣线块16位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
58.可选地,第一升降动力件17可以为气缸、丝杠电机或直线运动模组等。
59.请一并参考图7和图8,当第一升降动力件17带动扣线块16将线材100抵出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后,还可以进一步地将线材100扣放至其他位置,如治具20上的卡线槽22内等。
60.在本实施例中,捋线组件10可设置在第一四轴运动模块60上,如四轴机械手或四轴模组运动平台等。第一四轴运动模块60可带动捋线组件10沿多方向移动,如沿图中的ox、oy和oz方向移动,以便于将线材100置于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之间并夹持住后捋线,或者将线材100抵出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并扣放至其他位置,即实现取线、捋线和扣线功能的自动化。
61.请参考图3和图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13设置为弹性圈带,第一夹持件11上和第二夹持件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悬挂柱113和第二悬挂柱123,弹性圈带相对的两端分别悬挂于第一悬挂柱113上和第二悬挂柱123上。
6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不仅方便将弹性件13与第一夹持件11、第二夹持件12相连接,还方便调试弹性件13的弹力大小,以方便找到合适弹力大小的弹性件13。
63.请参考图1和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12连接有第二动力件15,第二动力件15可带动第二夹持件12远离第一夹持件11,即第二动力件15可带动第二夹持件12沿平行于图中oy的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松开线材100。
6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得第二夹持件12更快地远离第一夹持件11,以使得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更快地松开线材100,从而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65.可选地,第二动力件15可以为气缸、丝杠电机、直线运动模组或其他可以沿直线移动的动力件等,其只要可以带动第二夹持件12远离第一夹持件11即可。
66.在本实施例中,捋线组件10包括夹爪气缸18,第一动力件14和第二动力件15分别为夹爪气缸18的两个夹持端。夹爪气缸18可驱动第一动力件14和第二动力件15相互靠近或远离。如此,可使得捋线组件10的结构更加紧凑,且更加方便组装。
67.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捋线组件10在使用过程中,当夹爪气缸18处于通气状态时,夹爪气缸18的两个夹持端带动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相互远离至一定间隔,此时将线材100置于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之间,接着使夹爪气缸18处于断气状态,在弹性件13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相互靠近,使得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夹紧线材100,然后移动整个捋线组件10即可实现捋线功能,捋线完成后使得夹爪气缸18处于通气状态,夹爪气缸18的两个夹持端带动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进一步相互靠近,以提高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对线材100的夹紧力,方便将线材100扣放至指定位置,如治具20上的卡线槽22内等。
68.请参考图1、图2和图11,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焊接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的捋线组件10、治具20和焊接组件30。
69.治具2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线路板200的限位槽21,限位槽21可设置为仿形槽等。
70.焊接组件30用于将线材100焊接于线路板200上。
71.可以理解,线材100可以为天线的同轴线等,一般具有编织层和芯线,在将线材100焊接于线路板200上时,需要焊两个点,一个是将编织层焊到接地焊盘上,另一个是将芯线焊到信号焊盘上。
72.焊接装置的原理为:捋线组件10将线材100捋直后找到线材100的端部,然后将线材100的端部对准治具20上的线路板200的焊盘,再通过焊接组件30将线材100的端部焊接于线路板200的焊盘上。
7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由于其捋线组件10上的弹性件13的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相连接,在通过弹性件13使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相互靠近,并使得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夹紧线材100时,第一夹持端111和第二夹持端121的夹持力只跟弹性件13的弹力有关,因此只要选择合适弹力的弹性件13即可夹紧线材100,同时还可避免线材100损伤,从而解决了在捋线过程中因夹持力过大导致线材100损伤或因夹持力过小而无法夹紧线材100的问题。
74.请参考图7、图8、图9和图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治具20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线材100的卡线槽22;焊接装置还包括视觉处理组件40和取线组件50,视觉处理组件40用于对放置于卡线槽22上的线材100的端部进行拍照,以获取线材100的端部的位置坐标,取线组件50用于根据视觉处理组件40获取的位置坐标夹持线材100的端部,并将线材100从卡线槽22内取出。
7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不仅可以修正线材100线长的误差,即线材100端部的位置误差,确保取线组件50可以准确夹持线材100的端部,提高后续的焊接精度,还可以实现不同产品不同天线的取线和线材100端部定位。
76.可选地,视觉处理组件40可以采用相机等,卡线槽22间隔设置多个。
77.可选地,取线组件50可以采取夹爪气缸18,或采用与捋线组件10类似的结构。
78.本实施例中,焊接组件30可设置在第二四轴运动模块70上,如四轴机械手或四轴模组运动平台等。第二四轴运动模块70可带动焊接组件30沿多方向移动,如沿图中的ox、oy和oz方向移动,取线组件50可以设置在第二四轴运动模块70上,以在焊接组件30将线材100焊接到线路板200上时固定线材100,避免其发生随意晃动。
79.本实施例中,视觉处理组件40可与捋线组件10一同设置在第一四轴运动模块60上,使其跟随捋线组件10一起动作,结合整个动作流程,适应不同线长和不同卡线槽22位置。
80.可以理解,对于不同的天线产品,可将其捋线取线坐标、捋线长度、卡线拍照进行预设,即先手动按预设坐标和捋线扣线流程将线材100卡到卡线槽22内,再通过视觉处理组件40拍照计算得到线材100露出卡线槽22的初始长度,即线材100的端部的位置坐标,并预设第二四轴运动模块70的初始焊锡取线坐标,后续再根据线材100的线长偏差,来自动修正焊锡取线坐标,通过调用预设的取线、捋线长度、卡线拍照坐标,就能实现不同产品不同天线的取线和线材100端部定位。
81.可选地,焊接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第一四轴运动模块60和第二四轴运动模块70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接。
82.可以理解,对于不同的天线产品,可以直接更换不同规格的治具20。
83.请参考图9和图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焊接组件30包括焊接头31和压板块32,压板块32连接有第二升降动力件33,第二升降动力件33用于带动压板块32抵压线路板200,即第二升降动力件33可以带动压板块32沿平行于图中oz的方向移动。
8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焊接头31将线材100焊接到线路板200上时,使第二升降动力件33带动压板块32抵压线路板200,避免线路板200发生晃动,影响焊接精度。
85.可选地,焊锡坐标可事先预设,由于之前焊锡取线坐标已自动修正,所以可以提高焊接精度,且能实现不同产品不同焊盘位置的焊锡。
8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