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装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16 01:23: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水枪阀体组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装阀体装置。


背景技术:

2.高压水枪是一种冲洗物体表面的机器。它能将污垢剥离并且冲走,从而达到清洗物体表面的目的。阀体是高压水枪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3.现有一种如图1所示的阀体,其包括阀套1、阀珠2、弹簧3、上垫圈4和下垫圈5,阀套1底部带有突出的阀杆6,阀套1上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凸起柱7,阀套1上还连接有连接管8,下垫圈5、钢珠、弹簧3和上垫圈4依次设置在阀套1的腔体内,弹簧3位于上垫圈4和下垫圈5之间,弹簧3的一端抵触下垫圈5,另一端抵触上垫圈4,钢珠位于弹簧3内。
4.在组装阀体时,通常采用人工组装,有工人将下垫圈5、钢珠、弹簧3和上垫圈4依次放入到阀套1内。
5.上述通过人工组装阀体的方式虽然能够实现阀体的组装,但是组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提高阀体的组装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装阀体装置。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装阀体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自动装阀体装置,包括工作台、旋转装置、旋转装置、第一放料装置、用于运送钢珠的第二放料装置、用于运送弹簧的第三放料装置和卸料装置;
9.旋转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旋转环,第一电机设置在工作台上,旋转环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第一电机与旋转环联动,旋转环上连接有六个用于放置阀套并对阀套进行定位的定位座,定位座以旋转环的中心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
10.第一放料装置设置为两组,一组为用于运送下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另一组为用于运送下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
11.用于运送下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第二放料装置、第三放料装置 、用于运动上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和卸料装置呈周向设置在旋转环周围;
12.两组第一放料装置的出料端、第二放料装置的出料端、第三放料装置的出料端和卸料装置的卸料端分别对应一个定位座,没有对应任何装置的定位座作为初始位置,靠近初始位置的第一放料装置用于运送下垫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第一电机调节好,使其每次旋转六十度,将下垫圈放置在用于运动下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上的第一震动盘送料机内,将上垫圈放置在用于运动上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上的第一震动盘送料机内,将钢珠放置在第二放料装置内,将弹簧放置在第三放料装置内,在组装阀体时,将阀套放置在位于初始位置的定位座上,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转动六十度,旋转环上的六个定位座的位置均以旋转环的中心为中心旋转六十度,位于初始位置上装有阀套的定位座转动至用于运送下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的出料端下方,第一放料装置在工作状态下将下垫圈下放到阀套内,再次启动第一电机,旋转环继
续转动六十度,此时装好下垫圈的阀套随着定位座移动到第二送料装置的出料端下方,第二送料装置将钢珠下放到阀套内,再启动第一电机,此时装好下垫圈和钢珠的阀套随着定位座移动到第三送料装置的出料端下方,第三送料装置将弹簧下放到阀套内,再启动第一电机,装好下垫圈、钢珠和弹簧的阀套随着定位座移动到用于运送上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的出料端下方,用于运送上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将下垫圈下放到阀套内,再启动第一电机,装好下垫圈、钢珠、弹簧和下垫圈的阀套随着定位座移动到对应卸料装置的位置处,启动卸料装置,卸料装置将组装好的阀体从定位座内取出,实现自动卸料的目的;在旋转环转动过程中,当位于初始位置上装有阀套的定位座转动至用于运送下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的出料端下方时,此时也会有其他没有装阀套的定位座转动至初始位置,工作人员可继续向初始位置处的定位座内装阀套,从而不仅实现了代替人工自动组装阀体的目的,还实现了多个阀体同时组装的目的,提高了阀体的组装效率。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放料装置包括第一振动盘送料机、第一支架、第一气缸、滑移块、第二气缸、送料杆、存料件和直振器;第一振动盘送料机和直振器均设置在工作台上,直振器上连接有送料板,送料板上设有送料槽,第一振动盘送料机的出口端与送料板之间有空隙,该空隙小于上垫圈和下垫圈的直径;
15.存料件包括存料架和防护块,存料架设置在工作台上,存料架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底部设有连接槽,送料板远离第一振动盘送料机的一端与存料架之间留有空隙,该空隙小于上垫圈和下垫圈的直径,送料槽远离第一振动盘送料机的一端与连接槽相对,连接槽远离送料槽的一端呈半圆形设置,防护块设置在存料架上并位于安装槽内,防护块朝向存料架的一端设有取料槽,取料槽位于连接槽上方,防护块远离存料架的一端设有取料通孔,取料通孔与取料槽联通;
16.第一支架设置在工作台上,滑移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架上,第一气缸水平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滑移块,第一支架上还设有腰形槽,第二气缸通过支撑柱竖直设置在滑移块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移动杆,移动杆贯穿滑移块和腰形槽,移动杆与滑移块滑动配合,移动杆远离第二气缸的一端连接送料杆。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下垫圈和下垫圈预先放置在相应的第一振动盘送料机内,启动第一振动盘送料机,第一振动盘送料机将上垫圈或下垫圈输送至送料板上的送料槽内,上垫圈或下垫圈在送料槽内沿着送料槽的长度方向有序排列,直振器在工作状态产生振动力,从而将送料槽内的上垫圈或者下垫圈输送至连接槽内,第一气缸带动滑移块在第一支架上移动,当第二气缸上的送料杆位于取料通孔上方时,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通过移动杆带动送料杆移动,使送料杆穿过取料通孔进入到取料槽内,送料杆插在上垫圈或下垫圈上,从而将上垫圈或下垫圈带起,送料杆将上垫圈或下垫圈从防护块内取出,再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带动滑移块移动,从而改变送料杆和下垫圈的位置,将上垫圈或下垫圈送到水平方向上的适当位置处,再启动第二气缸,改变上垫圈或下垫圈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将上垫圈或下垫圈送到相应的阀体内,上垫圈、下垫圈在阀体内抵紧阀体侧壁,第二气缸带动送料杆上升,送料杆与上垫圈或下垫圈分离,上垫圈或者下垫圈在阀体内抵紧阀体侧壁,第二气缸带动送料杆上升,送料杆与上垫圈或者下垫圈分离,从而实现运送上垫圈和下垫圈的目的。
18.可选的,所述第二放料装置包括钢珠储料筒、第一放料软管和推送装置;
19.钢珠储料筒通过支撑架设置在工作台上,工作台上通过立柱连接有安装板,推送装置包括第三气缸、第一推动块、第一下料块和第一下料管,第一推动块滑动连接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上设有第一推料框和用于下放钢珠的下料孔,下料孔位于第一推料框下方并与第一推料框联通,下料孔位于旋转环上方,第一推动块位于第一推料框内并与第一推料框滑动配合,第三气缸设置在安装板上,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第一推动块,第一推动块上设有第一推料孔,当第一推动块抵触第一推料框远离第三气缸的一端时,第一推料孔与下料孔连通,第一下料块设置在安装板上,第一下料块上设有钢珠通道和第一固定槽,第一下料管设置在第一固定槽内,第一下料管与钢珠通道连通并位于钢珠通道上方,钢珠通道位于第一推动块上方;第一放料软管的一端连接第一下料管,另一端连接放料管。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钢珠放置在钢珠储料筒内,钢珠通过第一放料软管进入到第一下料管内,第一下料管内的钢珠进入到钢珠通道内,此时第一推动块将钢珠抵挡,启动第三气缸,第三气缸带动第一推动块移动,改变第一推料孔与钢珠通道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第一推料孔移动到钢珠通道下方,第一推料孔与钢珠通道连通,一个钢珠掉落到第一推料孔内,再启动第三气缸,第三气缸带动第一推料块和位于第一推料孔内的钢珠移动,当第一推动块抵触第一推动槽远离第三气缸的一端时,第一推料孔与下料孔连通,此时第一推料孔内的钢珠通过下料孔掉落,再启动第三气缸,第一推料孔再次移动至钢珠通道下放,一个钢珠掉落到第一推料孔内,再启动第三气缸,使第一推料孔内的钢珠移动,当第一推动块抵触第一推动槽远离第三气缸的一端时,第一推料孔与下料孔连通,钢珠掉落,如此往复循环,实现第二放料装置运送钢珠的目的。
21.可选的,所述钢珠储料筒包括连接板、运动板、第四气缸、装料管、封堵杆和放料管,连接板连接在支撑架上,第四气缸设置在连接板的两端,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穿过连接板并与连接板滑动配合,第四气缸穿过连接板的一端连接运动板,装料管的一端连接在运动板上,运动板连接装料管的一侧且位于装料管内的侧壁呈锥形漏斗设置,放料管设置在连接板上并贯穿连接板,放料管贯穿运动板并伸入至装料管内,放料管与运动板滑动配合,放料管管内位于装料管内的一端成倒角设置,封堵杆连接在装料管内,封堵杆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放料管管口正上方。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封堵杆插入到放料管内时,启动第四气缸,第四气缸通过运动板带动装料管、横杆和封堵杆移动,从而改变封堵杆与放料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封堵杆朝向放料管方向移动并插入到放料管内部的倒角内,从而实现封堵杆将放料管封堵的目的,避免钢珠通过放料管下落。
23.在不需要封堵杆封堵放料管内时,再次启动第四气缸,第四气缸通过运动板和装料管带动封堵杆向上移动,封堵杆随着装料管一起向上移动,从而使封堵杆从放料管内移除,此时放料管被打开,封堵杆不在封堵放料管,钢珠可顺利从钢珠储料筒内掉落。
24.可选的,所述第三放料装置包括第二震动盘送料机、第二放料软管和传料装置;
25.传料装置包括第二下料管、第二下料块、第二推动块、第五气缸和第六气缸,安装板上设有第二推料框和用于下放弹簧的传料孔,传料孔位于第二推料框下方并与第二推料框联通,传料孔位于旋转环上方,第二推动块位于第二推料框内并与第二推料框滑动配合,第五气缸设置在安装板上,第五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第二推动块,第二下料块设置在安装板上,第二下料块上设有弹簧通道和第二固定槽,第二下料管设置在第二固定槽内,第二下料
管与弹簧通道连通并位于弹簧通道上方,弹簧通道位于第二推动块上方,传料孔位于弹簧通道正下方,第二下料块上还设有卡簧通道,卡簧通道的一端与弹簧通道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下料块表面,第六气缸设置在第二下料块上,第六气缸的活塞杆位于卡簧通道内,第二震动盘送料机设置在支撑架上,第二放料软管的一端连接第二下料管内,另一端连接第二震动盘送料机的出料端。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第三放料装置时,初始状态时,第二移动板位于弹簧通道下方,将弹簧放置到第二震动盘送料机内,弹簧由第二振动盘送料机输送至第二放料软管内,第二放料管软内的弹簧进入到第二下料管内并朝向弹簧通道方向移动,靠近第二移动板的弹簧抵在第二移动板上,启动第六气缸,第六气缸的活塞杆从卡簧通道伸入至弹簧通道内,此时第六气缸的活塞杆位于最靠近靠近第二移动板的弹簧上方,将靠近第二移动板的两个弹簧隔开,启动第五气缸,第五气缸带动第二移动板移动,将第二移动板从弹簧通道下方移走,弹簧从弹簧通道内落下并穿过传料孔;当最靠近第二移动板的弹簧落下后,再次启动第五气缸,第五气缸带动第二移动板移动,第二移动板再次移动至弹簧通道下放并将弹簧通道封堵,与此同时,启动第六气缸,第六气缸的活塞杆缩回至卡簧通道内,被第六气缸的活塞杆拦截的弹簧下落并抵触第二移动板;再启动第五气缸移动第二移动板并同时启动第六气缸,第六气缸的活塞杆仍位于最靠近靠近第二移动板的弹簧上方,将靠近第二移动板的两个弹簧隔开,弹簧通道与传料孔连通,最靠近第二移动板的弹簧穿过传料孔,如此往复循环,从而实现传送弹簧的目的。
27.可选的,所述卸料装置包括第七气缸、旋转气缸、旋转臂和夹爪气缸,第七气缸设置在工作台上,第七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稳定板,稳定板的两端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与工作台滑动配合,旋转气缸设置在稳定板上,旋转臂的一端连接旋转气缸,另一端连接夹爪气缸。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七气缸,第七气缸通过稳定板带动旋转气缸和旋转臂升降,将旋转臂移动到适当高度后,再启动旋转气缸,旋转气缸带动旋转臂和夹爪气缸转动,使夹爪气缸位于阀套上方,再启动第七气缸,使夹爪气缸下降,然后通过启动夹爪气缸将阀套夹住,再启动第七气缸,阀套脱离定位座,然后启动旋转气缸,旋转臂发生转动,将夹持有阀套的夹爪气缸转动至适当位置处,再使夹爪气缸将阀套松开,实现自动卸料的目的。
29.可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还连接有用于盛装组装后阀体的收纳箱。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卸料时,启动旋转气缸,旋转臂发生转动,将夹持有阀套的夹爪气缸转动至收纳箱上方,再使夹爪气缸将阀套松开,组装好的阀体掉落到收纳箱内,实现收纳组装后阀体的目的。
31.可选的,所述送料板上连接有用于遮挡送料槽的透明塑料板。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塑料板能够将送料槽遮挡,避免上垫圈或者下垫圈脱离送料槽。
3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4.1.不仅实现了代替人工自动组装阀体的目的,还实现了多个阀体同时组装的目的,提高了阀体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35.图1是背景技术中用于体现阀体的爆炸图。
3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一种自动装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定位座与旋转环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放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二气缸与第一支架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4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取料槽与取料通孔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41.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二放料装置与第三放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2.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传料装置和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3.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1、阀套;2、阀珠;3、弹簧;4、上垫圈;5、下垫圈;6、阀杆;7、凸起柱;8、连接管;9、工作台;10、旋转装置;11、第一放料装置;12、第二放料装置;13、第三放料装置;14、卸料装置;15、第一电机;16、齿轮;17、齿环;18、旋转环;19、定位座;20、定位通孔;21、第二定位通槽;22、第一定位通槽;23、定位孔;24、第一振动盘送料机;25、第一支架;26、第一气缸;27、滑移块;28、第二气缸;29、送料杆;30、直振器;31、送料板;32、送料槽;33、透明塑料板;34、存料架;35、防护块;36、安装槽;37、连接槽;38、取料槽;39、取料通孔;40、滑块;41、滑轨;42、第一安装板;43、第一t型块;44、第一t型槽;45、缓冲器;46、腰形槽;47、移动杆;49、第一放料软管;50、支撑架;51、连接板;52、运动板;53、第四气缸;54、装料管;55、封堵杆;56、放料管;57、横杆;58、安装板;59、立柱;60、第三气缸;61、第一推动块;62、第一下料块;63、第一下料管;64、第一推料框;65、下料孔;66、第一安装架;67、第二t型块;68、第二t型槽;69、钢珠通道;70、第一固定槽;71、第二震动盘送料机;72、第二放料软管;73、第二下料管;74、第二下料块;75、第二推动块;76、第五气缸;77、第六气缸;78、传料孔;79、第二推料框;80、第二安装架;81、第三t型块;82、第三t型槽;83、弹簧通道;84、第二固定槽;85、卡簧通道;86、第七气缸;87、旋转气缸;88、旋转臂;89、夹爪气缸;90、气缸架;91、稳定板;92、导向杆;93、导向套;103、第一推料孔;104、收纳箱。
具体实施方式
4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自动装阀体装置。
46.实施例1
47.参照图2,一种自动装阀体装置包括工作台9、旋转装置10、第一放料装置11、用于运送钢珠的第二放料装置12、用于运送弹簧的第三放料装置13以及卸料装置14。
48.参照图2,旋转装置10包括第一电机15、齿轮16、齿环17和旋转环18,第一电机15设置在工作台9下方,第一电机15为伺服电机,第一电机15的输出轴贯穿工作台9并连接齿轮16,齿环17通过轴承(图中未示出)转动连接在工作台9上,轴承的内圈设置在工作台9上,齿环17与轴承的外圈转动连接,齿轮16与齿环17啮合,齿环17通过连接柱连接旋转环18,旋转环18的中心线与齿环17的中心线重合。
49.参照图3,旋转环18上边缘上设有一缺口,旋转环18上连接有六个用于放置阀套并对阀套进行定位的定位座19,六个定位座19以旋转环18的中心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定位
座19上设有用于放置阀套中间主体部分的定位通孔20,定位通孔20上相对的两侧设有用于放置凸起柱的第一定位通槽22,定位通孔20侧壁上还设有用于放置连接管的第二定位通槽21,旋转环18上还连接有定位孔23,定位孔23与定位通孔20连通。在放置阀套时,将阀套中间部分插入到定位通孔20内,将阀套上的凸起柱插入到第一定位通槽22内,将阀套上的连接管插入到第二定位通槽21内,使阀套上的阀杆插入到旋转环18上的定位孔23内,从而实现将阀套固定在定位座19上的目的。
50.第一电机15在工作状态下带动齿轮16转动,齿轮16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与其啮合的齿环17转动,齿环17带动定位座19转动,实现移动定位座19位置的目的。
51.参照图2,第一放料装置11设置为两组,第一放料装置11设置在旋转环18的两侧,一组第一放料装置11用于运送下垫圈,另一组第一放料装置11用于运送上垫圈。
52.参照图2,用于运送下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11、第二放料装置12、第三放料装置13 、用于运动上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11和卸料装置14呈周向设置在旋转环18周围。
53.参照图2和图4,第一放料装置11包括第一振动盘送料机24、第一支架25、第一气缸26、滑移块27、第二气缸28、送料杆29、存料件和直振器30。
54.参照图4,第一振动盘送料机24和直振器30均设置在工作台9上,直振器30上连接有送料板31,送料板31上设有送料槽32和用于遮挡送料槽32的透明塑料板33,透明塑料板33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在送料板31上,第一振动盘送料机24的出口端与送料板31之间有微小空隙,该空隙远小于上垫圈和下垫圈的直径,避免上垫圈和下垫圈从该空隙中掉落,第一振动盘送料机24的出口端朝向送料槽32,以便通过第一振动盘送料机24的出口端运送出来的下垫圈鞥能够顺利的进入到送料槽32内。
55.参照图4、图5和图6,存料件包括存料架34和防护块35,存料架34设置在工作台9上,存料架34上设有安装槽36,安装槽36底部设有连接槽37,送料板31远离第一振动盘送料机24的一端与存料架34之间留有微小空隙,该空隙远小于上垫圈和下垫圈的直径,避免上垫圈和下垫圈从该空隙中掉落,送料槽32远离第一振动盘送料机24的一端与连接槽37相对,以便送料槽32内的下垫圈可以顺利的进入到连接槽37内,连接槽37远离送料槽32的一端呈半圆形设置,防护块35设置在存料架34上并位于安装槽36内,防护块35朝向存料架34的一端设有取料槽38,取料槽38位于连接槽37上方,且取料槽38远离送料板31的一侧呈开口设置,以便可以随时观察到连接槽37内的情况,防护块35远离存料架34的一端设有取料通孔39,取料通孔39与取料槽38联通。
56.参照图2、图4和图5,第一支架25设置在工作台9上,滑移块27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架25上,滑移块27上连接有滑块40,第一支架25上连接有滑轨41,滑块40与滑轨41滑动连接,第一支架25上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安装板42,第一气缸26水平设置在第一安装板42上,第一气缸26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第一t型块43,滑移块27上设有第一t型槽44,第一t型块43插设在第一t型槽44内,第一支架25远离第一气缸26的一端连接有缓冲器45,滑移块27位于缓冲器45与第一气缸26之间,第一支架25上还设有腰形槽46,第二气缸28通过支撑柱竖直设置在滑移块27上,第二气缸28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移动杆47,移动杆47贯穿滑移块27和腰形槽46,移动杆47与滑移块27滑动配合,移动杆47远离第二气缸28的一端连接送料杆29,当送料杆29移动至取料通孔39上方时,送料杆29可穿过取料通孔39进入到取料槽38内,以便将连接槽37内的下垫圈或上垫圈取出。
57.将下垫圈和下垫圈预先放置在相应的第一振动盘送料机24内,启动第一振动盘送料机24,第一振动盘送料机24将上垫圈或下垫圈输送至送料板31上的送料槽32内,上垫圈或下垫圈在送料槽32内沿着送料槽32的长度方向有序排列,直振器30在工作状态产生振动力,从而将送料槽32内的上垫圈或者下垫圈输送至连接槽37内,第一气缸26带动滑移块27在第一支架25上移动,当第二气缸28上的送料杆29位于取料通孔39上方时,启动第二气缸28,第二气缸28通过移动杆47带动送料杆29移动,使送料杆29穿过取料通孔39进入到取料槽38内,送料杆29插在上垫圈或下垫圈上,从而将上垫圈或下垫圈带起,送料杆29将上垫圈或下垫圈从防护块35内取出,再启动第一气缸26,第一气缸26带动滑移块27移动,从而改变送料杆29和下垫圈的位置,将上垫圈或下垫圈送到水平方向上的适当位置处,再启动第二气缸28,改变上垫圈或下垫圈在竖直方向上的位子,将上垫圈或下垫圈送到适当位置处。
58.参照图2和图7,第二放料装置12包括钢珠储料筒、第一放料软管49和推送装置。
59.参照图2和图7,钢珠储料筒通过支撑架50设置在工作台9上,钢珠储料筒包括连接板51、运动板52、第四气缸53、装料管54、封堵杆55、放料管56和横杆57,连接板51连接在支撑架50上,第四气缸53设置在连接板51的两端,第四气缸53的活塞杆穿过连接板51并与连接板51滑动配合,第四气缸53穿过连接板51的一端连接运动板52,装料管54的一端连接在运动板52上,运动板52连接装料管54的一侧且位于装料管54内的侧壁呈锥形漏斗设置,放料管56设置在连接板51上并贯穿连接板51,放料管56贯穿运动板52并伸入至装料管54内,放料管56与运动板52滑动配合,放料管56管内位于装料管54内的一端成倒角设置,横杆57连接在装料管54远离运动板52的一端,封堵杆55设置在横杆57上并位于装料管54内,封堵杆55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放料管56管口正上方。
60.需要封堵杆55插入到放料管56内时,启动第四气缸53,第四气缸53通过运动板52带动装料管54、横杆57和封堵杆55移动,从而改变封堵杆55与放料管56之间的相对位置,封堵杆55朝向放料管56方向移动并插入到放料管56内部的倒角内,从而实现封堵杆55将放料管56封堵的目的。
61.在不需要封堵杆55封堵放料管56内时,再次启动第四气缸53,第四气缸53通过运动板52和装料管54带动封堵杆55向上移动,封堵杆55随着装料管54一起向上移动,从而使封堵杆55从放料管56内移除,此时放料管56被打开,封堵杆55不在封堵放料管56。
62.参照图2、图7和图8,工作台9上通过立柱59连接有安装板58,推送装置包括第三气缸60、第一推动块61、第一下料块62和第一下料管63,第一推动块61滑动连接在安装板58上,安装板58为u型,安装板58的一侧上设有第一推料框64和用于下放钢珠的下料孔65,下料孔65位于第一推料框64下方并与第一推料框64联通,下料孔65位于旋转环18上方,第一推动块61位于第一推料框64内并与第一推料框64滑动配合,安装板58上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安装架66,第三气缸60设置在第一安装架66上,第三气缸60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第二t型块67,第一推动块61的一端设有第二t型槽68,另一端设有第一推料孔103,第二t型块67插设在第二t型槽68内,第一推料框64朝向第三气缸60的一端设有容纳第三气缸60活塞杆自由通过的开口。当第一推动块61抵触第一推料框64远离第三气缸60的一端时,第一推料孔103与下料孔65连通,以便钢球的顺利下落,第一下料块62设置在第一推料框64上,第一下料块62上设有钢珠通道69和第一固定槽70,第一下料管63设置在第一固定槽70内,第一下料管63与钢珠通道69连通并位于钢珠通道69上方,钢珠通道69位于第一推动块61上
方。第一放料软管49的一端连接第一下料管63,另一端连接放料管56。
63.初始时,封堵杆55位于下料管外,第一推动块61遮挡钢珠通道69远离第一下料管63的一端,将钢珠放置在装料管54内,钢珠通过放料管56和第一放料软管49进入到第一下料管63内,第一下料管63内的钢珠进入到钢珠通道69内,此时第一推动块61将钢珠抵挡,启动第三气缸60,第三气缸60带动第一推动块61移动,改变第一推料孔103与钢珠通道69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第一推料孔103移动到钢珠通道69下方,第一推料孔103与钢珠通道69连通,一个钢珠掉落到第一推料孔103内,再启动第三气缸60,第三气缸60带动第一推料块和位于第一推料孔103内的钢珠移动,当第一推动块61抵触第一推动槽远离第三气缸60的一端时,第一推料孔103与下料孔65连通,此时第一推料孔103内的钢珠通过下料孔65掉落,再启动第三气缸60,第一推料孔103再次移动至钢珠通道69下放,一个钢珠掉落到第一推料孔103内,再启动第三气缸60,使第一推料孔103内的钢珠移动,当第一推动块61抵触第一推动槽远离第三气缸60的一端时,第一推料孔103与下料孔65连通,钢珠掉落,如此往复循环,实现第二放料装置12运送钢珠的目的。
64.参照图2和图7,第三放料装置13包括第二震动盘送料机71、第二放料软管72和传料装置。
65.参照图2、图7和图8,传料装置包括第二下料管73、第二下料块74、第二推动块75、第五气缸76和第六气缸77,安装板58上设有第二推料框79和用于下放弹簧的传料孔78,传料孔78位于第二推料框79下方并与第二推料框79联通,传料孔78位于旋转环18上方,第二推动块75位于第二推料框79内并与第二推料框79滑动配合,安装板58上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安装架80,第五气缸76设置在第二安装架80上,第五气缸76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第三t型块81,第二推动块75的一端设有第三t型槽82,第三t型块81插设在第三t型槽82内,第二推料框79朝向第五气缸76的一端设有供第五气缸76的活塞杆自由穿过的开口,第二下料块74设置在第二推料框79上,第二下料块74上设有弹簧通道83和第二固定槽84,第二下料管73设置在第二固定槽84内,第二下料管73与弹簧通道83连通并位于弹簧通道83上方,弹簧通道83位于第二推动块75上方,传料孔78位于弹簧通道83正下方,第二下料块74上还设有卡簧通道85,卡簧通道85的一端与弹簧通道83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下料块74表面,第六气缸77设置在第二下料块74上,第六气缸77的活塞杆位于卡簧通道85内,第二震动盘送料机71通过固定板设置在支撑架50上,第二放料软管72的一端连接第二下料管73内,另一端连接第二震动盘送料机71的出料端。
66.在使用第三放料装置13时,初始状态时,第二移动板位于弹簧通道83下方,将弹簧放置到第二震动盘送料机71内,弹簧由第二振动盘送料机输送至第二放料软管72内,第二放料管56软内的弹簧进入到第二下料管73内并朝向弹簧通道83方向移动,靠近第二移动板的弹簧抵在第二移动板上,启动第六气缸77,第六气缸77的活塞杆从卡簧通道85伸入至弹簧通道83内,此时第六气缸77的活塞杆位于最靠近靠近第二移动板的弹簧上方,将靠近第二移动板的两个弹簧隔开,启动第五气缸76,第五气缸76带动第二移动板移动,将第二移动板从弹簧通道83下方移走,弹簧从弹簧通道83内落下并穿过传料孔78;当最靠近第二移动板的弹簧落下后,再次启动第五气缸76,第五气缸76带动第二移动板移动,第二移动板再次移动至弹簧通道83下放并将弹簧通道83封堵,与此同时,启动第六气缸77,第六气缸77的活塞杆缩回至卡簧通道85内,被第六气缸77的活塞杆拦截的弹簧下落并抵触第二移动板;再
启动第五气缸76移动第二移动板并同时启动第六气缸77,第六气缸77的活塞杆仍位于最靠近靠近第二移动板的弹簧上方,将靠近第二移动板的两个弹簧隔开,弹簧通道83与传料孔78连通,最靠近第二移动板的弹簧穿过传料孔78,如此往复循环,从而实现传送弹簧的目的。
67.参照图2和图9,卸料装置14包括第七气缸86、旋转气缸87、旋转臂88和夹爪气缸89,第七气缸86设置在工作台9上,工作台9上连接有气缸架90,工作台9上设有贯穿孔,第七气缸86设置在气缸架90上,第七气缸86缸体穿过贯穿孔,第七气缸86的活塞杆穿过气缸架90并与气缸架90滑动配合,第七气缸86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稳定板91,稳定板91的两端连接有导向杆92,工作台9上连接有贯穿工作台9的导向套93,导向杆92穿过导向套93并与导向套93滑动配合,旋转气缸87设置在稳定板91上,旋转臂88的一端连接旋转气缸87,另一端连接夹爪气缸89。工作台9上还连接有用于盛装组装后阀体的收纳箱104。
68.参照图2,两组第一放料装置11的出料端、第二放料装置12的出料端、第三放料装置13的出料端和卸料装置14的卸料端分别对应一个定位座19,没有对应任何装置的定位座19作为初始位置,靠近初始位置的第一放料装置11用于运送下垫圈。
69.本技术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先将第一电机15调节好,使其每次旋转六十度。
70.将下垫圈放置在用于运动下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11上的第一震动盘送料机内,将上垫圈放置在用于运动上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11上的第一震动盘送料机内,将钢珠放置在钢珠储料筒内,将弹簧放置在第二振动盘送料机内。
71.在组装阀体时,将阀套放置在位于初始位置的定位座19上,启动第一电机15,第一电机15转动六十度,第一电机15通过齿轮16和齿环17的配合带动旋转环18转动,旋转环18上的六个定位座19的位置均以旋转环18的中心为中心旋转六十度,位于初始位置上装有阀套的定位座19转动至用于运送下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11的出料端下方,此时,第一震动盘送料机上的下垫圈被运送至连接槽37内,第一气缸26带动滑移块27往复移动,第二气缸28带动送料杆29往复移动,通过第一气缸26和第二气缸28的配合,使送料杆29进入到取料槽38内,送料杆29抵在下垫圈上,从而将下垫圈带起,再将下垫圈送到水平方向上适当的位置,使得下垫圈位于阀套上方,再启动第二气缸28,第二气缸28带动送料杆29朝向阀套方向移动,将下垫圈运送到对应运送用于运送下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11的阀套内,下垫圈在阀体内抵紧阀体侧壁,第二气缸28带动送料杆29上升,送料杆与下垫圈分离。
72.再启动第一电机15,旋转环18继续转动六十度,此时装好下垫圈的阀套随着定位座19移动到第二送料装置的出料端下方,启动第三气缸60,第三气缸60工作,第一推料孔103内的钢珠通过下料孔65掉落并进入到装有下垫圈的阀套内。
73.再启动第一电机15,旋转环18继续转动六十度,此时装好下垫圈和钢珠的阀套随着定位座19移动到第三送料装置的出料端下方,通过第五气缸76和第六气缸77的配合使用,弹簧穿过传料孔78下落并落到阀套内,此时钢珠位于弹簧内,弹簧抵触下垫圈。
74.再启动第一电机15,旋转环18继续转动六十度,此时装好下垫圈、钢珠和弹簧的阀套随着定位座19移动到用于运送上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11的出料端下方,第一气缸26和第二气缸28配合将上垫圈放置到阀套内,上垫圈在阀体内抵紧阀体侧壁,第二气缸28带动送料杆29上升,送料杆29与上垫圈分离,此时上垫圈抵触弹簧。
75.再启动第一电机15,旋转环18继续转动六十度,此时装好下垫圈、钢珠、弹簧和下
垫圈的阀套随着定位座19移动到对应卸料装置14的位置处,启动第七气缸86,第七气缸86通过稳定板91带动旋转气缸87和旋转臂88升降,将旋转臂88移动到适当高度后,再启动旋转气缸87,旋转气缸87带动旋转臂88和夹爪气缸89转动,使夹爪气缸89位于阀套上方,再启动第七气缸86,使夹爪气缸89下降,然后通过启动夹爪气缸89将阀套夹住,再启动第七气缸86,阀套脱离定位座19,然后启动旋转气缸87,旋转臂88发生转动,将夹持有阀套的夹爪气缸89转动至收纳箱104上方,再使夹爪气缸89将阀套松开,组装好的阀体掉落到收纳箱104内,实现自动卸料的目的。
76.在旋转环18转动过程中,当位于初始位置上装有阀套的定位座19转动至用于运送下垫圈的第一放料装置11的出料端下方时,此时也会有其他没有装阀套的定位座19转动至初始位置,工作人员可继续向初始位置处的定位座19内装阀套,从而不仅实现了代替人工自动组装阀体的目的,还实现了多个阀体同时组装的目的,提高了阀体的组装效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