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辅助输送线及混合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20:30: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输送线及混合输送线。


背景技术:

2.随着生产制造自动化的发展,磁动力输送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产品加工制造的输送环节,以实现处于不同加工工位之间的半成品传递。
3.磁动力输送线的输送速度快、定位精确高且生产节拍柔性(磁动力输送线上的运送半成品的动子的移动速度可根据生产节拍的时间周期需求进行设置)等特点在产品的输送环节的作用得到肯定;但是磁动力输送线造价较高,整条生产线使用磁动力输送线导致生产线的部署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输送线及混合输送线,满足产品的输送速度、定位精度以及输送时间可设置的同时减小生产线的部署成本。
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辅助输送线,用于与磁动力输送线配合以驱动动子运动,所述辅助输送线包括:
6.辅助导轨,用于引导和限制所述动子的移动路径;
7.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传送件以及对接结构,所述传送件与所述对接结构传动连接,以带动至少部分所述对接结构沿所述辅助导轨的引导方向移动,所述对接结构用于连接所述传送件与所述动子,以使所述动子沿所述辅助导轨移动;
8.位置传感组件,包括多个位置传感器以及与多个所述位置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器,多个所述位置传感器沿所述辅助导轨依次排布且用于检测所述动子的位置信息,并输出所述位置信息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调节所述驱动组件对所述动子的驱动速度。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置传感器包括信号发射器以及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所述信号接收器两者之一设置于所述辅助导轨的一侧,另一用于与所述动子连接;或者,
10.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所述信号接收器均设置于所述辅助导轨上;
11.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器接收到所述信号发射器发出的信号发生变化时,所述信号接收器输出所述动子的位置信息至所述控制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置传感器包括磁栅式传感器、光栅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颜色传感器以及霍尔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摩擦传送结构、固定传送结构以及磁传送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所述摩擦传送结构时,所述对接结构包括:
14.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的传送方向与所述辅助导轨的引导方向平行;
15.所述传送件包括:
16.两同步带轮,两个所述同步带轮间隔设置;以及
17.用于支撑所述同步带的支撑结构,所述同步带套接于两所述同步带轮的周侧,所述支撑结构位于两所述同步带轮之间,且位于两所述同步带轮与所述同步带围设的范围内,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同步带的传送方向延伸。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硬质支撑板以及软质支撑板,所述硬质支撑板与所述软质支撑板沿垂直于所述同步带表面的方向堆叠设置,且所述软质支撑板位于所述硬质支撑板与所述同步带之间,所述软质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同步带带动所述动子移动的部分。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至少两个张紧件,两所述张紧件设置在所述软质支撑板与所述同步带之间,且位于所述软质支撑板的靠近所述同步带轮的两端。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摩擦传送结构、固定传送结构及磁传送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所述摩擦传送结构时,所述对接结构包括:
21.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的传送方向与所述辅助导轨的引导方向平行;
22.所述传送件包括:
23.多个同步带轮,多个所述同步带轮间隔设置,且所述同步带套接于所述同步带轮的周侧。
24.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输送线,混合输送线包括:
25.动子;
26.磁动力输送线;以及
27.上述的辅助输送线,所述磁动力输送线与所述辅助输送线沿所述辅助导轨依次排布且两者对接,所述动子沿所述辅助导轨可移动地运动于所述磁动力输送线与所述辅助输送线。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接结构包括:以摩擦传动方式实现对接的对接结构;或者,以固定卡接方式实现对接的对接结构;或者,以磁性吸附方式实现对接的对接结构。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子包括:
30.动子本体;
31.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动子本体;
32.摩擦组件,包括摩擦件、导向杆以及弹簧,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摩擦件固定连接,且所述摩擦件用于与所述同步带接触并产生摩擦力,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杆的周侧,且位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摩擦件之间。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具有靠近所述同步带的安装面,所述摩擦件具有靠近所述同步带的摩擦面;
34.所述同步带具有内接触面以及外接触面,所述内接触面用于与所述同步带轮接触,以使所述同步带与所述同步带轮间产生摩擦阻力,所述外接触面与所述安装面相对设置;
35.所述摩擦件用于与所述为外接触面接触,沿所述弹簧的伸缩方向,所述安装面至所述内接触面间的距离为l1,所述安装面至所述外接触面间的距离为l2,所述安装面至所述摩擦面间的距离为l3,且满足条件式:l1>l3>l2。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动力输送线为多组,所述辅助输送线为多组,且所述磁动
力输送线与所述辅助输送线沿所述辅助导轨依次交替排布。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动力输送线具有磁动力导轨,所述动子包括滑动件,且所述滑动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辅助导轨或者所述磁动力导轨;
38.所述辅助输送线与所述磁动力输送线对接时,所述辅助导轨与所述磁动力导轨对接,所述滑动件可在所述辅助导轨与所述磁动力导轨之间移动。
39.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40.动子;
41.磁动力输送线;及
42.上述的辅助输送线;
43.接驳组件,所述接驳组件至少设置为两组,一所述接驳组件将所述磁动力输送线的尾部与所述辅助输送线的首部连接,另一所述接驳组件将所述磁动力输送线的首部与所述辅助输送线的尾部连接,所述动子沿所述辅助导轨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磁动力输送线与所述辅助输送线。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动力输送线为多组,所述辅助输送线为多组,其中一所述辅助输送线作为回流段;多组所述磁动力输送线与多组所述辅助输送线沿所述辅助导轨依次交替排布以构成输送段,一所述接驳组件将所述输送段的尾部与所述回流段的首部连接,另一所述接驳组件将所述回流段的首部与所述输送段的尾部连接。
45.基于本技术提供的辅助输送线及混合输送线,辅助输送线包括多个位置传感器以及与多个位置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器,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动子的位置信息并输出位置信息至所述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位置信息调节驱动组件对动子的驱动速度,通过调节动子的移动速度,进而动子由磁动力输送线移动至辅助输送线时,可增加动子的移动速度,以使动子在辅助输送线上时可快速移动,动子由辅助输送线移动至磁动力输送线时,可减小动子的移动速度,以使动子可较为平稳地由辅助输送线移动至磁动力输送线,且可根据动子在混合输送线的不同位置的速度的需求进行设置,提高动子移动的多样性,以适用于多种输送环境,进而提高生产线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4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7.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输送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8.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输送线与磁动力输送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49.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输送线与磁动力输送线配合的另一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50.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摩擦传送结构(包括两同步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51.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摩擦传送结构(包括多个同步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52.图6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动子的结构示意图;
53.图7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动子与摩擦传送结构配合的结构简化示意图;
54.图8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输送线与磁动力输送线配合的又一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55.图9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输送线与磁动力输送线位于同一水平安装台面的结构示意图;
56.图10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接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7.图1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输送线与磁动力输送线位于同一竖直安装台面的结构示意图;
58.图1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混合输送线(输送段包括辅助输送线以及磁动力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59.附图标记说明:
60.10、辅助输送线;11、辅助导轨;12、驱动组件;121、同步带;1211、内接触面;1213、第一内接部;1214、第二内接部;1212、外接触面;122、同步带轮;123、支撑结构;1231、硬质支撑板;1232、软质支撑板;1233、张紧件;13、位置传感组件;14、传送件;15、对接结构;
61.20、磁动力输送线;21、磁动力导轨;22、线圈支架;
62.30、动子;31、动子本体;32、固定件;321、安装面;33、摩擦组件;331、摩擦件;3311、摩擦面;332、导向杆;333、挡位部;34、滑动件;
63.40、位置传感器;
64.50、接驳组件;51、接驳滑轨;52、接驳滑块;53、接驳导轨;
65.60、混合输送线;
66.s、引导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6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68.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69.随着生产制造自动化的发展,磁动力输送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产品加工制造的输送环节,以实现处于不同加工工位之间的半成品传递。
70.磁动力输送线的输送速度快、定位精确高且生产节拍柔性(磁动力输送线上的运送半成品的动子的移动速度可根据生产节拍的时间周期需求进行设置)等特点在产品的输送环节的作用得到肯定;但是磁动力输送线造价较高,整条生产线使用磁动力输送线导致生产线的部署成本过高。
7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输送线10以及混合输送线60,混合输送线60包括磁动力输送线20、辅助输送线10以及动子30。
72.辅助输送线10用于与磁动力输送线20配合且两者都可驱动动子30移动,辅助输送线10的部署成本较低,磁动力输送线20的部署成本较高,实际生产线部署时,回流工序环
节、定位精度以及传输速度要求不高的工序环节可使用辅助输送线10,输送精度以及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工艺环节可使用磁动力输送线20;且辅助输送线10与磁动力输送线20可以组合以构成混合输送线60,确保生产线具有柔性高效的基础上,降低生产线的部署成本。
73.进一步地,请结合图1至图3,辅助输送线10可包括辅助导轨11、驱动组件12以及位置传感组件13,动子30可包括滑动件34,辅助导轨11通常沿直线延伸,滑动件34与辅助导轨11构成直线导轨,滑动件34可沿辅助导轨11的延伸方向移动,辅助导轨11以引导和限制动子30的移动路径。本实施例对辅助输送线10的设置形式不作限定,辅助输送线10既可以设置为直线输送线,也可以设置为曲线输送线,例如弧形输送线。
74.本技术实施例对滑动件34的具体设置结构不作限定,滑动件34可以以多种类型的结构与辅助导轨11配合,以实现在辅助导轨11上的运动。例如,滑动件34可以包括带滑槽的滑块,滑槽用于容纳辅助导轨11,动子30在移动时,可以带动滑块沿辅助导轨11移动;再如滑动件34可以为滑动滚子,滑动滚子用于沿辅助导轨11滚动,动子30在移动时,可以带动滑动滚子沿辅助导轨11滚动,当然,滑动件34也可以同时包括具有滑槽的滑块以及滑动滚子,动子30在移动时,滑块沿辅助导轨11移动,同时滑动滚子沿辅助导轨11滚动;又如,滑动件34可以为带滚珠的滑块(即滚珠滑块),动子30在移动时,可以带动滚珠滑块中的滚珠在辅助导轨11上进行滚动,进而使得滚珠滑块沿辅助导轨11移动。
75.滑动件34通常采用经过调质处理的45钢,因经过调质处理的45钢可增加滑动件34的耐磨性,可使滑动件34承受与辅助导轨11滑动连接而产生的滑动摩擦力,进而可提高滑动件34的使用寿命;辅助导轨11的材料通常为轴承钢、碳钢以及不锈钢等,此种材料的应用可提高辅助导轨11的强度、硬度以及耐磨性,以提高辅助导轨11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辅助导轨11通常采用机械加工方式以及冷拔加工方式等方式制成,可增加辅助导轨11的抗拉强度,以保证滑动件34与辅助导轨11滑动连接的顺畅性以及稳定性。
76.进一步地,驱动组件12用以驱动滑动件34沿辅助导轨11(例如附图2中的辅助导轨11沿直线延伸)进行移动,驱动组件12可包括传送件14以及对接结构15,传送件14可以包括同步带轮122、直线电机、旋转电机、丝杆、齿条等。对接结构15可包括摩擦传送结构、固定传送结构以及磁传送结构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77.以传送件14为同步带轮122和摩擦传送结构为同步带121为例进行展开叙述,请结合图1至图4,同步带轮122与同步带121传动连接以带动至少部分同步带121沿引导方向s移动,同步带121用于连接动子30,以使动子30沿辅助导轨11移动。
78.请参照图4结合图1,驱动组件12可包括以摩擦传送结构实现对接的对接结构15,具体地,对接机构15可包括同步带121;传送件14包括同步带轮122以及用于支撑同步带121的支撑结构123。同步带轮122可设置为两个,两个同步带轮122间隔设置,且同步带121套设于两个同步带轮122的周侧,且同步带121的传送方向与辅助导轨11的引导方向s平行;同步带轮122带动同步带121进行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同步带轮122周侧可设置有连接齿,同步带121靠近同步带轮122的一侧开设有齿槽,随着同步带轮122的转动,连接齿与齿槽卡接以及脱离,使同步带轮122带动同步带121进行转动;同时利用连接齿与齿槽间的卡接以及脱离,可使同步带轮122与同步带121连接地较为稳定,以提高同步带121运行平稳性。
79.同步带轮122与同步带121的传动连接处也可设置相互啮合的传动齿,随着同步带轮122的转动,带动同步带121进行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同步带121以及同步带轮122的传动
连接的方式在本技术中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置。
80.进一步地,驱动组件12可与辅助导轨11位于同一安装平面内(请结合图1,同步带121与辅助导轨11安装于同一水平台面),同步带121可位于辅助导轨11的左侧或者右侧(根据查看角度不同,也可认为是前侧或者后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同步带121也可与辅助导轨11安装于同一竖直面内(例如同步带121与辅助导轨11安装于同一垂直台面),同步带121位于辅助导轨11的上侧或者下侧;需要说明的是,同步带121相对于辅助导轨11的位置取决于动子30的结构,空间位置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动子30的结构,以确定同步带121与辅助导轨11的位置关系;本技术对同步带121与辅助导轨11间的位置关系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设置。
8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同步带轮122可设置有多个,多个同步带轮122间隔设置,且同步带121套接于多个同步带轮122的周侧;多个同步带轮122中位于两端部的同步带轮122作为主动轮,可为同步带121的传动提供动力,而位于中部位置的同步带轮122作为从动轮,可为同步带121提供支撑,以避免同步带121因承载过大发生变形而影响同步带121的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中部的同步带轮122也作为主动轮(位于中部的同步带轮122受到驱动力驱动),对同步带121进行支撑的基础上也可为同步带121的传动提供动力。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同步带轮122中相邻两者间的间隔可根据同步带121的长度进行设置。
82.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2也可包括以固定传送结构实现对接的对接结构15,例如,对接结构15与动子30中的一者设置有齿轮,另一者设置有齿条,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以带动动子30做直线运动,进而可使动子30沿辅助导轨11的引导方向s传动;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2也可包括以皮带传送系统实现对接的对接结构15以及皮带,具体地,对接结构15可为板链,板链设置于皮带且可以与动子30固定连接,通过皮带的运动,带动板链的运动,进而带动动子30的运动,由此使得动子30可以沿辅助导轨11的引导方向s传动;又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2包括同步带121以及同步带轮122,同步带121具有可以与拨叉固定连接的拨杆,动子30具有拨叉,拨杆随同步带轮122的运动与拨叉固定连接,进而带动动子30沿辅助导轨11的引导方向s传动。
83.进一步地,同步带121用于连接动子30,以使动子30沿辅助导轨11的引导方向s移动,同步带121可以以摩擦传动方式与动子30实现对接,具体来说,动子30用于承载半成品,通过动子30的位置移动将半成品运送至对应的加工工位。请参见图6并结合图1,动子30包括动子本体31、固定件32以及摩擦组件33,固定件32通过螺钉安装固定于动子本体31,以确保固定件32与动子本体31间连接的牢固性;滑动件34与辅助导轨11滑动配合且沿辅助导轨11的引导方向s移动,滑动件34与动子本体31固定连接,进而可使滑动件34沿辅助导轨11的引导方向s移动。
84.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32以及滑动件34两者可通过焊接或卡接安装于动子本体31;固定件32以及滑动件34也可与动子本体31一体铸造成型,提高固定件32与动子本体31的整体性,铸造材料可为铸造合金(包括铸铁、铸钢以及铸造非铁合金等)或者铸造塑料(包括聚苯乙烯、聚酯树脂以及环氧树脂等)。
85.进一步地,请参见图6结合图1,固定件32可设置为板状,且板状的固定件32所在的平面与同步带121的带面平行;固定件32上开设有通孔(图中未示出),且通孔的中轴线与同步带121的带面垂直。
86.摩擦组件33可包括摩擦件331、导向杆332以及弹簧(图中未示出),导向杆332的一端可活动穿设于通孔内,另一端与摩擦件33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以使摩擦件331可在通孔的位置限定下,沿通孔的中轴线方向(垂直于同步带121的带面的方向)做往复运动。为了确保摩擦件331与导向杆332连接牢固性,导向杆332与摩擦件331的固定的方式可为焊接或是一体成型等,本技术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置。
87.为了使摩擦件331在导向杆332的长度范围内沿通孔的中轴线方向做往复运动,导向杆332远离摩擦件331的一端设置有挡位部333,挡位部333可为档位圈或是档位头等,以避免导向杆332脱离固定件32的通孔限定的移动区间。
88.进一步地,摩擦件331与同步带121摩擦传动,摩擦件331可在同步带121的带动下发生位置移动,进而可使同步带121带动动子30沿辅助导轨11的引导方向s进行移动;摩擦传动的传动方式简单,可节省实现摩擦件331与同步带121间传动连接的成本。
89.为了确保摩擦件331与同步带12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足以使同步带121带动摩擦件331进行位置移动,可将弹簧套设在导向杆332的周侧,且位于固定件32与摩擦件331之间,利用弹簧的弹力以确保摩擦件331传输至同步带121的压力,根据摩擦力的公式:f=μ*fn,在摩擦系数μ一定的情况下,摩擦件331传递至同步带121的压力fn越大,摩擦件331与同步带121间的摩擦力f越大。
90.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子30与同步带121的对接结构15也可包括以固定传送方式实现对接的对接结构15,以及以磁性吸附方式实现对接的对接结构15,两者的作用过程以及作用原理较为常规,不做具体叙述。
91.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摩擦件331施加于同步带121带面的压力,请参见图7,固定件32具有靠近同步带121带面的安装面321,摩擦件331具有靠近同步带121的摩擦面3311,同步带121具有内接触面1211以及外接触面1212(同步带121的内接触面1211以及外接触面1212为同步带121带面的相对两面,内接触面1211位于同步带121围成的环状结构的内部,而外接触面1212位于同步带121围成的环状结构的外部),同步带121的内接触面1211以及外接触面1212两者的传送部位都可与水平面平行。同步带轮122与同步带121的内接触面1211接触,通过摩擦传动的方式以使同步带轮122带动同步带121转动;摩擦件331与同步带121的外接触面1212接触,摩擦件331与同步带121的外接触面1212摩擦传动以带动摩擦件331位置移动,以实现动子30的位置移动。
92.同步带121的外接触面1212与固定件32的安装面321对应设置,沿通孔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固定件32的安装面321至同步带121的内接触面1211间的距离为l1mm,固定件32的安装面321至同步带121的外接触面1212间的距离为l2mm,固定件32的安装面321至摩擦件331的摩擦面3311间的距离为l3mm,满足条件式:l1mm>l3mm>l2mm。
93.通过满足上述的条件式,可使摩擦件331与同步带121的外接触面1212过盈配合,增加摩擦件331与同步带121的外接触面1212间的压力,进而增加摩擦件331与同步带121间的摩擦力,提高摩擦件331与同步带121间的摩擦传动的可靠性,以使同步带121带动摩擦件331进行移动。
94.在一些实施例中,同步带121的内接触面1211以及外接触面1212两者也都可与水平面垂直,外接触面1212与安装面321之间的距离小于摩擦面3311与安装面321之间的距离,使摩擦件331与同步带121的带面之间过盈配合以增加两者间的摩擦力。
95.进一步地,请参见图4并结合图1、图7,传送件14还包括用于支撑同步带121的支撑结构123,支撑结构123沿同步带121的传送方向延伸;此时将位于两同步带轮122之间且相对设置的同步带121的内接触面1211分别记为第一内接部1213以及第二内接部1214;支撑结构123位于两同步带轮122之间,且位于两同步带轮122与同步带121围设范围内,支撑结构123可包括两组,一组与第一内接部1213抵接,另一与第二内接部1214抵接,进而支撑结构123可支撑与第一内接部1213以及第二内接部1214对应的同步带121,避免同步带121在重力的作用下变形,以确保同步带121转动的平顺性。
96.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动子30与同步带121对接的位置不同,动子30可分别与第一内接部1213以及第二内接部1214对应的同步带121的外接触面1212摩擦传动,以提高辅助输送线10的输送方式的多样性以及灵活性。
97.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23也可包括一组,且与第一内接部1213(或者第二内接部1214)抵接,以对同步带121进行支撑;同时动子30可与第一内接部1213对应的同步带121的外接触面1212摩擦传动(或者动子30可与第二内接部1214对应的同步带121的外接触面1212摩擦传动),支撑结构123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技术不做限定。
98.进一步地,请参见图4,支撑结构123可包括硬质支撑板1231以及软质支撑板1232,硬质支撑板1231与软质支撑板1232可沿垂直于同步带121表面的方向堆叠设置,且软质支撑板1232位于硬质支撑板1231与同步带121之间,软质支撑板1232用于支撑同步带121带动动子30移动的位置。
99.软质支撑板1232的材料可为塑料,且与同步带121接触,用于缓冲动子30的负载;硬质支撑板1231可为型材,用于对同步带121进行支撑,以保证同步带121运行的平顺性。同时软质支撑板1232具有与同步带121接触的光滑面,当定子具有较重的负载时,硬质支撑板1231用于支撑同步带121,以确保同步带121的转动,同时软质支撑板1232的光滑面可减小同步带121与软质支撑板1232间的摩擦,以提高同步带121的输送速度;且当定子具有较重的负载时,软质支撑板1232也可以为硬质支撑板1231的设置起到缓冲作用。
100.进一步地,支撑结构123还包括至少两个张紧件1233,两张紧件1233设置在软质支撑板1232与同步带121之间,起到张紧同步带121的作用;同时两张紧件1233位于软质支撑板1232的靠近同步带轮122的两端,可以抬升同步带121的端面高度,以使抬高的同步带121的带面与水平面平行;同时通过抬升同步带121的端面高度以使得摩擦块与同步带121更好地抵接,进而提高摩擦件331与同步带121间的摩擦力。
101.进一步地,张紧件1233的设置使摩擦件331可较为稳定地与同步带121摩擦传动连接,且动子30由辅助输送线10过渡至磁动力输送线20时,张紧件1233的设置使得动子30可更稳定地移动至磁动力输送线20。
102.为了能够根据需求调整动子30的移动速度,请参见图3结合图1,位置传感组件13包括多个位置传感器40以及与多个位置传感器40电连接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多个位置传感器40沿辅助导轨11的引导方向s依次排布且与辅助导轨11通过连接板螺接,以使位置传感器40与辅助传感器牢固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40与辅助导轨11的连接方式也可为粘接或是卡接等,也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置,本技术不做限定。
103.动子30经过位置传感器40时,位置传感器40可检测动子30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包括动子30的位置以及动子30的速度),并输出动子30的位置信息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
收到的动子30的位置信息调节同步带121的传动速度,同时动子30与同步带121摩擦传动,进而动子30的移动速度根据同步带121的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可根据动子30移动的实际需求,通过控制器对同步带轮122的转动速度进行调节。
104.进一步地,位置传感器40可包括信号发射器(图中未示出)以及信号接收器(图中未示出),信号接收器可安装于辅助导轨11的一侧且与辅助导轨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信号发射器可安装于动子30,动子30沿辅助导轨11移动,可触发信号发射器发出信号,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发射器发出的信号发生变化时,信号接收器输出动子30的位置信息至控制器。
105.通过控制同步带121的转动速度,以调节动子30的移动速度,进而动子30由磁动力输送线20移动至辅助输送线10时,可增加动子30的移动速度,以使动子30在辅助输送线10上时可快速移动,动子30由辅助输送线10移动至磁动力输送线20时,可减小动子30的移动速度,以使动子30可较为平稳地由辅助输送线10移动至磁动力输送线20。
106.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发射器也可安装于辅助导轨11的一侧,而信号接收器安装于动子30,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发射器发出的信号发生变化时,信号接收器输出动子30的位置信息至控制器。
107.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发射器以及信号接收器两者都可安装于辅助导轨11,动子30沿辅助导轨11的引导方向s进行移动时,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发射器发出的信号发生变化时,信号接收器输出动子30的位置信息至控制器。
108.进一步地,位置传感器40可包括磁栅式传感器,磁栅式传感器可包括磁栅、磁头以及检测电路;磁栅用于记录一定功率的正弦信号或是矩形信号,磁头用于读写磁栅上的正弦信号或是矩形信号,且将读写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控制器。
109.磁头可包括动态磁头以及静态磁头两种,动态磁头与静态磁头区分是由两者读取信号的方式决定的。动态磁头包括一组输出绕组,动态磁头相对于磁栅运动时,动态磁头才能读写磁栅上的信号,且可将读写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控制器;进而可将动态磁头安装于动子30,随着动子30在同步带121的带动下沿辅助导轨11移动,以使动态磁头输出一定频率的正弦信号或是矩形信号至控制器。
110.静态磁头在铁芯上绕有两个线圈,两个线圈包括激磁绕组以及输出绕组;静态磁头与磁栅间无相对运动,通常由若干个磁头串行连接构成静态磁头体,静态磁头体置于磁栅的一侧。
111.当在激磁绕组上施加交变的激磁信号时,每个交变信号周期内两次激磁信号产生磁通使铁芯饱和,铁芯的磁阻很大,磁栅上的信号磁通不能通过磁头,因而输出绕组不能输出感应电势;当每个交变信号周期内激磁信号两次过零时,铁芯不饱和,磁栅上的信号磁通能够通过输出绕组的铁芯,以使输出绕组输出感应电势。
112.此时可静态磁头作为信号发射器以及磁栅作为信号接收器两者都可安装于辅助导轨11,动子30沿辅助导轨11的引导方向s移动,以使静态磁头可读写出磁栅上的信号,并将读写的信号输送至控制器。
113.在一些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40也可以一个或多个为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设置于辅助导轨11的至少一侧。当动子30运行至霍尔传感器处时,动子30中的永磁体所产生的磁场将使得霍尔传感器中的电荷载流子磁场发生畸变;也即,当动子30运动至霍尔传感
器处时,动子30中的永磁体所具有的磁通密度超过霍尔传感器的预设阈值,传感器检测到此磁通密度并产生霍尔电压,即通过霍尔效应检测出动子30与霍尔传感器之间的距离,随后将带有距离数据的信号输送至控制器,使得控制器以控制同步带121的传送速度,进而控制动子30的运动速度。
114.在一些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40也可包括光栅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颜色传感器以及霍尔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作用的原理以及作用的过程较为常规,在此处不做叙述。
115.进一步地,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输送线60,请参见图3,混合输送线60包括多组磁动力输送线20以及多组辅助输送线10,且多组磁动力输送线20与多组辅助输送线10沿辅助导轨11的引导方向s依次交替排布,以形成磁动力输送线20——辅助输送线10——磁动力输送线20的输送结构;或者辅助输送线10——磁动力输送线20——辅助输送线10的输送结构。进而可在定位精度高且对输送速度要求高的工序使用磁动力输送线,而在定位精度高以及传输速度要求不高的工序使用辅助输送线10,可满足动子30对半成品输送的速度以及精度的要求,同时也可降低生产线的部署成本。
116.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磁动力输送线与辅助输送线10对接,请参见图3结合图1,磁动力输送线20还包括磁动力导轨21,磁动力输送线20与辅助输送线10对接时,辅助导轨11与磁动力导轨21对接,需要说明的是,辅助导轨11与磁动力导轨21的截面一致,以使滑块可在辅助导轨11与磁动力导轨21滑动;进而磁动力输送线20与辅助输送线10交替排布时,滑动件34可从磁动力输送线20移动至辅助输送线10,以及从辅助输送线10移动至磁动力输送线20,进而可确保滑动件34较为顺畅地在由磁动力输送线20以及辅助输送线10交替排布构成的生产线移动。
117.请参见图1至图3,磁动力输送线20还包括线圈支架22,动子本体31连接于线圈支架22,线圈支架22内的线圈通一交流电,以改变线圈支架22对应位置的动子30的移动速度。进一步地,同一线圈支架22上可设置多个动子30,且通过控制不同动子30对应位置的线圈内的交流电,以分别控制位于不同位置的动子30运动。那么,为了配合线圈支架22上的多个不同的动子30的移动,辅助输送线10上也可设置多个不同的动子30,进而可同时对半成品进行输送,以提高半成本加工的效率。
118.进一步地,请参见图8,磁动力输送线20对应的加工工位改变时,磁动力输送线20对应位置对半成品的定位精度以及运输速度要求较低,同步带121可延伸至磁动力输送线20对应的位置,此时,线圈支架22内的线圈内不通进交流电,同步带121可带动位于磁动力输送线20的磁动力导轨21上的动子。
11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混合输送线60还可包括接驳组件50,接驳组件50用以连接磁动力输送线20与辅助输送线10。
120.进一步地,辅助输送线10位于磁动力输送线20的一侧且与磁动力输送线20平行,可以理解的是,辅助输送线10以及磁动力输送线20两者都与辅助导轨11的引导方向s平行。同时为了便于接驳组件50连接辅助输送线10与磁动力输送线20,需满足辅助输送线10沿辅助导轨11的延伸长度与磁动力输送线20的沿辅助导轨11的延伸长度一致。
121.接驳组件50包括两组,一组接驳组件50用于连接辅助输送线10首部与磁动力输送线20的尾部,另一组接驳组件50用于连接辅助输送线10的尾部与磁动力输送线20的首部,
进而可在半成品的定位精度高且对半成品的运输速度有要求的输送环节部署磁动力输送线20,而辅助输送线10可作为回流输送线,以将动子30由磁动力输送线20的尾部传输至磁动力输送线20的首部,以使动子30运送半成品至对应的工位;且可实现对动子30的循环利用,利用磁动力输送线20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辅助输送线10使动子30回流至磁动力输送线的设置,可节省半成品动子30的数量,进而可进一步地节省生产线的部署成本。
122.接驳组件50的设置可使辅助输送线10与磁动力输送线20组合成的混合输送线60的安装以及连接较为便捷,极大减小了安装难度,进而可极大地提高混合输送线60的适用性。
123.请参见图10,接驳组件50可包括接驳滑轨51、接驳滑块52以及接驳导轨53,接驳滑轨51与辅助导轨11垂直,接驳滑块52可滑动地设置在接驳滑轨51上,且可沿接驳滑轨51的引导方向s往复运动。
124.接驳导轨5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接驳滑块52,且接驳导轨53的引导方向s与接驳滑轨51的引导方向s垂直,即是接驳导轨53与辅助输送线10以及磁动力输送线两者都平行,进而接驳组件50与磁动力输送线连接时,接驳组件50的接驳导轨53与磁动力导轨21对接,且使接驳导轨53与磁动力导共线,以使动子30可由磁动力导轨21输送至接驳导轨53,以及由接驳导轨53输送至磁动力导轨21;接驳组件50与辅助输送线10对接时,接驳组件50的接驳导轨53与辅助导轨11对接,且使接驳导轨53与辅助导轨11共线,以使动子30可由辅助导轨11输送至接驳导轨53,以及由接驳导轨53输送至辅助导轨11;通过使用接驳组件50易于实现输送线的切换,以使由磁动力输送线与辅助输送线10组成的混合输送线应用于更多的运输场景。
125.进一步地,请参见图9,辅助输送线10可与磁动力输送线20设置在同一水平安装台面内,辅助输送线10与磁动力输送线20沿水平方向上平行设置,且接驳组件50用于连接辅助输送线10与磁动力输送线20;请参见图11,辅助输送线10也可与磁动力输送线20设置在同一竖直安装台面内,辅助输送线10与磁动力输送线沿垂直方向上平行设置,且接驳组件50用于连接辅助输送线10与磁动力输送线20;进而可将辅助输送线10与磁动力输送线20组成的混合输送线60设置在不同的输送环境内,以增加混合输送线60的适用性。
126.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导轨11也可设置为曲线状,曲线状的轮廓为标准弧形时,传送件14可为绕标准弧形的中轴线转动的摩擦盘体,摩擦盘体具有用于与摩擦件331的摩擦面3311接触的接触面,外接触面1212与安装面321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摩擦面3311与安装面321之间的距离,以使摩擦件331与同步带121的带面之间过盈配合,提高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或者设置与标准弧形曲线状的轮廓匹配的输送带以实现对动子30在非标准弧形曲线状输送;曲线状的轮廓为非标准弧形时,可根据曲线状轮廓的不同位置弧线的设置不同直径的摩擦盘体;或者设置与非标准弧形匹配的输送带以实现对动子30在非标准弧形曲线状输送。
127.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2,磁动力输送线20可为多组,辅助输送线10为多组,其中一组辅助输送线10作为回流段;多组磁动力输送线20与多组辅助输送线10沿辅助导轨11依次交替排布以构成输送段,一组接驳组件50将输送段的尾部与回流段的首部连接,另一组接驳组件50将回流段的首部与输送段的尾部连接。
128.输送段可用于产品输送线路,进而在产品的输送线路的定位精度高且对速度要求
高的位置设置磁动力输送线20,而在产品输送线路的定位精度低且对速度要求较低的位置设置辅助输送线10,进而可在产品输送线路合理地部署磁动力输送线以及辅助输送线10,以降低生产线的部署的成本。生产线的回流段对动子30的定位精度以及速度的要求不高,可设置辅助输送线10,进而可进一步地在保证半成品的输送精度以及输送速度的同时可降低生产线的部署成本。
129.进而可在产品加工制造的输送环节根据不同工艺环节对半成品输送的不同的时间节拍的需求,灵活设置磁动力输送线20以及辅助输送线10,进而可使整条传输线更能灵活的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辅助输送线10、磁动力输送线20以及接驳组件50三者的模块化设置,可提高输送线组装的便利性的同时可节省安装空间。
1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131.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