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

2023-02-06 13:40: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间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2.对于空间光学成像领域而言,伴随海量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成像技术获取的信息数据已无法满足新环境下对影像的需求,这就敦促光学系统向着“大视场”与“宽覆盖”方向发展。受制于光学系统口径和焦距约束,现有的空间光学系统无法实现扩大观测范围的同时高分辨成像,因此利用光学快摆镜扫描成像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解决了现有空间光学系统口径、视场角、帧频间的制约,无法兼顾宽幅覆盖和高分辨率成像等问题。
4.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该系统包括:光学快摆镜、主镜、次镜、三镜和tdi ccd探测器;所述光学快摆镜以主轴为中心,在30
°
范围内摆动;光线经过无穷远入射到光学快摆镜,所述光学快摆镜摆扫成像扩大成像视场及幅宽,将成像信息由主镜、次镜、三镜反射,最终成像到tdi ccd探测器上。
6.优选的,所述主镜、次镜、三镜为离轴三反系统。
7.优选的,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设置在卫星上。
8.优选的,所述光学快摆镜上设有电机,控制所述光学快摆镜在摆扫过程中先匀加速再匀减速,
[0009][0010][0011]
其中,i∈[1,n],ρi为单次摆动角度,t为摆扫成像阶段总时长,t0为单次曝光时间,x1和x2分别为摆扫视场的长和宽,w为成像幅宽,w为单周期摆扫有效宽度。
[0012]
优选的,所述光学快摆镜的主轴方向与卫星前进方向成θ,且
[0013][0014][0015]
其中,vs为卫星运动的合速度,k为曝光时间的次数,n为曝光成像次数。
[0016]
优选的,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的工作谱段为0.45~0.9um,f数是6,焦距为800mm,光学系统总长为350mm。
[0017]
优选的,所述主镜的孔径范围为400~450mm。
[0018]
优选的,所述次镜顺沿y轴方向12mm的位置偏心。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0]
基于矢量像差原理与空间坐标系的变换过程,整体光学系统将光学快摆镜融入离轴反射式系统的巧妙设计,适用于大视场、消色差等任务需要的航天遥感器。在扫描成像的过程中,变换光学快摆镜的角度,最终均成像于探测器上,从而达到了稳像的作用。光学快摆镜具有质量轻、精度高、响应快以及动态滞后误差小等优点,可采用非球面反射镜,若要求更佳的成像质量,可将次反射镜改为自由曲面,与卫星摆动扫描相比,节省了星上控制成本。
附图说明
[0021]
图1本发明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本发明基于光学快摆镜 15
°
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本发明基于光学快摆镜 15
°
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本发明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成像模式示意图。
[0025]
图5本发明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图。
[0026]
图6本发明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场曲畸变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
如图1所示,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该系统包括:光学快摆镜、主镜、次镜、三镜和tdi ccd探测器;所述光学快摆镜以主轴为中心,在30
°
范围内摆动;光线经过无穷远入射到光学快摆镜,所述光学快摆镜对地面上的图案摆扫成像扩大成像视场及幅宽,将成像信息由主镜、次镜、三镜反射,最终成像到tdi ccd探测器上。所述主镜、次镜、三镜为离轴三反系统。
[0029]
如图2所示,当光学快摆镜沿水平方向倾斜 15
°
时,为保证在转动光学快摆镜过程中,tdi ccd探测器成像位置不随角度所移动,将主镜设置为孔径光阑,从而通过约束主镜的孔径控制光学快摆镜反射过来的光通量,本系统中根据需求将次镜的孔径范围设置为400~450mm,为控制次镜和光学快摆镜的光线不发生干涉效应并将,设置次镜顺沿y轴方向12mm的位置偏心。
[0030]
通过对比如图3可以看出,所述的光学快摆镜沿着水平方向倾斜-15
°
,光学快摆镜旋转量为30
°
,则最终成像系统的构型及其最终成像位置不变。
[0031]
如图4所示,结合卫星运动轨迹与相机的曝光时间对摆扫成像模式分析,将摆扫的单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摆扫成像阶段和相机回摆阶段。整个过程由光学快摆镜完成,在每次成像过程间进行摆动,通过匀加速后匀减速的运动方式,保证每次曝光时相机处于相对稳定的姿态。回摆阶段不进行成像任务,这使快速回到摆镜初始位置进行下一周期摆扫成像。其中,摆镜的主轴方向与卫星前进方向的夹角θ,卫星运动的合速度vs、曝光时间的
次数为k、曝光成像次数为n、摆扫成像阶段总时长为t、成像幅宽为w,单周期摆扫有效宽度为w,单次曝光时间为t0,卫星运动轨迹垂直时,则最终得到的图像方向亦与轨迹垂直。
[0032][0033][0034]
最终,成像阶段共需进行n次曝光成像,可在瞬时视场x1*x2的成像条件下实现w的成像幅宽。根据下式计算,当摆镜与卫星前进方向夹角θ时成像区域可与卫星运动轨迹垂直。每次“加速-减速-稳定”成像模式时间为t,单次摆动角度为ρi,可计算得出每段对应的角加速度,则最终单周期摆扫有效宽度为w。
[0035][0036][0037]
所述的光学快摆镜运用对光束方向进行精确控制来补偿像移,从而达到稳像作用,具体为通过摆镜成像模式中速度的解析,各像移方向的组合矢量方向上进行像移匹配,通过各像移量的合速度匹配光学快摆镜可达到动态补偿的效果。
[0038]
如图5为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图,可以看出在143lp/mm(奈奎斯特频率)调制传递函数接近极限衍射,成像质量良好。如图6为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场曲畸变曲线图,可见在全视场的条件下场曲小于0.01,畸变量小于1%。
[0039]
所述方案仅为本发明实施最佳方式,本发明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变化及其替代,都应涵盖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0040]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内容属于本专业人员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1.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光学快摆镜、主镜、次镜、三镜和tdi ccd探测器;所述光学快摆镜以主轴为中心,在30
°
范围内摆动;光线经过无穷远入射到光学快摆镜,所述光学快摆镜摆扫成像扩大成像视场及幅宽,将成像信息由主镜、次镜、三镜反射,最终成像到tdi ccd探测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镜、次镜、三镜为离轴三反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设置在卫星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快摆镜上设有电机,控制所述光学快摆镜在摆扫过程中先匀加速再匀减速,快摆镜上设有电机,控制所述光学快摆镜在摆扫过程中先匀加速再匀减速,其中,i∈[1,n],ρ
i
为单次摆动角度,t为摆扫成像阶段总时长,t0为单次曝光时间,x1和x2分别为摆扫视场的长和宽,w为成像幅宽,w为单周期摆扫有效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快摆镜的主轴方向与卫星前进方向成θ,且快摆镜的主轴方向与卫星前进方向成θ,且其中,v
s
为卫星运动的合速度,k为曝光时间的次数,n为曝光成像次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的工作谱段为0.45~0.9um,f数是6,焦距为800mm,光学系统总长为35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镜的孔径范围为400~450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镜顺沿y轴方向12mm的位置偏心。

技术总结
基于光学快摆镜的动态扫描光学系统涉及空间光学成像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空间光学系统口径、视场角、帧频间的制约,无法兼顾宽幅覆盖和高分辨率成像等问题,该系统包括:光学快摆镜、主镜、次镜、三镜和TDI CCD探测器;所述光学快摆镜以主轴为中心,在30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 岳炜 谢晓光 李小冬 李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3/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