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载制水机的控制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2023-02-04 12:27: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制水机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2.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于时常开长途的司机们来说,车内的瓶装水源是驾驶员们获取水份的单一来源,而未携带水源的驾驶员常常会遇到口渴而不得不前往商店买水的情况。然而,在高速公路或乡间国道上,寻找合适的商店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时间成本;在大城市的复杂公路上更是极难找到合适的停车位置,这些情况都为驾驶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3.现如今,要想解决车内饮水问题的途径多为车内内置的饮用水箱,通过额外加装大容积桶装水并配备相关饮水机来解决车内饮水问题。然而这种设计机构多出现在车内容积较大的房车内,而由于乘用车内部空间有限,该设计很难搭载在乘用车领域,且由于大容积的桶装水重量大,这也在驾驶员频繁更换时产生了不便利性。
4.由此可见目前车辆内置饮水机种类多为自备水源,无法将周边资源有效利用,存在更换频率高,安装过程麻烦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制水机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制水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判断是否获取到用户的车载制水机开启的制水指令,若获取到制水指令,则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若处于行驶状态,则基于所述制水指令打开车载制水机的进气格栅;步骤s2,通过车载制水机内的空气过滤器过滤从进气格栅进入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步骤s3,控制车载制水机的压缩机启动,以使用制冷剂循环,控制冷凝器液化制冷剂,判断是否获取到用户的制暖指令,若获取到制暖指令,则控制车载制水机的第一风扇启动,以将液化的制冷剂所产生的热气排入车内;若未获取到制暖指令,则将所产生的热气排出车外;步骤s4,控制车载制水机的蒸发器启动,以降低过滤有害物质后的空气的温度产生水珠并产生冷气,收集产生的水珠至制水机的储水箱中,判断是否获取到用户的开启制冷指令;若获取到开启制冷指令,则控制车载制水机的第二风扇启动,以将所述冷气排入车内;若未获取到制冷指令,则将所产生的冷气排至所述压缩机处;步骤s5,控制车载制水机的水泵抽水至水过滤器,以得到过滤后的净水;步骤s6,控制车载制水机的uv紫外线消毒器对过滤后的净水进行消毒,以得到消毒后的净水。
7.进一步的,上述方法中,判断是否获取到用户的车载制水机开启的制水指令之后,还包括:若未获取到制水指令,则关闭车辆的制水机的进气格栅。
8.进一步的,上述方法中,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之前,还包括:判断车载太阳能模块的电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大于预设阈值,则控制车载太阳能模块给车载制水机供电;若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控制车载蓄电池给车载制水机供电。
9.进一步的,上述方法中,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之后,还包括:若未处于行驶状态,则发送车载制水机的制水效果不佳的提示信息;若获取到用户基于所述提示信息的继续制水的指令,则打开车辆的制水机的进气格栅后执行步骤s2至步骤s6。
10.进一步的,上述方法中,判断是否获取到用户的车载制水机开启的制水指令,若获取到制水指令,则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包括:判断车辆是否与移动端连接成功,若连接成功,则检测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电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电量大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之后,还包括:若未处于行驶状态,则基于所述制水指令,并通过大于预设阈值的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供电打开车辆的制水机的进气格栅后执行步骤s2至步骤s6。
11.进一步的,上述方法中,控制车载制水机的uv紫外线消毒器对过滤后的净水进行消毒,以得到消毒后的净水之后,还包括:获取产水量和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电量信息,并发送至移动端。
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载制水机的控制设备,包括:第一装置,用于判断是否获取到用户的车载制水机开启的制水指令,若获取到制水指令,则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若处于行驶状态,则基于所述制水指令打开车载制水机的进气格栅;第二装置,用于通过车载制水机内的空气过滤器过滤从进气格栅进入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第三装置,用于控制车载制水机的压缩机启动,以使用制冷剂循环,控制冷凝器液化制冷剂,判断是否获取到用户的制暖指令,若获取到制暖指令,则控制第一风扇启动,以将液化的制冷剂所产生的热气排入车内;若未获取到制暖指令,则将所产生的热气排出车外;第四装置,用于控制车载制水机的蒸发器启动,以降低过滤有害物质后的空气的温度产生水珠并产生冷气,收集产生的水珠至制水机的储水箱中,判断是否获取到用户的开启制冷指令;若获取到制冷指令,则开启控制制水机的第二风扇,以将所述冷气排入车内;若未获取到制冷指令,则将所产生的冷气排至所述压缩机处;第五装置,用于控制车载制水机的水泵抽水至水过滤器,以得到过滤后的净水;第六装置,用于控制车载制水机的uv紫外线消毒器对过滤后的净水进行消毒,以
得到消毒后的净水。
13.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装置,还用于若未获取到制水指令,则关闭车辆的制水机的进气格栅。
14.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装置,还用于判断车载太阳能模块的电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大于预设阈值,则控制车载太阳能模块给车载制水机供电;若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控制车载蓄电池给车载制水机供电。
15.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装置,还用于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若未处于行驶状态,则发送车载制水机的制水效果不佳的提示信息;若获取到用户基于所述提示信息的继续制水的指令,则打开车辆的制水机的进气格栅后执行第二装置至第六装置。
16.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装置,还用于判断车辆是否与移动端连接成功,若连接成功,则检测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电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电量大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若未处于行驶状态,则基于所述制水指令,并通过大于预设阈值的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供电打开车辆的制水机的进气格栅后执行第二装置至第六装置。
17.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六装置,还用于获取产水量和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电量信息,并发送至移动端。
18.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通过进气格栅的空气来产生水源,解决了空气与水源的净化问题,使产生的水达到可饮用级别。本发明能够将空气至水转化过程中的热量、冷量,用于车内加热、制冷等功能。本发明增加了乘用车或房车内饮水问题的途径,解决乘用车或房车内饮水问题、空气与水源的净化问题,降低整车能耗,可满足水源的自给自足。另外,在需求情况下,左右各设置两顶风扇,可以传输造水过程中产生的冷风与热风至驾驶舱。
19.另外,本发明用户可以打开移动端,如打开手机app以打开整车远程控制相关功能,然后判断车辆是否与手机app连接成功,可以查询并在手机app上显示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剩余电量等参数,根据剩余电量,判断是否支持远程控制车辆进行制水,实现远程控制车辆制水。车载制水机产水后,还可以向移动端发送产水量和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电量信息,以供用户及时查询。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载制水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载制水机的控制方法的原理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载制水机的外部结构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载制水机的内部结构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载制水机的远程控制流程图。
21.附图标记1-空气过滤器,2-冷凝器,3-蒸发器,4-储水箱,5-消毒器,6-过滤器,7-水泵,8-压缩机,9-出水口,10-进气格栅,11-第一风扇,12-第二风扇,13-箱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在本技术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24.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 (rom) 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25.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 (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 (dvd) 或其他光学存储、 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 (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26.如图1至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制水机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判断是否获取到用户的车载制水机开启的制水指令,若获取到制水指令,则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若处于行驶状态,则基于所述制水指令打开车载制水机的进气格栅10;在此,如果车辆段进气方式是在车头部分,则本发明的车载制水机可以布置于传统发动机舱位置。
27.车辆上的空气进入的方式主要来自于车头的进气格栅10。可以装配主动式进气格栅的车上,开启制水模式时,主动式格栅将会打开使得空气可以全部从外部流入;关闭制水模式下,进气格栅可以关闭以降低风阻;步骤s2,通过车载制水机内的空气过滤器1过滤从进气格栅10进入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空气过滤器的原理可参考ffu (fan filter unit,风机滤网单元)的工作原理,将进入的空气经过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进行净化以过滤外部空气中的颗粒、二氧化硫、苯等有害物质。理论上使用搭载了ffu的车辆可使得过滤后的洁净空气达到iso class i(国际标准下最高级别的空气洁净等级)的级别;步骤s3,控制车载制水机的压缩机8启动,以使用制冷剂循环,控制冷凝器2液化制冷剂,判断是否获取到用户的制暖指令,若获取到制暖指令,则控制车载制水机的第一风扇启动,以将液化的制冷剂所产生的热气排入车内;若未获取到制暖指令,则将所产生的热气排出车外;步骤s4,控制车载制水机的蒸发器3启动,以降低过滤有害物质后的空气的温度产生水珠并产生冷气,收集产生的水珠至制水机的储水箱4中,判断是否获取到用户的开启制冷指令;若获取到开启制冷指令,则控制车载制水机的第二风扇启动,以将所述冷气排入车内;若未获取到制冷指令,则将所产生的冷气排至所述压缩机8处;步骤s5,控制车载制水机的水泵7抽水至水过滤器6,以得到过滤后的净水;步骤s6,控制车载制水机的uv紫外线消毒器5对过滤后的净水进行消毒,以得到消
毒后的净水。
28.在此,本发明可以在传统发动机舱位置装配主动式进气格栅的车上开启制水模式,使空气可以全部进入,进入的空气经过hepa进行净化过滤获得iso class i的级别的洁净空气。通过压缩机循环制冷剂,过滤后的洁净空气被蒸发器降温至露点产生水源。水源通过带有滤芯过滤膜的过滤器装置去除水中杂质、异味,最后进行紫外线消毒后作为饮用水至用户端的出水口9。
29.冷凝形成的水珠通过带有滤芯过滤膜的过滤器装置来去除水中的各种杂质、去除异味以改善口感。紫外线消毒作为一项额外的消毒程序,可起到瞬时杀菌的作用以降低细菌菌落总数。本发明通过空气过滤、水过滤和消毒等程序后的水,可以安全的作为饮用水至用户端。
30.本发明能够通过进气格栅的空气来产生水源,解决了空气与水源的净化问题,使产生的水达到可饮用级别。本发明能够将空气至水转化过程中的热量、冷量,用于车内加热、制冷等功能。本发明增加了乘用车或房车内饮水问题的途径,解决乘用车或房车内饮水问题、空气与水源的净化问题,降低整车能耗,可满足水源的自给自足。另外,在需求情况下,左右各设置两顶风扇,可以传输造水过程中产生的冷风与热风至驾驶舱。
31.具体的,如图3和4所示,本发明装置为箱体结构13,前方格栅10部分为车头进气位置,空气经过格栅结构后通过空气过滤器1,达到洁净空气的效果。左右各设置第一风扇11和第二风扇12用传输造水过程中产生的冷风与热风至驾驶舱(在需求情况下),另外,为了防止热风与冷风混合,本发明在装置箱体腔内各增设了隔离设计,以用来隔离冷风与热风,并配合第一风扇11和第二风扇12,根据客户需求实现冷、热风输出。消毒后的净水可以从出水口9排出。压缩机与冷凝器与蒸发器通过管道相连,用于制冷剂循环达到吸热与散热的过程。
3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载制水机的控制方法中,步骤s1,判断是否获取到用户的车载制水机开启的制水指令之后,还包括:若未获取到制水指令,则关闭车辆的制水机的进气格栅。
33.在此,关闭制水模式下,进气格栅可关闭以降低风阻。
34.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载制水机的控制方法中,步骤s1,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之前,还包括:步骤s111,判断车载太阳能模块的电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步骤s112,若大于预设阈值,则控制车载太阳能模块给车载制水机供电;步骤s113,若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控制车载蓄电池给车载制水机供电。
35.在此,本实施例可使用太阳能作为驱动电源之一,以降低该发明对与整车能耗的影响。
36.本实施例通过压缩机循环制冷剂,使得过滤后的洁净空气被蒸发器降温至露点,以产生水源,再通过过滤系统至用户端。能源供给可通过车顶太阳能模块或电池组电源。
37.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在车载太阳能模块向车载制水机供电和车载蓄电池向车载制水机供电之间的自由便捷的切换。
38.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载制水机的控制方法中,步骤s1,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之后,还包括:
步骤s121,若未处于行驶状态,则发送车载制水机的制水效果不佳的提示信息;步骤s122,若获取到用户基于所述提示信息的继续制水的指令,则打开车辆的制水机的进气格栅后执行步骤s2至步骤s6。
39.在此,若获取到用户基于所述提示信息的放弃制水的指令,则不开启车辆的制水机的进气格栅;相反,若获取到用户基于所述提示信息的继续制水的指令,则打开车辆的制水机的进气格栅后执行步骤s2至步骤s6。
40.本实施可以实现车辆停止状态下,仍旧可以便捷地进行制水。
41.如图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载制水机的控制方法中,步骤s1,判断是否获取到用户的车载制水机开启的制水指令,若获取到制水指令,则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包括:步骤s131,判断车辆是否与移动端连接成功,若连接成功,则检测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电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步骤s132,若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电量大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步骤s133,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之后,还包括:步骤s134,若未处于行驶状态,则基于所述制水指令,并通过大于预设阈值的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供电打开车辆的制水机的进气格栅后执行步骤s2至步骤s6。
42.在此,如图5所示,用户可以打开移动端,如打开手机app以打开整车远程控制相关功能,然后判断车辆是否与手机app连接成功,可以查询并在手机app上显示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剩余电量等参数,根据剩余电量,判断是否支持远程控制车辆进行制水,如果电量不足,则结束;如果电量足,则可以远程启动车载制水机,但不启动车辆内部的显示屏。
43.本实施例可以使用太阳能产生的电量进行工作,支持远程启动,车辆在静置情况下可继续进水,有效利用周边资源,为驾驶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4.如图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载制水机的控制方法中,步骤s6,控制车载制水机的uv紫外线消毒器对过滤后的净水进行消毒,以得到消毒后的净水之后,还包括:获取产水量和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电量信息,并发送至移动端。
45.另外,车载制水机产水后,还可以向移动端发送产水量和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电量信息,以供用户及时查询。
4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载制水机的控制设备,包括:第一装置,用于判断是否获取到用户的车载制水机开启的制水指令,若获取到制水指令,则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若处于行驶状态,则基于所述制水指令打开车载制水机的进气格栅;第二装置,用于通过车载制水机内的空气过滤器过滤从进气格栅进入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第三装置,用于控制车载制水机的压缩机启动,以使用制冷剂循环,控制冷凝器液化制冷剂,判断是否获取到用户的制暖指令,若获取到制暖指令,则控制车载制水机的第一风扇启动,以将液化的制冷剂所产生的热气排入车内;若未获取到制暖指令,则将所产生的热气排出车外;第四装置,用于控制车载制水机的蒸发器启动,以降低过滤有害物质后的空气的
温度产生水珠并产生冷气,收集产生的水珠至制水机的储水箱中,判断是否获取到用户的开启制冷指令;若获取到开启制冷指令,则控制车载制水机的第二风扇启动,以将所述冷气排入车内;若未获取到制冷指令,则将所产生的冷气排至所述压缩机处;第五装置,用于控制车载制水机的水泵抽水至水过滤器,以得到过滤后的净水;第六装置,用于控制车载制水机的uv紫外线消毒器对过滤后的净水进行消毒,以得到消毒后的净水。
47.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装置,还用于若未获取到制水指令,则关闭车辆的制水机的进气格栅。
48.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装置,还用于判断车载太阳能模块的电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大于预设阈值,则控制车载太阳能模块给车载制水机供电;若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控制车载蓄电池给车载制水机供电。
49.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装置,还用于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若未处于行驶状态,则发送车载制水机的制水效果不佳的提示信息;若获取到用户基于所述提示信息的继续制水的指令,则打开车辆的制水机的进气格栅后执行第二装置至第六装置。
50.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装置,还用于判断车辆是否与移动端连接成功,若连接成功,则检测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电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电量大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行驶状态;若未处于行驶状态,则基于所述制水指令,并通过大于预设阈值的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供电打开车辆的制水机的进气格栅后执行第二装置至第六装置。
51.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六装置,还用于获取产水量和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电量信息,并发送至移动端。
52.综上所述, 本发明能够通过进气格栅的空气来产生水源,解决了空气与水源的净化问题,使产生的水达到可饮用级别。本发明能够将空气至水转化过程中的热量、冷量,用于车内加热、制冷等功能。本发明增加了乘用车或房车内饮水问题的途径,解决乘用车或房车内饮水问题、空气与水源的净化问题,降低整车能耗,可满足水源的自给自足。另外,在需求情况下,左右各设置两顶风扇,可以传输造水过程中产生的冷风与热风至驾驶舱。
53.另外,本发明用户可以打开移动端,如打开手机app以打开整车远程控制相关功能,然后判断车辆是否与手机app连接成功,可以查询并在手机app上显示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剩余电量等参数,根据剩余电量,判断是否支持远程控制车辆进行制水,实现远程控制车辆制水。车载制水机产水后,还可以向移动端发送产水量和车载太阳能模块或车载蓄电池的电量信息,以供用户及时查询。
54.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集成在特定的控制装置中。
55.本发明的该控制装置可以是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以上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56.本发明的该控制装置可以是一种应用发布平台,其中,应用发布平台用于发布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以上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57.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
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58.本发明的各个系统、单元若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获取的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通过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请求用以使得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具体可以是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59.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所列举的各个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这些计算机程序可以集中或分布式地存储于一个或多个计算机装置中,例如存储于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计算机装置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60.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6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62.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发明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63.另外,本发明的一部分可被应用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通过该计算机的操作,可以调用或提供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而调用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指令,可能被存储在固定的或可移动的记录介质中,和/或通过广播或其他信号承载媒体中的数据流而被传输,和/或被存储在根据所述程序指令运行的计算机设备的工作存储器中。在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装置运行基于前述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
6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
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