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3-02-02 08:35: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新风进风通道(11)、新风送风通道(12)和回风排风通道(14);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控制机构具有使所述新风进风通道(11)和/或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连通的排污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还形成有回风进风通道(13)和旁通流道(15),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通过所述旁通流道(15)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连通,当所述控制机构处于所述排污状态时,所述新风进风通道(11)和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均通过所述旁通流道(15)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风阀(4),所述第一风阀(4)设置于所述旁通流道(15)内,且所述第一风阀(4)具有关闭所述旁通流道(15)的第一状态和打开所述旁通流道(15)的第二状态;第二风阀(5),所述第二风阀(5)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第二风阀(5)具有使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连通的第三状态和使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断开的第四状态;第三风阀(6),所述第三风阀(6)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第三风阀(6)具有打开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的第五状态和关闭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的第六状态;当所述控制机构处于所述排污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阀(4)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风阀(5)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三风阀(6)处于所述第六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组还包括热交换芯体(2),所述热交换芯体(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新风进风通道(11)、所述热交换芯体(2)和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依次连通形成新风流道,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所述热交换芯体(2)和回风排风通道(14)依次连通形成回风流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风阀(6)处于所述第六状态时,所述第三风阀(6)将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分隔成回风进风段(131)和换热连通段(132),所述换热连通段(132)与所述热交换芯体(2)连通,所述旁通流道(15)与所述换热连通段(132)连通,且在所述第二风阀(5)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与所述换热连通段(132)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组包括新风风机(7)和排风风机(8),所述新风风机(7)设置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内,所述排风风机(8)设置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通道(11)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机构(91),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内设置有第二过滤机构(92),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内设置有第四过滤机构(9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内还设置有第三过滤机构(93),所述第二过滤机构(92)位于所述新风风机(7)远离所述热交换芯体(2)的一侧,所述第三过滤机构(93)位于所述新风风机(7)和所述热交换芯体(2)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新风入口(16),所述第一过滤机构(91)到所述新风入口(16)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新风入口(16)到所述
热交换芯体(2)的距离的二分之一。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回风入口(17),所述第四过滤机构(94)设置于所述回风入口(17)处。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组还包括隔板(3),所述隔板(3)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隔板(3)与所述壳体(1)共同围成旁通流道(15)。12.一种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组具有排污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当所述新风机组切换至所述排污模式时,控制所述控制机构切换至排污状态。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组包括新风风机(7)和排风风机(8),所述新风风机(7)设置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内,所述排风风机(8)设置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内,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新风机组切换至所述排污模式时,控制所述排风风机(8)启动,且所述新风风机(7)停机。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新风机组切换至所述排污模式时,控制所述排风风机(8)以最大转速运行。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新风机组的停机时长t1,并将停机时长t1与预设停机时长b进行比较;若t1≥b,则在所述新风机组启动时,切换至所述排污模式。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新风机组切换至所述排污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新风机组处于排污模式的工作时长t2,并将工作时长t2与第一预设排污时长d进行比较;若t2<d,则在所述新风机组再次启动时,切换至所述排污模式。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新风机组切换至所述排污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新风机组处于排污模式的工作时长t2,并将工作时长t2与第二预设排污时长c进行比较;当t2=c时,所述新风机组退出排污模式。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还形成有回风进风通道(13)和旁通流道(15),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通过所述旁通流道(15)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连通,当所述控制机构处于所述排污状态时,所述新风进风通道(11)和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均通过所述旁通流道(15)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连通,所述新风机组还具有全热交换模式,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风阀(4),所述第一风阀(4)设置于所述旁通流道(15)内,且所述第一风阀(4)具有关闭所述旁通流道(15)的第一状态和打开所述旁通流道(15)的第二状态;第二风阀(5),所述第二风阀(5)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第二风阀(5)具有使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连通的第三状态和使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断开的第四状态;第三风阀(6),所述第三风阀(6)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第三风阀(6)具有打开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的第五状态和关闭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的第六状态,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新风机组切换至所述全热交换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风阀(4)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风阀(5)切换至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三风阀(6)切换至所述第五状态。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组还具有排风旁通模式,所述壳体(1)内还形成有回风进风通道(13)和旁通流道(15),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通过所述旁通流道(15)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连通,当所述控制机构处于所述排污状态时,所述新风进风通道(11)和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均通过所述旁通流道(15)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连通,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风阀(4),所述第一风阀(4)设置于所述旁通流道(15)内,且所述第一风阀(4)具有关闭所述旁通流道(15)的第一状态和打开所述旁通流道(15)的第二状态;第二风阀(5),所述第二风阀(5)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第二风阀(5)具有使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连通的第三状态和使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断开的第四状态;第三风阀(6),所述第三风阀(6)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第三风阀(6)具有打开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的第五状态和关闭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的第六状态,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新风机组切换至所述排风旁通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风阀(4)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风阀(5)切换至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三风阀(6)切换至所述第五状态。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组还具有内循环模式,所述壳体(1)内还形成有回风进风通道(13)和旁通流道(15),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通过所述旁通流道(15)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连通,当所述控制机构处于所述排污状态时,所述新风进风通道(11)和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均通过所述旁通流道(15)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连通,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风阀(4),所述第一风阀(4)设置于所述旁通流道(15)内,且所述第一风阀(4)具有关闭所述旁通流道(15)的第一状态和打开所述旁通流道(15)的第二状态;第二风阀(5),所述第二风阀(5)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第二风阀(5)具有使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连通的第三状态和使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断开的第四状态;第三风阀(6),所述第三风阀(6)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第三风阀(6)具有打开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的第五状态和关闭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的第六状态,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新风机组切换至所述内循环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风阀(4)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风阀(5)切换至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三风阀(6)切换至所述第五状态。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组还具有纯新风模式,所述壳体(1)内还形成有回风进风通道(13)和旁通流道(15),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通过所述旁通流道(15)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连通,当所述控制机构处于所述排污状态时,所述新风进风通道(11)和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均通过所述旁通流道(15)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连通,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风阀(4),所述第一风阀(4)设置于所述旁通流道(15)内,且所述第一风阀(4)具有关闭所述旁通流道(15)的第一状态和打开所述旁通流道(15)的第二状态;第二风阀(5),所述第二风阀(5)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第二风阀(5)具有使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连通的第三状态和使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断开的第四状态;第三风阀(6),所述第三风阀(6)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第三风阀(6)具有打开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的第五状态和关闭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的第六状态,所述新风机组包括新风风机(7)和排风风机(8),
所述新风风机(7)设置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内,所述排风风机(8)设置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内,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新风机组切换至所述纯新风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风阀(4)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风阀(5)切换至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三风阀(6)切换至所述第五状态或所述第六状态,所述新风风机(7)启动,所述排风风机(8)停机。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组还具有纯排风模式,所述壳体(1)内还形成有回风进风通道(13)和旁通流道(15),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通过所述旁通流道(15)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连通,当所述控制机构处于所述排污状态时,所述新风进风通道(11)和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均通过所述旁通流道(15)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连通,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风阀(4),所述第一风阀(4)设置于所述旁通流道(15)内,且所述第一风阀(4)具有关闭所述旁通流道(15)的第一状态和打开所述旁通流道(15)的第二状态;第二风阀(5),所述第二风阀(5)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第二风阀(5)具有使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连通的第三状态和使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断开的第四状态;第三风阀(6),所述第三风阀(6)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第三风阀(6)具有打开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的第五状态和关闭所述回风进风通道(13)的第六状态,所述新风机组包括新风风机(7)和排风风机(8),所述新风风机(7)设置于所述新风送风通道(12)内,所述排风风机(8)设置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14)内,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新风机组切换至所述纯排风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风阀(4)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风阀(5)切换至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三风阀(6)切换至所述第五状态,所述排风风机(8)启动,所述新风风机(7)停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新风机组包括:壳体;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控制机构具有使所述新风进风通道和所述新风送风通道均与所述回风排风通道连通的排污状态。本发明提供的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利用控制机构将新风送风通道和新风进风通道均与回风排风通道连通,将新风送风通道内、新风进风通道内产生的异味气体均送至室外,从而避免将异味气体送至室内而影响用户健康和舒适度,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詹朝永 薛寒冬 杨力 刘莹 崔峻城 张天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08
技术公布日:2023/1/3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