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手性芘四羧酸的聚集诱导电致化学发光效应的酪氨酸对映体传感器及其识别方法

2023-02-01 22:26: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电致化学发光效应识别酪氨酸对映体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先制备芘四羧酸-s-3-氨基-1-丁醇,将芘四羧酸-s-3-氨基-1-丁醇单体在胶束内聚集得到芘四羧酸-s-3-氨基-1-丁醇组装体;将芘四羧酸-s-3-氨基-1-丁醇组装体分散于去离子水中,与四正辛基溴化铵混合,得混合液滴涂于玻碳电极的表面,晾干制得ag-ptca-s-3ab/gce,将其作为工作电极,基于手性芘四羧酸的聚集诱导电致化学发光法识别酪氨酸对映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电致化学发光效应识别酪氨酸对映体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芘四羧酸-s-3-氨基-1-丁醇组装体的具体制备方法为:a.将苝-3,4,9,10-四羧酸二酐加入naoh溶液中,水浴搅拌,直至溶液变为黄绿色,加入hcl溶液至完全沉淀,用超纯水离心,洗涤,干燥产物即为3,4,9,10-芘四羧酸;b.将3,4,9,10-芘四羧酸、1-(3-二甲基氨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c.在搅拌的条件下将s-3-氨基-1-丁醇与步骤b溶液混合反应;d.步骤c反应后离心,所得固体经洗涤和干燥,获得芘四羧酸-s-3-氨基-1-丁醇;e.在搅拌条件下将芘四羧酸-s-3-氨基-1-丁醇,氯仿,环己烷,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搅拌反应,离心所得固体经洗涤,得到芘四羧酸-s-3-氨基-1-丁醇组装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电致化学发光效应识别酪氨酸对映体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naoh溶液的浓度为0.5-2.0m,hcl溶液的浓度为0.5-2.0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电致化学发光效应识别酪氨酸对映体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3,4,9,10-芘四羧酸和1-(3-二甲基氨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摩尔比为1:(5-8),1-(3-二甲基氨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2-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电致化学发光效应识别酪氨酸对映体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s-3-氨基-1-丁醇溶于步骤b中,在20-5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反应6-15h;ptca与s-3-氨基-1-丁醇(s-3ab)的摩尔比为1:3~4。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电致化学发光效应识别酪氨酸对映体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步骤e搅拌反应条件为:在60-9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1-3h。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传感器电致化学发光效应识别酪氨酸对映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ag-ptca-s-3ab/gce为作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片电极为对电极,磷酸缓冲盐溶液为电解液,过硫酸钾为共反应试剂,通过电致化学发光仪测得芘四羧酸-s-3-氨基-1-丁醇组装体在分别含l/d-酪氨酸的磷酸盐电解液中电致化学发光强度,用于酪氨酸对映体的识别。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手性芘四羧酸的聚集诱导电致化学发光效应的酪氨酸对映体传感器及其识别方法,属于电致化学发光技术领域。以3,4,9,10-芘四羧酸为主体材料,S-3-氨基-1-丁醇为手性配体,通过酰胺化反应实现手性转移,在十二烷基溴化铵,氯仿和环己烷的作用下,通过分子间π-π堆叠相互作用使单体在胶束内聚集,限制了分子内运动,从而触发聚集诱导电化学发光效应,得到芘四羧酸-S-3-氨基-1-丁醇组装体,过硫酸钾作为共反应试剂,当体系中存在酪氨酸对映体时,呈现出不同强度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据此构建了基于芘四羧酸-S-3-氨基-1-丁醇组装体电致化学发光新体系的传感方法,实现了对酪氨酸对映体稳定的识别。现了对酪氨酸对映体稳定的识别。


技术研发人员:蔡文蓉 朱文凯 孔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0.28
技术公布日:2023/1/3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