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1-17 17:25: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衣物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对盛水筒内衣物进行新风处理、消除盛水筒内异味的衣物处理设备,还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投放装置应用的切换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提高,洗衣机、干衣机等衣物处理设备已经离不开人们的生活。现有洗衣机等衣物处理设备容易因盛水筒内洗涤水残留、线屑留存等滋生细菌,令盛水筒内产生异味,在用户打开机门时会因盛水筒内异味而降低使用体验。
3.此外,在洗衣机等衣物处理设备运行洗涤等工作程序结束后,用户经常会忘记拿去衣物,如果时间过长就会在盛水筒内滋生细菌、产生异味,影响洗涤效果。
4.因此,如何减少盛水筒内异味产生就成了急需克服的问题。
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以实现对盛水筒内可控换气、降低盛水筒内异味的目的。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8.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包括,盛水筒;风机,用于形成自盛水筒外部向风机出风口流动的气流;盛水筒进风口经进风中转腔与风机出风口相连通,盛水筒出风口经出风中转腔与盛水筒外部相连通;切换器,设于进风中转腔和/或出风中转腔内,用于控制盛水筒进风口和/或出风口的开闭。
9.进一步,切换器包括,第一控制阀结构,设于进风中转腔内,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进风中转腔与盛水筒进风口之间相连通处的通断;第二控制阀结构,设于出风中转腔内,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出风中转腔与盛水筒出风口之间相连通处的通断。
10.进一步,第一控制阀结构和第二控制阀结构经传动结构与同一驱动电机相连,第二控制阀结构打开盛水筒出风口时、第一控制阀结构打开盛水筒进风口。
11.进一步,进风中转腔和出风中转腔均设于盛水筒上方;进风中转腔的底部设出风口,经第一风道与盛水筒进风口相连通;进风中转腔的侧壁上设进风口,与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出风中转腔的底部设进风口,与盛水筒出风口相连通;出风中转腔的侧壁上设出风口,经第二风道与衣物处理设备的外部相连通。
12.进一步,盛水筒的进风口设于盛水筒靠近筒口一端的筒壁顶部、出风口设于盛水筒靠近筒底一端的筒壁顶部;
13.进一步优选的,盛水筒筒口处安装有窗垫,盛水筒的进风口集成设于窗垫上、处于窗垫的顶部。
14.进一步,第二风道的出口端设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前板处。
15.进一步,衣物处理设备的前板处设有对应覆盖第二风道的出口端的栅格部,栅格部上的各镂空部分别构成出风孔,各出风孔朝向衣物处理设备前侧出风。
16.进一步,还包括,投放装置,用于向衣物处理设备的盛水筒内进行添加剂投放;进风中转腔和出风中转腔、风机均安装于投放装置上,且进风中转腔和出风中转腔、风机处于投放装置的后侧;
17.优选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集成设于投放装置下侧。
18.进一步,出风中转腔上还设有透气口,透气口将出风中转腔与外部大气相连通;切换器还包括,第三控制阀结构,设于出风中转腔内,第三控制阀结构用于控制出风中转腔与透气口之间相连通处的通断;第二控制阀结构和第三控制阀结构经传动结构与同一驱动电机相连,第二控制阀结构和第三控制阀结构仅能交替开启盛水筒出风口和透气口;
19.优选的,透气口设于出风中转腔的上部。
20.进一步,控制阀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内中空构成腔室,壳体上设有与腔室相连通的开口,腔室内安装有可相对开口进行伸缩移动的活塞;壳体上安装有驱动活塞移动的驱动结构,用于控制活塞上所设密封结构对应封闭或打开开口。
21.进一步,驱动结构包括,旋转杆,受动力单元驱动的、可绕轴旋转的安装于腔室内;旋转杆上设有径向凸出的凸轮部,凸轮部与活塞在旋转杆的轴向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凸轮部的凸出端与旋转杆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活塞与旋转杆轴线之间的距离的一半。
22.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技术进步:
23.通过上述设置,可直接形成自盛水筒外部向风机出风口流动的、经中转腔流经盛水筒后再外排至大气的新风气流,以利用上述新风气流可对盛水筒内的气体进行复新处理,以避免盛水筒内洗涤处理后的衣物因晾晒不及时而细菌滋生问题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利用上述风机对盛水筒内气体进行更新流动,实现对筒内盛放衣物的吹风处理、提升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效果。
24.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效果显著,示意推广使用。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26.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2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2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2的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3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6a至图6d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4的d处的旋转杆旋转至不同方位状态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器的泄压通道的盖板取走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器的泄压通道的盖板取走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5.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8的e-e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和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的部分部件的不同视角结构示意图;
37.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0的f-f截面结构示意图;
38.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2的e-e截面结构示意图;
39.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3的h-h截面结构示意图;
40.图15是本发明中另一实施方式的衣物处理设备的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6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中图15的j-j截面结构示意图。
42.图中主要元件说明:100、切换器;101、壳体;102、开口;103、腔室; 104、活塞;105、弹力单元;106、密封结构;107、引导部;108、旋转杆;109、凸轮部;110、电机;111、高压腔室;112、低压腔室;113、内密封圈;114、外密封圈;115、泄压腔;116、凹槽;117、泄压口;118、泄压通道;119、连通口;120、安装孔;121、减速齿轮组;122、泄压阀;123、限位柱;124、安装槽;125、密封圈;126、活塞头;127、凸出部;200、盛水筒;201、进风口; 202、出风口;203、前板;204、出风孔;205、第一控制阀结构;206、第二控制阀结构;207、第三控制阀结构;300、投放装置;301、水盒;302、抽拉储液部;303、排风风道;304、拉手板;306、进风中转腔;307、出风中转腔; 308、透气口;309、排风腔;310、过风中转腔;311、过水中转腔;400、风机; 401、第一风道;402、第二风道。
43.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4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7.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包括,盛水筒200,用于容纳洗涤水,利用洗涤水对筒内盛放的衣物进行洗涤处理。所述的盛水筒200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任一结构,例如普通洗衣机的外筒,还可以为无孔滚筒洗衣机的、在洗衣机执行洗涤程序时构成密封盛水容器的滚筒。当然,上述的衣物处理设备不仅仅可以为洗衣机,还可以为干衣机、洗干一体机、复新机等等设备。
48.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上设有风机400,所述的风机400为产生自进风口向出风口恒定流动气流的现有设备,风机400安装于衣物处理设备上、盛水筒200外
部,盛水筒200进风口经进风中转腔306与风机400出风口相连通,盛水筒200出风口经出风中转腔307与盛水筒200外部相连通,以使得风机400工作时,可直接形成自盛水筒200外部向风机400出风口流动的、经中转腔流经盛水筒200后再外排至大气的新风气流,以利用上述新风气流可对盛水筒200内的气体进行复新处理,以避免盛水筒200内洗涤处理后的衣物因晾晒不及时而细菌滋生问题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利用上述风机400对盛水筒200内气体进行更新流动,实现对筒内盛放衣物的吹风处理、提升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效果。
49.实施例一
50.如图10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进风中转腔306和出风中转腔307均设于盛水筒200上方,进风中转腔306的底部设出风口,经第一风道401与盛水筒200的进风口201相连通;进风中转腔306的侧壁上设进风口,与风机400 的出风口相连通;出风中转腔307的底部设进风口,与盛水筒200的出风口202 相连通;出风中转腔307的侧壁上设出风口,经第二风道402与衣物处理设备的外部大气相连通。
51.本实施例中,盛水筒200的进风口201设于盛水筒200靠近筒口一端的筒壁顶部、盛水筒200的出风口202设于盛水筒靠近筒底一端的筒壁顶部,以使得流入盛水筒200内的新风气流可自后向前依次流经盛水筒200的全部截面后再外排,以提升盛水筒的新风复新效果。
52.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盛水筒200的筒口处安装有窗垫,盛水筒200的进风口集成设于窗垫上、处于窗垫的顶部;优选的,盛水筒200的进风口201朝向盛水筒200内部、斜向下方向开设,以使得吹入盛水筒200内的新风自筒的前侧顶部斜向下吹入盛水筒200内,提升吹入新风的覆盖面积,进而增强盛水筒200的新风换气效率。
53.本实施例中,第二风道402的出口端设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壳体前侧的前板203处,以使得对盛水筒200内更新后的新风气流可自衣物处理设备的前侧面向外吹出,用户可利用吹出的气流直接感知衣物处理设备的运行阶段,进而提升衣物处理设备的人机交互效果。
54.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的前板203处设有对应覆盖第二风道 402的出口端的栅格部,栅格部上的各镂空部分别构成出风孔204,各出风孔204 朝向衣物处理设备前侧出风。
55.本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投放装置300,投放装置300用于向衣物处理设备的盛水筒200内进行添加剂投放,以利用投放的添加剂对盛水筒200 内衣物进行洗涤、烘干等处理。本实施例中,进风中转腔306和出风中转腔307、风机400均安装于投放装置300上;优选的,进风中转腔306和出风中转腔307、风机400均处于投放装置300的后侧;进一步优选的,第一风道401和第二风道402均集成设于投放装置300的下侧,以便于其与下方的盛水筒200相连通。
56.本实施例中,出风中转腔307上还设有透气口308,透气口308将出风中转腔307与外部大气相连通,以实现盛水筒200直接经透气口308与外部相连通、调节盛水筒200内气压的效果。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透气口308处设有透气阀,透气阀可在两侧压差作用下打开、常态下闭合使用,进而可达到对盛水筒 200内气压进行调平的效果。优选的,透气口308设于出风中转腔307的顶部、朝上方开设。
57.实施例二
58.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取消了第二风道402、出风中转腔 307的出风口直接经投放装置300的水盒301和抽拉储液部302之间所形成的间隙所构成的排风风道303与衣物处理设备的外部大气相连通,使得投放装置300 的水盒301内部空间同时集成了过水和排风的双重目的,同样可实现将新风导出衣物处理设备的目的。
59.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投放装置,其包括,水盒301,水盒301内部形成用于过水的腔室;抽拉储液部302,可向外抽拉的安装于水盒 301内的腔室中;水盒301和抽拉储液部302之间的间隙构成将排风风道303,抽拉储液部302朝外一侧设有将排风风道303与外部相连通的排风结构。
60.本实施例中,抽拉储液部302朝外一侧设有可供用户拉取的把手板304,把手板304上设有将构成排风结构的、将排风风道303与外部相连通的出风孔204。
61.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孔204为水平延伸的、前后贯通把手板的长条形开孔,长条形开孔可构成供用户拉取抽拉储液部302的把手,使用户的手直接自长条形开孔伸入后、方便向外抽出抽拉储液部302。
62.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板304与抽拉储液部302朝外一侧共同围成排风腔 309,排风腔309的至少外周处设有与排风风道303的前端相连通的镂空部;优选的,排风腔309的外周间隔排布有多个镂空部。
63.实施例三
64.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一和二,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65.如图1至图16所示,衣物处理设备上还设有切换器100;所述切换器100 设于进风中转腔306和/或出风中转腔307内,用于控制盛水筒200的进风口201 和/或出风口202的开闭。
66.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切换器100包括,
67.第一控制阀结构205,设于进风中转腔306内,第一控制阀结构205用于控制进风中转腔306与盛水筒进风口201之间相连通处的通断;
68.第二控制阀结构206,设于出风中转腔307内,第二控制阀结构206用于控制出风中转腔307与盛水筒出风口202之间相连通处的通断。
69.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结构205和第二控制阀结构206可以经传动结构与同一驱动电机110相连,第二控制阀结构206打开盛水筒出风口202时、第一控制阀结构205同时打开盛水筒进风口201,以实现对盛水筒内进行新风换气的目的。
70.本实施例中,切换器100还包括,第三控制阀结构207,设于出风中转腔 307内,第三控制阀结构207用于控制出风中转腔307与透气口308之间相连通处的通断;第二控制阀结构206和第三控制阀结构207结构经传动结构与同一驱动电机110相连,第二控制阀结构206和第三控制阀结构207仅能交替开启盛水筒出风口202和透气口308,以实现盛水筒换气和新风吹入的非同时工作的使用目的。
71.实施例四
72.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构成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的控制阀结构,所述的控制阀结构可以为用于控制切换器100上任一开口102 开闭的控制装置;当然,还可以单独使用,应用于其他装置上。
7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阀结构,包括:壳体101,壳体101内中空构成腔室103,壳
体101上设有与腔室103相连通的开口102,腔室103内安装有可相对开口进行伸缩移动的活塞104;壳体101上安装有驱动活塞104移动的驱动结构,用于控制活塞104上所设密封结构106对应封闭或打开开口102。
74.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结构包括,
75.旋转杆108,受动力单元驱动的、可绕轴旋转的安装于腔室103内;
76.旋转杆108上设有径向凸出的凸轮部109,凸轮部109与活塞104在旋转杆 108的轴向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凸轮部109的凸出端与旋转杆108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活塞104与旋转杆108轴线之间距离的一半,以使得旋转杆108转动过程中可利用凸轮部109带动活塞104产生伸缩移动。
77.如图6a至图6d所示,本实施例中,活塞104上设有供旋转杆108穿过的通孔,旋转杆108穿过通孔处设有径向凸出的凸筋,所述凸筋构成凸轮部109;活塞104与旋转杆108共同构成凸轮传动结构,在旋转杆108转动至凸筋与活塞104的通孔内壁相抵接时,推动活塞104移动、带动密封结构106打开对应的开口。
78.本实施例中,驱动结构还包括,弹力单元105,夹持于活塞104与壳体101 之间,对活塞104提供将密封结构106封闭对应开口的弹性复位力,以在旋转杆108转动至凸筋与活塞104的通孔内壁相分离时,弹力单元105推动活塞104 移动、令密封结构106对应封堵开口10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力单元105可以为弹簧、气压缸、液压缸等等,现有可提供弹性复位力的任一或组合;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弹力单元105采用弹簧。
79.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104为沿开口102轴向延伸的块状结构,块状结构的活塞104的中部设有将两侧贯通的通孔,旋转杆108的轴线与通孔轴向相平行、并穿过通孔,旋转杆108穿过通孔的部分设有径向向外凸出凸筋,所述凸筋构成推动活塞104伸缩移动的凸轮部109。
80.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104上设置的通孔的轴向方向与开口102的轴向方向相垂直,以使得旋转杆108的转动方向的推动力经凸轮结构传递至活塞104 后,使得活塞104可产生沿旋转杆108径向方向的推动位移,进而实现活塞104 沿开口102轴向伸缩移动、利用活塞104上的密封结构对应开闭开口102的效果。
81.本实施例中,活塞104靠近开口102的一端为密封端、远离开口102的相对另一端为支撑端,活塞104的密封端设有密封结构106;所述的密封结构106 为由橡胶等弹性材质构成的密封圈125,所述密封圈125与开口102同轴设置、并可与开口102外周的腔室103内壁相密封接触,进而实现对开口102进行密封闭合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活塞104的密封端设有沿开口轴线向外凸出的柱状活塞头,密封圈125套设于活塞头126的外周、并受活塞头126上径向凸出的一圈凸筋的作用而被夹持固定在活塞头126上。
82.本实施例中,活塞104的支撑端连接有构成弹力单元105的弹簧,弹簧沿开口102轴线方向延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104的支撑端和壳体101的内壁相连。
83.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密封结构106、弹力单元105均与活塞104同轴设置,以保证活塞运动过程中不会产生偏移、提升密封效果。进一步优选的,密封结构106、弹力单元105、活塞104均与开口102同轴设置。
84.本实施例中,活塞104中部所设通孔的内周壁的设有向通孔中心方向径向凸出的凸出部127,凸出部127设于通孔靠近支撑端的一侧,利用凸出部127使得旋转杆108的凸轮
部109可有效推动活塞104移动、提升活塞104的伸缩移动距离,进而有效实现活塞104上密封结构106对开口102的有效封闭、打开的操控。
85.优选的,如图6a至图6d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127为自左右两侧向中心倾斜的三角形凸起,以使得两侧斜面可有效对凸轮部109进行引导、避免活塞104动作过程中失衡等情况的发生。
86.如图6a至图6d所示,本实施例中,活塞104的支撑端所朝向的壳体101 内壁一侧设有沿开口102轴向凸出的限位柱123,夹持于活塞104的支撑端和壳体101内壁之间的弹簧的一端与限位柱123相连。本实施例中,活塞104的支撑端设有朝向限位柱123开口的安装槽124,构成弹力单元105的弹簧的一端插入安装槽124内、另一端套装于限位柱123的外周壁上。
87.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腔室103内设有引导活塞104沿开口102 轴线方向伸缩移动的引导部107,以保证活塞104伸缩移动过程中不会产生其他方向的倾斜、仅能沿开口102轴向进行位移,进而有效避免活塞104位置偏移、无法受旋转杆108进行驱动控制等情况的发生。
88.本实施例中,壳体101的内壁设有沿开口102轴向方向延伸的、构成引导部107的活塞槽,活塞104的侧壁对应插入活塞槽内;插入活塞槽内的活塞104 的侧壁为非活塞密封端和支撑端的其他侧,优选的,上述活塞104的侧壁为与旋转杆108轴向相平行的一侧。
89.本实施例中,活塞104相对的左、右侧壁分别对应插入相应侧壳体101内壁的活塞槽中,两侧活塞槽相平行设置、并均沿开口102轴线平行方向延伸;优选的,两侧活塞槽与开口102轴线处于同一截面中,以保证活塞104始终处于开口102的轴向截面中、进而可有效避免活塞104偏移情况的发生。
90.实施例五
91.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切换器100,其可以应用于对不同流道、水路、风路进行换向切换,实现对流体流动方向进行流动方向换向及调节改变的效果。例如:将切换器100安装于洗衣机的添加剂投放装置上,实现对不同种类的添加剂,进行择一或组合的进行投放;和/或,将单一或组合的添加剂经不同水路、以不同投放形式向洗衣机进行投放的效果。
92.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器100具有壳体101,壳体 101内部中空构成腔室103;壳体101上具有多个开口102,各开口102均与腔室103相连通,其中部分或全部开口102处分别一一对应设有可开闭开口102 的活塞104,各活塞104可受切换器100上所设的凸轮轴结构驱动而产生相对位移,进而实现不同开口102进行可控开闭操作、切换器100的各开口102的连通形式进行组合切换的效果。
93.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凸轮轴结构为壳体101的腔室103内安装的可绕轴旋转的旋转杆108,旋转杆108上设置的凸轮部109的驱动活塞移动,而实现对各开口进行开闭操控的效果。
94.本发明中,由于切换器100的开口102的开闭控制,是利用活塞104移动来实现的,活塞104移动过程中,活塞104上的密封结构106(例如,活塞、密封圈等等)并不会与切换器100的壳体101内壁相接触,避免了橡胶等弹性材质构成的密封结构106在开闭过程中与切换器100的壳体101内壁因摩擦挤压而变形失效等情况的发生。
95.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切换器100,其包括:壳体101,壳体101内
中空构成腔室103,壳体101上设有与腔室103相连通的多个开口 102,腔室103内安装有可绕轴旋转的旋转杆108,旋转杆108上设有与不同开口102相对开设的多个凸轮部109,各凸轮部109分别带动一一对应设置的活塞 104相对开口102伸缩移动,用于控制不同活塞104上所设密封结构106对应封闭或打开相应开口102。
96.本实施例中,切换器100的各开口102处设置的、控制开口102开闭的阀体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一种所述的控制阀结构,以实现利用单一旋转杆108对多个开口102进行有效开闭控制的效果。
9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转杆108上所设的各凸轮部109沿旋转杆108的轴线方向交错的排布设置,各凸轮部109分别一一对应的处于不同开口102的截面处,对相应开口102进行有效开闭控制。
98.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不同凸轮部109相对旋转杆108轴线的径向凸出方位相同、或不同设置,以在旋转杆108绕轴转动至相应方位时,利用凸轮部109 带动不同开口102处的活塞104进行分别、或同时打开移动的效果。
99.本实施例中,切换器100的壳体101一侧设有多个开口102,各开口102沿一直线间隔排布,腔室103内所设旋转杆108的轴线与上述直线相平行,旋转杆108上设有与上述部分或全部开口102相一一对应设置的凸轮部109,所述凸轮部109与对应开口102处于同一截面中。
100.本实施例中,切换器100的壳体101的不同开口102处分别设有活塞104,各活塞104上分别设有对应封堵相应开口102的密封结构106,各活塞104上分别设有通孔,旋转杆108依次穿过各通孔,旋转杆108穿过各通孔的部分上分别设有用于驱动相应活塞104移动的凸轮部109。
101.本实施例中,活塞104的通孔内壁上设有向通孔中心凸出的、与凸轮部109 对应相抵接的凸出部127,凸出部127设于通孔内壁远离开口102的一侧;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活塞104与壳体101内壁之间设有弹簧构成的弹力单元105,弹簧对活塞104施加向靠近开口102方向的推弹力,用于推动活塞104上所设密封圈等构成的密封结构106对应封闭开口102。
102.本实施例还可以进行如下设置:在切换器100的壳体101的不同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开口102;在将各开口102分别处于壳体101不同的截面时,需要将不同侧壁处所设开口101的活塞104移动方向进行差异化设置,但均需保证如下,切换器100的壳体101的各侧壁上所设开口102的轴线均与旋转杆108的轴线相垂直;当然,为了保证开合效果优选采用垂直设置,但如仅为了可开闭控制只需将开口102的轴线与旋转杆108的轴线相交错设置即可。采用上述设置后,可以利用单一旋转杆108对不同侧壁上的多个开口102进行开闭控制,实现对各开口102连通状况的组合切换(未在附图中注明)。
103.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对切换器进行如下设置:壳体101的腔室103内设有两根或以上的旋转杆108,各旋转杆108上设有控制不同、或相同活塞104产生相对伸缩移动的凸轮部109,以实现不同旋转杆108对同一开口102均可控制、或不同旋转杆108对不同开口102进行分别控制的目的,进而可进一步提升切换器100的各开口102开闭组合的数量(未在附图中注明)。
104.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对切换器进行如下设置:如图1至图9所示,壳体101 内设有多个腔室103,不同腔室103内分别设有至少一根旋转杆108,不同腔室 103上分别开设至少一
个开口102,不同腔室103内的旋转杆108经凸轮部109 推动相应活塞104伸缩移动、控制所处腔室103内的各开口102的开闭,可实现切换器100对两组或以上的通路进行分别控制的效果。
105.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101上设有电机110,电机110的输出端直接、或经传动结构与旋转杆108相连,用于驱动旋转杆108绕轴旋转、对旋转杆108的旋转角度进行控制,以实现对旋转杆108旋转方位的精确控制,进而利用旋转杆108旋转至不同旋转方位时利用凸轮部109推动不同活塞104 移动、而实现对切换器100上不同开口102分别控制开闭的效果。
106.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旋转杆108的端部穿出壳体101,穿出端经减速齿轮组121与壳体外侧安装的电机110的输出端相啮合连接,以实现对旋转杆108 旋转方位的精确控制、进而达到提升切换器100控制精度的显著技术进步。
107.实施例六
108.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切换器100,其包括,壳体101,内部设有中空腔室103;壳体101上设有供旋转杆108穿过的安装孔120,旋转杆108穿过安装孔120的部分依次套设有两道密封圈;两道密封圈之间的旋转杆108外壁与安装孔120内壁之间具有泄压腔115,壳体101上设有将泄压腔 115与腔室103外部相连通的泄压口117。
109.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切换器100的密封圈失效后,可将自旋转杆108穿出处泄漏的水流经泄压腔115引流至其他位置,有效避免了漏水直接自旋转杆108 穿出处泄漏等情况的发生;同时,通过将泄压腔经泄压口与腔室外部相连通,使得腔室供旋转杆穿出处的压力得到显著降低,进而有效杜绝了腔室自旋转杆穿出处漏水情况的发生。
110.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转杆108外壁设有凹槽116,凹槽116 敞口朝向安装孔120内壁方向,凹槽116处于两道密封圈之间,凹槽116与安装孔120内壁之间围成泄压腔115;凹槽116沿旋转杆108外周环绕设置,且凹槽116可为连续或非连续的延伸至少一圈。
111.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安装孔120内壁设有凹槽116,凹槽116的敞口朝向旋转杆108外侧壁方向,凹槽116处于两道密封圈之间,凹槽116与旋转杆108 外壁之间围成泄压腔115;凹槽116沿安装孔120内周环绕设置,且凹槽116可为连续或非连续的延伸至少一圈,同样可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112.本实施例中,旋转杆108穿过安装孔120的部分的两端的外周分别套设有一道密封圈,密封圈的内外周侧分别与旋转杆108外壁、安装孔120内壁相密封贴合;靠近腔室103一端所设的为内密封圈113、远离腔室103一端所设的为外密封圈114;泄压腔115处于内、外密封圈113、114之间,并与内、外密封圈113、114之间的空间相连通。
113.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20的内壁设有径向向外凹陷的豁口,所述豁口与内密封圈113处于同一截面中,用于将内密封圈113两侧相连通;优选的,安装孔120的内壁上沿周向间隔排布有多个豁口。通过在安装孔120的内周侧壁上设置将内密封圈113两侧连通的豁口,使得腔室103内的部分水可经豁口流入泄压腔115中,令腔室内靠近旋转杆108穿出处的水压降低、进而有效减少切换器100泄漏故障的产生。
114.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器100的壳体101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高压腔室111和低压腔室112,高压腔室111内设有旋转杆108,旋转杆108穿出高压腔室111的部分设有泄压腔115,泄压腔115的泄压口117经泄压通道118和低压腔室112相连通。通过上
述设置,使得经泄压腔115流出的水流可全部流入低压腔室112中,实现了泄压水流的有效收集;同时,还可有效降低高压腔室111的旋转杆108穿出处的水压压力,有效避免了水流自旋转杆108穿出处泄漏等情况的发生。
115.本实施例中,低压腔室112内设有第二旋转杆,第二旋转杆的端部穿出低压腔室112,第二旋转杆112穿出部分的外周壁上设有密封圈;低压腔室112上设有与泄压通道118相连通的连通口119,所述连通口119相对密封圈靠近低压腔室112中心设置,以使高压腔室经泄压通道流出的液体可流入低压腔室中,实现对泄压水流进行有效收集的效果。
116.本实施例中,低压腔室112经安装有泄压阀122的泄压口与外部大气相连通,以尽量降低低压腔室中的气压、使其与外界大气相一致;优选的,泄压口靠近连通口119设置。
11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切换器100为上述实施例五或六所述的切换器结构,具有上述实施例五或六所述的切换器的技术特征。
118.实施例七
119.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投放装置300,其安装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切换器100,切换器100的不同开口分别与投放装置300的不同水路相连,用于控制不同添加剂择一或组合的向不同水路进行投放,以提升投放装置300的投放多样性。
120.实施例八
121.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介绍了一种切换器100,其包括,具有两个或以上的腔室103,各腔室103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开口102;旋转杆108依次穿过各腔室103,旋转杆108上设有与不同开口102相对开设的多个凸轮部109,各凸轮部109分别带动一一对应设置的活塞104相对开口102伸缩移动,用于控制不同活塞104上所设密封结构106对应封闭或打开相应开口102。从而,使得在不同腔室103中流经不同介质时可用同一切换器100进行对应通断切换操控,实现了同一切换器100可对水路和风路同时进行切换通断的目的,进而丰富了切换器100的应用场景。
122.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器100上的腔室103包括至少一个过水中转腔311 和至少一个过风中转腔310,过水中转腔311和过风中转腔310相互独立设置,过水中转腔311和过风中转腔310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开口102;同一旋转杆 108依次穿过过水中转腔311和过风中转腔310,旋转杆108穿过过水中转腔311 和过风中转腔310处分别设有凸轮部109。
123.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切换器100可对水路和风路同时进行控制,增加了切换器100的应用场景,丰富了切换器100的功能多样性。
124.本实施例中,旋转杆108的轴线沿直线延伸,旋转杆108的一端与腔室103 外部安装的动力单元相连,动力单元可以为电机110等等;电机110的动力输出端直接或经减速齿轮组121等传动结构间接的与旋转杆相啮合,用于带动旋转杆108绕轴旋转。
125.本实施例中,过水中转腔311和过风中转腔310上所设各开口102的轴线均沿旋转杆108的径向方向设置。
126.本实施例中,旋转杆108上设有处于过水中转腔311内的、沿径向凸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凸轮部,第一凸轮部带动一一对应设置的活塞104相对开口102 伸缩移动,用于控制不同活塞104上所设密封结构106对应封闭或打开过风中转腔310上所设开口102;
127.和/或,旋转杆108上设有处于过风中转腔310内的、沿径向凸出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轮部,第二凸轮部带动一一对应设置的活塞104相对开口102伸缩移动,用于控制不同活塞
104上所设密封结构106对应封闭或打开过水中转腔311 上所设开口102。
128.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投放装置300的切换器100上具有两个过风中转腔 310,分别为进风中转腔306和出风中转腔307;进风中转腔306的底部设出风口,经第一风道401与盛水筒进风口201相连通;进风中转腔306的侧壁上设进风口,进风口经投放装置300外部安装的风机400与外部大气相连通,风机 400将外部大气新风吹入进风中转腔306内;出风中转腔307的底部设进风口,与盛水筒出风口202相连通;出风中转腔307的侧壁上设出风口,经第二风道 402与衣物处理设备的外部大气相连通。
129.本实施例中,投放装置300的抽拉储液部具有多个供不同添加剂存储的储液腔,各储液腔分别经不同水路与过水中转腔311的不同开口102一一对应连通;优选的,投放装置300具有多条投放水路,各投放水路的进口端分别与过水中转腔311的不同开口102一一对应连通,各投放水路的出口端均与盛水筒 200相连通,以实现不同储液盒内存储的添加剂择一或组合的向盛水桶内同步、或非同步投放的效果。
130.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投放装置300上具有两个过水中转腔311,第一过水中转腔和进风中转腔306同轴依次排布,第一旋转杆依次穿过第一过水中转腔和进风中转腔306;第二过水中转腔和出风中转腔307同轴依次排布,第二旋转杆依次穿过第二过水中转腔和出风中转腔307。从而,使得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均可分别对水路和风路进行双重控制,还有出风中转腔307内的第二控制阀结构206和第三控制阀结构207可共用同一旋转杆108。
131.本实施例中,出风中转腔307上还设有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的透气口308;所述切换器100还包括,第三控制阀结构207,设于出风中转腔307内,第三控制阀结构207用于控制出风中转腔307与透气口308之间相连通处的通断;出风中转腔307内的第二控制阀结构206和第三控制阀结构207共用同一根旋转杆108,旋转杆108经传动结构与驱动电机100相连,第二控制阀结构206和第三控制阀结构207仅能交替开启盛水筒出风口202和透气口308,以达到衣物处理设备的透气和新风非同步运行的目的。
132.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阀结构可以应用上述实施例四中所述的控制阀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的现有技术中的控制风道通断的控制阀结构。
13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