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组合便携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4:25: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便携充电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充电头在实际使用时,经常存在占用了插座较大的使用面积,从而导致5孔插座的其他3个插孔无法使用,影响了日常的使用体验。同时,在外出时,充电头和需要使用的插座距离较远,因此一般会使用排插或较长的数据线,但是随着高功率充电头和数据线的使用,数据线长度一般为1米左右,当高功率数据线的长度加长时,数据线的直径也会加长,影响了使用便携性。但是携带排插也存在着使用较为不方便的问题,且有些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会边充电边使用,容易导致充电头脱落于充电头,影响了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组合便携充电器,旨在通过延长线的使用方便高功率充电头的长距离使用,且充电头可以单独使用,同时延长线和充电头之间的连接稳定,避免了非正常的脱落;同时延长线可偏离使用,避免了影响插座其他插孔的正常使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合便携充电器,包括:
5.延长装置,所述延长装置包括线缆、设于线缆两端的第一插头和插座,所述第一插头设有两个第一插脚,两第一插脚之间设有中心线,所述线缆设于偏离第一插头偏离中心线的位置,所述插座设有插孔;
6.充电头,所述充电头的前端设有第二插头,所述第二插头设有第二插脚,所述充电头的后端设有充电接口或一体成型的数据线;
7.所述第二插脚可插设于插孔内,所述插座和第一插头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卡合结构。
8.具体地,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插座和插孔相贴合端面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
9.具体地,所述插座和第二插头均为圆柱型或长方体或正方体。
10.具体地,所述插座的外壁大小和第二插头的外壁大小相同。
11.具体地,所述充电头包括设有安装腔的壳体、设于壳体内的pcb板、设于壳体的插头以及设于壳体后端的过线孔,所述pcb板设有电子元件,所述插头安装于壳体的一端与pcb板相接触;
12.所述数据线的一端穿过过线孔后焊接于pcb板,且数据线伸入的端部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壁设有卡箍件,所述卡箍件可与过线孔相抵,所述数据线的另一端设有充电端口。
13.具体地,所述pcb包括前板、后板以及将前板和后板相连接的转接板,所述转接板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插头与前板相连接,所述连接部与后板相连接。
14.具体地,所述转接板设有两个,包括横向板和纵向板,所述横向板和纵向板之间设
有间距。
15.具体地,所述卡箍件包括与限位部以及直径大于限位部的定位部,所述限位部可部分卡于过线孔内。
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实际的过程中,因为将线缆和中心线偏离,避免了线缆和第一插头之间的网尾结构影响了干涉其他端口的使用,且使用方便,同时与现有的产品形成较大的设计区别;同时,通过在延长装置设置插座可以方便了充电头的使用,且通过在插座和第二插头之间设置卡合结构,有效避免了充电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松动或脱落的问题,保证了充电的稳定性;同时延长装置属于强电,适配器属于弱电,通过强电和弱电的配合,避免了高功率数据传输不稳定的问题,且延长装置和充电头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提高了使用的适用性。小巧方便携带,目前属于强电向弱电快充转变的时候,毕竟使用者不可能出门带个排插和充电头到处跑。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附图;
19.图3为充电头和数据线一体成型的实施例;
20.图4为充电头和数据线一体成型的剖视图。
21.图中,1为延长装置,11为线缆,12为第一插头,121为第一插脚,122为中心线,13为插座,131为插孔,2为充电头,21为第二插头,211为第二插脚,22为充电接口,23为数据线,231为连接部,31为第一磁性件,32为第二磁性件,4为壳体,41为过线孔,42为电子元件,5为卡箍件,51为限位部,52为定位部,6为前板,61为后板,62为横向板,63为纵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4.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5.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组合便携充电器,包括:
26.延长装置1,所述延长装置1包括线缆11、设于线缆11两端的第一插头12和插座13,
所述第一插头12设有两个第一插脚121,两第一插脚121之间设有中心线122,所述线缆11设于偏离第一插头12偏离中心线122的位置,所述插座13设有插孔131;
27.充电头2,所述充电头2的前端设有第二插头21,所述第二插头21设有第二插脚211,所述充电头2的后端设有充电接口22或一体成型的数据线23;
28.所述第二插脚211可插设于插孔131内,所述插座13和第一插头12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卡合结构。
29.在实际的过程中,因为将线缆11和中心线122偏离,避免了线缆11和第一插头12之间的网尾结构影响了干涉其他端口的使用,且使用方便,同时与现有的产品形成较大的设计区别;同时,通过在延长装置1设置插座13可以方便了充电头2的使用,且通过在插座13和第二插头21之间设置卡合结构有效避免了,充电头2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松动或脱落的问题,保证了充电的稳定性。
3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插座13和插孔131相贴合端面的第一磁性件31和第二磁性件32,通过在插座13和插孔131分别设置第一磁性件31和第二磁性件32有效保证了充电头2和插座13之间的插设稳定,避免了充电头2的脱落,当然卡合结构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卡销和卡孔的设置、定位条和定位槽的配合等方式;同时携带时也避免了松开。
31.具体地,所述插座13和第二插头21均为圆柱型或长方体或正方体。
32.更具体地,所述插座13的外壁大小和第二插头21的外壁大小相同,因此两者相连接时,可以使外观更美观。
33.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头2包括设有安装腔的壳体4、设于壳体4内的pcb板、设于壳体4的插头以及设于壳体4后端的过线孔41,所述pcb板设有电子元件42,所述插头安装于壳体4的一端与pcb板相接触;
34.所述数据线23的一端穿过过线孔41后焊接于pcb板,且数据线23伸入的端部为连接部231,所述连接部231的外壁设有卡箍件5,所述卡箍件5可与过线孔41相抵,所述数据线23的另一端设有充电端口。使数据线23与充电头2一体设计,且连接稳定,设计较为稳定,同时数据线23的抗摇摆测试稳定,避免了数据线23的损坏。
3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pcb包括前板6、后板61以及将前板6和后板61相连接的转接板,所述转接板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插头与前板6相连接,所述连接部231与后板61相连接,使电子元件42的布局更合理,且结构紧凑。
36.具体地,所述转接板设有两个,包括横向板62和纵向板63,所述横向板62和纵向板63之间设有间距,保证了pcb板的相对支撑性。
3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卡箍件5包括与限位部51以及直径大于限位部51的定位部52,所述限位部51可部分卡于过线孔41内。通过卡箍件5的设置保证了数据线23稳定地安装于充电头2。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