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强度新型轿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7:07: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强度新型轿底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梯需要运输的货物越来越多,这也使得传统的电梯承载明显吃力,传统的电梯轿底结构的承载能力无法满足现在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新型轿底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高强度新型轿底结构,包括两个主下梁与四个副下梁,四个所述副下梁分别两两分布设置在两个所述主下梁两侧,所述主下梁与所述副下梁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轿底框组件,所述轿底框组件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花纹钢板,所述轿底框组件包括横跨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主下梁与四个所述副下梁上端面的两个轿底框长边梁,两个所述轿底框长边梁关于所述主下梁中心线呈前后对称分布,两个所述轿底框长边梁左右两端之间分别固设有轿底框短边梁,两个所述轿底框短边梁之间固定连接有轿底框贯通梁,所述轿底框贯通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轿底框长边梁之间设置有轿底板贯通加强件,每个所述轿底板贯通加强件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轿底框短边梁之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轿底框短边梁之间等距分布设置有轿底板横向加强件,每个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前后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轿底框长边梁之间固定连接。
6.作为优选,每个所述的轿底板横向加强件均为等边角钢,且呈扭转45度三角尖端朝上设置,从而采用更加稳固的三角形式加强,在几乎不变截面参数的同时,增加了横向加强件对所述花纹钢板的支撑面积。
7.作为优选,相邻的两个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75mm。
8.作为优选,所述的轿底框贯通梁与两个所述轿底框长边梁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两倍的相邻两个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中心之间的距离。
9.作为优选,两个所述的轿底板贯通加强件均为扁钢,且贯通对应的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进一步加强轿底框结构,减小单个阁构空间的面积,使所述花纹钢板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10.作为优选,每个所述的轿底板贯通加强件均与所述花纹钢板下端面断焊连接,且所述轿底板贯通加强件高度要高于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旋转之后的高度,从而以便于所述轿底板贯通加强件能够通过开三角缺口稳固置于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之上。
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的轿底结构上,将轿底板横向加强件扭转度,改为更加稳固的三角形式加强,在几乎不变截面参数的同时,增加了横向加强件对花纹钢板的支撑面
积,同时在轿底框长边梁和轿底框贯通梁之间增加轿底板贯通加强件,进一步加强轿底框结构,减小单个阁构空间的面积,使得花纹钢板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新型轿底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新型轿底结构中轿底框组件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新型轿底结构中轿底框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展示示意图。
18.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花纹钢板;2、主下梁;3、副下梁;4、轿底框短边梁;5、轿底框贯通梁;6、轿底板横向加强件;7、轿底板贯通加强件;8、轿底框长边梁。
具体实施方式
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0.下面结合图1-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视图方向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一致,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正视图,图1所示方向与本实用新型装置正视方向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一致。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强度新型轿底结构,包括两个主下梁2与四个副下梁3,四个所述副下梁3分别两两分布设置在两个所述主下梁2两侧,所述主下梁2与所述副下梁3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轿底框组件,所述轿底框组件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花纹钢板1,所述轿底框组件包括横跨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主下梁2与四个所述副下梁3上端面的两个轿底框长边梁8,两个所述轿底框长边梁8关于所述主下梁2中心线呈前后对称分布,两个所述轿底框长边梁8左右两端之间分别固设有轿底框短边梁4,两个所述轿底框短边梁4之间固定连接有轿底框贯通梁5,所述轿底框贯通梁5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轿底框长边梁8之间设置有轿底板贯通加强件7,每个所述轿底板贯通加强件7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轿底框短边梁4之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轿底框短边梁4之间等距分布设置有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每个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前后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轿底框长边梁8之间固定连接。
23.另外,在一种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的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均为等边角钢,且呈扭转45度三角尖端朝上设置,从而采用更加稳固的三角形式加强,在几乎不变截面参数的同时,增加了横向加强件对所述花纹钢板1的支撑面积。
24.另外,在一种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50—300mm。
25.另外,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轿底框贯通梁5与两个所述轿底框长边梁8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两倍的相邻两个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中心之间的距离。
26.另外,在一种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的轿底板贯通加强件7均为扁钢,且贯通对应的
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进一步加强轿底框结构,减小单个阁构空间的面积,使所述花纹钢板1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27.另外,在一种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的轿底板贯通加强件7均与所述花纹钢板1下端面断焊连接,且所述轿底板贯通加强件7高度要高于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旋转之后的高度,从而以便于所述轿底板贯通加强件7能够通过开三角缺口稳固置于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之上。
28.具体实施时,在原有的轿底结构上,将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扭转45度,改为更加稳固的三角形式加强,在几乎不变截面参数的同时,增加了横向加强件6对花纹钢板1的支撑面积;在轿底框长边梁8和轿底框贯通梁5之间增加轿底板贯通加强件7,进一步加强轿底框结构,减小单个阁构空间的面积,使得花纹钢板1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轿底板贯通加强件7布置在花纹钢板1之下,并与其断焊连接,且轿底板贯通加强件7本身高度要高于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旋转之后的高度,以便于轿底板贯通加强件7能够通过开三角缺口稳固骑置于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之上。
29.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新型轿底结构,包括两个主下梁(2)与四个副下梁(3),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副下梁(3)分别两两分布设置在两个所述主下梁(2)两侧,所述主下梁(2)与所述副下梁(3)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轿底框组件,所述轿底框组件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花纹钢板(1),所述轿底框组件包括横跨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主下梁(2)与四个所述副下梁(3)上端面的两个轿底框长边梁(8),两个所述轿底框长边梁(8)关于所述主下梁(2)中心线呈前后对称分布,两个所述轿底框长边梁(8)左右两端之间分别固设有轿底框短边梁(4),两个所述轿底框短边梁(4)之间固定连接有轿底框贯通梁(5),所述轿底框贯通梁(5)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轿底框长边梁(8)之间设置有轿底板贯通加强件(7),每个所述轿底板贯通加强件(7)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轿底框短边梁(4)之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轿底框短边梁(4)之间等距分布设置有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每个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前后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轿底框长边梁(8)之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新型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均为等边角钢,且呈扭转45度三角尖端朝上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新型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50—3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新型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底框贯通梁(5)与两个所述轿底框长边梁(8)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两倍的相邻两个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中心之间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新型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轿底板贯通加强件(7)均为扁钢,且贯通对应的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新型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轿底板贯通加强件(7)均与所述花纹钢板(1)下端面断焊连接,且所述轿底板贯通加强件(7)高度要高于所述轿底板横向加强件(6)旋转之后的高度。

技术总结
一种高强度新型轿底结构,涉及电梯领域,包括两个主下梁与四个副下梁,四个所述副下梁分别两两分布设置在两个所述主下梁两侧,所述主下梁与所述副下梁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轿底框组件,所述轿底框组件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花纹钢板,所述轿底框组件包括横跨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主下梁与四个所述副下梁上端面的两个轿底框长边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的轿底结构上,将轿底板横向加强件扭转度,改为更加稳固的三角形式加强,在几乎不变截面参数的同时,增加了横向加强件对花纹钢板的支撑面积,同时在轿底框长边梁和轿底框贯通梁之间增加轿底板贯通加强件,进一步加强轿底框结构,减小单个阁构空间的面积,使得花纹钢板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的载荷。的载荷。


技术研发人员:沈寅 赵亚南 简显科 杜伟 王青华 汤光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奥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05
技术公布日:2023/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