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工装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6:38: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车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工装。


背景技术:

2.在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时,需将燃油换向阀从包装箱内取出,转运至装配生产线,然后再将燃油管拿取、转运至装配生产线,与燃油换向阀进行装配;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相应的转运车,传统装配过程为通过人工抬抱将燃油换向阀从包装箱内取出,然后采用人工抬抱转运的方式将燃油换向阀转运至装配生产线;接着又继续拿取转运燃油管,最后将燃油管与燃油换向阀进行装配;因此燃油管及燃油换向阀不能同时拿取转运,物料不能及时转运,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因燃油换向阀重量较大,所以造成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且人工抬抱也存在燃油换向阀滑落的风险,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人工抬抱转运效率低,会影响装配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工装,有效的解决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问题,缩短了转运时间;通过设置叉车限位框,在转运车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临时用叉车达到转运目的;通过牵引杆,可使多个转运车进行互连后一同转运,提高转运效率。
4.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工装,包括车厢;所述车厢内设有扶手、换向阀托架及燃油管托架;所述车厢底部设有转向轮、叉车限位框及牵引杆。设置扶手,方便操作人员对转运车的操控;换向阀托架对换向阀进行平稳放置;燃油管托架对燃油管进行支撑托放,使燃油管与燃油换向阀可同时进行转运;设置转向轮,使转运车能快速移动;设置叉车限位框,在转运车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临时用叉车达到转运目的;设置牵引杆,可使多个转运车进行互连后一同转运,提高转运效率。
6.优选的,所述扶手为两组,所述两组扶手分别固设于所述车厢内转角处。设置两组扶手,使操作人员在转运车多个方向实现转运车的操控。
7.优选的,所述换向阀托架固设于所述车厢内中心位置;所述换向阀托架两侧各设有所述燃油管托架。将换向阀托架设于车厢内中心位置,使其中心集中在车厢中心位置,防止车厢受重不均造成侧翻。
8.优选的,所述换向阀托架包括固设于所述车厢内底部中心位置的n个竖杆,和设在所述竖杆上端固定连接的托盘,所述托盘上端设有橡胶软垫。设置托盘,使换向阀稳定放置在换向阀托架上,设置橡胶软垫,对换向阀起到防护的作用。
9.优选的,所述燃油管托架为两组,所述燃油管托架整体呈y型;所述两组燃油管托架下端固设于所述车厢内底部,且两组所述燃油管托架各设于所述换向阀托架两侧;所述燃油管托架上端设有所述橡胶软垫。设置橡胶软垫,对燃油管托架上放置的燃油管起到防
护的作用。
10.优选的,所述车厢外底部转角固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端与所述车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下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转向轮。设置转向轮,使车厢灵活快速移动。
11.优选的,所述转向轮为带刹车的万向轮。使用带刹车的万向轮,使转运车在任意地点能快速停放。
12.优选的,所述车厢底部两侧对应设有叉车限位框,所述叉车限位框通过焊接与所述车厢底部连接。设置叉车限位框,在转运车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临时用叉车达到转运目的。
13.优选的,所述车厢底部另外两侧对应设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通过焊接与所述车厢底部连接。可使多个转运车进行互连后一同转运,提高转运效率。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5.1、提供了一种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工装,使燃油换向阀及燃油管可同时转运。
16.2、设置换向阀托架及托盘对燃油换向阀进行平稳放置;设置燃油管托架对燃油管进行支撑托放,使燃油换向阀及燃油管能同时转运。
17.3、设置叉车限位框,在转运车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临时用叉车达到转运目的;4、设置牵引杆,可使多个转运车进行互连后一同转运,提高转运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0、车厢;11、扶手;12、换向阀支架;13、燃油管支架;14、车轮;15、叉车限位框;16、牵引杆;17、托盘;18、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2所示,一种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工装,包括车厢10;车厢10内设有扶手11、换向阀托架12及燃油管托架13;车厢10底部设有转向轮14、叉车限位框15及牵引杆16。设置扶手11,方便操作人员对转运车的操控;换向阀托架12对换向阀进行平稳放置;设置燃油管托架13对燃油管进行支撑托放,使燃油管与燃油换向阀可同时进行转运;设置转向轮14,使转运车能快速移动;设置叉车限位框15,在转运车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临时用叉车达到转运目的;设置牵引杆16,可使多个转运车进行互连后一同转运,提高转运效率。
23.扶手11为两组,两组扶手11分别对应固设于车厢10内转角处。设置两组扶手11,使操作人员在转运车多个方向实现转运车的操控。
24.换向阀托架12固设于车厢10内中心位置;换向阀托架12两侧各设有燃油管托架13。将换向阀托架12设于车厢10内中心位置,使其重心集中在车厢10中心位置,防止车厢10受重不均造成侧翻。
25.换向阀托架12包括固设于车厢10内底部中心位置的n个竖杆,和设在竖杆上端固定连接的托盘17,托盘17上端设有橡胶软垫。设置托盘17,使换向阀稳定放置在换向阀托架
12上,设置橡胶软垫,对换向阀起到防护的作用。
26.燃油管托架13为两组,燃油管托架13整体呈y型;两组燃油管托架13下端固设于车厢10内底部,且两组燃油管托架13各设于换向阀托架12两侧;燃油管托架13上端设有橡胶软垫。设置橡胶软垫,对燃油管托架13上放置的燃油管起到防护的作用。
27.车厢10外底部转角分别固设有支架18,支架18上端与车厢10固定连接,支架18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向轮14。设置转向轮14,使车厢10灵活快速移动。
28.转向轮14为四组带刹车的万向轮。转向轮14使用带刹车的万向轮,使转运车在任意地点能快速停放。
29.车厢10底部两侧对应设有叉车限位框15,叉车限位框15通过焊接与车厢10底部连接。设置叉车限位框15,在转运车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临时用叉车达到转运目的。
30.车厢10底部另外两侧对应设有所述牵引杆16,牵引杆16通过焊接与车厢10底部连接。
31.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
32.1、将车厢10推送至换向阀及燃油管的分装区域;
33.2、将换向阀抬抱至换向阀托架12设有的托盘17上;
34.3、将燃油管抬抱至换向阀托架12两侧设有的燃油管托架13上;
35.4、推动扶手11,将车厢10推送至装配生产线,取下换向阀及燃油管,进行装配。


技术特征:
1.一种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10);所述车厢(10)内设有扶手(11)、换向阀托架(12)及燃油管托架(13);所述车厢(10)底部设有转向轮(14)、叉车限位框(15)及牵引杆(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11)为两组,两组所述扶手(11)分别对应固设于所述车厢(10)内转角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托架(12)固设于所述车厢(10)内中心位置;所述换向阀托架(12)两侧各设有所述燃油管托架(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托架(12)包括固设于所述车厢(10)内底部中心位置的n个竖杆,和设在所述竖杆上端固定连接的托盘(17),所述托盘(17)上端设有橡胶软垫。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管托架(13)为两组,所述燃油管托架(13)整体呈y型;两组所述燃油管托架(13)下端固设于所述车厢(10)内底部,且所述两组燃油管托架(13)各设于所述换向阀托架(12)两侧;所述燃油管托架(13)上端设有所述橡胶软垫。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0)外底部转角固设有支架(18),所述支架(18)上端与所述车厢(10)固定连接,所述支架(18)下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转向轮(1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14)为四组带刹车的万向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0)底部两侧对应设有叉车限位框(15),所述叉车限位框(15)通过焊接与所述车厢(10)底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0)底部另外两侧对应设有所述牵引杆(16),所述牵引杆(16)通过焊接与所述车厢(10)底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商用车燃油换向阀装配转运工装,包括车厢;车厢内设有扶手、换向阀托架及燃油管托架;车厢底部设有转向轮、叉车限位框及牵引杆。设置扶手,方便操作人员对转运车的操控;换向阀托架对换向阀进行平稳放置;燃油管托架对燃油管进行支撑托放,使燃油管与燃油换向阀可同时进行转运;叉车限位框,可在转运车出现故障的时候,临时用叉车达到转运目的;牵引杆,可使多个转运车进行互连后一同转运,提高转运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成本低,缩短了转运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研发人员:孙敏男 林哲 任喜洋 薛伟 杨洁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04
技术公布日:2023/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