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3-01-04 23:13: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各种车辆被广泛使用,人们对于车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目前人们对于mpv车型背门系统的开启及关闭功能日益重视,通常背门系统是利用撑杆实现开启或关闭。
3.而mpv车型的后背门均存在质量重、造型局限性高等特点,这就给撑杆的布置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mpv车型的背门姿态均趋于垂直于地面的趋势,这使得撑杆的布置空间更狭小,可能会影响撑杆的力矩大小。因此,在撑杆的布置时,如何解决撑杆力矩的增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可以增大撑杆的力矩,以顺利地撑起较重的车门。
5.具体地,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
7.门框,所述门框包括侧部连接板;
8.车灯,所述车灯装配于所述侧部连接板;所述车灯设有避让结构;
9.撑杆,所述撑杆包括下安装点;所述撑杆穿过所述避让结构,使所述下安装点位于所述车灯的内部且与所述侧部连接板连接。
10.可选的,所述避让结构包括避让口;所述车灯包括车灯外板;所述车灯外板设有第一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抵接或连接于所述侧部连接板,所述车灯外板设有所述避让口。
11.可选的,所述避让口为自所述第一侧边起向内凹陷形成的豁口。
12.可选的,所述豁口的内侧呈弧线形。
13.可选的,所述车灯还包括车灯内饰板;所述车灯内饰板与所述侧部连接板相对设置,与所述车灯外板连接;
14.所述避让结构还包括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车灯内饰板。
15.可选的,所述避让凹槽自所述车灯内饰板朝向所述侧部连接板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避让凹槽的内侧面呈弧形,所述避让凹槽的弧度与所述豁口的弧度相一致。
16.可选的,所述车辆还包括车灯固定结构,所述避让凹槽位于竖直方向的边沿向远离避让凹槽的方向继续延伸以形成边缘部,所述车灯固定结构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边缘部,另一端安装于所述侧部连接板。
17.可选的,所述车辆还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侧部设有滑动门导向机构,所述滑动门导向机构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18.所述车体的后部设有所述门框,所述车灯装配于所述侧部连接板并延伸至所述车体的侧部,与所述滑动门导向机构位于同一水平线。
19.可选的,所述门框还包括顶部连接板和底部连接板,所述顶部连接板和所述底部连接板分别与所述侧部连接板连接,所述顶部连接板、所述底部连接板和所述侧部连接板共同围合成止口;
20.所述撑杆还包括上安装点,所述上安装点位于所述侧部连接板靠近所述止口的一侧,所述下安装点位于所述侧部连接板远离所述止口的另一侧。
21.可选的,所述避让口的边缘设有防护部。
2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门框、车灯和撑杆;门框包括侧部连接板;车灯装配于侧部连接板,且设有避让结构;通过将撑杆穿过避让结构以使撑杆的下安装点设置于车灯的内部,车灯内可以为撑杆提供充足的安装空间;在撑杆装配时可以尽可能地选取较长的撑杆,以增加撑杆的力矩,进而支撑起质量较重的车门。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辆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门框、撑杆和车灯的装配结构的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门框、撑杆和车灯的装配结构的剖视图。
27.图4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灯以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灯以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门框与撑杆在一种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门框与撑杆在另一种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2.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顶部”、“底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33.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辆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门框、撑杆和车灯的装配结构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门框、撑杆和车灯的装配结构的剖视图。
34.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100包括车体10,车体10既是车辆100用于装载货物或乘客的部分,又是安装和连接车辆100其他部件的基础。车体10包括门框11,用于装配车门,门框11包括侧部连接板111。在一个实施例中,门框11还包括顶部连接板112和底部连接板113,顶部连接板112和底部连接板113分别与侧部连接板111连接,顶部连接板112、底部连接板113和侧部连接板111共同围合成止口12。车辆100的门体装配于止口12。该车辆100还包括车灯20和撑杆30。车灯20装配于侧部连接板111,并设有避让结构。撑杆30包括下安装点301,撑杆30穿过避让结构使得下安装点301位于车灯20的内部且与侧部连接板111连接。由此,车灯20内可以为撑杆30提供充足的安装空间,不仅可以将撑杆30的一部分布置在车灯20的内部,在撑杆30运动时可以减少撑杆30的运动空间。在撑杆30装配时还可以尽可能地选取较长的撑杆30,使得撑杆30的输出力值增大,从而增加撑杆30的力矩,进而支撑起质量较重的车门。在车门的实际制造过程中,使用铝合金骨架或者塑料骨架制造车门时通常能够降低车门的整体重量,但是制造成本偏高。而本技术依然可以利用钣金等材质制造车门,无需降低车门重量,降低制造成本。
35.需要指出的是,一般门框11包括两个侧部连接板111,即一个左侧部连接板和一个右侧部连接板。门框11的各个连接板可以通过焊接形成整体门框结构,也可以一体加工成型。通常两个侧部连接板111均装配有撑杆30。其中,撑杆30可以为电撑杆。电撑杆包括撑杆本体、上安装点302和下安装点301。上安装点302沿着车辆100的高度方向设置于撑杆本体的上方,下安装点301沿着车辆100的高度方向设置于撑杆本体的下方。在上安装点302和/或下安装点301的位置设置有线束,侧部连接板111对应设有通孔,线束穿过通孔与电源或其它线束连接。当然,撑杆30也可以为气撑杆或者其它撑杆。
36.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避让结构包括避让口211。车灯20包括车灯外板201,车灯外板201设有第一侧边2011,其中第一侧边2011抵接或连接于侧部连接板111。车灯外板201设有避让口211,撑杆30经避让口211穿进车灯20内部,避让口211可以对撑杆30的径向活动进行限位。在一个实施例中,车灯外板201可以包括第一外板2012和第二外板2013。第一外板2012沿水平方向(即垂直于车辆100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一外板2012与侧部连接板111抵接或连接,第一外板2012设有避让口211。第二外板2013与第一外板2012连接或一体成型,并自第一外板2012起向车辆100的底部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避让口211为自车灯外板201的第一侧边2011起向内凹陷形成的豁口。通过将避让口211设计成豁口,在撑杆30与侧部连接板111装配完成后,将豁口扣合于撑杆30的外周,便于将撑杆30的下安装点301装配至车灯20内部,避免避让口211为封闭式开口时而影响撑杆30下安装点301的装配效率。其中,豁口的形状可以为半圆形、矩形等其它任意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豁口的内侧呈弧线形。不仅便于撑杆30插入车灯20内部,还避免豁口内侧边缘不圆滑容易划伤撑杆30的外表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避让口211的边缘设有防护部23,可以进一步避免避让口211的边缘划伤撑杆30的外表面,影响撑杆30的美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防护部23由橡胶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制成。当车灯外板201与侧部连接板111抵接时,车灯外板201与侧部连接板111抵接的边缘处也可以设有防护部23,避免划伤侧部连接板111的表面。
37.请参考图4和图5,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灯以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灯以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8.请参考图3、图4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车灯20还包括车灯内饰板202,车灯内饰板202与侧部连接板111相对设置,与车灯外板201连接。避让结构还包括避让凹槽212,避让凹槽212沿竖直方向(即沿车辆100的高度方向)设置于车灯内饰板。由此,在撑杆30装配时,撑杆30可以尽可能地占用车灯20的内部空间。换句话说,在车灯20的内部,当撑杆30的长度较长时,可以沿着避让凹槽212的延伸方向尽可能地向车辆100底部延伸,而不与车灯内饰板202不发生干涉,进而提高撑杆30的力值,以撑起更重的车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避让凹槽212自车灯内饰板202朝向侧部连接板111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避让凹槽212的内侧面呈弧形,避让凹槽212的弧度与豁口的弧度相一致,使得豁口和避让凹槽212能够形成供撑杆30穿过的通道,便于撑杆30的布置安装。
39.请参考图6和图7,图6示出了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门框与撑杆在一种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门框与撑杆在另一种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0.请参考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撑杆30的上安装点302位于侧部连接板111靠近止口12的一侧,下安装点301位于侧部连接板111远离止口12的另一侧。如此设计,撑杆30自上安装点302起逐渐向远离止口12的方向倾斜延伸,因此即便撑杆30的长度过长,也不会占用止口12的空间,还可以保证止口12的平顺性和美观性。另外,还可以使增大撑杆30的力臂,以进一步增加撑杆30的力矩,这样在保证能够撑起车门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地选择长度较短的撑杆30,在撑杆30运动时能够减小背门的变形量。也可以实现流媒体控制器、吸震器等多配置的选装功能。
41.请参考图7,在其它实施例中,撑杆30的上安装点302也可位于侧部连接板111远离止口12的一侧,下安装点301也可位于侧部连接板111远离止口12的另一侧。由于此种设计,撑杆30自上安装点302起会逐渐向靠近止口12的方向倾斜延伸,若撑杆30的长度过长,就会占用止口12的部分空间。此时门框11的两个侧部连接板111需要做出适应性调整,以保证撑杆30能够顺利装配。即两个侧部连接板111朝止口12方向做出避让,这样会导致止口12不平顺,影响车框整体造型的美感。
42.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100还包括车灯固定结构40,避让凹槽212位于竖直方向的边沿向远离避让凹槽212的方向继续延伸以形成边缘部2121。可以为车灯固定结构40提供安装空间。车灯固定结构40的一端安装于边缘部2121,另一端安装于部连接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车灯固定结构40呈板状结构。板状结构与边缘部2121连接的一侧面设有安装槽21212,安装槽21212的槽壁设有安装孔。第一连接件穿过安装孔与车灯20连接,以实现车灯固定结构40与车灯20的固定。具体地,安装槽21212自板状结构背对边缘部2121的一侧表面起向内凹陷形成。第一连接件凸出安装孔的部分位于该安装槽21212内,在车灯固定结构40与侧部连接板111装配时,可以避免与侧部连接板111发生干涉,影响车灯20的装配。例如第一连接件可以为螺钉。螺钉包括螺帽和螺杆,当螺杆旋进车灯固定结构40和车灯外板201时,螺帽可以位于该安装槽内,以避免凸出于板状结构的表面而影响车灯固定结构40与侧部连接板111连接稳定性。当然,第一连接件的结构也并不限于此。
43.需要说明的是,车灯固定结构4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甚至多个,具体的数量可以根据车灯的大小和车灯与门框的具体装配需求进行合理调整。另外,车灯固定结构40与车灯的安装位置也不限于安装在边缘部2121,也可以安装在车灯内饰板中的其它位置。
4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板状结构与侧部连接板111连接的一侧面设有定位件401,侧部连接板111对应设有定位孔。在车灯20装配时,该定位件401插入到定位孔中。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板状结构与侧部连接板111连接的一侧面还设有调节固定件402,例如调节螺母。侧部连接板111对应设有第二连接件,例如螺栓。调节螺母与螺栓配合不仅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在装配时,若车灯20与其它装配部件之间存在面差,还起到调节面差的作用,使得车辆100的整体造型更美观。当然,调节固定件402和第二连接件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在一个实施例中,边缘部2121设有限位件21211,车灯固定结构40与限位件21211抵接或连接,防止车灯固定结构40发生自转。
45.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车体10的侧部设有滑动门导向机构13,滑动门导向机构13沿车辆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便于位于车体10侧部的滑动门往复滑动。其中滑动门导向机构13可以为导轨,或者其它导向结构。车体10的后部设有门框11。门框11可作为后背门框11用于装配车辆100后背门。车灯20(该车灯20可以为侧围尾灯)装配于侧部连接板111并延伸至车体10的侧部,与滑动门导向机构13位于同一水平线。可以使车辆100的造型更美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背门上还安装有贯穿式尾灯22,滑动门导向机构13、车灯20和贯穿式尾灯22均处于同一水平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外板2013包括第一部分20131和第二部分20132。第一部分20131自第一外板2012向车辆100的底部延伸,且沿水平方向具有一定长度。第一部分20131与第一外板2012连接处与贯穿式尾灯22处于同一水平线,使得背门的分缝线简约大方。第二外板2013的第一部分20131还与车灯内饰板202连接。第二外板2013的第二部分20132向车体10的侧部延伸,与滑动门导向机构13位于同一水平线。
4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