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19:12: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渗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2.地下室外部的水压力超过地坪设计抗渗强度时,地下室就会出现渗水,导致地板出现积水,需要将其根治和清除,地下室地板才能保持干燥,因此地下室的防水施工是建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现有地下室的防水出现渗漏时,后续需要将地板翘起以便更好的进行维修,避免渗漏点持续增大,由于地板在安装时通常直接固定在地面上,导致维修渗漏点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包括底墙、侧墙和地板,所述底墙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砂浆层,所述防水砂浆层的上表面放置有多个安装块,所述地板固定连接在安装块的上表面,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开设有横向的导流孔,所述安装块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导流孔相连通,所述安装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安装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与凸块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安装块的左侧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燕尾块,所述安装块的右侧底端开设有燕尾槽,所述底墙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上方安装有盖板,这样设置防水卷材和防水砂浆层阻止来自底墙之下的水分向上渗漏,由于地板通过安装块放置在防水砂浆层上,维修时只需依次取出安装块连同地板即可,从而方便对底墙上的渗漏点进行维修。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导流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导流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安装块的左右两侧,这样设置便于渗漏的水流进入集水槽内。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凸块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凹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与定位槽相适配的定位块,这样设置凹槽上的定位块插入凸块上的定位槽内,使相邻安装块之间更加牢固。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燕尾块的厚度为安装块厚度的一半,所述燕尾块与燕尾槽相适配,这样设置安装块右侧的燕尾槽插接在相邻安装块上的燕尾块内,使相邻安装块之间更加稳定。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侧墙靠近底墙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远离侧墙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远离防水层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导流槽,所述保护层远离防水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饰面层,这样设置通过防水层和保护层阻止来自侧墙之外的水分向内渗漏,发生渗漏时水通过导流槽进入集水槽内。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集水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
的上表面与盖板的下表面相接触,这样设置通过观察集水槽左右两部分的水量即可判断底墙和侧墙的渗漏情况。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通过铺设防水卷材和防水砂浆层阻止来自底墙之下的水分向上渗漏,在使用时安装块前侧的凸块压在相邻安装块上的凹槽内,此时凹槽上的定位块插入凸块上的定位槽内,安装块右侧的燕尾槽插接在相邻安装块上的燕尾块内,从而使相邻安装块之间相互卡接并固定在一起,当发生渗漏时,渗漏的水通过通孔进入导流孔内,随后流入集水槽内,通过打开盖板即可及时发现渗漏的情况,由于地板通过安装块放置在防水砂浆层上,维修时只需依次取出安装块连同地板即可,从而方便对底墙上的渗漏点进行维修。
14.2、通过防水层和保护层阻止来自侧墙之外的水分向内渗漏,使侧墙具备了更好的防渗漏的效果,当发生渗漏时,渗漏的水通过导流槽进入集水槽内,由于通过隔板将集水槽分割成左右两部分,此时打开盖板通过观察集水槽左右两部分的水量即可判断底墙和侧墙的渗漏情况,从而便于判断是对底墙或侧墙进行维修,提高地下室的防渗漏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的正式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的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的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的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墙;2、侧墙;3、地板;4、防水卷材;5、防水砂浆层;6、安装块;7、导流孔;8、通孔;9、凸块;10、凹槽;11、燕尾块;12、燕尾槽;13、集水槽;14、盖板;901、定位槽;902、定位块;201、防水层;202、保护层;203、导流槽;204、饰面层;1301、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一号”、“二号”、“三号”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2.实施例1
23.如图1-5所示,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包括底墙1、侧墙2和地板3,底墙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卷材4,防水卷材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砂浆层5,防水砂浆层5的上表面放置有多个安装块6,地板3固定连接在安装块6的上表面,安装块6的内部开设有横向的导流孔7,导流孔7的数量为三个,导流孔7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安装块6的左右两侧,安装块6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8,通孔8与导流孔7相连通,安装块6的正面固定连
接有凸块9,安装块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与凸块9相适配的凹槽10,凸块9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定位槽901,凹槽10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与定位槽901相适配的定位块902,安装块6的左侧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燕尾块11,安装块6的右侧底端开设有燕尾槽12,燕尾块11的厚度为安装块6厚度的一半,燕尾块11与燕尾槽12相适配,底墙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集水槽13,集水槽13的上方安装有盖板14。
24.通过本实施例可实现:通过铺设防水卷材4和防水砂浆层5阻止来自底墙1之下的水分向上渗漏,在使用时安装块6前侧的凸块9压在相邻安装块6上的凹槽10内,此时凹槽10上的定位块902插入凸块9上的定位槽901内,安装块6右侧的燕尾槽12插接在相邻安装块6上的燕尾块11内,从而使相邻安装块6之间相互卡接并固定在一起,当发生渗漏时,渗漏的水通过通孔8进入导流孔7内,随后流入集水槽13内,通过打开盖板14即可及时发现渗漏的情况,由于地板3通过安装块6放置在防水砂浆层5上,维修时只需依次取出安装块6连同地板3即可,从而方便对底墙1上的渗漏点进行维修。
25.实施例2
26.如图1-5所示,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包括底墙1、侧墙2和地板3,底墙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卷材4,防水卷材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砂浆层5,防水砂浆层5的上表面放置有多个安装块6,地板3固定连接在安装块6的上表面,安装块6的内部开设有横向的导流孔7,导流孔7的数量为三个,导流孔7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安装块6的左右两侧,安装块6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8,通孔8与导流孔7相连通,安装块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凸块9,安装块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与凸块9相适配的凹槽10,凸块9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定位槽901,凹槽10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与定位槽901相适配的定位块902,安装块6的左侧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燕尾块11,安装块6的右侧底端开设有燕尾槽12,燕尾块11的厚度为安装块6厚度的一半,燕尾块11与燕尾槽12相适配,底墙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集水槽13,集水槽13的上方安装有盖板14,侧墙2靠近底墙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层201,防水层201远离侧墙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层202,保护层202远离防水层20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导流槽203,保护层202远离防水层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饰面层204,集水槽1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隔板1301,隔板1301的上表面与盖板14的下表面相接触。
27.通过本实施例可实现:通过防水层201和保护层202阻止来自侧墙2之外的水分向内渗漏,使侧墙2具备了更好的防渗漏的效果,当发生渗漏时,渗漏的水通过导流槽203进入集水槽13内,由于通过隔板1301将集水槽13分割成左右两部分,此时打开盖板14通过观察集水槽13左右两部分的水量即可判断底墙1和侧墙2的渗漏情况,从而便于判断是对底墙1或侧墙2进行维修,提高地下室的防渗漏效果。
2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通过铺设防水卷材4和防水砂浆层5阻止来自底墙1之下的水分向上渗漏,在使用时安装块6前侧的凸块9压在相邻安装块6上的凹槽10内,此时凹槽10上的定位块902插入凸块9上的定位槽901内,安装块6右侧的燕尾槽12插接在相邻安装块6上的燕尾块11内,从而使相邻安装块6之间相互卡接并固定在一起,当发生渗漏时,渗漏的水通过通孔8进入导流孔7内,随后流入集水槽13内,通过打开盖板14即可及时发现渗漏的情况,由于地板3通过安装块6放置在防水砂浆层5上,维修时只需依次取出安装块6连同地板3即可,从而方便对底墙1上的渗漏点进行维修,并且通过防水层201和保护层202阻止来自侧墙2之外的水分向内渗漏,使侧墙2具备了
更好的防渗漏的效果,当发生渗漏时,渗漏的水通过导流槽203进入集水槽13内,由于通过隔板1301将集水槽13分割成左右两部分,此时打开盖板14通过观察集水槽13左右两部分的水量即可判断底墙1和侧墙2的渗漏情况,从而便于判断是对底墙1或侧墙2进行维修,提高地下室的防渗漏效果。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