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底框架体和车架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8:19: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载物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底框架体和车架。


背景技术:

2.推车是以人力推、拉的搬运车辆,它是一切车辆的始祖,随着技术发展,推车也可以连接在机动车辆上承担载物功效。虽然推车物料搬运技术不断发展,但推车仍作为不可缺少的搬运工具而沿用至今。推车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得广泛应用是因为它造价低廉、维护简单、操作方便、自重轻,在短距离搬运较轻的物品时十分方便。
3.底框假体是车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通过4根交叉管件转动连接实现侧边竖管的收拢,此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基本的收拢,但是会在下侧形成较多的空洞,不利于支撑,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所以,根据此状况,需设计一种底框架体和车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升车架收拢、展开过程中的机械顺滑度,提供一种底框架体和车架。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底框架体,包括中心连接件,所述中心连接件转动连接有底框斜管,所述底框斜管呈角度设置,还包括底框横管,所述底框横管一端与所述中心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底框横管位于所述呈角度设置的底框斜管之间。
7.优选的,所述底框横管与所述中心连接件转动连接端形成有弯折。
8.优选的,所述中心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相互转动,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相对设置的底框斜管,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底框横管。
9.一种车架,包括底框架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侧框架体,所述侧框架体包括侧边竖管,相邻侧边竖管之间设置中间竖管,所述侧边竖管与中间竖管之间连接有第二收拢组件,所述侧边竖管与所述底框斜管转动连接;
10.所述中间竖管滑动连接有横管滑动件,所述底框横管的一端与所述横管滑动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中心连接件在垂直向上移动时能够带动横管滑动件向上滑动,同时带动中间竖管向中心连接件靠近。
11.优选的,所述横管滑动件形成有向下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底框横管的一端与所述延伸部转动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底框架体,通过设置连接在中心连接件上的底框斜管,能够连接侧框支架(侧框支架不限于实施例中的结构方式)组成车架,实现车架的基本收拢、支撑功能,通过在2根底框斜管之间设置的底框横管,能够增加与侧框支架的连接端,一方面提升支撑功能,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底框横管提供了位于整体结构中间位置的连接点位,能够与不同车架的侧框架体连接,管增加车架整体的收拢效果,增加收拢的
顺滑程度。
14.2、本实用新型中,中心连接件通过2个转动件进行转动连接,且2个转动件分别转动连接底框横管,在底框横管发生角度变化且中心连接件发生高度变化时,2个转动件可以通过开合补足底框横管与转动件的余量,使得底框横管的宽度与第一槽口的宽度完美的适配,第一槽口与底框横管的相对余量可以缩减到0.4mm,进而保证底框横管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底框横管孔径、转动件孔径与连接的销钉直径可以做到一致,使得销钉与转动件、底框横管之间更佳的适配,在保证结构具备更佳的顺滑程度下,进一步提升该连接部分的稳定性。
15.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底框横管弯折设计,在展开状态下,能够使得中心连接件相对于侧边底框件、中间底框件处于同一水平面,不会形成凸起,有利于提高载物能力,且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框架体展开状态下轴测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框架体收拢过程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第一视角的放大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第一视角的发大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第二视角的放大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收拢过程中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图5状态下的主视图;
24.图9是本实用新型收拢后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25.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第二视角的放大图;
26.图11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c处的放大图。
27.图中:100、侧框架体;100a、前侧框架体;100b、后侧框架体;110、侧边竖管;120、侧边底框件;121、第二槽口;122、长部;1221、第六槽口;130、侧边滑动件;131、第四槽口;140、中间竖管;150、中间底框件;151、第三槽口;152、凹槽;160、中间滑动件;161、第五槽口;170、第二收拢组件;171、第一管件;172、第二管件;200、第一收拢组件;210、第三管件;220、第四管件;300、底框架体;310、中心连接件;311、转动件;311a、前转动件;311b、后转动件;3111、第一连接部;3112、第二连接部;3113、第一槽口;320、底框横管;330、底框斜管;340、横管滑动件;341、套部;342、延伸部;342a、翅片;400、滚轮;500、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32.一种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侧框架体100和底框架体300,侧框架体100之间连接第一收拢组件200,侧框架体100包括侧边竖管110,侧边竖管110下侧设置有侧边底框件120,侧边竖管110滑动连接有侧边滑动件130,也就是说,车架为可折叠收拢的形式,具备前侧框架体100a和后侧框架体100b,前侧框架体100a和后侧框架体100b之间连接第一收拢组件200,通过第一收拢组件200实现前后方向的收拢与展开;
33.如图1所示,一种底框架体300,包括中心连接件310、底框斜管330和底框横管320,底框斜管330的一端与中心连接件310转动连接,底框横管320的一端与中心连接件310转动连接,底框斜管330和底框横管320呈星射状排布,前转动件311a 311连接2根底框斜管330,2根斜管呈钝角设置,前侧的底框横管320位于该2根底框斜管330的角平分线上;
34.如图2所示,在收拢过程中,侧边固定件、中间固定件和中心连接件310按照图示方向发生位移,中心连接件310为中心向上移动,底框斜管330发生角度变化,进而中间底框件150向中心连接件310初始位置(中心位置)移动;底框横管320先发生角度变化,接着带动横管滑动件340在中间竖管140上向上滑动,同时带动中间竖管140向中心连接件310初始位置(中心位置)移动,进而实现收拢效果。
35.如图3所示,前侧框架体100a和后侧框架体100b为相同结构,且对称设置,侧框架体100的左右侧各包括1个侧边竖管110,侧边竖管110下侧连接侧边底框件120,侧边竖管110滑动连接侧边滑动件130,侧边滑动件130在侧边竖管110上下滑动;
36.前侧框架体100a和后侧框架体100b之间在左右侧各连接一组第一收拢组件200,第一收拢组件200包括第三管件210和第四管件220,第三管件210和第四管件220交叉设置,且交叉位置通过销钉或螺栓进行连接,使得第三管件210和第四管件220转动连接,以左侧的第一收拢组件200为例,第三管件210的前端与前侧框架体100a的侧边底框件120转动连接,后端与后侧框架体100b的侧边滑动件130转动连接,第四管件220的前端与前侧框架体100a的侧边滑动件130转动连接,后端与后侧框架体100b的侧边底框件120转动连接。
37.相邻侧边竖管110之间设置中间竖管140,中间竖管140下侧设置有中间底框件150,中间竖管140滑动连接有中间滑动件160;
38.具体的,如图3所示,侧边框架体的2根侧边竖管110之间包括中间竖管140,中间竖管140位于2根侧边竖管110连线的角平分线上,最佳的,中间竖管140与2根侧边竖管110共面,且中间竖管140与侧边竖杆同向设置,中间竖管140与侧边竖管110的长度相同,均为垂直于水平面向上延伸,中间竖管140下侧连接中间底框件150,中间底框件150与侧边底框件120位于同一平面,中间竖管140滑动连接中间滑动件160,中间滑动件160沿中间竖管140上下滑动。
39.侧框架体100还包括第二收拢组件170,第二收拢组件170包括呈交叉设置的第一管件171和第二管件172,第一管件171一端转动连接侧边底框件120,另一端转动连接中间滑动件160,第二管件172一端转动连接侧边滑动件130,另一端转动连接中间底框件150;也就是说,每组侧框架体100包括2组第二收拢组件170,每组第二收拢组件170的两端均连接中间竖管140和侧边竖管110;
40.具体的,如图3所示,以前侧框架体100a为例,前侧的中间竖管140与左侧的侧边竖管110之间通过第二收拢组件170连接,第一管件171和第二管件172交叉设置,且在轿车位置通过销钉或者螺栓转动连接,另外,第一管件171与第二管件172等长,交叉位置位于第一管件171、第二管件172的中间位置,第二收拢组件170的第一管件171一端转动连接中间滑动件160,另一端转动连接侧边底框件120,第二管件172一端转动连接侧边滑动件130,另一端转动连接中间底框件150,第二收拢组件170、侧边竖管110及中间竖管140形成于同一平面。
41.基于前侧框架体100a、后侧框架体100b和第一收拢组件200的配合,能够实现车架的稳定连接,用于承担载物功能,且第一收拢组件200使得车架在前后方向具备收拢、展开功能,一般情况下,该车架用于搭配车布使用,因而在车架具备足够稳定性的情况下,该车架具备足够的载物能力;如图7所示,通过侧边竖管110配合第二收拢组件170,能够实现车架在左右方向的收拢与展开,在增加中间竖管140之后,不仅在整体结构上使得车架稳定性更高,且左右方向的收拢效果更加顺滑,同时中间管件、左右侧第二收拢组件170和侧边管件的相互配合,使得侧边底框件120和中间底框件150能够在任意状态下处于同一平面,也就是说,无论在收拢状态、展开状态,抑或是在收拢到展开、展开到收拢的动态过程中,中间底框件150均在2个侧边底框件120所处的平面中移动,进而无论在任何状态下,车架的上下长度方向不会向外延伸,相对于现有的车架,在收拢后相对体积、长度更小,更便携。
42.相对设置的侧框架体100之间还设置有中心连接件310,中心连接件310与相对设置的中间竖管140均连接有底框横管320,底框横管320一端与中心连接件3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中间竖管140活动连接。也就是说,车架在上述侧边框架方案(侧框架体100与第一收拢组件200组合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了底框架体300(中心连接件310及其连接的相关结构方案),以提升车架的承载能力;
43.具体的,如图3所示,侧框架体100及第一收拢组件200形成四边形框架,中心连接件310位于该四边形框架的中心位置,中心连接件310距离前后中间底框件150的长度相同,且位于两个中间底框件150的连接线上,距离四角的侧边底框件120距离相同,中心连接件310与前侧框架体100a、后侧框架体100b均连接有底框横管320,底框横管320的一端与中心连接件3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中间竖管140活动连接,2根底框横管320位于同一垂面,且该垂面垂直于侧边框架100所在平面;
44.基于车架的侧边框架能够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收拢,而从使用角度和侧边框架的结构特性来说,左右方向存在2组第二收拢组件170,长度比前后方向较长,在增加中心连接件310和底框横管320之后,一方面,提升了车架整体的载物重量上限,另一方面,通过在中间位置连接前侧框架体100a和后侧框架体100b,不仅能够配合左右方向的第一收拢组件200实现更加顺滑的收拢、展开配合,使得整体收拢的配合顺滑程度进一步提升,同时,底框横管320连接中间竖管140能够给中间竖管140提供稳定的固定作用,使得在载物时不会发
生变形而影响收拢/展开时的顺滑程度。
45.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横管滑动件340,横管滑动件340与中间竖管140滑动连接,底框横管320一端与中心连接件3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横管滑动件340转动连接。也就是说,中间竖管140上滑动连接了一个横管滑动件340,底框横管320一端与中间竖管140转动连接,如图7所示,在收拢的过程中,底框横管320的中间位置一端向上,进而带动横管滑动件340在中间竖管140向上运动的同时向前/后方向移动,实现良好的收拢/展开顺滑度。
46.具体的,如图3所示,以前侧的横管滑动件340及底框横管320为例,底框横管320的后端与中心连接件310转动连接,前端与横管滑动件340转动连接,如图4所示,横管滑动件340套接在中间竖管140上,且与中间竖管140上下滑动连接,横管滑动件340位于中间底框件150和中间滑动件160之间。
47.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横管滑动件340形成有向中间底框件150延伸的延伸部342,底框横管320的一端与延伸部342转动连接,底框横管320与延伸部342的转动连接端背向中心连接件310延伸,以在车架打开状态或过载状态下,底框横管320端部与中间底框件150抵接。也就是说,底框横管320在起到上述功能效果的同时,还能起到底框架体300的支撑作用,在中心连接件310受压的情况下,底框横管320的端部通过支点(底框横管320与横管滑动件340的转动连接点)对中间底框件150形成向上的应力,实现对侧边框架的向上支撑,进而进一步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48.具体的,如图10所示,以前侧框架体100a的中间竖管140位置为例,横管滑动件340包括套部341和延伸部342,套部341与中间竖管140套接,延伸部342连接套部341,套部341在中心连接件310一侧向下形成延伸部342,延伸部342包括左右两侧并行向下延伸的翅片342a,翅片342a的下端超过中间底框件150的下表面,参考图1,横管滑动件340的转动连接点低于中心连接件310的水平位置,使得底框横管320为倾斜状态;
49.如图10所示,2个翅片342a之间留有空隙,底框横管320的一端从2个翅片342a之间穿过,通过销钉或者螺栓对底框横管320进行定位,使得底框横管320与横管滑动件340转动连接,底框横管320的前端向前继续延伸,延伸至与中间底框件150重合距离2-10mm位置,进而在展开状态下,底框横管320的前端位于中间底框件150下侧,在中心连接件310受压或者受压到一定阈值时,底框横管320的前端与中间底框件150连接,如图11所示,中间底框件150下侧形成有凹槽152,凹槽152的深度在1-5mm之间,长度为4-13mm;
50.如图10所示,中间底框件150后侧面为平面,中间竖管140的后侧面为平面,以底框横管320与横管滑动件340的转动连接点为原点,设定原点到中间底框件150后侧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其到中间竖管140后侧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原点到中间底框件150后侧面的最小垂直距离为l1,底框横管320自原点向前延伸的距离为l2,l1>l2;
51.如图11所示,在收拢的过程中,中心连接件310向上移动带动底框横管320角度发生偏移,在中心连接件310向上移动到一定距离后,会带动底框横管320发生角度变换的同时伴随横管滑动件340向上移动,在横管滑动件340向上移动的临界点时,底框横管320的前端与中间底框件150的后侧面留有间隙向,以使底框横管320不会与中间底框件150、中间竖管140发生干涉,在之后的移动过程中,鉴于中间竖管140相对于中间底框件150距离更远,更加不会发生干涉。
52.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中心连接件310包括相对设置的转动件311,转动件311相互转动连接,转动件311形成有第一槽口3113,相对设置的转动件311与侧框架体100位置适配,以使转动件311的第一槽口3113朝向相邻的侧框架体100,底框横管320一端位于相邻的转动件311的第一槽口3113中,且与转动件311转动连接。也就是说,与现有的转动连接结构不同的是,中心连接件310分为了2个转动件311,通过2个转动件311转动连接,中心连接件310的两端能够进行转动;
53.具体的,如图3和图5所示,中心连接件310包括前转动件311a和后转动件311b,前转动件311a的位置与前侧框架体100a对应,后转动件311b的位置与后侧框架体100b对应,中间位置转动连接,前转动件311a和后转动件311b的上表面均为平面,以前转动件311a为例,前转动件311a在前侧形成第一槽口3113,第一槽口3113朝向前侧框架体100a,使得前侧的底框横杆在连接时垂直于前侧框架所在的平面,前侧的底框横杆后端位于第一槽口3113内,通过销钉与前转动件311a转动连接,前端与横杆滑动件转动连接;后转动件311b与后侧框架体100b的连接方式与前侧一致,呈对称形式,不做赘述;
54.如图6所示,前转动件311a下侧形成有一个第一连接部3111,后转动件311b下侧形成有2个第二连接部3112,第一连接部3111位于第二连接部3112之间,使得第一连接部3111和第二连接部3112通过销钉连接,实现同轴转动,也就是说,此结构状态下,前转动件311a和后转动件311b最大能够打开到300
°
以上;
55.在现有的连接件方案中,一般连接件为不可形变的结构,管件与带有槽口的连接件直接连接,这类方案应用到可收拢的车架中时,由于管件角度在发生变化时配合连接件高度发生变化,而导致管件与连接件之间必须留有一定的余量,如,连接件的槽口宽度与管件的宽度留有15%-20%的余量,既,槽口宽度一般比管件宽度大1-5mm,同时,在转动连接位置,连接件的孔直径若为6mm,穿过该孔与管件连接的销钉需要小一个型号,采用直径为5mm的销钉或者螺栓,若采用同型号的螺栓,则收拢/展开会存在严重的顿挫感或收拢程度不佳;
56.与现有的一些连接件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中心连接件310通过2个转动件311进行转动连接,且2个转动件311分别转动连接底框横管320,在底框横管320发生角度变化且中心连接件310发生高度变化时,2个转动件311可以通过开合补足底框横管320与转动件311的余量,使得底框横管320的宽度与第一槽口3113的宽度完美的适配,第一槽口3113与底框横管320的相对余量可以缩减到0.4mm,进而保证底框横管320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底框横管320孔径、转动件311孔径与连接的销钉直径可以做到一致,使得销钉与转动件311、底框横管320之间更佳的适配,在保证结构具备更佳的顺滑程度下,进一步提升该连接部分的稳定性。
57.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槽口3113为多个,转动件311与相邻侧框架体100的侧边底框件120连接有底框斜管330,底框斜管330一端与侧边底框件120转动连接,另一端位于第一槽口3113内,且与转动件311转动连接。也就是说,为了提升底框架体300整体支撑性,中心连接件310与其他结构之间可以连接底框斜管330;
58.具体的,如图3所示,共有4个底框斜管330,2个底框横管320,前侧的2个底框斜管330呈钝角设置,配合四边形车架的长边,进而底框横管320为长边提供足够的结构稳定性,前转动件311a朝向前侧具有3个第一槽口3113,其中与底框横杆连接的第一槽口3113位于
另外2个第一槽口3113的中分线上,左侧的第一槽口3113转动连接有底框斜管330,该底框斜管330与左前侧的侧边底框件120转动连接,右侧的第一槽口3113转动连接有另一底框斜管330,该底框斜管330的右端与右前侧的侧边底框件120转动连接,也就是说,两个底框斜管330呈等腰三角形设置,底框横管320位于该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上,根据图示可知晓后转动件311b的连接结构与前转动件311a对称,在此不做赘述;
59.可以理解的是,中心连接件310连接的底框斜杆数量越多,相对于现有的连接结构顺滑程度和稳定程度提升越高,起到的效果越大。
60.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转动件311相接侧面构造为平面。
61.具体的,如图5所示,前转动件311a的后侧面为平面,后转动件311b的前侧面为平面,且在展开状态下,两个侧面能够彼此贴合,使得前转动件311a和后转动件311b在展开状态时能够提供最佳的支撑效果。
62.如图5所示,底框横管320在靠近中心连接件310的一侧形成弯折,以前侧的底框横管320为例,该底框横管320的后侧向下弯折,弯折后与中心连接件310转动连接,也就是说,底框横管320在展开状态下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通过此结构设计,在展开状态下,能够使得中心连接件310相对于侧边底框件120、中间底框件150处于同一水平面,不会形成凸起,有利于提高载物能力,且更加美观。
63.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侧边底框件120形成有第二槽口121,中间底框件150形成有第三槽口151,侧边滑动件130形成有第四槽口131,中间滑动件160形成有第五槽口161,第二槽口121、第三槽口151、第四槽口131和第五槽口161均构造于转动连接位置,侧边底框件120和中间底框件150在槽口位置均形成有向上的贯穿部,中心连接件310、侧边滑动件130和中间滑动件160在槽口位置均形成有向下的贯穿部。
64.具体的,如图3所示,以左前侧的侧边底框件120为例,该侧边底框件120的右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第二槽口121,第二槽口121向上形成贯穿部,也就是说,该侧边底框件120向上、向右形成开口,第一管件171的左端连接在侧边底框件120的第二槽口121上侧位置,侧边底框件120在第二槽口121的下侧位置对第一管件171的左端进行支撑;第一管件171的右端连接在中间滑动件160上,中间滑动件160在左右两侧均形成第五槽口161,第五槽口161下侧形成贯穿部,也就是说,该中间滑动件160形成有向左/右的开口,以及向下的开口;同理,左前侧的侧边滑动件130向右侧和后侧形成第四槽口131,第四槽口131向下形成有贯穿部,第二管件172的左端位于第四槽口131内,与侧边滑动件13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中间底框件150转动连接,中间底框件150的左右侧形成第三槽口151,第三槽口151上侧形成贯穿部,也就是说,中间底框件150在左/右,和上侧形成开口,第二管件172位于第三槽口151内。
65.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侧边底框件120在与底框斜管330连接的位置形成长部122,侧边底框件120与底框斜管330的转动连接位置低于其与第一管件171的转动连接位置,长部122形成有第六槽口1221,第六槽口1211的水平位置低于第二槽口121的水平位置,第六槽口1221通过销钉与底框斜管330转动连接,以左前侧的侧边底框件120为例,第六槽口1221在水平方向形成开口,且向上形成开口,同时,形成左下到右上的贯穿,此结构能够满足较长的底框斜管330,也就是说,在长部122位置,其右下侧有实体能够对底框斜管330进行支撑,实体左侧向下贯穿形成开口,以便底框斜管330的一端自动活动。
66.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收拢组件200包括呈交叉设置的第三管件210和第四
管件220,第三管件210一端与一侧的侧框架体100的侧边底框件1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侧的侧框架体100的侧边滑动件130转动连接,第四管件220一端与一侧的侧框架体100的侧边滑动件13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侧的侧框架体100的侧边底框件120转动连接。
67.也就是说,以左前侧的侧边竖管110为例,第三管件210的前端与前侧第一管件171的左端同时连接在左前侧的侧边底框件120,第三管件210的后端与后侧的第二管件172左端同时连接在左后端的侧边滑动件130上;第四管件220的前端与前侧的第二管件172左端同时连接在左前侧的侧边滑动件130上,第四管件220的后端与后侧的第一管件171的左端同时连接在左后侧的侧边底框件120上,进而使得车架整体实现联动,整体顺滑度较高。
68.在上述实施例中,多个管件的连接均为三角形,且三角形的顶端均为转动连接,也就是说,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拆分结构即具备收拢、展开的特性,在展开后车架由多个三角结构组成,因而无论是侧边的框架、底框架体300亦或是其组合的框架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69.一种推车,包括车架,车架下侧连接滚轮400,车架一侧设置有拉手500。
70.具体的,如图3所示,4个侧边底框件120下侧均可拆卸连接有滚轮400,车架右侧连接有拉手500;
71.如图7所示,在进行收拢的过程中,中心连接件310向上,带动底框横管320与底框斜管330的角度发生变化,进而带动横管滑动件340在中间竖管140向上滑动,同时,第一收拢组件200和第二收拢组件170带动侧边竖管110与中间竖管140之间的距离变小,进而侧边滑动件130向上移动;
72.如图8所示,在收拢过程中,2组第二折叠件同步运动,同时侧边底框件120与中间底框件150始终属于同一水平线,发生高度变化的是侧边滑动件130和中间滑动件160;
73.如图9所示,在收拢到体积最小状态时,侧边滑动件130位于侧边竖管110的最上方,中间滑动件160位于中间竖管140的最上方,中间连接件的2个转动件311呈角度张开,收拢后的中间底框件150与展开时的中间底框件150相对水平高度一致。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