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铸铁茶壶打磨设备的打磨盘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3:37: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铁茶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铸铁茶壶打磨设备的打磨盘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铁壶,亦称铁瓶,是用来煎茶煮水的器皿。以生铁为原料,用传统铸造工艺,以及通过后期的手工打磨,成型的茶壶,兼具养生、观赏和收藏价值。
3.在铸铁茶壶打磨设备在加工使用前首先需要将打磨盘安装固定在设备上,目前通常是工人手持打磨盘沿着限位螺杆反复旋转将其固定在限位螺杆上,当打磨盘加工磨损到一定程度后然后往反方向进行旋转更换新打磨盘。
4.现有问题是打磨盘靠螺母夹持固定,即打磨盘和螺母都套在限位螺杆上,一般情况下正转时螺母不会松动,但是反转时,打磨盘高速旋转时与螺母容易松动,使得打磨盘发生位移变化或者走动影响打磨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安装繁琐费力,安装手部磨皮出血和容易发生位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铸铁茶壶打磨设备的打磨盘安装结构。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铸铁茶壶打磨设备的打磨盘安装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面上部共同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推动装置,左侧所述固定板的左端设置有驱动装置,且驱动装置贯穿左侧固定板的左端并与滑动推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盘,所述第一安装盘的右端外圈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安装盘的右端内圈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一柔性石墨板,所述滑动推动装置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盘,所述第二安装盘的左端外圈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安装盘的左端内圈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二柔性石墨板,所述第一安装盘和第二安装盘的相对面共同设置有打磨盘本体,所述打磨盘本体的左右两端外圈共同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均和定位孔一一对应。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先方案为:所述滑动推动装置包括正反螺纹杆,所述正反螺纹杆贯穿滑槽的右侧槽壁并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正反螺纹杆的外表面左部和外表面右部均螺纹连接有一个推动板,所述推动板和驱动装置的中部固定连接。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先方案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右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右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固定连接在滑动推动装置上。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先方案为:所述底座的上端中侧放置有废料盒。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先方案为:所述第一柔性石墨板和第二柔性石墨板均成弯曲状。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先方案为:所述第一安装盘和第二安装盘轴心线重合。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先方案为:所述第一安装盘和第二安装盘的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橡胶防滑层。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先方案为:所述推动板和底座保持垂直位置关系。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5.1、通过第一安装盘往右运动时接触到打磨盘本体的左侧面,若干个第一限位柱深入到定位孔内,若干个第一柔性石墨板深入到打磨盘本体内腔中,第二安装盘接触到打磨盘本体的右侧面,若干个第二限位柱深入到定位孔内,若干个第二柔性石墨板深入到打磨盘本体的内腔中,从而实现打磨盘本体的安装作业,工作人员无需过多的手动操作,机械化自动安装,防止工人手部操作不当磨皮出血,且安装简单省力。
16.2、通过第一柔性石墨板配合第二柔性石墨板对打磨盘本体内壁施加推力,对打磨盘本体起到安装固定作用,通过第一安装盘配合第二安装盘反方向作用力对打磨盘本体进行夹持固定,且第一限位柱配合第二限位柱对打磨盘本体进行定位作用,能够提高打磨盘本体的稳固性,防止其松动,防止打磨盘本体发生位移,保障打磨正常加工作业。
附图说明
17.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安装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动推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底座;2、固定板;3、支撑板;4、滑槽;5、滑动推动装置;6、驱动装置;7、第一安装盘;8、第一限位柱;9、第一柔性石墨板;10、第一轴承;11、转轴;12、第二安装盘;13、第二限位柱;14、第二柔性石墨板;15、打磨盘本体;16、定位孔;51、正反螺纹杆;52、伺服电机;53、推动板;61、驱动电机;62、驱动杆;63、伸缩杆;64、第二轴承;17、废料盒;18、橡胶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5.本实施例主要对一种用于铸铁茶壶打磨设备的打磨盘安装结构进行阐述,具体如
下:
26.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铸铁茶壶打磨设备的打磨盘安装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板2,两个固定板2的相对面上部共同固定安装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上端开设有滑槽4,滑槽4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推动装置5,左侧固定板2的左端设置有驱动装置6,且驱动装置6贯穿左侧固定板2的左端并与滑动推动装置5固定连接,驱动装置6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盘7,第一安装盘7的右端外圈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柱8,第一安装盘7的右端内圈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一柔性石墨板9,滑动推动装置5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10,第一轴承10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转轴11,转轴11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盘12,第一安装盘7和第二安装盘12轴心线重合,第二安装盘12的左端外圈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二限位柱13,第二安装盘12的左端内圈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二柔性石墨板14,第一安装盘7和第二安装盘12的相对面共同设置有打磨盘本体15,打磨盘本体15的左右两端外圈共同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16,第一限位柱8和第二限位柱13均和定位孔16一一对应。
27.底座1的上端中侧放置有废料盒17,设置废料盒17用于储存加工打磨时产生的金属碎屑。
28.第一柔性石墨板9和第二柔性石墨板14均成弯曲状,通过第一柔性石墨板9配合第二柔性石墨板14对打磨盘本体15内壁施加推力,对打磨盘本体15起到安装固定作用。
29.第一安装盘7和第二安装盘12的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橡胶防滑层18,设置橡胶防滑层18增大第一安装盘7、第二安装盘12与打磨盘本体15之间的摩擦阻力。
30.如图3所示,滑动推动装置5包括正反螺纹杆51,正反螺纹杆51贯穿滑槽4的右侧槽壁并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52,正反螺纹杆51的外表面左部和外表面右部均螺纹连接有一个推动板53,推动板53和底座1保持垂直位置关系,推动板53和驱动装置6的中部固定连接。
31.如图4所示,驱动装置6包括驱动电机61,驱动电机6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杆62,驱动杆62的右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杆63,伸缩杆63的外表面右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64,第二轴承64固定连接在滑动推动装置5上。
32.在使用时,工人手持打磨盘本体15将其置于第一安装盘7和第二安装盘12中间位置,且保持第一限位柱8、第二限位柱13与定位孔16同一轴心线处,通过伺服电机52带动正反螺纹杆51转动,从而带动两个推动板53沿着正反螺纹杆51左右滑动时相互接近,此时左侧推动板53拉动伸缩杆63使其处在伸长状态,进而推动第一安装盘7往右运动时接触到打磨盘本体15的左侧面,若干个第一限位柱8深入到定位孔16内,若干个第一柔性石墨板9深入到打磨盘本体15内腔中,右侧推动板53推动第二安装盘12接触到打磨盘本体15的右侧面,若干个第二限位柱13深入到定位孔16内,若干个第二柔性石墨板14深入到打磨盘本体15的内腔中,从而实现打磨盘本体15的安装作业,工作人员无需过多的手动操作,机械化自动安装,防止工人手部操作不当磨皮出血,且安装简单省力;
33.第一柔性石墨板9和第二柔性石墨板14一一对应,第一柔性石墨板9和第二柔性石墨板14以膨胀石墨为原料,具有柔韧性,当第一柔性石墨板9和第二柔性石墨板14相互接触并挤压时,此时第一柔性石墨板9和第二柔性石墨板14向外侧弯曲变形,且与打磨盘本体15的内壁相接触,通过第一柔性石墨板9配合第二柔性石墨板14对打磨盘本体15内壁施加推力,对打磨盘本体15起到安装固定作用,通过第一安装盘7配合第二安装盘12反方向作用力
对打磨盘本体15进行夹持固定,且第一限位柱8配合第二限位柱13对打磨盘本体15进行定位作用,能够提高打磨盘本体15的稳固性,防止其松动,防止打磨盘本体15发生位移,保障打磨正常加工作业。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标题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