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智能控制换气扇的制作方法

2022-12-24 11:47: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气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控制换气扇。


背景技术:

2.目前,换气扇由电动机带动风叶旋转驱动气流,使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一类空气调节电器。又称通风扇。换气的目的就是要除去室内的污浊空气,调节温度、湿度等。换气扇广泛应用于家庭及公共场所。换气扇的产生与沿海地区的潮湿天气有关,现有的换气扇在开关关闭后,即停止转动,无法在人走后继续换气,综上所述,现急需一种可控制湿度的换气扇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雷达感应功能的换气扇,结构简单,外形美观。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控制换气扇,包括面盖、扇叶、电机和主体支架,所述扇叶和电机均安装在主体支架上,所述扇叶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还包括雷达感应装置,所述雷达感应装置包括电路板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雷达感应模块,所述电机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主体支架上设置有供电路板安装的安装座,所述电路板和电机分别位于安装座的相对两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供导线穿过的通孔,所述电机外侧具有一壳体,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柱,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端部具有供螺钉的头部容置的沉孔。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主体支架包括环形本体及外周轮廓大于环形本体的扩大体,所述环形本体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环形本体上螺纹连接有紧固件,所述扩大体与紧固件之间的空隙构成夹持腔。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座位于环形本体内,所述安装座的外径小于环形本体的内径,所述安装座的外壁与环形本体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隙构成通风通道,所述安装座与环形本体之间通过凸筋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座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环壁和第二环壁,所述第一环壁与面盖抵接形成供电路板安装的安装腔,所述第一环壁上设置有使安装腔与通风通道连通的透气孔,所述第二环壁形成供电机安装的内腔。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环壁的内壁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第二环壁的周向间隔分布。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雷达感应装置还包括单片机及给单片机供电的电源电路,所述单片机的pa7引脚和vdd引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d1,pa0引脚上连接有电阻r6和发光二极管d2,所述电阻r6和发光二极管d2之间连接有光电耦合器u1和双向可控硅q1,pa3引脚上连接有电子r7和可变电阻r13,pa6引脚上连接有雷达感应模块
q9。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全桥整流电路和降压芯片ic3。
11.采用上述结构,用雷达感应模块检测是否有人,用于控制换气扇的启闭,实现智能控制,满足不同环境的需要,整体布局合理,减小体积,方便灵活。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13.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侧视图;
14.附图2为附图1的a-a剖视图;
15.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主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主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电路图;
18.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6所示,一种智能控制换气扇,包括面盖1、扇叶2、电机3和主体支架4,所述扇叶2和电机3均安装在主体支架4上,所述扇叶2与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还包括雷达感应装置,所述雷达感应装置包括电路板(图纸未示出)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雷达感应模块,所述电机3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主体支架4上设置有供电路板安装的安装座41,所述电路板和电机3分别位于安装座41的相对两侧,所述安装座41上设置有供导线穿过的通孔411,所述电机3外侧具有一壳体31,所述安装座41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柱412,所述安装座4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413,所述壳体31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413对应的第二连接孔311,所述第一连接孔413与第二连接孔311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413的端部具有供螺钉的头部容置的沉孔4131。螺钉在连接时,其头部埋设在沉孔4131内,最高处与安装座41的端面齐平或更低,避免影响电路板的安装,优选的第一连接孔413为两个,电路板上设置有与定位柱412适配的定位孔,方便固定。
20.所述主体支架4包括环形本体414及外周轮廓大于环形本体414的扩大体415,所述环形本体414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4141,所述环形本体414上螺纹连接有紧固件4142,所述扩大体415与紧固件4142之间的空隙构成夹持腔4143。外螺纹4141沿环形本体414的轴向分布,扩大体415与紧固件4142之间的空隙可调,可适应不同厚度的安装场所,紧固件4142为类似螺母的结构,连接方便,安装快捷。
21.所述安装座41位于环形本体414内,所述安装座41的外径小于环形本体414的内径,所述安装座41的外壁与环形本体414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隙构成通风通道42,所述安装座41与环形本体414之间通过凸筋43连接。凸筋43沿安装座41的周向间隔分布,留出充足的通风通道42,通风通道42与设置在面盖1上的进气孔连通。
22.所述安装座41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环壁416和第二环壁417,所述第一环壁416与面盖1抵接形成供电路板安装的安装腔44,所述第一环壁416上设置有使安装腔44与通风通道42连通的透气孔4161,所述第二环壁417形成供电机3安装的内腔45。透气孔4161的设置在可方便空气进入安装腔44,便于雷达感应模块进行检测,同时安装腔44又
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避免电路板过渡暴露,影响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透气孔4161为沿第一环壁416的轴向分布的长条形,透气孔4161可以是多个组成长度不一的透气孔4161组,第二环壁417的设置可增大接触面积,使得电机3安装的更稳定。
23.所述第二环壁417的内壁上设置有加强筋4171,所述加强筋4171沿第二环壁417的周向间隔分布。加强筋4171有多个,可对电机3或供电机3安装的壳体31进行夹持,提供紧固力。
24.所述雷达感应装置还包括单片机及给单片机供电的电源电路,所述单片机的pa7引脚和vdd引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d1,pa0引脚上连接有电阻r6和发光二极管d2,所述电阻r6和发光二极管d2之间连接有光电耦合器u1和双向可控硅q1,pa3引脚上连接有电子r7和可变电阻r13,pa6引脚上连接有雷达感应模块q9。
25.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全桥整流电路和降压芯片ic3。电源电路通过整流、降压、稳压后与单片机的vdd引脚连接。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8.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或者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