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编织网的制作方法

2022-12-20 01:45: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编织网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编织网。


背景技术:

2.目前农作物秸秆在收割后,大多是通过捆草网将秸秆捆装打包,然后再进行运输。捆草网是一种无结节网,其采用经编机编织成形,一般采用成圈纤维绕圈形成,并用纬线连接。捆草网的结构特点是网眼较大,具有一定的承载强度。
3.对于捆草网,一般是要求其具有足够轻的重量,以便能够获得相应的低材料消耗、较低的材料成本。另一方面,需要其具有一定的径向承载力,捆草时能够打卷成包。为了提高每根经向链的承载能力,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提升每束成圈纤维的强度,二是提升成圈纤维的韧性,减小经编弯曲成圈对成圈纤维强度的削弱。现有技术中,纤维强度的提升有一定的技术瓶颈,且经编成圈对纤维强度的削弱也无法避免。如果直接提高成圈纤维的韧性,将会增加其旦尼尔克重。
4.对于目前的编织网行业,编织方法大体类似,如果能够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降低单位面积的克重,将极大的有利于编织网成本的控制。但目前这也是行业内普遍面临的问题。
5.本案申请人已经公开的方案:一种编织网用衬经经向链编链结构及应用其的捆草网(申请号:202020057839.x),该方案中,经向链编链由经编编链和平直衬入经编编链中的衬经两部分复合构成,经编编链由成圈纤维经编而成的线圈链节串接形成,经编编链的旦数为成圈纤维旦数a的3倍。
6.美国专利us20200385902a1公开了一种方案,该网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彼此平行延伸的多个经线,其中多个纬线在两个相邻的经线之间来回穿行并且将相邻的经线彼此链接,并且包括第一支撑线,该第一支撑线沿着经线延伸并在多个点穿透该线。。
7.上述两种方案为了在低质量的情况下提高整体强度,在编链中加入了衬经,通过衬经来提高整体强度。但在使用时发现,这种依靠成圈纤维与中间的衬经结合的方式,虽然能够提高一定的强度,但是使用过程中,一旦成圈纤维或衬经发生断裂,整个编链将断裂,编织网的综合强度往往无法达到理论分析强度,而且相差较大。
8.因此,对于如何在较低的单位克重情况下提高整体的强度,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9.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捆草网在较低的单位克重情况下难以达到较大的强度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捆草网,通过对成圈纤维与衬经的选用控制,提升了捆草网整体的抗拉强度。
11.2.技术方案
1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13.本发明的一种编织网,包括多条径向排列的经编,相邻两条经编之间通过连接线相连接;所述经编是由成圈纤维编织成的链节串接而成,至少部分所述经编还包括衬经,所述衬经呈大致平直状态,沿径向方向穿插在链节中;
14.所采用的成圈纤维的拉伸率大于衬经的拉伸率,成圈纤维与衬经的拉伸配比度相对于标定拉伸配比度a的范围为0.85-1.25a。
15.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标定拉伸配比度a的范围为1.45~1.58。
16.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标定拉伸配比度a的值为1.5。
17.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成圈纤维与衬经的拉伸配比度为1.4~1.7。
18.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成圈纤维的旦数a与衬经旦数c之比为b,相对于标定拉伸配比度a,所述b为0.13-0.55a。
19.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经编的总旦数为900-1300旦。
20.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线的旦数不大于成圈纤维的旦数。
21.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衬经在经编中交替穿设于每个链节中。
22.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衬经穿过链节的针脚点为链节的环状开口,或链节的节点。
23.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线成锯齿状连接于相邻两条经编之间。
24.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衬经为单根纤维丝或两根及以上的纤维丝组合而成;所述的成圈纤维为单根纤维丝。
25.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衬经为单根扁平纤维丝折叠或卷绕形成。
26.本发明的一种编织网,包括经编和经编之间的连接线,所述经编是由成圈纤维编织成的链节串接而成,链节包括成圈纤维环绕形成的三股丝线;所述经编还包括衬经,所述衬经呈大致平直状态,沿径向方向穿插在链节中;
27.所采用的成圈纤维的拉伸率大于衬经的拉伸率,所述的成圈纤维与衬经的拉伸配比度为1.35~1.70。
28.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成圈纤维的旦数a与衬经旦数c之比为b,b值的范围为0.2-0.7。
29.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成圈纤维与衬经,均是采用挤膜切丝形成。
30.3.有益效果
31.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1)本发明的捆草网,通过对所采用的成圈纤维与衬经的拉伸率的限制,从而选择符合需求的成圈纤维与衬经,使其满足拉伸配比度,编织后的经编中衬经与链节具有相近似的拉伸率,能够同时发挥最大拉力,提高捆草网的综合强度。
33.(2)本发明的捆草网一方面限定了成圈纤维的旦数与衬经旦数之比,能够使捆草网单位克重较低的情况下,链节和衬经分配到较大的强度,减少节损,控制成本;另一方面限制了限定了成圈纤维与衬经的拉伸配比度,能够使链节和衬经的最大力强度值得到较好的发挥。通过对旦数与拉伸配比度两方面因素的控制,捆草网能够发挥较大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34.图1为捆草网局部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经编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衬经与链节的穿插方式示意图;
37.图4为捆草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39.1、经编;
40.101、成圈纤维;
41.102、衬经;
42.2、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44.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45.图1示出了一种编织网的局部结构,图1中纸面的上下方向为经向方向,左右方向为纬向方向。图1示出的编织网包括多条径向排列的经编1,相邻两条经编1之间通过连接线2相连接。经编1是由环状链节逐个串接形成,链节是由成圈纤维101绕圈编织形成,每个链节由串接成圈纤维101绕线,形成三股丝线。
46.具体的可以参照图2,每个链节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三股丝线,这三股丝线是由同一根成圈纤维环绕形成。
47.编织网至少部分经编1还包括衬经102,衬经102呈大致平直状态,沿径向方向穿插在链节中。本实施例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条经编1均可以采用带有衬经102的结构。
48.在实施例中,大致平直状态的衬经与经编共同承担经向的承载载荷。应当理解,衬经的“平直”是相对于成圈纤维的折弯编链结构而言的,衬经在与编织网网面垂直方向的衬入结构,使衬经在垂直方向上上下交替地穿设于线圈链节中形成的适当弯曲也属于“平直”或“大致平直”的含义范畴。也就是说,平直状态并不要求其在展开时成绝对的直线状态,允许有一定的弯曲,但在使用时一定要能够共同承担经向载荷。
49.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成圈纤维101的拉伸率大于衬经102的拉伸率,成圈纤维101与衬经102的拉伸配比度相对于标定拉伸配比度a的范围为0.85-1.25a。
50.拉伸配比度在本方案中是指成圈纤维101的断裂拉伸率与衬经102的断裂拉伸率之间的比值。这里的断裂拉伸率是指该丝线在外力作用下断裂时,拉伸产生的长度占原长度的百分比。
51.标定拉伸配比度是指某个标定值,在选取拉伸配比度时,可以将该标定拉伸配比
度作为参考,从而选取合适的丝线。该标定拉伸配比度a的值一般在1.40-1.70之间确定,可以作为本实施例的选择区间。
52.根据分析,目前在衬经和成圈纤维的选择时,主要考虑的是克重和强度,以及成圈纤维成圈时的强度折损,但是忽略了丝线拉伸率的变化,因而导致整体强度不能达到理想值。
53.例如,选择成圈纤维的强度是n,绕圈编织后,会存在30%-40%的折损,以40%为例,则实际链节的强度为3
×
0.6n。衬经的强度为m,由于衬经成平直状态,可以认为其不存在强度折损。则成圈纤维与衬经所组成的经编的强度q的理论值应该是q=3
×
0.6n m。
54.上述计算方法是目前采用该编织方式计算总强度的主要方法。但实际上的经编强度无法达到该理论值,该差异并不是由于测量误差造成,而是计算方式的设置原理存再错误。在将链节的强度与衬经强度相加时,一个前提条件是两者的伸长率相同,也就是两者能够在伸长到一定长度后,同时达到最大强度值,否则将会导致两者无法有效配合。而目前的方法大多忽略了伸长率的影响。
55.对于材料本身而言,其伸长率应该属于其固有的属性。但是对于本实施例所采用的丝线而言,通过软化、截面形状变换等方式,是可以改变丝线的拉伸率的。本发明所提到的拉伸率也主要指成型的丝线的拉伸率。
56.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如何控制伸长率也存在较大的难度。
57.作为理想值,应该控制经编中的成圈纤维与衬经具有相近似的拉伸率,但是成圈纤维编织成链节后,在链节的节点处受到应力集中的作用,也会存在折损,经编的伸长率与理论值相差较大。
58.在其他的一些做法中,在成网后对经编进行加热或其他方式的软化处理,调整链节与衬经具有相近似的拉伸率,从而能够保证发挥链节与衬经的综合强度。该处理方式虽然能够得到相近似的拉伸率,但是存在多方面问题。一方面是经过加热后,成圈纤维和衬经本身的强度受到影响,如何控制加热方式较为复杂;另一方面,编织成网后再进行加热需要额外的加热设备,对于现有的场地空间、包装方式都需要做出调整,成本较高,与低成本生产的目的相违背。
59.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标定拉伸配比度a作为参考,根据该标定拉伸配比度选取成圈纤维101与衬经102的拉伸配比度,只要知晓其中一种丝线的拉伸率,就可以选择具有对应拉伸率的另一种丝线。当然,也可以根据强度需要,在编织成网之前先对丝线进行调整,得到对应拉伸率的丝线再进行编织,成本可控。
60.作为另一实施方式,标定拉伸配比度a的范围为1.45~1.58,例如为1.48、1.50、1.52等。以a为1.50为例,则成圈纤维101与衬经102的拉伸配比度为1.28-1.80。
61.作为另一实施方式,还可以把成圈纤维101与衬经102的拉伸配比度相对于标定拉伸配比度a的范围限定为0.90-1.15a,标定拉伸配比度a的范围为1.50~1.56。在该范围值内,优选的是成圈纤维101与衬经102的拉伸配比度为1.35~1.79范围内,成圈纤维的拉伸率比衬经的拉伸率高22%-40%左右,编织后的串联的链接的拉伸率与衬经拉伸率相近似,可控制在8%以内
62.进一步地,成圈纤维101与衬经102的选取需要综合考虑强度与拉伸率,设定成圈纤维101的旦数a与衬经旦数c之比为b,相对于标定拉伸配比度a,则b为0.13-0.55a。当a的
范围为1.50~1.56时,b的范围大致为0.20-0.86。由此可知,当标定拉伸配比度为1.50~1.56时,b的范围大致为0.20-0.86,成圈纤维101与衬经102的拉伸配比度为1.35~1.79。此时加工成本较低,而且能够保证成圈纤维的链节与衬经具有相接近的拉伸率,提高了整体强度。
6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成圈纤维101与衬经102所形成的经编1的总旦数为900-1300旦。
6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限定连接线2的旦数不大于成圈纤维101的旦数。连接线2的主要作用是把多个经编相连接,并不承担经向负载,因此其旦数可以控制在相对较小范围内。
65.对于衬经的具体设置方式,有多种实施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衬经102在经编1中交替穿设于每个链节中。如图3所示,成圈纤维101编织所形成的链节逐个相连,两个虚线之间为一个链节p的长度区域。在编织时,衬经102可从从每个链节的环状开口穿过,形成交替穿插的形式。此外,衬经102也可以每间隔过个链节穿插一次,例如间隔两个或三个链节穿插一次。
66.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衬经102穿过链节的针脚点为链节的节点。一般当衬经102直径显著大于成圈纤维101时,衬经102从环状开口中穿过;当两者径向尺寸相当时,可以从环状开口中穿过,也可以从节点处穿过。
67.结合以上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4所示,所采用的连接线2成锯齿状连接于相邻两条经编1之间,同一经编两侧的连接点相互错开。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捆草网中部区域的部分经编带有衬经,靠近两侧的经编不带衬经。还可以带有衬经的经编与不带衬经的经编间隔设置。
68.在一些实施例中,衬经102可以为单根纤维丝,也可以是由两根或三根纤维丝组合而成;所采用的成圈纤维4为单根纤维丝。这里所采用的纤维丝均为挤膜切割后形成的纤维丝。
69.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把衬经102切成为单根扁平纤维丝,然后进行折叠或卷绕形成衬经102。这种方式工序增加,成本会有所提高。
70.作为编织网的其他实施方式,包括经编1和经编1之间的连接线2,经编1是由成圈纤维101编织成的链节串接而成,链节包括成圈纤维101环绕形成的三股丝线。经编1还包括衬经102,衬经102呈大致平直状态,沿径向方向穿插在链节中。
71.所采用的成圈纤维101的拉伸率大于衬经102的拉伸率,成圈纤维101与衬经102的拉伸配比度为1.4~2.2。优选地可以控制在1.4~1.75,例如1.48、1.52、1.64。本实施例中成圈纤维101的旦数a与衬经旦数c之比为b,b值的范围为0.2~0.8。本实施例同时对旦数和拉伸配比率进行控制,从而为成圈纤维和衬经的选取提供了依据,所编织的捆草网具有更高的综合强度。
72.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成圈纤维101与衬经102可以是采用挤膜切丝形成,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形成单丝。
73.在捆草网加工时,可以在切膜分丝装置上设置加热模块,利用该加热模块直接调整成圈纤维或衬经的拉伸率,获得以上实施例所说明的捆草网。
74.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
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