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快速变负荷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负荷调节方法

2022-12-19 22:54: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变负荷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负荷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2.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燃料适应性广、污染物控制成本低等优点,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需求下循环流化床锅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需求快速调节锅炉热负荷,对燃煤发电机组负荷的快速响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循环灰量大,耐火浇注料量大,燃烧热惯性大,快速变负荷调节困难,使用常规的调节手段,难以实现快速变负荷调节,很难满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要求,且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超低负荷(30%负荷及以下)运行时,由于床温低,流化困难,燃烧效率低且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变负荷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负荷调节方法,以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快速变负荷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主燃室、预燃室和后燃室。
6.其中主燃室中布置有第一受热面,主燃室用于主燃料和主燃风在主燃室内发生第一燃烧反应后生成气相燃烧产物,并将第一燃烧反应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受热面,以便通过第一受热面对外提供热负荷;
7.预燃室用于预热燃料和预热风在预燃室内发生部分燃烧反应后生成气相可燃气和固相高温焦,其中,气相可燃气中包括可燃气,预燃室设有气相可燃气出口;
8.后燃室设有可燃气进口和后燃风进口,其中可燃气进口与预燃室的气相可燃气出口直接连通或间接连通,后燃风进口用于通入后燃风,后燃室中布置有第二受热面,后燃室用于气相可燃气和后燃风在后燃室中发生第二燃烧反应后,将第二燃烧反应的热量传递给第二受热面,以便通过第二受热面对外提供热负荷。
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10.预燃室还设有固相高温焦出口,主燃室设有返料口;
11.锅炉还包括储热室,储热室设有固相高温焦进口、蓄热物料出口;
12.其中,固相高温焦进口与预燃室的固相高温焦出口连通,以便将预燃室中的固相高温焦通入储热室以储存热量;
13.蓄热物料出口与主燃室的返料口连通,以便将储热室中的固相高温焦部分或全部返回主燃室。
1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15.储热室还设有半焦出口,半焦出口用于排出储热室中的部分固相高温焦,以便利
用部分固相高温焦制备活性焦。
1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17.储热室的壁面采用保温材料。
1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19.主燃室设有气相燃烧产物出口,后燃室还设有烟气进口;
20.锅炉还包括第一分离返料装置,第一分离返料装置设有气相燃烧产物进口和烟气出口,气相燃烧产物进口与主燃室的气相燃烧产物出口连通,烟气出口与后燃室的烟气进口连通,第一分离返料装置用于将气相燃烧产物进行气固分离后得到主燃烟气后通入后燃室。
2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
22.第二分离返料装置,第二分离返料装置设有气相可燃气进口和可燃气出口,气相可燃气进口和预燃室的气相可燃气出口连通,可燃气出口和后燃室的可燃气进口连通,第二分离返料装置用于将气相可燃气进行气固分离后得到可燃气后通入后燃室。
2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24.第一分离返料装置和第二分离返料装置布置于主燃室和预燃室的内侧。
2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26.第一分离返料装置和第二分离返料装置布置于主燃室和预燃室的外侧。
2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28.后燃室布置于第一分离返料装置和第二分离返料装置的内侧。
2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30.后燃室布置于第一分离返料装置和第二分离返料装置的上侧。
31.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锅炉负荷调节方法,包括:
32.在第一预设热负荷需求条件下,通过主燃室中布置的第一受热面对外提供热负荷,其中,主燃室用于主燃料和主燃风在主燃室内发生第一燃烧反应后生成气相燃烧产物,并将第一燃烧反应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受热面;
33.在第二预设热负荷需求条件下,通过后燃室中布置的第二受热面对外提供热负荷,其中后燃室用于可燃气和后燃风在后燃室中发生第二燃烧反应后,将第二燃烧反应的热量传递给第二受热面;
34.其中,可燃气来源于预燃室,预燃室用于预热燃料和预热风在预燃室内发生部分燃烧反应后生成气相可燃气和固相高温焦,气相可燃气中包括可燃气,预燃室设有气相可燃气出口,后燃室设有可燃气进口和后燃风进口,可燃气进口与预燃室的气相可燃气出口直接连通或间接连通,后燃风进口用于通入后燃风。
3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36.第一预设热负荷需求条件为:外界热负荷需求量大于锅炉总负荷的 30%;
37.第二预设热负荷需求条件为:外界热负荷需求量小于等于锅炉总负荷的30%。
3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39.主燃风采用空气,主燃室的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
40.预热风采用空气,预燃室的过量空气系数小于1。
41.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锅炉负荷调节方法,包括:
42.在第一预设热负荷需求条件下,通过主燃室中布置的第一受热面、以及后燃室中布置的第二受热面对外提供热负荷,其中,主燃室用于主燃料和主燃风在主燃室内发生第一燃烧反应后生成气相燃烧产物,并将第一燃烧反应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受热面,后燃室用于可燃气和后燃风在后燃室中发生第二燃烧反应后,将第二燃烧反应的热量传递给第二受热面;
43.在第二预设热负荷需求条件下,通过后燃室中布置的第二受热面对外提供热负荷;
44.其中,可燃气来源于预燃室,预燃室用于预热燃料和预热风在预燃室内发生部分燃烧反应后生成气相可燃气和固相高温焦,气相可燃气中包括可燃气,预燃室设有气相可燃气出口,后燃室设有可燃气进口和后燃风进口,可燃气进口与预燃室的气相可燃气出口直接连通或间接连通,后燃风进口用于通入后燃风。
4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惯性大,变负荷调峰比较困难。通过设置独立的主燃室、后燃室和预燃室,可实现主燃室、后燃室和预燃室分别在不同热负荷条件下对外提供热负荷,实现了0%-100%范围内的变负荷调节。例如,在较低负荷(锅炉30%负荷以下),仅通过后燃室燃气燃烧来调峰,在较大负荷(锅炉30%负荷以上)通过主燃室燃烧调峰,锅炉调节负荷范围可实现0%-100%,通过上述设计,可实现由额定 100%负荷的单一大炉膛调整为30%负荷的小炉膛来进行调峰,解决了单一炉膛超低负荷调节困难问题。
4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因后燃室的热源来源于预燃室,预燃室内部分燃烧反应产生可燃气,通过将高温燃气通入至后燃室中继续参与燃烧,以加热后燃室中布置的第二受热面。因后燃室中的热负荷通过燃气燃烧提供热源,相较于传统的燃煤锅炉,本发明实施例的锅炉在调峰的过程中具有了燃气锅炉的负荷调节特性,后燃室灰浓度低,浇注料少,热惯性低,使得负荷调节反应速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例如,变负荷速率可大于 10%/min,满足了快速调峰的使用需求,可大规模消纳新能源电力,具备更加快速和灵活的深度调峰能力。
附图说明
47.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快速变负荷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快速变负荷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49.图3是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快速变负荷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50.图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快速变负荷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51.附图标记说明:
52.1、主燃室;11、返料口;12、气相燃烧产物出口;2、预燃室;21、气相可燃气出口;22、固相高温焦出口;3、后燃室;31、可燃气进口; 32、后燃风进口;33、烟气进口;4、储热室;41、固相高温焦进口;42、蓄热物料出口;43、半焦出口;51、第一分离器;52、第一返料器;6、第二分离返料装置;61、第二分离器;62、第二返料器。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
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54.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55.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 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56.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57.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58.未来新增电源将以新能源为主,而风能、太阳能发电的区域性、随机性和间歇性将给新型电力系统稳定供应带来安全性挑战。迄今为止,煤电仍是主体性电源,现有燃煤发电机组面临调峰和灵活性改造的压力。
59.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燃料适应性广、污染物控制成本低等优点,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需求下循环流化床锅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0.但鉴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大热惯性、强滞后的技术特征,普遍存在负荷响应速率慢、调峰灵活性差以及干态转湿态限制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等难题。现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最大变负荷速率在1%/min左右,调峰负荷难以低于30%及以下。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如需大规模消纳新能源电力,则需要具备更加快速和灵活的深度调峰能力,锅炉调峰负荷需要降低至30%以下,这类调峰技术问题通过常规技术手段难以解决。
61.综上,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灰量大,耐火浇注料量大,燃烧热惯性大,快速变负荷调节困难,使用常规的调节手段,难以实现快速变负荷调节,很难满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要求,且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超低负荷(30%负荷及以下)运行时,由于床温低,流化困难,燃烧效率低且不稳定。
62.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变负荷循环流化床锅炉,以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3.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变负荷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64.如图1所示,该变负荷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主燃室1、预燃室2和后燃室3。
65.其中主燃室1中布置有第一受热面,主燃室1用于主燃料和主燃风在主燃室1内发生第一燃烧反应后生成气相燃烧产物,并将第一燃烧反应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受热面,以便
通过第一受热面对外提供热负荷;
66.预燃室2用于预热燃料和预热风在预燃室2内发生部分燃烧反应后生成气相可燃气和固相高温焦,其中,预燃室2设有气相可燃气出口21;
67.后燃室3设有可燃气进口31和后燃风进口32,其中可燃气进口31 与预燃室2的气相可燃气出口21直接连通或间接连通,后燃风进口32用于通入后燃风,后燃室3中布置有第二受热面,后燃室3用于气相可燃气和后燃风在后燃室3中发生第二燃烧反应后,将第二燃烧反应的热量传递给第二受热面,以便通过第二受热面对外提供热负荷。
6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主燃室1和后燃室3独立设置,其中,主燃室1和后燃室3中布置有受热面,可分别单独对外提供热负荷。其中,后燃室3的热源来源于预燃室2,通过预燃室2内的部分燃烧反应产生的气相可燃气中包括可燃气,例如煤气,可将可燃气通入至后燃室3 中继续参与燃烧,以加热后燃室3中布置的第二受热面。
69.进一步地,主燃室1和后燃室3分别单独对外提供热负荷,可以是预燃室2的热输入功率占锅炉额定负荷工况下热输入功率的10%-30%。例如,在锅炉30%及以上负荷通过主燃室1提供热源,在30%负荷以下,通过后燃室3提供热源,以满足锅炉运行要求。再例如,还可以是在锅炉30%及以上负荷通过主燃室1和后燃室3共同对外提供热负荷,在30%负荷以下,仅通过后燃室3提供热源,以满足锅炉运行要求。
7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惯性大,变负荷调峰比较困难。通过设置独立的主燃室1、后燃室3和预燃室2,可实现主燃室1、后燃室3和预燃室2分别在不同热负荷条件下对外提供热负荷,实现了 0%-100%范围内的变负荷调节。例如,在较低负荷(锅炉30%负荷以下),仅通过后燃室3燃气燃烧来调峰,在较大负荷(锅炉30%负荷以上)通过主燃室1燃烧调峰,锅炉调节负荷范围可实现0%-100%,通过上述设计,可实现由额定100%负荷的单一大炉膛调整为30%负荷的小炉膛来进行调峰,解决了单一炉膛超低负荷调节困难问题。
7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因后燃室3的热源来源于预燃室2,预燃室2 内部分燃烧反应产生可燃气,通过将高温燃气通入至后燃室3中继续参与燃烧,以加热后燃室3中布置的第二受热面。因后燃室3中的热负荷通过燃气燃烧提供热源,相较于传统的燃煤锅炉,本发明实施例的锅炉在调峰的过程中具有了燃气锅炉的负荷调节特性,后燃室3灰浓度低,浇注料少,热惯性低,使得负荷调节反应速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例如,变负荷速率可大于10%/min,满足了快速调峰的使用需求,可大规模消纳新能源电力,具备更加快速和灵活的深度调峰能力。
7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预燃室2内部分燃烧反应除产生包含可燃气的气相可燃气外,还产生固相高温焦,例如高温半焦。
73.如图1所示,上述锅炉还包括储热室4,用于暂时储存预燃室2排出的高温半焦,并根据实际运行需求将高温半焦返回主燃室1底部密相区。
74.具体地,预燃室2还设有固相高温焦出口22,主燃室1设有返料口 11;储热室4设有固相高温焦进口41、蓄热物料出口42;其中,储热室4 的固相高温焦进口41与预燃室2的固相高温焦出口22连通,以便将预燃室2中的固相高温焦通入储热室4以储存热量;储热室4的蓄热物料出口 42与主燃室1的返料口11连通,以便将储热室4中的固相高温焦部分或全部返回主燃室1。
7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储热室4的壁面采用保温材料,用于更好地维持高温半焦的热量。
7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预燃室2高温燃气作为后燃室3热负荷调节的热源。可通过控制预燃室2在低过量空气系数条件下进行部分气化燃烧,形成大量的高温气化半焦,经过储热室4输送至主燃室1底部密相区,提高了主燃室1底部密相区床温,也提高了低负荷燃烧稳定性。
7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储热室4还设有半焦出口43,半焦出口 43用于排出储热室4中的部分固相高温焦,以便利用部分固相高温焦制备活性焦。
7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上述锅炉还包括第一分离返料装置,用于对主燃室1燃烧产生的气相燃烧产物进行气固分离。第一分离返料装置包括第一分离器51和第一返料器52。
79.具体地,主燃室1设有气相燃烧产物出口12,后燃室3还设有烟气进口33;第一分离返料装置设有气相燃烧产物进口和烟气出口,气相燃烧产物进口与主燃室1的气相燃烧产物出口12连通,烟气出口与后燃室3的烟气进口33连通,第一分离器51用于将气相燃烧产物进行气固分离后得到主燃烟气和固体灰渣,主燃烟气通入后燃室3,固体灰渣通过第一返料器52返回炉膛。
8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后燃室3设置在主燃室1的分离器出口,后燃室3进口侧壁设有一个或多个可燃气进口31,同时设置后燃风进口32,后燃室3可由膜式水冷壁组成。预燃室2的气相可燃气出口 21和可燃气进口31连通,以便气相可燃气可通入后燃室3继续燃烧。主燃室1的分离器出口得到的主燃烟气也同时通入后燃室3。
8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储热室4的蓄热物料出口42与主燃室1的返料口11连通,具体可以是蓄热物料出口42与第一返料器52的返料管相连通,以便将储热室4中的高温半焦返回主燃室1。
8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预燃室2的高温可燃气通入后燃室3的过程中,主燃室1的分离器出口得到的主燃烟气也同时通入后燃室3,因高温燃气为强还原性气体,可将主燃室1产生主燃烟气中的部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实现低氮燃烧,降低脱硝运行成本。
8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主燃室1与预燃室2共用一个后燃室3,主燃室1与预燃室2调节相互不受影响,且主燃室1与预燃室2烟气流速不至于过低,系统运行可靠性高。
8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上述锅炉还包括第二分离返料装置6,用于对预燃室2产生的气相可燃气进行气固分离。第二分离返料装置6包括第二分离器和第二返料器(图1中未示出,可参考图2-4中第二分离器61和第二返料器62)。
85.具体地,第二分离返料装置6设有气相可燃气进口和可燃气出口,气相可燃气进口和预燃室2的气相可燃气出口21连通,可燃气出口和后燃室3的可燃气进口31连通,第二分离器用于将气相可燃气进行气固分离后得到可燃气后和半焦颗粒,可燃气通入后燃室3,半焦颗粒通过第二返料器返回预燃室2底部。
8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分离返料装置、第二分离返料装置6和后燃室3的布置方式可根据现场施工需求灵活布置。如图2、图3、图4所示的各种布置方式。
87.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快速变负荷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88.如图2所示,第一分离返料装置和第二分离返料装置6布置于主燃室 1和预燃室2
的内侧,后燃室3布置于第一分离返料装置和第二分离返料装置6的上侧。该布置方式可适用于锅炉的横向布置空间适中,且锅炉的纵向布置空间也适中的场合。
89.图3是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快速变负荷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90.如图3所示,第一分离返料装置和第二分离返料装置6布置于主燃室 1和预燃室2的外侧。后燃室3布置于第一分离返料装置和第二分离返料装置6的上侧。该布置方式也可适用于锅炉的横向布置空间适中,且锅炉的纵向布置空间也适中的场合。
91.图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快速变负荷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92.如图4所示,第一分离返料装置和第二分离返料装置布置于主燃室1 和预燃室2的内侧,后燃室3布置于第一分离返料装置和第二分离返料装置6的内侧。该布置方式也可适用于锅炉的横向布置空间较大,但锅炉的纵向布置空间较小的场合。该布置方式下,主燃室1的分离器出口和预燃室2的分离器出口连接后燃室3,且后燃室3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布置,后燃室3布置在主燃室1和预燃室2的中间区域。
93.基于上述变负荷循环流化床锅炉,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锅炉负荷调节方法,包括:
94.在第一预设热负荷需求条件下,通过主燃室1中布置的第一受热面对外提供热负荷,其中,主燃室1用于主燃料和主燃风在主燃室1内发生第一燃烧反应后生成气相燃烧产物,并将第一燃烧反应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受热面;
95.在第二预设热负荷需求条件下,通过后燃室3中布置的第二受热面对外提供热负荷,其中后燃室3用于可燃气和后燃风在后燃室3中发生第二燃烧反应后,将第二燃烧反应的热量传递给第二受热面;
96.其中,可燃气来源于预燃室2,预燃室2用于预热燃料和预热风在预燃室2内发生部分燃烧反应后生成气相可燃气和固相高温焦,预燃室2设有气相可燃气出口21,后燃室3设有可燃气进口31和后燃风进口32,可燃气进口31与预燃室2的气相可燃气出口21直接连通或间接连通,后燃风进口32用于通入后燃风。
9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主燃室1和后燃室3独立设置,其中,主燃室 1和后燃室3中布置有受热面,可分别单独对外提供热负荷,如上述方法所述。
9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是主燃室1和后燃室3共同对外提供热负荷,例如本发明的锅炉负荷调节方法还可以是:
99.在第一预设热负荷需求条件下,通过主燃室1中布置的第一受热面、以及后燃室3中布置的第二受热面对外提供热负荷;
100.在第二预设热负荷需求条件下,通过后燃室3中布置的第二受热面对外提供热负荷。
10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额定负荷工况下,主燃室1与预燃室2的热输入功率比例为7:3,具体地,第一预设热负荷需求条件为:外界热负荷需求量大于锅炉总负荷的30%;第二预设热负荷需求条件为:外界热负荷需求量小于等于锅炉总负荷的30%。在锅炉30%负荷以下,可仅通过高温燃气喷入后燃室3燃烧来进行快速调峰,锅炉负荷可根据燃气量大小来进行快速精确调节,解决了燃煤负荷调节困难问题。并且,主燃室1与预燃室 2均可以在较高负荷下运行,解决了单一炉膛必须在超低负荷下运行所带来的燃烧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高,运行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10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是主燃室1、后燃室3和预燃室2中均布置有受热面。主燃室1、后燃室3和预燃室2可分别单独对外提供热负荷,也可以是两两组合共同对外提供热负荷,也可以是三者组合共同对外提供热负荷。例如,可以是在第一预设热负荷需求条件(锅炉30%及以上负荷)通过主燃室1提供热源,第二预设热负荷需求条件(在30%负荷以下),通过后燃室3和预燃室2中的受热面提供热负荷。再例如,还可以是在第一预设热负荷需求条件(锅炉30%及以上负荷)通过主燃室1、后燃室3和预燃室2共同提供热源,在第二预设热负荷需求条件(在30%负荷以下),仅通过后燃室3,或者通过后燃室3和预燃室2中的受热面提供热负荷。
10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地,主燃风可采用空气,主燃室1的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保证充分燃烧,最大化利用燃料热量;预热风可采用空气,预燃室2的过量空气系数小于1,具体地可以是预燃室2燃烧过量空气系数为0.3-0.8,通过合理设置过量空气系数,使得预燃室2内燃料处于气化燃烧状态,形成大量高温燃气并通过喷口进入后燃室3参与燃烧,而高温燃气为强还原性气体,可将主燃室1产生的部分no
x
还原成n2,实现低氮燃烧,降低脱硝运行成本。
10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地,上述锅炉负荷调节方法例如可以是:在实际深度调峰运行过程中,主燃室1首先启动运行,承担锅炉30%及以上负荷运行和调节,提供30%及以上的锅炉热源。当需要在30%负荷以下调峰时,为了深度调峰至30%负荷以下,需要提前运行预燃室2,同时降低主燃室1热负荷至停运,同期升调预燃室2负荷,对锅炉低负荷进行快速升降负荷调峰,将热源送至后燃室3并通过受热面与工质侧换热,通过后燃室3对外提供热负荷。
105.同时,预燃室2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物料半焦可以部分排放至储热室 4储存,暂时储存预燃室2排出的高温半焦,并根据实际运行需求将高温半焦返回主燃室1底部密相区。
106.例如,在锅炉由低负荷调至高负荷的过程中,当需要高于30%热负荷快速调峰时,主燃室1需要快速升负荷,通过储热室4储存的热物料通过相连返料管放入至主燃室1底部,形成快速热启动的热物料,以快速提升主燃室1热负荷,同时降低预燃室2热负荷直至停运。
107.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