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综合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10:23: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门撑杆测试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综合试验台。


背景技术:

2.尾门撑杆属于汽车尾门附件之一,与控制系统配合使用,可实现汽车尾门的自动开合。传统的汽车尾门一般安装气弹簧或液压弹簧,靠压缩气体或液压油的储能作用来对尾门进行支撑,需要手动操作开合尾门,并且一旦气弹簧或液压弹簧发生泄漏,会产生支撑失效的问题。随着汽车逐渐向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中高档车上都使用了电动撑杆来实现尾门的自动控制。
3.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后背门电动撑杆在生产后需要对其进行相对应的试验处理,而一般的试验台结构较为简单,试验效果较差,降低了试验台的实用性,满足不了现有的使用需求,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综合试验台,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后背门电动撑杆在生产后需要对其进行相对应的试验处理,而一般的试验台结构较为简单,试验效果较差,降低了试验台的实用性,满足不了现有的使用需求,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综合试验台,包括试验框架、刚性固定基座、试验驱动机构和安装撑杆组件,所述试验框架设置在刚性固定基座的上方,所述试验驱动机构设置在试验框架的内部,所述安装撑杆组件设置在试验驱动机构上,所述刚性固定基座的下表面设置有万向轮,所述试验驱动机构包括模拟门机构、砝码机构、安装板、支撑架、支撑板、电机、电动撑杆和撑杆尾部安装座,所述砝码机构设置在模拟门机构的上方,所述电机、支撑架和安装板均设置在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电动撑杆设置在模拟门机构的下方,所述试验框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侧端面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贯穿于安装板,所述转动轴的表面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架。
7.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可拆卸式连接有模拟门机构,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端面固定连接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一端贯穿于支架,所述固定轴的表面靠近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撑杆尾部安装座。
8.优选的,所述安装撑杆组件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伸缩气缸、夹持件、撑杆固定座和固定柱,所述模拟门机构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所述模拟门机构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所述安装板通过固定支架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板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撑杆固定座,所述第二支板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贯穿第二支板固定连接有夹持件,所述第一支板和撑杆固定座通过固定柱固定连接,所述模拟门机构通过第二支板与伸缩气缸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刚性固定基座的内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表面与试验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刚性固定基座的外侧靠近中间位置处焊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刚性固定基座与试验框架的端面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综合试验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试验框架、电动撑杆、试验驱动机构和安装撑杆组件,通过设置的试验驱动机构和安装撑杆组件之间的配合使用对相对应的电动撑杆进行固定安装,并对其相关的性能进行检测,其中可有效的模拟整体试验框架具有零度到正负二十度角度调节功能,本实用新型可调整模拟车门的重量和质心位置,从而增加了试验效果,提高了试验台的实用性,满足了现有的使用需求,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综合试验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试验框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试验驱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安装撑杆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为:
18.1、试验框架;2、刚性固定基座;3、万向轮;4、试验驱动机构;5、支撑座;6、驱动电机;7、旋转轴;8、固定板;9、安装板;10、电机;11、转动轴;12、固定支架;13、支撑板;14、支架;15、固定轴;16、撑杆尾部安装座;17、支撑架;18、砝码机构;19、模拟门机构;20、第一支板;21、撑杆固定座;22、固定柱;23、夹持件;24、伸缩气缸;25、第二支板;26、安装撑杆组件;27、电动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20.参照图1-4所示,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综合试验台,包括试验框架1、刚性固定基座2、试验驱动机构4和安装撑杆组件26,试验框架1设置在刚性固定基座2的上方,试验驱动机构4设置在试验框架1的内部,安装撑杆组件26设置在试验驱动机构4上,刚性固定基座2的下表面设置有万向轮3,安装的万向轮3能够方便移动,试验框架1可以放入高低温环境进行试验,试验驱动机构4包括模拟门机构19、砝码机构18、安装板9、支撑架17、支撑板13、电机10、电动撑杆27和撑杆尾部安装座16,砝码机构18设置在模拟门机构19的上方,模拟门机构19上配不同重量砝码,保证不同车型安装不同砝码即可模拟出真实车型,电机10、支撑架17和安装板9均设置在支撑板13的上方,电动撑杆27设置在模拟门机构19的下方,试验框架1的
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固定板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外侧端面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电机10,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1,转动轴11的一端安装有角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可通过外部控制机构实时模拟检测出模拟门的开启角度,转动轴11的一端贯穿于安装板9,转动轴11的表面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7。
21.支撑架17的内侧可拆卸式连接有模拟门机构19,安装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12,固定支架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14,支架14的端面固定连接固定轴15,固定轴15的一端贯穿于支架14,固定轴15的表面靠近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撑杆尾部安装座16,安装撑杆组件26包括第一支板20、第二支板25、伸缩气缸24、夹持件23、撑杆固定座21和固定柱22,模拟门机构1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25,模拟门机构19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20,安装板9通过固定支架12与支撑板13固定连接。
22.第一支板20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2,固定柱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撑杆固定座21,撑杆固定座21上安装有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可分别检测出相对应的力值大小和电动撑杆27伸的位移量,其中电动撑杆27可单独通电,并配有相关的电流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第二支板25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24,伸缩气缸24的输出端贯穿第二支板25固定连接有夹持件23,第一支板20和撑杆固定座21通过固定柱22固定连接,模拟门机构19通过第二支板25与伸缩气缸24固定连接,刚性固定基座2的内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旋转轴7,旋转轴7的表面与试验框架1转动连接,刚性固定基座2的外侧靠近中间位置处焊接有支撑座5,支撑座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可实现正反转,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贯穿刚性固定基座2与试验框架1的端面固定连接,设置的伸缩气缸24、驱动电机6和电机10均通过外部控制机构(图中未示出)和电源进行连接,保障了试验台在工作时供电量的需求。
23.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需要试验的电动撑杆通过安装撑杆组件26安装在试验驱动机构4上,操作人员将电动撑杆尾部卡接在撑杆尾部安装座16上,然后前端卡接在撑杆固定座21上,然后通过外部控制机构启动伸缩气缸24工作,伸缩气缸24的输出端带动夹持件23逐渐靠近电动撑杆27的表面,最后使其紧密贴合在一起,从而完成对电动撑杆27的固定安装。
24.其次可通过外部控制机构启动驱动电机6工作,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带动试验框架1沿旋转轴7的表面转动,其真实有效的模拟整体试验框架1具有零度到正负二十度角度调节功能,从而对模拟门机构19质心的相对应调节,实现电动撑杆驻坡时的性能试验。
25.在试验电动撑杆27相对应的开启角度时,操作人员通过外部控制机构启动电机10工作,电机10的输出端带动转动轴11在安装板9上转动,转动轴11通过支撑架17带动模拟门机构19做出相对应的角度调节,可带动安装的电动撑杆27在支架14上转动,其中转动轴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角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外部控制机构实时模拟检测出模拟门的开启角度,并通过电动撑杆27前端设置的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出相对应的力值大小。且撑杆固定座21上安装的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出电动撑杆27伸的位移量。在电动撑杆27供电电源上线配有相关的电流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控制机构自动计算出电动撑杆27的工作电流、堵转电流等。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