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碾米机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09: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碾米机。


背景技术:

2.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来源。目前稻米的过度化加工严重,总体利用率仅有65%~70%。而国民长期以来追求精细化饮食,导致中国居民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同时存在,营养缺乏病和营养过剩相关慢性病趋势日益增加。随着人们营养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全谷物糙米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加。糙米是完整、碾碎、破碎或压片的全谷物颖果,成熟籽粒为淡黄色或黄褐色,光滑有光泽。糙米由皮层(6-7%)、淀粉质胚乳(约占总重90%)与胚(2-3%)三部分组成。胚乳部分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其次是少量蛋白质和脂类。糙米淀粉颗粒多为不规则的多边形,球状蛋白质则分布于淀粉粒间隙中;不同糙米部位的淀粉颗粒有所差异,背部为紧密排列的多面体形状,而腹部多为体积较大的球状颗粒,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蒸煮过程中淀粉颗粒的吸水性。糙米底部弯曲的芽尖即为胚芽,只有2mm。糙米皮层位于糙米表面,由果皮、种皮、珠心层和糊粉层组成。米糠所含的营养物质为稻谷的64%,除了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等,氨基酸、ve及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对于降血糖、降血脂、促进肠道蠕动、防止结肠癌等具有积极作用。全谷物糙米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膳食纤维、微量元素,以及多酚和γ-谷维素等营养成分。研究表明,随着碾皮率的增加,糙米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越低,营养价值呈下降趋势。
3.米糠约占糙米质量的10%,含有30~40%的淀粉、12~18%的蛋白质、13~22%的脂肪、23~30%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8~12%的灰分、7~14%水分、维生素、矿物质和γ-谷维素、阿魏酸、生育酚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4.米糠的百分含量和组成因大米品种、碾米预处理、碾米设备和碾米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精白米的生产实践中,根据碾米设备的砂轮型号、转速、碾米时间对米糠进行分类,分为不同碾减率的米糠。
5.目前多机碾磨米糠多采用胶皮辊、铁辊和砂辊碾磨,碾米时米粒损失较大、碾磨不均匀、米体温升高、碎米和裂纹量大,特别是难以精准控制米糠碾磨程度,无法通过一台设备获得各个级别的目标米糠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碾米机,以解决现有碾米设备无法实现仅通过一台设备即可精准获取各个级别的目标米糠产品的问题。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碾米机,所述碾米机包括碾米机构,所述碾米机构至少包括沿x方向排列的第一碾米单元以及第二碾米单元;
9.所述第一碾米单元包括:
10.具有第一碾米腔的第一网笼;
11.位于所述第一碾米腔内的可旋转的第一旋转轴;以及
12.第一旋刀;
13.所述第一旋刀固定于第一旋转轴外壁;
14.所述第二碾米单元包括:
15.具有第二碾米腔的第二网笼;
16.位于所述第二碾米腔内的可旋转的第二旋转轴;以及
17.第二旋刀;
18.所述第二旋刀固定于第二旋转轴外壁;
19.所述第一碾米腔与第二碾米腔在x方向上连通设置;
20.所述第一旋刀与第二旋刀具有不同的刀片角度;
21.糙米可由碾米机构的一端进入,经第一碾米单元碾米以及第二碾米单元碾米形成白米并由碾米机构的另一端排出。
22.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第一旋刀包括:
23.与第一旋转轴外壁形成固定的第一叶片部,以及由第一叶片部端部弯折且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刮刀部;
24.所述第一刮刀部的轴线与第一旋转轴轴线在x、y平面内的夹角形成第一刀片角度,该第一刀片角度的度数范围为10
°
至20
°

25.所述第二旋刀包括:
26.与第二旋转轴外壁形成固定的第二叶片部,以及由第二叶片部端部弯折且沿x方向延伸的第二刮刀部;
27.所述第二刮刀部的轴线与第二旋转轴轴线在x、y平面内的夹角形成第二刀片角度,该第二刀片角度的度数范围为10
°
至20
°

28.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碾米机包括有与第一碾米腔对应的配置于第一网笼外侧的用以收集一级米糠的第一出糠仓,以及与第二碾米腔对应的配置于第二网笼外侧的用以收集二级米糠的第二出糠仓;第一出糠仓与第二出糠仓彼此隔绝设置。
29.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碾米机包括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结构上包括进料口以及出料口;
30.其中,
31.所述进料口被配置为供糙米进入碾米机构;
32.所述出料口被配置为供糙米经碾米机构碾米后形成的白米排出;
33.所述碾米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箱体结构内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被配置为用以驱动第一旋转轴以及第二旋转轴旋转。
34.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碾米机还包括有风机;
35.所述风机被配置为可使糙米在碾米机构内输送运转,且风机的风力可将米糠由糙米上剥离。
36.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临近端固接,两个旋转轴通过同一驱动电机同步旋转。
37.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碾米机包括:
38.用以驱动第一旋转轴旋转的第一驱动电机;以及
39.用以驱动第二旋转轴旋转的第二驱动电机;
40.所述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具有不同的旋转速度。
41.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第一网笼与所述第二网笼具有不同的目数。
42.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第二网笼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网笼的目数。
4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44.本实用新型提供碾米机提供至少两个碾米单元的排列设置,通过不同旋刀刀片角度的设置,不同刮刀的转速,并配合风机风力方向、风力流量及速度能够实现多参数控制糙米碾磨精度和出糠精度,由此精准获取各个级别目标米糠产品。此外,不同的碾米单元配备有不同目数的网笼,彼此隔绝,在不影响糙米经碾米机构碾米后形成白米排出的同时,各个级别目标米糠不会出现混料情况,从而完成筛选分离工作,提高加工效率,有效节省后续筛选的不便。
附图说明
4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6.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碾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7.图2示出图1所示碾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48.图3示出图1所示碾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49.图4示出一种实施例的旋刀结构立体图。
50.图5示出一种实施例的旋刀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2.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53.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54.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5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56.针对目前多机碾磨米糠多采用胶皮辊、铁辊和砂辊碾磨,碾米时米粒损失较大、碾磨不均匀、米体温升高、碎米和裂纹量大,特别是难以精准控制米糠碾磨程度,无法获得目标米糠产品等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碾米机,所述碾米机主要用于对糙米加工,以仅通过一台设备即可精准获取各个级别的目标米糠产品。具体地,结合图1至图5所示,所述碾米机包括碾米机构,结合附图所示,所述碾米机构包括沿x方向排列的第一碾米单元1以及第二碾米单元2,糙米可由碾米机构的一端进入,经第一碾米单元1碾米以及第二碾米单元2碾米形成白米并由碾米机构的另一端排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碾米单元1包括具有第一碾米
腔的轴线沿x方向设置的第一网笼,位于所述第一碾米腔内的可旋转的轴线沿x方向设置的第一旋转轴11,以及固定于第一旋转轴11外壁的第一旋刀12。
57.所述第二碾米单元2包括具有第二碾米腔的轴线沿x方向设置的第二网笼,位于所述第二碾米腔内的可旋转的轴线沿x方向设置的第二旋转轴21,以及固定于第二旋转轴21外壁的第二旋刀22。所述第一碾米腔与第二碾米腔在x方向上连通设置。
58.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糙米进入碾米机构后多经过碾米时长的控制以获得要求的白米,在碾米过程中所有由糙米表面剥落的米糠混杂在一起,如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由糙米表层向内,不同层级的米糠具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不同碾减率的米糠所包含的营养物质不同,如维生素、膳食纤维、微量元素,以及多酚和γ-谷维素等营养成分,现有碾米机构无法实现对不同层级的米糠进行分开收集。经研究发现旋刀刀片角度的不同对糙米表面开槽的形状以及深度均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糙米在外圈粗糙的网笼上的摩擦力度以及角度,由此,不同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碾米机结构中,第一碾米单元1所配置的第一旋刀12与第二碾米单元2所配置的第二旋刀22分别被设置成不同的刀片角度。通过旋刀刀片角度的设计,第一碾米单元1的第一旋刀12刀片角度针对糙米表面可根据开槽深度设计要求进行一次开槽,并通过糙米与第一网笼碾磨以获取第一级别米糠。第二碾米单元2的第二旋刀22刀片角度针对已去除第一级别米糠的糙米,按照开槽深度设计要求进行二次开槽,并通过糙米与第二网笼碾磨以获取第二级别米糠,由此实现精准获取各个级别目标米糠产品的发明目的。
5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刀12包括:与第一旋转轴11外壁形成固定的第一叶片部,以及由第一叶片部端部弯折且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刮刀部;所述第一刮刀部的轴线与第一旋转轴轴线在x、y平面内的夹角形成第一刀片角度,该第一刀片角度的度数范围为10
°
至20
°

60.所述第二旋刀22包括:与第二旋转轴21外壁形成固定的第二叶片部,以及由第二叶片部端部弯折且沿x方向延伸的第二刮刀部;所述第二刮刀部的轴线与第二旋转轴轴线在x、y平面内的夹角形成第二刀片角度,该第二刀片角度的度数范围为10
°
至20
°

61.结合图4、5所示,图4示出一种实施例的旋刀结构立体图,图5示出一种实施例的旋刀结构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旋刀12与第二旋刀22可采用结构类似的结构,也可采用不同的结构,图4、5仅示意出一种旋刀的结构而并非用以限制第一旋刀的结构以及第二旋刀的结构,此处以第一旋刀12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旋刀12包括:与第一旋转轴11外壁形成固定的第一叶片部121,以及由第一叶片部121端部弯折且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刮刀部122;所述第一刮刀部122的轴线与第一旋转轴11轴线在x、y平面内的夹角形成第一刀片角度θ,该第一刀片角度θ的度数范围为10
°
至20
°

62.本实施例如图中所示结构中,所述第一旋转轴11与所述第二旋转轴21的临近端固接,两个旋转轴通过同一驱动电机同步旋转,也可理解为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可为同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为同一旋转轴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便于碾米机构的装配,有效降低成本,第一旋刀与第二旋刀的旋转更加稳定,两个旋刀之间不会出现因旋刀旋转运动导致的共振影响。
63.出于对不同级别目标米糠产品收集质量考虑,在一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碾米机包括:用以驱动第一旋转轴旋转的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用以驱动第二旋转轴旋转的第二
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具有不同的旋转速度。通过上述设置,具有不同刀片角度的第一旋刀以及第二旋刀可配置不同的转动速度,由此能够以更加精准的方式获取质量更佳不同级别的目标米糠产品。
64.风机风力方向、流量及速度的不同也会对直接影响到糙米在外圈粗糙的网笼上的摩擦力度以及角度,配合具有不同刀片角度的旋刀开糙,可控制糙米碾磨精度和出糠精度,以便于获取各个级别目标米糠产品。
65.本实施例中,所述碾米机还包括有风机;所述风机被配置为可使糙米在碾米机构内输送运转,且风机的风力可将米糠由糙米上剥离。具体地,糙米进入碾米机构后,糙米可在风机风力的作用下沿第一碾米单元可输送至第二碾米单元,旋刀的旋转可在糙米表面开槽,配合风机输送同时施加给糙米一个向前和向外的力,以使糙米能够在外圈粗糙的网笼上行走摩擦,达到对糙米进行碾磨的目的。
66.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碾米机包括箱体结构3,所述箱体结构3上包括进料口31以及出料口32。其中,所述进料口31被配置为供糙米进入碾米机构;所述出料口32被配置为供糙米经碾米机构碾米后形成的白米排出;所述碾米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箱体结构内的驱动电机33,所述驱动电机被配置为用以驱动第一旋转轴11以及第二旋转轴21旋转。
67.为实现不同层级的米糠的分别收集,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碾米机包括有与第一碾米腔对应的配置于第一网笼外侧的用以收集一级米糠的第一出糠仓4,以及与第二碾米腔对应的配置于第二网笼外侧的用以收集二级米糠的第二出糠仓5;第一出糠仓4与第二出糠仓5彼此隔绝设置。
68.可选地,所述出料口32呈斜面设置,第一碾米腔的出糠口将从第一网笼以正压形式吹出通过一个旋风收集器收集后,与外界相连,在第一出糠仓4外部设置可捆绑布袋的带卡扣的筒口。同理,第二碾米腔的出糠口将从第二网笼以正压形式吹出通过一个旋风收集器收集后,与外界相连,在第二出糠仓5外部设置可捆绑布袋的带卡扣的筒口。第一碾米腔的出糠口以及第二碾米腔的出糠口可接入空压机和冷干机,洁净、干燥、低温的空气连续不断进入米机带走米体摩擦产生的少量温度,并使得米的体温度不升反降,极大的保证了米和糠的品质。
69.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级别的米糠,所述第一网笼与所述第二网笼结构也有所不同,具体地,所述第一网笼与所述第二网笼具有不同的目数。优选地,所述第二网笼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网笼的目数。
70.本实用新型提供碾米机利用旋刀的搅拌与风机风力共同的作用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对糙米与米糠的分离效率,此外在进行分离时旋刀的叶片部以及刮刀部能对碾米单元碾米腔内部的糙米与米糠进行快速的搅拌,糙米可在旋刀的搅拌下扬起,此时糙米的重力能将碾米单元的网笼往下坠,从而使得能够产生的抖动,大大提高了糙米与米糠的分离效率,经分离的米糠提供网笼排出被出糠仓收集,提高了排除的效率。
71.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之列。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