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轻质斗拱分段装配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12-13 22:39: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斗拱装配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轻质斗拱分段装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化的拓建,人们对于传统的老建筑反而更加珍惜,不光是对现有的老建筑进行修缮、维护,同时,也根据一些典籍的记载修建一些仿古的建筑,现有的仿古建筑上为了美观以及符合对应时代的气息,往往会在建筑上设置斗拱结构。
3.斗拱,是中国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4.现有的斗拱安装方式,绝大多数都是在厂家直接整体预制成需要安装的形状,然后再通过车辆运输至目的地,通过塔吊将斗拱安装至预定的位置上,但是,由于整体预制的重量较重,故现有的有一部分采用分段预制的方式,但是由于采用了分段预制的方式,导致各个斗拱构件之间的联系减少,仅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不足以让整个斗拱结构稳定,在长期的风吹日晒下必然容易出现裂缝甚至解体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质斗拱分段装配施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6.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轻质斗拱分段装配施工方法,包括:
8.步骤一,预制;采用轻质混凝土分段预制斗拱的构件,并通过工人将构件提运至待安装处;
9.步骤二,构件配合;将上层斗拱构件与下层斗拱构件的凹槽配合,使二者嵌合到一起并且精准定位,形成预制斗拱;
10.步骤三,主构配合;使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连接,形成一完整的斗拱结构,并往主体钢筋内浇筑混凝土;
11.步骤四,搭建支撑;在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浇筑的混凝土主体外侧搭建钢筋支撑结构,直至其混凝土完全凝固;
12.步骤五,上色;在完全凝固的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浇筑的混凝土主体外侧刷上仿木纹漆,使成型的斗拱结构从外观上看与木质结构相同。
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将上层斗拱构件与下层斗拱构件的凹槽配合,使二者嵌合到一起并且精准定位,形成预制斗拱,包括:将上层斗拱构件的至少一个定位件与下层斗拱构件的至少一个定位件连接对位,促使上层斗拱构件与下层斗拱构件精准配合。
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将上层斗拱构件与下层斗拱构件的凹槽配合,使二者嵌合到一起并且精准定位,形成预制斗拱,还包括:在下层斗拱构件的凹槽内壁设置弹性网,在将上层斗拱构件嵌入下层斗拱构件后,下层斗拱构件中的弹性网将上层斗拱构件卡住,
且在浇筑阶段中水泥能够流入弹性网内的空隙中。
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使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连接,形成一完整的斗拱结构,并往主体钢筋内浇筑混凝土,包括:预制斗拱上预埋的钢筋缠绕勾在所述主体钢筋上并且往两端延伸旋转与主体钢筋两端延伸的部分形成双股绳结构。
1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使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连接,形成一完整的斗拱结构,并往主体钢筋内浇筑混凝土,还包括:在形成斗拱结构后,在支模浇筑混凝土前,在斗拱结构的根部预制阳角挡坎,阳角挡坎设置在混凝土主体与预制斗拱的交界处。
1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搭建支撑;在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浇筑的混凝土主体外侧搭建钢筋支撑结构,直至其混凝土完全凝固,包括:在混凝土外侧的底部搭设下钢板,下钢板的顶部往外延伸开口向内的v型板,v型板的尖端与支撑预制斗拱的钢筋结构电焊,v型板的顶部焊接有一上钢板。
1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预制斗拱的同一个平面上均设置有抹灰压槽,当拆除钢筋支撑结构后,在抹灰压槽内满挂玻纤网,并进行抹灰。
1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完成抹灰后,将整个斗拱结构涂满腻子,再涂覆仿木纹漆。
2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斗拱的构件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钢筋拉环。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本发明在斗拱的施工过程中,首先令上层构件与下层构件之间均通过凹槽之间的互相卡接,提高每个构件之间的连接度,形成预制斗拱,随后将一向的预制斗拱与中间的主体钢筋连接,并浇筑上混凝土,让每一向的预制斗拱均能够得到较好的拉结关系,尔后分别对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分别进行支撑,让斗拱之间成型之后的强度更佳,让通过分段预制形成的斗拱结构的强度达到整体预制的斗拱结构强度的标准,保证斗拱安装完成后整体的一个稳定性。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4.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轻质斗拱分段装配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5.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层斗拱构件与下层斗拱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下层斗拱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斗拱、主体钢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发明图4中a区域的放大图。
29.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斗拱、主体钢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抹灰压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
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在现有的分段预制斗拱的施工工艺中,往往是采用在工厂分段预制,然后将斗拱构件运输至现场,在现场直接通过水泥浇筑的方式将各个构件连接到一起,采用这种连接方式,虽然也能够达到分段预制的效果,减少运输和安装时的重量,提高安装的便捷程度,但是,分段的斗拱构件之间只是简单的通过水泥进行浇筑,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与主体之间的连接并没有重视,在浇筑后使用初期虽然没有体现出不同,但是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就容易出现裂缝甚至解体的现象,较为的不安全,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案提出了如下的施工方法:
34.参照图1-7所示,一种轻质斗拱分段装配施工方法,包括:
35.步骤一,预制;采用轻质混凝土分段预制斗拱的构件,并通过工人将构件提运至待安装处;
36.步骤二,构件配合;将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的凹槽21配合,使二者嵌合到一起并且精准定位,形成预制斗拱;
37.步骤三,主构配合;使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10连接,形成一完整的斗拱结构,并往主体钢筋10内浇筑混凝土;
38.步骤四,搭建支撑;在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10浇筑的混凝土主体外侧搭建钢筋支撑结构3,直至其混凝土完全凝固;
39.步骤五,上色;在完全凝固的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10浇筑的混凝土主体外侧刷上仿木纹漆,使成型的斗拱结构从外观上看与木质结构相同。
40.在本实施例中,斗拱采用轻质混凝土进行分段预制,大大降低构件的重量,保证可以满足一个人工自由搬运,并且从外部与其他斗拱完全看不出区别,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不影响整个斗拱的美感。
41.并且由于采用的是轻质混凝土,故其重量是工人可以承载的,故在斗拱构件从地面转移至屋面的过程中,无需采用塔吊或者升降机等运转设备,仅通过人工转运即可,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高空运物的风险。
42.相比于常规的分段预制,本案中首先将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预制配合,让斗拱的上下层之间首先形成完整的结构,其具体的手段是在下层斗拱构件2上开槽,让上层斗拱直接嵌入,提高二者的配合度,相比于上层斗拱构件1仅是叠加在下层斗拱构件2的方式,不仅配合度更好,且浇筑固定时不易松动,尔后,将每一段预制斗拱再分别与主体的钢筋连接,最后,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结合主体钢筋10形成斗拱主体,斗拱主体凝固后与若干段预制斗拱形成完整的斗拱结构,小到每一处斗拱构件,大到每一处预制斗拱,均能
够得到最佳的连接固定效果,整个斗拱结构稳定强相较于现有的分段预制斗拱性能大大增强。
43.而在整个斗拱结构全部搭建完成后,在混凝土凝固之前,需要搭建支撑结构,在支撑时,需要分别对斗拱与主体钢筋10分别进行支撑,才能够分别使斗拱与主体钢筋10凝固成型,在混凝土凝固之后,可将支撑结构拆除,形成毛坯的斗拱结构。
44.在完成毛坯的斗拱结构之后,为了美观以及防腐的设计,还需要在斗拱结构的外部刷仿木纹漆,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仿木纹漆对钢筋轻质混凝土斗拱进行涂刷,替代传统木头木纹保证外立面效果达到仿木效果,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45.在构件配合的过程中,即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的凹槽21配合过程中,由于其均为重量较重的混凝土块预制而成,故在一次配合之后若二者没有达到合适的配合比例,再次协调只能通过两种手段,一是直接将上层斗拱构件1取出,重新进行一次定位,而是直接在下层斗拱构件2的凹槽21内移动,但是上述的手段,第一种施工方案仍无法解决二次对准的问题,当上层斗拱构件1再次对不准,只能反复出现上述的问题,无法解决,而第二种施工方案则容易导致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之间的配合出现间隙,不利于后期的浇筑,即便勉强对齐,后期的混凝土浇筑也容易再次出现偏移的现象,使此部分的斗拱构件的平衡度出现问题,不仅不美观,也影响成型后的美感。
46.故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所述将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的凹槽21配合,使二者嵌合到一起并且精准定位,形成预制斗拱,包括:
47.将上层斗拱构件1的至少一个定位件a与下层斗拱构件2的至少一个定位件a连接对位,促使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精准配合。
48.在本实施例中,上层斗拱构件1至少设置一个定位件a,下层斗拱构件2也至少设置一个定位件a,但是实际上上,可在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接触的四点点位上同时设置定位件a,其中,定位件a的样式也不用具体限制,例如,可在上层斗拱构件1设置定位销,而下层斗拱构件2上设置定位槽,也可以设置螺栓与螺纹槽、肋板与肋槽、导轨与滑块等结构,而对应的,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的定位件a的设置位置可以反向、也可以交替设置,只要达到定位的效果即可。
49.需要注意的是,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的定位件a与斗拱构件的配合方式为活动连接的方式,例如为粘结、卡接等可以拆卸的方式,在需要浇筑混凝土前,可将定位件a拆除,以免在斗拱结构上形成不必要的不规则结构,且由于是处于混凝土在浇筑前才拆除,且二者之间不存在间隙,故无需担心浇筑过程中对二者的定位之间出现影响。
50.从上述的方案可以知悉,通过在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设置定位件a的方式,是从外部的方式提高两层斗拱构件之间配合、定位效果,但是正常来说,往往稳定性的问题是从内部先发生的,即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上下层斗拱构件2的两部分在内部没有连接的结构,完全是依靠混凝土的流体效应,在混凝土厚的地方二者的连接就较为的紧密,而在混凝土薄的地方二者的连接就较为空鼓,故为了平均二者的连接强度:
51.所述将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的凹槽21配合,使二者嵌合到一起并且精准定位,形成预制斗拱,还包括:
52.在下层斗拱构件2的凹槽21内壁设置弹性网22,在将上层斗拱构件1嵌入下层斗拱构件2后,下层斗拱构件2中的弹性网22将上层斗拱构件1卡住,且在浇筑阶段中水泥能够流
入弹性网22内的空隙中。
53.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在下层斗拱构件2的凹槽21内壁设置弹性网22,具体的设置位置为在凹槽21与上层斗拱构件1接触的三个面中最少设置一面,但是实际上,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在三个面内均设置弹性网22,弹性网22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若干个钢丝网板构成,当上层斗拱构件1在卡入下层斗拱构件2的凹槽21内时,可以往两侧和底部压紧弹性网22,提高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之间的配合度,但是,不拘泥于此的是,二者不是单纯的通过一个弹性结构连接,在钢丝网板内,均匀的开设有一个个小孔,在混凝土浇筑的阶段,部分混凝土能够流入钢丝网板的小孔内,即便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之间多了一道连接物,二者的连接并不会受到影响,故在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内部的配合过程中,不仅提供了配合紧密的施工环境,且为后期的混凝土浇筑提供了一定的浇筑环境,从内部完善了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的稳定配合关系。
54.综上所述,从内部和外部上均完善了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之间的定位、连接、平衡效果,使上层斗拱构件1与下层斗拱构件2无论是从前期的安装配合,到后期的浇筑定型,均能够得到稳定的处理,从而提高预制斗拱的成型强度。
55.而在进一步完成了预制斗拱的成型过程后,需要注意的是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10的连接强度,在常规的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在预制斗拱上嵌入对应的钢筋,而将预制斗拱上的钢筋与主体钢筋10直接进行焊接,但是,熟知机械领域的人都可以知道,采用焊接的方式,虽然可以提高二者的强度,但是首先焊接就会破坏钢筋本身,使二者上的钢筋在熔融的过程中刚度受到影响,虽然焊接后是初步连接了,但是实际上是影响了钢筋的连接强度,故:
56.所述使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10连接,形成一完整的斗拱结构,并往主体钢筋10内浇筑混凝土,包括:
57.预制斗拱上预埋的钢筋缠绕勾在所述主体钢筋10上并且往两端延伸旋转与主体钢筋10两端延伸的部分形成双股绳结构23。
58.在本实施例中,搭建的主体钢筋10为矩形的立式结构,其与预制斗拱配合的部分均为单侧钢筋条,而为了不采用焊接的方式也能够提高两者的配合度,首先,使预制斗拱的钢筋先折弯,先由直线折成l型的方式,使预制斗拱的钢筋先能够缠绕勾在主体钢筋10上,随后,通过扭转工具,不断将预制斗拱的钢筋扭转,使其沿着主体钢筋10的单侧钢筋条不断扭转,扭转的预制斗拱的钢筋与水平设置的主体钢筋10的单侧钢筋条形成双股绳结构23,二者紧密缠绕在一起,才不采用焊接的方式即能够实现二者的钢筋条互相结合,相比于钢筋条的单点焊制固定效果,多面、多角度的缠绕固定更能够保证预制斗拱部分与主体钢筋10的配合。
59.在主体钢筋10内,需要进行浇筑形成混凝土主体,而在浇筑混凝土时,主体钢筋10与预制斗拱的接茬处容易出现漏浆的现象,进而使混凝土的成型不规则、存在缺陷,故:
60.所述使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10连接,形成一完整的斗拱结构,并往主体钢筋10内浇筑混凝土,还包括:
61.在形成斗拱结构后,在支模浇筑混凝土前,在斗拱结构的根部预制阳角挡坎4,阳角挡坎4设置在混凝土主体与预制斗拱的交界处。
62.通过块状的阳角挡坎4,首先,其的位置是位于混凝土主体与预制斗拱的交界处,
其次,其实位于混凝土主体与预制斗拱的交界处的根部位置,由于流体从高至下以及往间隙方向流的特性,故设置在交界处的根部位置,能够有效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限制,防止渗漏,保证斗拱整体成型效果,可以规避斗拱与混凝土主体接茬处错台、漏浆等现象。
63.而在浇筑完成后,为了提高定型的效果,必须同时对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10浇筑的混凝土主体同时进行支撑固定,按照现有的固定方式,仅是采用一个简单的钢结构架进行固定,各固定各的,钢结构架之间不存在任何的联动效果,但是,可以知道的是,预制形成的混凝土主体的重量肯定是要大于若干个预制斗拱的重量的,故为了提高对混凝土主体的支撑效果,首先考虑的是,直接用钢板贴合的方式进行固定,通过四个围设成矩形的钢板进行支撑固定,但是通过钢板固定的话,则在完全贴合以后,待混凝土完全固定后,难以将钢板取下,故:
64.所述搭建支撑;在预制斗拱与主体钢筋10浇筑的混凝土主体外侧搭建钢筋支撑结构3,直至其混凝土完全凝固,包括:
65.在混凝土外侧的底部搭设下钢板101,下钢板101的顶部往外延伸开口向内的v型板102,v型板102的尖端与支撑预制斗拱的钢筋结构电焊,v型板102的顶部焊接有一上钢板103。
66.首先,上钢板103与下钢板101的设置是必要的,通过板状的贴合方式,相对于其他贴合方式,是较为稳固和全面的,但是,在中段的位置,在中段设置一处v型板102,v型板102的开口向内,v型板102的尖端向外,而v型板102的尖端是与支撑预制斗拱的钢筋结构焊接在一起的,当上钢板103与下钢板101受力时,会通过v型板102将力向外侧导,由于v型板102的外侧与整体的钢筋结构连接,故能够将混凝土主体受的力分散至各处,分别对混凝土主体与预制斗拱进行支撑,又能够分散混凝土主体的压力,使上钢板103、下钢板101、v型板102、钢筋支撑结构3能够互相之间产生联系,力框架更加的稳定。
67.为了让钢筋支撑结构3更好的与预制斗拱进行配合,所述预制斗拱的同一个平面上均设置有抹灰压槽b,能够用于安装钢筋支撑结构3,在拆除支撑结构后,为了避免在涂覆上仿木纹漆后开裂,拆除钢筋支撑结构3后,在抹灰压槽b内满挂玻纤网,并进行抹灰,可以抚平每一段预制斗拱之间的裂缝避免仿木纹漆开裂。
68.而在抹灰之后,抹灰形成的混凝土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若通过此等混凝土面直接涂覆仿木纹漆的话,则表面的颗粒感过于强烈,“木纹”容易出现开裂,故为了让提高仿木纹面的效果,在完成抹灰后,将整个斗拱结构涂满腻子,再涂覆仿木纹漆,腻子能够让整个混凝土面变得较为的平滑,此时再涂覆仿木纹漆则形成的漆面效果更好。
69.进一步地,所述斗拱的构件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钢筋拉环,便于工人单人或者双人提取斗拱构件。
7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