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无线充电的电动削笔设备及电动削笔主机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18:4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削笔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电动削笔设备及电动削笔主机。


背景技术:

2.电动削笔机通过电机驱动削笔机构以实现对铅笔的切削,而电机的电力一般由电动削笔机第一壳体内的电池提供。
3.如申请公布号为cn214984501u的一种卷笔刀,公开了卷笔刀包括可充电的电源模块和充电端头;第一壳体与底座接触的一端开设有充电口,充电端头嵌设在充电口处,且充电端头一端暴露在外,一端穿过充电口伸入第一壳体内部,充电端头伸入第一壳体的一端连接有充电线,充电线远离充电端头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相连。
4.但是由于外露的充电口容易被灰尘以及笔屑堵塞,也容易被水汽腐蚀而影响接触性能,为此技术人员又设计了带底座的电动削笔机。
5.如cn201471989u的充电式电动卷笔刀,公开了卷笔刀包括充电座和卷笔刀机身,卷笔刀的机身底部设有通电金属片,且与充电座上的金属片相匹配,充电座上设有电源插头,机身离开充电座后,充电座及自动断电。
6.但是由于通电金属片和金属片必须相匹配才能够实现充电,使得卷笔刀充电很不方便,出行必须携带配套的充电座。而且尽管通电金属片被遮挡在机身底部,充电座上的金属片也可以因充电座被单独保存而实现防尘防锈的作用,但是依旧无法避免外露的通电金属片和充电座的金属片被锈蚀而导致充电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电动削笔设备和电动削笔主机。由于通过无线的感应实现充电,即提高了充电的便利性,又避免了因接口损坏而无法充电的窘境。
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无线充电的电动削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上侧的电动削笔主机和位于下侧的适配充电底座;
9.所述电动削笔主机包括第一壳体、削笔组件、电机、充电电池、第一电路模块和接收线圈,所述第一电路模块包括无线接收电路;
10.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上下分布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削笔组件位于第一容置腔;所述电机、充电电池、接收线圈和第一电路模块位于第二容置腔;
11.所述适配充电底座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电路模块和与所述接收线圈相对的发射线圈,所述第二电路模块包括无线发射电路和供电电路;
12.在供电电路通电时,所述发射线圈产生第二磁场,所述无线发射电路和无线接收电路耦合,所述接收线圈产生第一磁场;
13.所述第一磁场和第二磁场耦合产生感应电流,所述感应电流经由第一电路模块整
流后输入充电电池实现无线充电;
14.所述充电电池与电机电连接以提供电力支持,所述电机驱动削笔组件转动以实现削笔。
1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电路模块还包括充电管理电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整流单元电路、分配单元电路;
16.所述整流单元电路用于将无线接收电路接收到的交流感应电流转换成直流电流,并对电流大小进行调整;
17.所述分配单元电路用于控制和协调各单元电路和无线接收电路的工作,并控制充电输出,控制是否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1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第一电路模块还包括在充电电池的电力支持下控制电机运行的控制电路。
19.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接收线圈紧贴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所述发射线圈紧贴所述第二壳体的顶壁。
20.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适配充电底座的上端面包括与所述电动削笔主机的第一壳体的底壁匹配的凹陷区,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包括第一平面,所述凹陷区的底面包括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接触。
21.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平面设有若干凸棱,所述第一平面设有与凸棱匹配的凹槽。
2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控制电路、充电管理电路、无线接收电路被集成于同一pcb板上。
2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设置有横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将第二容置腔分为上隔室和下隔室,所述充电电池、电机、 pcb板设置于所述上隔室,所述接收线圈设置于下隔室。
2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电动削笔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削笔组件和动力组件;
25.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削笔组件位于第一容置腔;所述动力组件位于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被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围合;
26.所述削笔组件包括刀架和刀体,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充电电池、电机、第一电路模块和接收线圈;
27.所述充电电池与电机电连接以提供电力支持,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刀架而带动刀体转动;
28.所述第一电路模块包括控制电路、充电管理电路、无线接收电路和接收线圈,所述电路模块与电机和充电电池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在充电电池的电力支持下控制电机运行;
29.所述接收线圈接入无线接收电路,当无线接收电路被接通时,所述接收线圈产生磁场与无线充电座的发射线圈的磁场耦合产生感应电流,所述感应电流经由充电管理电路整流后输入充电电池。
30.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控制电路、充电管理电路、无线接收电路被集成于同一pcb板上。
31.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接收线圈紧贴
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
3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上下分布,所述第二容置腔包括上隔室和下隔室,所述充电电池、电机、pcb 板设置于所述上隔室,所述接收线圈设置于下隔室。
3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整流单元电路、分配单元电路和保护单元电路;
34.所述整流单元电路用于将无线接收电路接收到的交流感应电流转换成直流电流,并对电流大小进行调整;
35.所述分配单元电路用于控制和协调各单元电路和无线接收电路的工作,并控制充电输出,控制是否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36.所述保护单元电路用于保护各单元电路和无线接收电路,以在出现过压、欠压、过流、过温的任一情况下切断电路。
3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pcb板的一侧设有隔磁片,以对外部磁场进行屏蔽以防止外部磁场对pcb板上的器件造成磁干扰。
3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动削笔设备,包括所述电动削笔主机和适配充电底座;所述适配充电底座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发射线圈和第二电路模块,所述第二壳体设有供电输入接口或连接第二电路模块的电源线,第二电路模块对输入的电流进行控制转换后输出电流给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用于与所述基于无线充电的电动削笔主机中的接收线圈耦合。
39.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所采用的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适配充电底座的上端面包括一凹陷区,所述凹陷区与所述电动削笔主机的下部匹配,所述电动削笔主机的下部插入所述凹陷区以实现支撑和充电。
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适配充电底座或其他无线充电器之间通过无线方式对电动削笔主机实现充电,即提高了充电的便利性又避免了有线充电所导致的接口损坏而无法充电的情况。
附图说明
41.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4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基于无线充电的电动削笔设备的立体图;
4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基于无线充电的电动削笔设备的后视图;
4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基于无线充电的电动削笔设备的分解图;
4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基于无线充电的电动削笔设备的剖视图;
4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基于无线充电的电动削笔设备的爆炸图;
4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图4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4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基于无线充电的电动削笔设备的电路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2.如图1-4所示,基于无线充电的电动削笔设备,包括位于上侧的电动削笔主机1 和位于下侧的适配充电底座2。
53.电动削笔主机1包括第一壳体11以及第一壳体11内的削笔组件12和动力组件;
54.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1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置腔l1和第二容置腔l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置腔l1和第二容置腔l2上下设置,第一容置腔l1位于上侧用于容纳削笔组件12,第二容置腔l2位于下侧用于容纳动力组件。
55.优选地,如图1-4所示,第一壳体11的上端面设有延伸至削笔组件12的铅笔通道的插笔孔k,铅笔自插笔孔k插入到铅笔通道,以使铅笔前段落入到削笔组件12的切削区域。第一容置腔l1形成集屑空间。
56.当然第一容置腔l1和第二容置腔l2的具体设置并不受到本实施例限制,两者也可以形成左右并排结构,但是应当注意的是,第二容置腔l2应当被第一壳体11的底壁a 围合。
57.如图4、7所示,削笔组件12包括刀架121和刀体122,动力组件包括充电电池13、电机14、第一电路模块15和接收线圈16。
58.电机14的输出轴直接连接或通过齿轮组等传动结构与刀架121连接,电机14运行时,驱动刀架121转动从而带动刀体122转动以实现对切削区域的铅笔前段进行切削。
59.如图4、5、7所示充电电池13与电机14以及第一电路模块15电连接,第一电路模块15包括至少包括接入接收线圈16的无线接收电路151。通过第一电路模块15实现对充电电池13进行无线充电,而充电电池13则在蓄电状态下向电机14提供电力支持。
60.如图4-7所示,适配充电底座2包括第二壳体21、第二电路模块22和与所述接收线圈16相对的发射线圈23。第二壳体21具有第三容置腔l3,发射线圈23和第二电路模块22设置在第三容置腔l3中。
61.如图2、7所示,第二壳体21上设有供电输入接口y或连接第二电路模块22的电源线。第二电路模块22包括无线发射电路221和供电电路222,当供电输入接口y或电源线连接外部电源时,供电电路222通电向无线发射电路221输入电流,无线发射电路 221对输入的电流进行控制转换后输出电流给发射线圈23,发射线圈23产生第二磁场。
62.在适配充电底座2处于通电状态时,电动削笔主机1置于适配充电底座2且进入充电状态,无线发射电路221和无线接收电路151耦合,接收线圈16产生第一磁场;第一磁场和第二磁场耦合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经由第一电路模块15整流后输入充电电池13实现无
线充电。
63.基于上述方案,应当理解的是,电动削笔主机1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免除了因充电接口被粉尘堵塞或锈蚀等损坏而无法充电的困扰。
64.为了提高无线耦合的效率,如图6所示,接收线圈16紧贴第一壳体11的底壁a,发射线圈23紧贴第二壳体21的顶壁b。
65.而且当电动削笔主机1符合qi标准时,其可以被放置在任一具有qi标识的无线充电器上实现充电。
66.具有qi标识的无线充电器为适用于手机、相机、电脑等等电子产品的通用充电设备。这就使得对电动削笔主机1充电的充电设备更加容易取得,提高了充电的便利性。
67.而且也因为具有qi标识的无线充电器具有通用性,因此在出行时,携带包括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动削笔主机1在内的多个电子设备时只需要携带一个无线充电器即可,进而给用户带来更大方便。
68.如图7所示,优选地,第一电路模块15还包括充电管理电路152,充电管理电路 152包括包括整流单元电路10。整流单元电路10用于将无线接收电路151接收到的交流感应电流转换成直流电流。此外优选地整流单元电路10还可以对转换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调整。
69.进一步地,第一电路模块15还包括分配单元电路20,分配单元电路20用于控制和协调各单元电路和无线接收电路151的工作,并控制充电输出,控制是否对充电电池13 进行充电。
70.此外,第一电路模块15还优选包括保护单元电路30,用于保护各单元电路和无线接收电路151,以在各单元电路和无线接收电路151出现过压、欠压、过流、过温的任一情况下切断电路,阻断充电,进而保护电动削笔主机1。
71.而,第一电路模块15还包括在充电电池13的电力支持下控制电机14运行的控制电路153。优选地,控制电路153、充电管理电路152、无线接收电路151被集成于同一 pcb板上。
72.如图3所示,适配充电底座2的上端面包括一凹陷区c,所述凹陷区c与电动削笔主机1的下部匹配,电动削笔主机1的下部插入凹陷区c以实现支撑和充电。应当注意的是第一壳体11的底壁a应当和凹陷区c的底面适配。
73.优选地,第一壳体11的底壁a包括第一平面,凹陷区c的底面包括第二平面g,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适配且接触实现无线充电。
74.优选地,第二平面设有若干凸棱f,第一平面设有与凸棱匹配的凹槽,进一提高了两者的定位精度。
75.如图4所示,优选地,第二容置腔l2内设置有横向隔板p,横向隔板p将第二容置腔l2分为上隔室s1和下隔室s2,充电电池13、电机14、pcb板设置于上隔室,而接收线圈16设置于下隔室s2,这样一来减少了了磁场对pcb板、电机14等的磁干扰。
76.进一步优选的,pcb板的外侧还设有隔磁片,以对磁场进行屏蔽以防止磁场对pcb 板上的器件造成磁干扰。
7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于无线充电的电动削笔设备及电动削笔主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