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稳定性提升方法及装置

2022-05-31 12:09: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基地并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稳定性提升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和减少碳排放,诸如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电力系统开始呈现含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征”。大规模新能源基地的控制特性与电网的动态交互作用可能会引起不稳定的问题。因此,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提升引起广泛关注。
3.目前,有两种常用的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分别是基于阻抗模型的奈奎斯特稳定性分析方法和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特征值分析法。基于阻抗模型的奈奎斯特稳定性分析方法只能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判断,无法获得振荡的分布等信息;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特征值分析法在分析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稳定性时,由于状态变量的增加,存在状态空间模型构建困难以及特征值求解的易陷入维数灾的问题。近段时间,也有学者针对大规模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4.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5.一方面,现有的大规模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在分析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稳定性时,可能会出现稳定性误判的情况,即无法准确分析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大规模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忽略了参数灵敏度对于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稳定性提升的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稳定性提升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准确分析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稳定性提升方法,包括:
8.建立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阻抗网络模型;
9.根据所述阻抗网络模型,建立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第一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
10.根据所述第一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计算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所有振荡模式;
11.判断所有振荡模式是否稳定;
12.若所述振荡模式不稳定,则计算所述振荡模式的参与因子矩阵;
13.根据所述参与因子矩阵,定位所述振荡模式的主要影响区域;
14.确定所述主要影响区域的敏感参数;
15.根据所述敏感参数,对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执行对应的参数调整策略,以提
升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稳定性。
16.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一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计算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所有振荡模式,包括:
17.计算所述第一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的行列式的零根;
18.将所述零根表示为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振荡模式。
19.进一步地,判断所有振荡模式是否稳定,包括:
20.求解所述振荡模式对应的阻尼因子;
21.若所述阻尼因子大于0,则所述振荡模式稳定;
22.若所述阻尼因子小于等于0,则所述振荡模式不稳定。
23.进一步地,若所述振荡模式不稳定,则计算所述振荡模式的参与因子矩阵,包括:
24.将所述振荡模式代入所述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得到复常数矩阵;
25.计算所述复常数矩阵的零特征根对应的右特征向量和左特征向量;
26.将所述右特征向量和左特征向量的乘积作为所述振荡模式的参与因子矩阵。
27.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参与因子矩阵,定位所述振荡模式的主要影响区域,包括:
28.提取所述参与因子矩阵的对角线元素;
29.对所述参与因子矩阵的对角线元素进行排序;
30.确定最大的所述对角线元素对应的节点;
31.将所述节点对应连接的设备作为所述振荡模式的主要影响区域。
32.进一步地,确定所述主要影响区域的敏感参数,包括:
33.梳理所述主要影响区域内的所有参数;
34.根据所述参数,建立以所述参数为变量的第二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
35.根据所述第二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计算所述参数的灵敏度指标;
36.将所述灵敏度指标中的最大值对应的参数设置为所述振荡模式的敏感参数。
37.进一步地,根据所述敏感参数,对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执行对应的参数调整策略,包括:
38.若所述敏感参数的实部大于0,则对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执行第一参数调整策略,其中所述第一参数调整策略为减小所述振荡模式的敏感参数;
39.若所述敏感参数的实部小于0,则对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执行第二参数调整策略,其中所述第二参数调整策略为增大所述振荡模式的敏感参数。
4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稳定性提升装置,包括:
41.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阻抗网络模型;
42.第二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阻抗网络模型,建立大所述规模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
43.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计算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所有振荡模式;
44.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有振荡模式是否稳定;
45.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若所述振荡模式不稳定,则计算所述振荡模式的参与因子矩
阵;
46.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与因子矩阵,定位所述振荡模式的主要影响区域;
47.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主要影响区域的敏感参数;
48.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敏感参数,对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执行对应的参数调整策略,以提升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稳定性。
4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50.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51.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52.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5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5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55.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技术建立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阻抗网络模型;根据所述阻抗网络模型,建立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第一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考虑了新能源基地阻抗模型的频率耦合特征,与现有稳定性分析方法相比,精度更高,分析的结果更准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5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5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58.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稳定性提升方法的流程图。
59.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4直驱风场并网的10节点系统结构图。
60.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直驱风机等效耦合电路图。
61.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10节点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图。
62.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步骤s13的流程图。
63.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步骤s14的流程图。
64.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步骤s15的流程图。
65.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步骤s16的流程图。
66.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步骤s17的流程图。
67.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步骤s18的流程图。
68.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系统直流母线电压波形示意图。
69.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系统直流母线电压fft分析结果示意图。
70.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系统参数灵敏度指标归一化结果示意图。
71.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参数kgii变化下振荡模式示意图。
72.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参数调整后直流母线电压波形示意图。
73.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稳定性提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7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75.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76.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77.名词解释:
78.新能源基地:新能源基地包括双馈风电基地、直驱风电基地和光伏发电基地等各种新能源基地。
79.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指包含多个场站的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
80.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稳定性提升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应用于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中,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81.步骤s11:建立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阻抗网络模型;
82.步骤s12:根据所述阻抗网络模型,建立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第一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
83.步骤s13:根据所述第一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计算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所有振荡模式;
84.步骤s14:判断所有振荡模式是否稳定;
85.步骤s15:若所述振荡模式不稳定,则计算所述振荡模式的参与因子矩阵;
86.步骤s16:根据所述参与因子矩阵,定位所述振荡模式的主要影响区域;
87.步骤s17:确定所述主要影响区域的敏感参数;
88.步骤s18:根据所述敏感参数,对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执行对应的参数调整策略,以提升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稳定性。
89.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技术建立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阻抗网络模型;根据所述阻抗网络模型,建立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第一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考虑了新能源基地阻抗模型的频率耦合特征,与现有稳定性分析方法相比,精度更高,分析的结果更准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9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可应用于任意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中,在对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和稳定性提升时,相比于其他现有方法,本方法更有优势。
91.在步骤s11的具体实施中,建立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阻抗网络模型;
92.具体地,根据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拓扑结构,建立系统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阻抗网络模型,在本实施例中,以配备有4个直驱风场并网的10节点系统为例,其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其中,t1、t2、t3、t4为升压变压器,y
line1
、y
line2
、y
line3
、和y
line4
分别是线路导纳。
93.假设同一风场中的所有直驱风机具有相同的结构、参数和运行状态,因此,每个直驱风场都可以用具有相同容量的单个直驱风机等效。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直驱风机阻抗模型可以写成如下2
×
2的导纳矩阵的形式:
[0094][0095]
其中:s是对应正序下的复频域变量,s'是对应负序下的复频域变量,两者的关系为s'=s-j2πf1,,f1=50hz是电网基频,v
p
(s)和vn(s')分别是频率f
p
和f
p-2f1下的扰动电压,i
p
(s)和in(s')为相应扰动频率下的电流响应。矩阵y
pmsg
中的对角线元素y
pp
(s)和y
nn
(s')为正序导纳和负序导纳,非对角线元素y
np
(s')和y
pn
(s)为耦合项,表征着直驱风机的频率耦合特性。
[0096]
直驱风机的导纳矩阵可以表示为如图3所示的两个耦合电路。根据图3所示的等效电路,建立图2所示的10节点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如图4所示,仅列出s处的阻抗网络模型。
[0097]
在步骤s12的具体实施中,根据所述阻抗网络模型,建立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第一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
[0098]
具体地,根据图4所示的阻抗网络模型,结合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写电流方程:
[0099]
i(s)=yn(s)v(s) y
np
(s

)v(s

)
[0100]
0=yn′
(s

)v(s

) y
pn
(s)v(s)
[0101]
其中:y
pn
(s)=diag[y
pni
(s)|
i=1,2,

,10
],y
np
(s')=diag[y
npi
(s')|
i=1,2,

,10
]表示节点所连设备的频率耦合项,若某节点所连设备不存在频率耦合特征,则相应地频率耦合项为0。其中节点所连设备指的是与某节点连接的设备,在一实施例中,节点1-节点4上连接着直驱风机,直驱风机存在频率耦合项,所以该项不为零。
[0102]
联立以上两个公式可以得到下式:
[0103][0104]
从而可以得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y
nn'
(s):
[0105][0106]
其中,yn(s)为s下的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yn(s')为s'下的节点导纳矩阵,y
np
(s')和y
pn
(s)为各节点所连设备的2
×
2导纳矩阵的非对角元素构成的对角矩阵。
[0107]
进一步地,所述节点所连设备的2
×
2导纳矩阵的表达式如下:
[0108]
[0109]
其中:y
pp
(s)为设备在s下的正序导纳,y
nn
(s')为设备在s'下的负序导纳,y
np
(s')和y
pn
(s)分别为设备在s'和s下相应的耦合项,若该设备阻抗不存在频率耦合特征,则耦合项为0。
[0110]
进一步地,所述对角矩阵y
np
(s')和y
pn
(s)的表达式分别如下:
[0111]ynp
(s

)=diag[y
npi
(s

)|
i=1,2,...,10
]
[0112]ypn
(s)=diag[y
pni
(s)|
i=1,2,...,10
]
[0113]
其中:y
npi
(s')为节点i所连设备在s'下的耦合项,y
pni
(s)为节点i所连设备在s下的耦合项。
[0114]
在步骤s13的具体实施中,根据所述第一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计算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所有振荡模式;
[0115]
具体地,如图5所示,此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0116]
步骤s21:计算所述第一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的行列式的零根;
[0117]
步骤s22:将所述零根表示为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振荡模式;
[0118]
在步骤s21-s22的具体实施中,根据下式计算第一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的行列式的零根:
[0119]
det[y
nn

(sk)]=0
[0120]
其中,sk为该行列式的第k个零根,即该系统的第k个振荡模式。
[0121]
在步骤s14的具体实施中,判断所有振荡模式是否稳定;
[0122]
具体地,如图6所示,此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0123]
步骤s31:求解所述振荡模式对应的阻尼因子;
[0124]
具体地,通过下式计算振荡模式对应的阻尼因子:
[0125]
sk=-σk jωk[0126]
其中,sk为该系统的第k个振荡模式,σk为该振荡模式的阻尼因子,ωk为该振荡模式的振荡角频率。
[0127]
步骤s32:若所述阻尼因子大于0,则所述振荡模式稳定;
[0128]
步骤s33:若所述阻尼因子等于小于0,则所述振荡模式不稳定;
[0129]
在步骤s32-s33的具体实施中,若系统存在的所有振荡模式都为稳定振荡模式,则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反之,则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提升稳定性。
[0130]
在步骤s15的具体实施中,若所述振荡模式不稳定,则计算所述振荡模式的参与因子矩阵;
[0131]
具体地,如图7所示,此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0132]
步骤s41:将所述振荡模式代入所述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得到复常数矩阵;
[0133]
具体地,将不稳定的振荡模式sk代入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y
nn'
(s)得到复常数矩阵y
nn'
(sk)。
[0134]
步骤s42:计算所述复常数矩阵的零特征根对应的右特征向量和左特征向量;
[0135]
具体地,通过下式计算振荡模式sk下复常数矩阵对应的零特征根的右特征向量r
sk
和左特征向量l
sk

[0136][0137]
步骤s43:将所述右特征向量和左特征向量的乘积作为所述振荡模式的参与因子矩阵;
[0138]
具体地,振荡模式sk对应的参与因子矩阵p
sk
为:
[0139]
p
sk
=r
sk
×
l
sk
[0140]
参与因子矩阵p
sk
对角线元素的大小反应了不稳定振荡模式下对应节点的参与程度。
[0141]
在步骤s16的具体实施中,根据所述参与因子矩阵,定位所述振荡模式的主要影响区域;
[0142]
具体地,如图8所示,此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0143]
步骤s51:提取所述参与因子矩阵的对角线元素;
[0144]
步骤s52:对所述参与因子矩阵的对角线元素进行排序;
[0145]
步骤s53:确定最大的所述对角线元素对应的节点;
[0146]
步骤s54:将所述节点对应连接的设备作为所述振荡模式的主要影响区域。
[0147]
在步骤s51-s54的具体实施中,对不稳定振荡模式的参与因子矩阵对角线元素进行排序,确定最大的参与因子对应的节点,该节点所连的设备为不稳定振荡模式的主要影响区域。
[0148]
在步骤s17的具体实施中,确定所述主要影响区域的敏感参数;
[0149]
具体地,如图9所示,此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0150]
步骤s61:梳理所述主要影响区域内的所有参数;
[0151]
具体地,所述参数可以包括网侧变流器控制参数和机侧变流器控制参数,其中网侧变流器控制参数包括电流环pi比例参数kgip和积分参数kgii、锁相环pi比例参数kpp和积分参数kpi、电压环pi比例参数kvp和积分参数kvi;机侧变流器控制参数包括电流环pi比例参数kmip和积分参数kmii。
[0152]
步骤s62:根据所述参数,建立以所述参数为变量的第二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
[0153]
具体地,此步骤中建立第二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的过程与步骤s12中建立第以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的过程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0154]
步骤s63:根据所述第二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计算所述参数的灵敏度指标;
[0155]
具体地,通过下式计算灵敏度指标sp:
[0156][0157]
其中,p是主要影响区域内的某参数,p0是振荡模式下参数p的值。
[0158]
步骤s64:将所述灵敏度指标中的最大值对应的参数设置为所述振荡模式的敏感参数;
[0159]
具体地,灵敏度指标sp反应了参数p的微小变化对不稳定振荡模式的阻尼因子和振荡角频率的影响规律。参数p的灵敏度指标实部的绝对值越大,表明对振荡模式阻尼因子
的影响越大。如果灵敏度指标的实部大于零,表明随着参数p的增大,振荡模式的实部会增大,即振荡模式的阻尼因子减小;如果灵敏度指标的实部小于零,表明随着参数p的增大,振荡模式的实部会减小,即振荡模式的阻尼因子增加。同理,灵敏度指标的虚部也有相同的影响规律,通过步骤s62-步骤s63可求出步骤s61中所述主要影响区域内的所有参数对应的灵敏度指标sp,将所有灵敏度指标中值最大的灵敏度指标对应的参数即为所述振荡模式的敏感参数。
[0160]
在步骤s18的具体实施中,根据所述敏感参数,对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执行对应的参数调整策略,以提升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稳定性;
[0161]
具体地,如图10所示,此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0162]
步骤s71:若所述敏感参数的实部大于0,则对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执行第一参数调整策略,其中所述第一参数调整策略为减小所述振荡模式的敏感参数;
[0163]
步骤s72:若所述敏感参数的实部小于0,则对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执行第二参数调整策略,其中所述第二参数调整策略为增大所述振荡模式的敏感参数。
[0164]
在步骤s71-步骤s72的具体实施中,结合敏感参数灵敏度指标的正负,提出相应的参数调整策略,使得不稳定振荡模式的实部减小,在复平面上的位置左移;当不稳定振荡模式左移至复平面的左半平面时,不稳定振荡模式变为稳定振荡模式,系统恢复稳定。即若敏感参数灵敏度指标的实部大于零,则减小该敏感参数,使得不稳定振荡模式实部减小,位置左移,阻尼因子增大,稳定性提高;若实部小于零,则增大该敏感参数,使得不稳定振荡模式实部减小,位置左移,阻尼因子增大,稳定性提高。
[0165]
在一实施例中,建立图2所示10节点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阻抗网络模型,如图4所示。建立系统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y
nn'
(s),求解系统存在的振荡模式,10节点系统在0-100hz频率存在一个不稳定的振荡模式s=1.159 j59.67
×
2π,振荡频率为59.67hz。如图11所示,在t=2.0s时,风场参数改变为分析所用参数,系统开始出现振荡,其fft分析结果如图12所示,表明直流电压存在9hz振荡,与振荡模式的结果一致。计算不稳定振荡模式的参与因子矩阵,结果显示节点3和节点7的参与因子相对较大,结合图2可知,与节点3和节点7所连的风场3为不稳定振荡模式的主要影响区域。计算风场3参数的灵敏度指标,归一化结果如图13所示,表明风场3的网侧变流器电流环积分参数kgii对振荡模式的影响最大,为该不稳定振荡模式的敏感参数。kgii的灵敏度指标为sp=-0.48 j0.87,可知随着kgii的增大,振荡模式的实部减小即向左移,振荡模式的虚部增大即向上移,如图14所示,结论与参数灵敏度指标分析结果一致。从图14可以发现当kgii增大至1.15pu时,振荡模式进入左半平面,不稳定的振荡模式变为稳定的振荡模式,系统稳定性得到提高。如图15所示,当t=3.5s时,kgii增大至1.15pu,系统恢复稳定,与图14振荡模式的分析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证明了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稳定性提升方法的准确性。
[0166]
与前述的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稳定性提升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技术还提供了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稳定性提升装置的实施例。
[0167]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稳定性提升装置框图。参照图16,该装置应用于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中,可以包括:
[0168]
第一建立模块21,用于建立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阻抗
网络模型;
[0169]
第二建立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阻抗网络模型,建立大所述规模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考虑频率耦合特征的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
[0170]
第一计算模块23,用于根据所述复频域节点导纳矩阵,计算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所有振荡模式;
[0171]
判断模块24,用于判断所有振荡模式是否稳定;
[0172]
第二计算模块25,用于若所述振荡模式不稳定,则计算所述振荡模式的参与因子矩阵;
[0173]
定位模块26,用于根据所述参与因子矩阵,定位所述振荡模式的主要影响区域;
[0174]
确定模块27,用于确定所述主要影响区域的敏感参数;
[0175]
执行模块28,用于根据所述敏感参数,对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执行对应的参数调整策略,以提升所述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的稳定性。
[0176]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0177]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0178]
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的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稳定性提升方法。
[0179]
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新能源基地并网系统稳定性提升方法。
[0180]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内容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0181]
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