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压油缸支腿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18:26: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用油缸本体主支撑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压油缸支腿。


背景技术:

2.起重机、随车吊等可移动的大型工程机械的车架上同时设置有行走装置和液压主支撑板,液压主支撑板包括油缸本体和主支撑板,主支撑板通过油缸本体与车辆上的横杆固定连接,通过油缸本体能够对主支撑板进行上下调节,实现对车身的稳定。
3.现有的油缸本体主支撑板在路况较好的地面上能够起到的稳定车身的作用,但在比较松软的地面上使用油缸本体主支撑板,比如在泥土地面使用油缸本体主支撑板时的稳定车身效果不理想,防滑效果较差,降低了工程机械车在工作时的安全性。
4.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压油缸支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压油缸支腿,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压油缸支腿,包括油缸本体和主支撑板,所述主支撑板上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内滑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内转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轴承与第二盲孔的底部之间安装有多个弹簧,所述连接柱远离轴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拓展板,所述拓展板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锥柱,所述拓展板远离锥柱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防磨损块。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一对u形限位块,一对所述u形限位块内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支撑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螺纹孔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上螺纹连接有螺栓。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一对凸柱,所述u形限位块上开设有与凸柱相匹配的第三盲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盲孔,所述拓展板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盲孔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柱。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柱的长度大于第一限位柱的长度。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形限位块上转动连接有一对第一限位块。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支撑板上设置连接板、拓展板,在拓展板上设置多个锥柱,提升了油缸本体主支撑板的多场景的稳定防滑效果,增强了工程机械车在工作时候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压油缸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压油缸支腿的爆炸图;
19.图3为图2中b处放大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压油缸支腿的半剖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压油缸支腿的半剖正视图;
22.图6为图5中a处放大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压油缸支腿的第一状态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压油缸支腿的第二状态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压油缸支腿的第三状态图。
26.图中:100.油缸本体、101.主支撑板、102.螺纹孔、200.连接板、201.第一通孔、202.第一盲孔、203.第二盲孔、300.拓展板、301.防磨损块、302.锥柱、303.第一限位柱、304.连接柱、400.u形限位块、401.第三盲孔、402.第一限位块、500.螺栓、600.弹簧、700.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8.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压油缸支腿,包括油缸本体 100和主支撑板101,主支撑板101安装于油缸本体100的一端,主支撑板101 用于与地面支撑,扩大油缸本体10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加稳定性,为常规的液压油缸支腿设置。
29.参图1~图2所示,主支撑板101上固定连接一对有u形限位块400,一对 u形限位块400位于油缸本体100的两侧,u形限位块400内安装有连接板200,连接板200上固定连接有一对凸柱,u形限位块400上开设有与一对凸柱相匹配的第三盲孔401,凸柱位于第三盲孔401的内部,即u形限位块400内转动连接有连接板200。
30.参图2所示,油缸本体100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102,螺纹孔102位于油缸本体100的两侧,连接板200上开设有一对与螺纹孔102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01,第一通孔201与螺纹孔102内插有螺栓500,第一通孔201与螺纹孔102内部开设有相同的内螺纹,螺栓500上开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第一通孔201、螺纹孔102与螺栓500螺纹连接,即主支撑板101与连接板200之间为螺栓固定。
31.参图1~图6所示,连接板200上开设有第二盲孔203,第二盲孔203内滑动连接有轴承700,轴承700内转动连接有连接柱304,连接柱304远离轴承700 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拓展板300,即连接柱304可以在第二盲孔203的内部滑动并且可以旋转。
32.拓展板300上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限位柱303,连接板200上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柱
303相匹配的第一盲孔202,第一限位柱303的长度要长于连接柱304的长度,当第一限位柱303完全从第一盲孔202的内部抽出时,连接柱304还有一段在第二盲孔203的内部。
33.具体的,轴承700与第二盲孔203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600,轴承700能使连接柱304在第二盲孔203的内部转动,弹簧600与轴承700之间可以为焊接,弹簧600可以让连接柱304转动时使轴承700保持不动,即轴承 700不会随着连接柱304的转动而转动,用手拽拓展板300直至将第一限位柱 303抽出,然后转动拓展板300,旋转180
°
,然后将第一限位柱303插入第一盲孔202的内部,对拓展板300进行翻转操作。
34.参图1、图2和图9所示,拓展板300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锥柱302,锥柱302具有穿透力,当油缸本体向下移动,锥柱302与松软的地面接触,油缸本体继续下沉,使锥柱302插入地面,即使在倾斜或光滑的松软地面,油缸本体主支撑板也能有较好的稳定性,不会轻易地使工程机械车发生滑车的情况。
35.其中,远离锥柱302的一面安装有多个防磨损块301,防磨损块301应为具有防滑效果且防磨损性能较好的材质,能够使用较长的时间,不易损坏,在水泥地面使用时,可以转动拓展板300使防磨损块301的一面朝下与地面接触,增强工程机械车辆在水泥地面使用油缸本体主支撑板时的稳定性。
36.参图8所示,拓展板与油缸本体100平行,螺栓500与螺纹孔102螺纹连接,拓展板被第一限位块402卡在u形限位块400内部为初始状态。
37.参图9所示,在水泥地面使用拓展板时,首先,拧下螺栓500,然后旋转第一限位块402,将拓展板逆时针旋转至与油缸本体100相接触,然后使用螺栓 500将油缸本体100与拓展板之间固定,使拓展板不会轻易松动,然后启动油缸本体,主支撑板101与地面接触,即拓展板300有防磨损块301的一面与地面接触,增强主支撑板10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强了主支撑板101的稳定性,同时,防磨损块301进一步增强了主支撑板101的防滑效果。
38.在泥土地面使用时,参图7所示,用手拽拓展板300直至第一限位柱303 完全从第一盲孔202的内部脱离,然后转动拓展板300,使装有防磨损块301的一面朝下,然后将第一限位柱303插入第一盲孔202内松手即可,第二盲孔203 内部的弹簧会将拓展板300继续向内拉,直到第一限位柱303完全插入第一盲孔202内,然后将有锥柱302的一面朝下,油缸本体下降,直至主支撑板101 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此时锥柱302被油缸本体锥入泥土中,增强了主支撑板 101在泥土地使用时的稳定性,同时锥柱302锥入泥土中,工程机械车辆不易发生位移,也增强了主支撑板101在泥土地中使用的防滑效果。
39.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支撑板上设置连接板、拓展板,在拓展板上设置多个锥柱,提升了油缸本体主支撑板的多场景的稳定防滑效果,增强了工程机械车在工作时候的安全性。
4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