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隔膜涂布混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09:51: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隔膜技术领域,具体为隔膜涂布混料系统。


背景技术:

2.隔膜涂布是将功能材料例如陶瓷浆料,涂敷在隔膜的基体表面,以达到某些功能的目的。功能材料通常制成浆料,浆料的制备首先将浆料混合分散均匀,达到涂布要求的颗粒度和粘度要求。现有的混料系统多为非智能化且开放式的,首先是将各组成成分物理混合,然后加入溶剂,在进行机械搅拌,目测到均匀后,人工取样进行测试其粘度、颗粒度、温度等等的参数。其过程繁锁,操作复杂,分散效率极低,不利于大批量作业;并且在检测的过程中浆料溢出容易导致污染,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低,检测数据精度低,功能单一,人工成本大。为此,提出隔膜涂布混料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隔膜涂布混料系统,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隔膜涂布混料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搅拌装置,用于将浆料混合搅拌,其底部设有混合浆料输出组件;磁铁过滤器,用于过滤、除去混合浆料中混杂的铁磁杂质,降低混合浆料中的铁磁杂质含量;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混合浆料的粒度;在线粘度检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混合浆料的粘度;研磨装置,用于研磨混合浆料;控制中心,分别与搅拌装置、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在线粘度检测装置及研磨装置控制连接,并用于控制研磨装置启动或关闭;
6.所述混合浆料输出组件包括若干传输管,通过传输管依次连接磁铁过滤器、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在线粘度检测装置及研磨装置,并且通过泵将混合浆料由传输管循环输送至搅拌装置内;
7.所述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包括主机、自动取样器、镜头防护模块、样品回收模块、控制模块及软件模块。
8.特别的,所述搅拌装置内成型设有一搅拌舱,且搅拌舱内悬挂设置有螺旋搅拌器;
9.所述混合浆料输出组件还包括控制阀,控制阀用于控制传输管内混合浆料的输送,所述传输管与搅拌舱相通。
10.特别的,所述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还包括空压舱、进料口及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出料口分别连接传输管,通过所述自动取样器对混合浆料进行颗粒度检测,并将检测数据反馈至控制中心中。
11.特别的,所述在线粘度检测装置包括有连接传输管的三通管道及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包括一检测箱及用于检测混合浆料粘度的检测元件,所述三通管道设置于检测箱内,所述三通管道包括一端连通且内部固定的三个连接管道,三个连接管道分别用于安装
进料管、出料管及检测管,检测元件与检测管连接,通过取样后检测混合浆料的粘度,并将检测数据反馈至控制中心中。
12.特别的,所述研磨装置包括一研磨箱体,且研磨箱体内置有研磨组件及分散组件,在研磨箱体的外侧连接输送管,通过泵将研磨箱体内的浆料输送至预混罐中。
13.特别的,所述自动取样器为文丘里结构,且自动取样器与样品回收模块连接,自动取样器用于自动抽取混合浆料,并输送至检测窗口,再通过样品回收模块以密封环境下送至传输管内。
14.特别的,所述镜头防护模块为双重气幕防护结构。
15.特别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断电保护单元、气压异常保护单元、抗电磁干扰单元及远程数据传输单元。
16.特别的,所述控制中心具体为显示控制面板,用于显示数据并控制搅拌装置、研磨装置运行;
17.显示控制面板还用于处理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在线粘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并与其内置的预设值比较。
18.特别的,所述搅拌舱上方设有相通的预混罐,通过传输管依次连接磁铁过滤器、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在线粘度检测装置及研磨装置后通过泵将混合浆料输送至预混罐内。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实用新型的隔膜涂布混料系统,将常规的线颗粒度检测装置安装在生产现场、与浆料生产设备直接相连、实时进行粒度监测与控制的在线粒度监测与控制;浆料分别通过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在磁铁过滤器进行除磁,当在进行粒度监测时,通过文丘里技术将粉体样品从设备中自动抽取出来,并输送到测量窗口进行粒度测试,测试后的样品又被直接送回设备中,通过多点取样保证取样的代表性和“反吹”和锥形管道设计,既防止了取样管堵塞,又将残留粉体清理干净,保证了测试的实时性、准确性和连续性;并且取样、测试和送回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密闭的状态下完成,实现无残留、溢出、损耗和污染,每次的测量间隔在1-60分钟内可任意设定,测试结果可实时传到控制中心;再到在线粘度检测装置中进行检测,从进料管到出料管的过程中由检测元件对浆料的粘度进行检测,当粒度与粘度结果出现波动时系统可自动进行控制;保证产品粒度、粘度始终保持在预设的正常范围内;当粒度与粘度的检测数据与规格要求不一致时,控制中心启动研磨装置,当颗粒度和粘度在预设的规格范围内时,停止研磨,通过泵将浆料打回预混罐进行慢搅拌达到出货的状态,反之则直接通过泵将浆料抽送回预混罐内,实现自动化及智能化;其中,镜头防护模块采用双重气幕防护装置,按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的双层气幕保护系统,在镜头与样品流之间形成双层严密防护墙,使镜头和光源彻底免受样品和环境空气的污染,实现了长期、连续的粒度、粘度监测与控制,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有效解决了困扰业界的镜头污染问题;并且,该系统还具有自动测试、断电保护、气压异常保护、取样管防堵、抗电磁干扰、远程数据传输、无人值守的优点,使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有序自动停止运行;电路和机械系统设有抗干扰功能,适应生产现场复杂的电磁环境;具有自动对中功能,保证测量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智能化程度高;本系统除进行监测粒度外,还具有控制功能。控制的方式是将监测的粒度数据与标准粒度数据做运算,产生控制信号并传输到控制中心,实现对设备闭环控制,实现高自动化、高智能化、提质、增效、节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
24.1、搅拌装置;2、磁铁过滤器;3、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4、在线粘度检测装置;5、研磨装置;6、进料口;7、出料口;8、控制模块;9、空压舱。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隔膜涂布混料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搅拌装置1,用于将浆料混合搅拌,其底部设有混合浆料输出组件(图中未显示);磁铁过滤器2,用于过滤、除去混合浆料中混杂的铁磁杂质,降低混合浆料中的铁磁杂质含量;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3,用于实时监测混合浆料的粒度;在线粘度检测装置4,用于实时监测混合浆料的粘度;研磨装置5,用于重新研磨混合浆料;控制中心,分别与搅拌装置1、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3、在线粘度检测装置4及研磨装置5控制连接,并用于控制研磨装置5启动或关闭;
27.所述混合浆料输出组件包括若干传输管(图中未显示),通过传输管依次连接磁铁过滤器2、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3、在线粘度检测装置4及研磨装置5,并且通过泵将混合浆料由传输管循环输送至搅拌装置1内;
28.所述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3包括主机(图中未显示)、自动取样器(图中未显示)、镜头防护模块(图中未显示)、样品回收模块(图中未显示)、控制模块8及软件模块(图中未显示)。
29.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3在进行粒度监测时,是通过文丘里技术将粉体样品从设备中自动抽取出来,并输送到测量窗口进行粒度测试,测试后的样品又被直接送回设备中;
30.本实施例中的主机、自动取样器、镜头防护模块、样品回收模块、控制模块8及软件模块为常规系统的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特殊系统,分别为防爆型、一拖二型、一拖三型和一拖四型等,其运作流程依次为预混浆料、除磁、在线颗粒度测量、在线粘度测量、研磨、回到预混罐。
31.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搅拌装置1内成型设有一搅拌舱(图中未显示),且搅拌舱内悬挂设置有螺旋搅拌器(图中未显示);搅拌装置1运转时,内螺旋带动靠近轴心处物料做轴心旋转,物料由内被推动至外侧筒壁;外螺旋带动靠近筒壁物料做轴心旋转,物料由外侧被推向内部集聚,物料在交错布置的搅拌叶快速剧烈的翻腾抛洒下做对流循环运动,剪切渗混,即使物料有比重、粒径的差异,也能达到均匀的快速混合效果。
32.所述混合浆料输出组件还包括控制阀(图中未显示),控制阀用于控制传输管内混合浆料的输送,所述传输管与搅拌舱相通。
33.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3还包括空压舱9、进料口6及出料口7,所述进料口6、出料口7分别连接传输管,通过所述自动取样器对混合浆料进行颗粒度检测,
并将检测数据反馈至控制中心中。
34.其中探测器数量达68个,无论样品是单峰、双峰还是多峰都能准确自动测试;取样、测试和送回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密闭的状态下完成,每次的测量间隔在1-60分钟内可任意设定,测试结果可实时传到控制中心。当粒度结果出现波动时系统可自动进行控制。这种不间断的闭环监测与控制保证产品粒度始终保持在预设的正常范围内。
35.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在线粘度检测装置4包括有连接传输管的三通管道(图中未显示)及检测元件(图中未显示),所述检测元件包括一检测箱(图中未显示)及用于检测混合浆料粘度的检测元件(图中未显示),所述三通管道设置于检测箱内,所述三通管道包括一端连通且内部固定的三个连接管道(图中未显示),三个连接管道分别用于安装进料管(图中未显示)、出料管(图中未显示)及检测管(图中未显示),检测元件与检测管连接,通过取样后检测混合浆料的粘度,并将检测数据反馈至控制中心中。
36.通过抽取浆料中样品进行抽样检测,利用检测元件对浆料的粘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
37.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研磨装置包括一研磨箱体,且研磨箱体内置有研磨组件及分散组件,在研磨箱体的外侧连接输送管,通过泵将研磨箱体内的浆料输送至预混罐中。
38.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自动取样器为文丘里结构,且自动取样器与样品回收模块连接,自动取样器用于自动抽取混合浆料,并输送至检测窗口,再通过样品回收模块以密封环境下送至传输管内。通过多点取样保证取样的代表性和“反吹”和锥形管道设计,其中锥孔取样管均布小孔,保证取样的代表性,防止了取样管堵塞,又将残留粉体清理干净,保证了测试的实时性、准确性和连续性。
39.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镜头防护模块为双重气幕防护结构。采用百特透镜气幕保护,能使仪器的背景状态始终不变,长时间运行对信号的采集精度与分辨率保持一致。
40.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系统还包括断电保护单元(图中未显示)、气压异常保护单元(图中未显示)、抗电磁干扰单元(图中未显示)及远程数据传输单元(图中未显示)。具有断电保护和气压异常保护功能,使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有序自动停止运行;电路和机械系统设有抗干扰功能,适应生产现场复杂的电磁环境;具有自动对中功能,保证测量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41.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控制中心具体为显示控制面板,用于显示数据并控制搅拌装置1、研磨装置5运行;
42.显示控制面板还用于处理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3、在线粘度检测装置4的检测数据并与其内置的预设值比较。当线颗粒度检测装置、在线粘度检测装置4的检测数据大于显示控制面板设置的预设值时,控制研磨装置5启动对浆料进行研磨,再由传输管输送至搅拌装置1内。
43.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搅拌舱上方设有相通的预混罐(图中未显示),通过传输管依次连接磁铁过滤器2、在线颗粒度检测装置3、在线粘度检测装置4及研磨装置5后通过泵将混合浆料输送至预混罐内。
44.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研磨装置5包括一研磨箱体(图中未显示),且研磨箱体内置有研磨组件(图中未显示)及分散组件(图中未显示),在研磨箱体的外侧连接输送管,通过泵将研磨箱体内的浆料输送至预混罐中。浆料通过研磨组件、分散组件搅拌后以达到规格
要求,该装置由控制中心控制启动或关闭
45.本实施例在使用的过程中,将常规的线颗粒度检测装置安装在生产现场、与浆料生产设备直接相连、实时进行粒度监测与控制的在线粒度监测与控制;浆料分别通过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在磁铁过滤器进行除磁,当在进行粒度监测时,通过文丘里技术将粉体样品从设备中自动抽取出来,并输送到测量窗口进行粒度测试,测试后的样品又被直接送回设备中,通过多点取样保证取样的代表性和“反吹”和锥形管道设计,既防止了取样管堵塞,又将残留粉体清理干净,保证了测试的实时性、准确性和连续性;并且取样、测试和送回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密闭的状态下完成,实现无残留、溢出、损耗和污染,每次的测量间隔在1-60分钟内可任意设定,测试结果可实时传到控制中心;再到在线粘度检测装置中进行检测,从进料管到出料管的过程中由检测元件对浆料的粘度进行检测,当粒度与粘度结果出现波动时系统可自动进行控制;保证产品粒度、粘度始终保持在预设的正常范围内;当粒度与粘度的检测数据与规格要求不一致时,控制中心启动研磨装置,当颗粒度和粘度在预设的规格范围内时,停止研磨,通过泵将浆料打回预混罐进行慢搅拌达到出货的状态,反之则直接通过泵将浆料抽送回预混罐内;其中,镜头防护模块采用双重气幕防护装置,按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的双层气幕保护系统,在镜头与样品流之间形成双层严密防护墙,使镜头和光源彻底免受样品和环境空气的污染,实现了长期、连续的粒度、粘度监测与控制,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有效解决了困扰业界的镜头污染问题;并且,该系统还具有自动测试、断电保护、气压异常保护、取样管防堵、抗电磁干扰、远程数据传输、无人值守的优点,使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有序自动停止运行;电路和机械系统设有抗干扰功能,适应生产现场复杂的电磁环境;具有自动对中功能,保证测量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智能化程度高;本系统除进行监测粒度外,还具有控制功能。控制的方式是将监测的粒度数据与标准粒度数据做运算,产生控制信号并传输到控制中心,实现对设备闭环控制,实现高自动化、高智能化、提质、增效、节能、降耗的目的。
4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