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制作方法

2022-12-09 23:52: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显示体。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公开了显示装置的显示体。在该显示体中,显示部从壳体的背侧插入壳体的开口部。凸缘部配置于壳体的背侧。凸缘部被按压于壳体的背面。其结果是,显示部以预先设定的量向壳体的正侧突出。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5127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7.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显示体中,若壳体的厚度变化,则显示部的突出量也变化。因此,显示装置的外观也变化。
8.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壳体的厚度变化也能够抑制显示部的突出量变化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
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0.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具备:显示部,其从壳体的背侧插入所述壳体的开口部,向所述壳体的正侧突出;凸缘部,其与所述显示部的边缘部连结,在所述显示部向所述壳体的正侧突出的状态下,所述凸缘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背侧;以及分离部,其从所述凸缘部向所述显示部的正侧突出,被设置成能够从所述凸缘部分离,在所述显示部向所述壳体的正侧突出的状态下,所述分离部被按压于所述壳体的背面。
11.发明效果
12.根据本发明,凸缘部被设置成能够从凸缘部分离。因此,即使壳体的厚度变化,也能够抑制显示部的突出量变化。
附图说明
13.图1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显示装置的纵剖视图。
14.图2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显示装置的纵剖视图。
15.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16.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17.图5是将图3的a部放大后的三视图。
18.图6是将图4的a

部放大后的三视图。
19.图7是实施方式2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20.图8是将图7的b部放大后的三视图。
21.图9是从图8的显示体分离出分离部时的三视图。
22.图10是实施方式3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23.图11是将图10的c部放大后的三视图。
24.图12是从图11的显示体分离出分离部时的三视图。
25.图13是实施方式3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变形例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26.图14是将图13的d部放大后的三视图。
27.图15是从图14的显示体分离出分离部时的三视图。
28.图16是实施方式4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29.图17是将图16的e部放大后的三视图。
30.图18是从图17的显示体分离出分离部时的三视图。
31.图19是实施方式4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32.图20是将图19的f部放大后的三视图。
33.图21是图20的g-g线处的剖视图。
34.图22是从图20的显示体分离出分离部时的三视图。
35.图23是图20的h-h线处的剖视图。
36.图24是实施方式4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37.图25是将图24的i部放大后的三视图。
38.图26是从图25的显示体分离出分离部时的三视图。
39.图27是实施方式5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40.图28是将图27的j部放大后的三视图。
41.图29是图28的k-k线处的剖视图。
42.图30是从图28的显示体分离出分离部时的三视图。
43.图31是图30的l-l线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根据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地简化乃至省略该部分的重复说明。
45.实施方式1
46.图1和图2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显示装置的纵剖视图。
47.在图1中,显示装置1是电梯的层站操作盘或轿厢操作盘等。
48.显示装置1具备壳体2、显示体3、安装体4以及指示器5。
49.例如,壳体2由不锈钢等金属板形成。例如,壳体2具有矩形的开口部。
50.例如,显示体3由透明的树脂形成。例如,在显示体3中,显示部3a、凸缘部3b和多个分离部3c一体地形成。
51.显示部3a与壳体2的开口部的形状相匹配地形成。例如,显示部3a形成为长方体状。显示部3a从壳体2的背侧插入壳体2的开口部。显示部3a向壳体2的正侧突出。
52.凸缘部3b与显示部3a的边缘部连结。凸缘部3b形成为对显示部3a的背侧进行镶边。凸缘部3b在显示部3a向壳体2的正侧突出的状态下配置于壳体2的背侧。
53.多个分离部3c从凸缘部3b向显示部3a的正侧突出。多个分离部3c被设置成能够从凸缘部3b分离。多个分离部3c在显示部3a向壳体2的正侧突出的状态下被按压于壳体2的背面。
54.安装体4设置于显示体3的凸缘部3b的背侧。安装体4维持显示体3的凸缘部3b被按压于壳体2的背面的状态。
55.指示器5设置于显示体3的背侧。指示器5经由显示体3朝向壳体2的正侧发出光。
56.如图2所示,在新设的壳体2的板厚比原有的壳体2的板厚厚的情况下,在显示体3中,多个分离部3c通过切断等以从新设的壳体2的板厚减去原有的壳体2的板厚而得到的量分离。
57.接着,使用图3和图4对显示体3进行说明。
58.图3和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59.如图3所示,在显示体3中,多个分离部3c分别设置于凸缘部3b的角部和两侧的长边部。
60.在新设的壳体2的板厚比原有的壳体2的板厚厚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显示体3中,多个分离部3c通过切断等完全分离。
61.接着,使用图5和图6对分离部3c进行说明。
62.图5是将图3的a部放大后的三视图。图6是将图4的a

部放大后的三视图。
63.如图5所示,凸缘部3b具备第一凸缘部6和第二凸缘部7。
64.第一凸缘部6遍及显示部3a的边缘部的至少一个侧面的全长地连结于该侧面。第二凸缘部7从第一凸缘部6的边缘部沿着壳体2的背面向第一凸缘部6的外侧突出。
65.分离部3c从第二凸缘部7的边缘部朝向壳体2的背面突出。
66.如图6所示,在分离部3c被分离的状态下,第二凸缘部7的正面被按压于壳体2的背面。
67.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在显示体3中,多个分离部3c能够从凸缘部3b分离。因此,即使在壳体2的板厚变厚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显示部3a相对于壳体2的突出量变化。其结果是,不根据壳体2的板厚准备多种显示体3,就能够抑制显示装置1的外观变化。
68.此外,多个分离部3c能够切断。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多个分离部3c从凸缘部3b分离。
69.此外,分离部3c从凸缘部3b的边缘部朝向壳体2的背面突出。因此,能够在将分离部3c从凸缘部3b分离时抑制凸缘部3b破损。
70.此外,在分离部3c被分离的状态下,第二凸缘部7的正面被按压于壳体2的背面。因此,能够在确保第二凸缘部7的正面的大小的同时,减小凸缘部3b。其结果是,通过减少凸缘部3b的材料,能够降低显示装置1的制造成本。
71.另外,也可以将多个分离部3c形成为能够在显示部3a的正侧方向上的多个位置从凸缘部3b分离。此时,也可以分离分离部3c的一部分,保留分离部3c的基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应对各种板厚的壳体2。
72.此外,分离部3c的数量没有限定。例如,也可以在凸缘部3b的两侧的短边分别设置分离部3c。
73.实施方式2
74.图7是实施方式2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8是将图7的b部放大后的三视图。图9是从图8的显示体分离出分离部时的三视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的部分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该部分的说明。
75.在实施方式2的壳体2的背面侧,凸缘部3b形成为与分离部3c连结的连结部的正面侧比周围的部分整体凹陷。
76.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2,凸缘部3b形成为与分离部3c连结的连结部的正面侧比周围的部分凹陷。因此,即使在分离部3c被分离时在凸缘部3b的分离面产生凸部,该凸部也难以碰到壳体2的背面。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显示部3a相对于壳体2的突出量变化。
77.实施方式3
78.图10是实施方式3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11是将图10的c部放大后的三视图。图12是从图11的显示体分离出分离部时的三视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的部分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该部分的说明。
79.在实施方式3中,分离部3c具备第一分离部8和第二分离部9。
80.第一分离部8从第二凸缘部7向壳体2的背面突出。第二分离部9从第一分离部8的前端沿着壳体2的背面向显示部3a的侧面方向延伸。第二分离部9的正面在分离部3c未被分离的状态下被按压于壳体2的背面。
81.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3,第二分离部9从第一分离部8的前端沿着壳体2的背面延伸。因此,能够在确保第二分离部9的正面的大小的同时,减小分离部3c。其结果是,通过减少分离部3c的材料,能够降低显示装置1的制造成本。
82.接着,使用图13至图15,对显示体3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83.图13是实施方式3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变形例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14是将图13的d部放大后的三视图。图15是从图14的显示体分离出分离部时的三视图。
84.在该变形例中,第二分离部9从第一分离部8的前端沿着壳体2的背面向与显示部3a的侧面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85.在该变形例中,也能够在确保第二分离部9的正面的大小的同时减小分离部3c。其结果是,通过减少分离部3c的材料,能够降低显示装置1的制造成本。
86.实施方式4
87.图16是实施方式4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17是将图16的e部放大后的三视图。图18是从图17的显示体分离出分离部时的三视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3的部分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该部分的说明。
88.在实施方式4中,第二分离部9从第一分离部8的前端沿着显示部3a的侧面向远离第二凸缘部7的方向延伸。第二分离部9的厚度与第二凸缘部7的厚度相同。
89.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4,第二分离部9的厚度与第二凸缘部7的厚度相同。因此,在分离部3c未分离的情况和分离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相同的安装体4。其结果是,能够降低显示装置1的制造成本。
90.接着,使用图19至图23,对显示体3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
91.图19是实施方式4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20是将图19的f部放大后的三视图。图21是图20的g-g线处的剖视图。图22是从图20的显示体分离出分离部时的三视图。图23是图22的h-h线处的剖视图。
92.在该第一变形例中,分离部3c与第二凸缘部7相邻。分离部3c与第一凸缘部6连结。
93.第二分离部9从第一分离部8的前端沿着壳体2的背面向与显示部3a的侧面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94.在该第一变形例中,在分离部3c未分离的情况和分离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相同的安装体4。其结果是,能够降低显示装置1的制造成本。
95.接着,使用图24至图26,对显示体3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
96.图24是实施方式4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25是将图24的i部放大后的三视图。图26是从图25的显示体分离出分离部时的三视图。
97.在该第二变形例中,从第一分离部8的前端沿着显示部3a的侧面向第二凸缘部7的方向延伸。在从该第二变形例的正面观察时,第二分离部9与第二凸缘部7重叠。
98.根据该第二变形例,在分离部3c未分离的情况和分离的情况下,能够在壳体2的相同位置安装安装体4。其结果是,通过简化显示装置1的结构,能够减小显示装置1。
99.实施方式5
100.图27是实施方式5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28是将图27的j部放大后的三视图。图29是图28的k-k线处的剖视图。图30是从图28的显示体分离出分离部时的三视图。图31是图30的l-l线处的剖视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的部分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该部分的说明。
101.在实施方式5中,凸缘部3b具备贯通孔10。贯通孔10形成于第一凸缘部6与第二凸缘部7的连结部。
102.分离部3c在贯通孔10的周围从第一凸缘部6与第二凸缘部7的连结部朝向壳体2的背面突出。
103.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5,分离部3c在贯通孔10的周围从凸缘部3b朝向壳体2的背面突出。因此,能够在将分离部3c从凸缘部3b分离时抑制凸缘部3b破损。
104.另外,也可以将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5的显示装置1应用于电梯以外。
105.产业上的实用性
106.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体能够用于电梯系统。
107.标号说明
108.1:显示装置;2:壳体;3:显示体;3a:显示部;3b:凸缘部;3c:分离部;4:安装体;5:指示器;6:第一凸缘部;7:第二凸缘部;8:第一分离部;9:第二分离部;10:贯通孔。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