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调节的折叠立管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9: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助力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调节的折叠立管。


背景技术:

2.电动助力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小型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交通工具;使用前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电动助力车外形结构与自行车相似,市场上出现了折叠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结构,能通过车架结构将将电动助力车折叠,减少了占地面积;而且在折叠的过程中也不需要借助外来工具,可手动将车折叠展开,十分方便;折叠立管是折叠电动助力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3.目前的折叠立管结构较为传统简单,立管折叠组装过程中只通过螺栓的单一结构进行固定,能难保证折叠立管组装状态下的牢固性,且没有设置保险结构,存在安全隐患;且传统的折叠立管不能方便快速的进行折叠或组装操作,因此设计一种便于调节的折叠立管是很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折叠立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立管折叠组装过程中只通过螺栓的单一结构进行固定,能难保证折叠立管组装状态下的牢固性,且没有设置保险结构,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折叠立管,包括下立管和上立管,所述下立管和上立管的端部均固定有安装环,所述下立管和上立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折叠连接组件,所述下立管和上立管相对的内壁上设置有对接卡合组件。
6.优选的,所述折叠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下立管和上立管端部安装环外壁上的合页,所述上立管端部安装环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中部一侧外壁上固定有螺杆,所述螺杆的端部外壁上螺合安装有压持螺帽,所述下立管端部安装环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卡合架。
7.优选的,所述对接卡合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下立管顶部外壁上的插接柱,所述插接柱的端部四角内壁上分布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内槽位于第一弹簧一侧内壁上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外壁上连接有卡合锥块,且卡合锥块的一端贯穿于插接柱的外部,所述下立管的端部中端内壁上开设有中槽,所述中槽和内槽之间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分支拉绳,且分支拉绳的一端贯穿第一弹簧和第一通槽位于中槽的内部,所述分支拉绳位于中槽内部的一端连接有主拉绳,所述下立管位于中槽一侧的外壁上贯通开设有第二通槽,且主拉绳的一端贯穿于第二通槽的外部,所述上立管的端部外壁上开设有对接孔,所述对接孔的内壁上分布开设有卡合槽,所述主拉绳的端部设置有保险拉把组件。
8.优选的,所述保险拉把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主拉绳端部的条块,所述条块两端的
外壁上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的内部均插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之间的端部连接有拉把架,所述转动轴的端部套装有第二弹簧,所述拉把架位于卡合架的下方。
9.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转动轴的一侧外壁固定,且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转动孔的一侧内壁固定。
10.优选的,所述所述上立管端部安装环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台阶槽。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折叠连接组件的设置,下立管和上立管在合页的作用下能进行折叠翻转,翻转上立管使立管之间对接,再翻转螺杆,使螺杆端部卡合到卡合架内,再拧紧压持螺帽,使压持螺帽在螺杆上上移,压持螺帽对卡合架底部进行压持,从而实现下立管和上立管连接的固定,后期拧松压持螺帽,解除螺杆和卡合架连接即可进行立管的折叠,较为便捷;
13.2、对接卡合组件的设置,上述立管翻转对接时,插接柱对正插接到对接孔内,在第一弹簧作用下卡合锥块会弹出卡合到卡合槽内,实现下立管和上立管连接的加固,保证折叠组装的牢固安全,再后期需要折叠时,只需要拉动外部的主拉绳,主拉绳拉动各个分支拉绳508,分支拉绳使卡合锥块进行收缩,解除卡合锥块和卡合槽的连接,从而使下立管1和上立管放开进行翻转折叠,较为便捷;
14.3、保险拉把组件的设置,述拉动主拉绳过程中能通过拉把结构进行,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带动转动轴和拉把架进行复位,拉把架对上述的螺杆和压持螺帽进行卡合,避免了螺杆和卡合架连接的无故脱离,起到立管连接的保险作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立管的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c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d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21.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1、下立管;2、上立管;3、安装环;4、折叠连接组件;5、对接卡合组件;6、保险拉把组件;7、台阶槽;401、合页;402、连接架;403、连接轴;404、螺杆;405、压持螺帽;406、卡合架;501、插接柱;502、内槽;503、第一弹簧;504、移动块;505、卡合锥块;506、中槽;507、第一通槽;508、分支拉绳;509、主拉绳;510、第二通槽;511、对接孔;512、卡合槽;601、条块;602、转动孔;603、转动轴;604、第二弹簧;605、拉把架。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23.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
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4.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折叠立管,包括下立管1和上立管2,下立管1和上立管2的端部均固定有安装环3,下立管1和上立管2的连接处设置有折叠连接组件4,下立管1和上立管2相对的内壁上设置有对接卡合组件5;
25.如图1-3所示,折叠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在下立管1和上立管2端部安装环3外壁上的合页401,上立管2端部安装环3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连接架402,连接架402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连接轴403,连接轴403中部一侧外壁上固定有螺杆404,螺杆404的端部外壁上螺合安装有压持螺帽405,下立管1端部安装环3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卡合架406,下立管1和上立管2在合页401的作用下能进行折叠翻转,下立管1和上立管2翻转连接时,翻转上立管2使立管之间对接,再在连接轴403作用下翻转螺杆404,使螺杆404端部卡合到下立管1上的卡合架406内,再在螺杆404上拧紧压持螺帽405,使压持螺帽405在螺杆404上上移,压持螺帽405对卡合架406底部进行压持,从而实现下立管1和上立管2连接的固定,后期拧松压持螺帽405,解除螺杆404和卡合架406即可进行立管的折叠,较为便捷;
26.如图1-6所示,对接卡合组件5包括固定在下立管1顶部外壁上的插接柱501,插接柱501的端部四角内壁上分布开设有内槽502,内槽50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503,内槽502位于第一弹簧503一侧内壁上设置有移动块504,移动块504的一侧外壁上连接有卡合锥块505,且卡合锥块505的一端贯穿于插接柱501的外部,下立管1的端部中端内壁上开设有中槽506,中槽506和内槽502之间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通槽507,移动块504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分支拉绳508,且分支拉绳508的一端贯穿第一弹簧503和第一通槽507位于中槽506的内部,分支拉绳508位于中槽506内部的一端连接有主拉绳509,下立管1位于中槽506一侧的外壁上贯通开设有第二通槽510,且主拉绳509的一端贯穿于第二通槽510的外部,上立管2的端部外壁上开设有对接孔511,对接孔511的内壁上分布开设有卡合槽512,主拉绳509的端部设置有保险拉把组件6;上述立管翻转对接固定时,下立管1上的插接柱501对正插接到上立管2上的对接孔511内,在挤压力下锥面的卡合锥块505会收缩到内槽502内,且过程中会压缩第一弹簧503,在立管对正后,卡合锥块505移动到卡合槽512一侧时,在第一弹簧503的作用下卡合锥块505会弹出卡合到卡合槽512内,实现下立管1和上立管2连接的加固,保证折叠组装的牢固安全,再后期需要折叠时,只需要拉动外部的主拉绳509,主拉绳509在第二通槽510和中槽506内抽拉,从而拉动各个分支拉绳508,分支拉绳508在第一通槽507内进行移动,从而对内槽502内的卡合锥块505进行收缩,解除卡合锥块505和卡合槽512的连接,从而使下立管1和上立管2放开进行翻转折叠,较为便捷。
27.如图1和图6所示,保险拉把组件6包括连接在主拉绳509端部的条块601,条块601两端的外壁上开设有转动孔602,转动孔602的内部均插接有转动轴603,转动轴603之间的端部连接有拉把架605,转动轴603的端部套装有第二弹簧604,拉把架605位于卡合架406的下方,上述拉动主拉绳509过程中能通过拉把结构进行,通过拉把架605能方便的进行主拉绳509的抽拉,且在立管连接螺杆404端部卡合在卡合架406内完成固定时,在转动轴603的作用下能翻转拉把架605,过程中压缩了第二弹簧604,在第二弹簧604的作用下带动转动轴
603和拉把架605进行复位,拉把架605对上述的螺杆404和压持螺帽405进行卡合,避免了螺杆404和卡合架406连接的无故脱离,起到立管连接的保险作用。
28.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弹簧604的一端与转动轴603的一侧外壁固定,且第二弹簧604的另一端与转动孔602的一侧内壁固定,在第二弹簧604的作用下带动拉把架605进行复位,能对螺杆404和压持螺帽405进行卡合。
29.如图1和图3所示,上立管2端部安装环3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台阶槽7,台阶槽7的设置提高了活动间隙,利于插接柱501和对接孔511的对接。
30.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下立管1和上立管2在合页401的作用下能进行折叠翻转,下立管1和上立管2翻转连接时,翻转上立管2使立管之间对接,再在连接轴403作用下翻转螺杆404,使螺杆404端部卡合到下立管1上的卡合架406内,再在螺杆404上拧紧压持螺帽405,使压持螺帽405在螺杆404上上移,压持螺帽405对卡合架406底部进行压持,从而实现下立管1和上立管2连接的固定,固定时,下立管1上的插接柱501对正插接到上立管2上的对接孔511内,在挤压力下锥面的卡合锥块505会收缩到内槽502内,且过程中会压缩第一弹簧503,在立管对正后,卡合锥块505移动到卡合槽512一侧时,在第一弹簧503的作用下卡合锥块505会弹出卡合到卡合槽512内,实现下立管1和上立管2连接的加固,在第二弹簧604的作用下带动转动轴603和拉把架605进行复位,拉把架605对上述的螺杆404和压持螺帽405进行卡合,避免了螺杆404和卡合架406连接的无故脱离;再后期需要折叠时,拧松压持螺帽405,解除螺杆404和卡合架406连接,再通过拉把架605拉动外部的主拉绳509,主拉绳509在第二通槽510和中槽506内抽拉,从而拉动各个分支拉绳508,分支拉绳508在第一通槽507内进行移动,从而对内槽502内的卡合锥块505进行收缩,解除卡合锥块505和卡合槽512的连接,从而使下立管1和上立管2放开进行翻转折叠,较为便捷。
31.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