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机悬置系统与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09:47: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电机悬置系统与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用于车辆的电机悬置系统的主要功能为支撑电机和为车辆的其他部位隔离来自电机的震动,其中电机悬置系统的隔离震动的功能是通过设置诸如橡胶衬套之类的悬置软垫来实现的。例如,当该电机悬置系统设有动力总成中,且其所包括的电机用于与副车架相连时,该电机悬置系统一般还包括悬置软垫和悬置支架,悬置软垫多单个设置在悬置支架上,悬置支架多通过螺栓连接之类的方式与副车架相连,再通过螺栓连接之类的方式与电机固定连接,以在副车架的对应悬置安装点(即副车架上用于与电机发生直接或间接连接关系的区域)上形成单级隔振传递路径。
3.在相关技术中,为提升车辆的nvh性能,某些电机悬置系统还会采用二级隔振设置,也即使电机的某部位到悬置支架再到副车架悬置安装点的传递路径中存在数量为二的悬置软垫;此时,前述悬置支架的与副车架连接的端部和其与电机连接的端部上各设有一悬置软垫。这种设置方案的缺点在于会大幅度增加用于构建二级隔振传递路径的悬置支架的结构复杂性、组装其所需的零部件以及其重量,进而大幅度增加电机悬置系统的生产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悬置系统与具有其的车辆,在该电机悬置系统中,形成二级隔振传递路径的一对悬置软垫分别设置在配合机构和悬置支架上,以起到精简悬置支架结构,减少组装其所需的零部件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悬置系统,包括配合机构、悬置软垫、电机和数量至少为一的悬置支架,所述配合机构上设有数量至少为三的悬置安装点,在所述配合机构的至少一个悬置安装点上固定有悬置软垫,一其上也固定有悬置软垫的悬置支架与所述电机相连,并于设有悬置软垫的悬置安装点上与所述配合机构相连,该悬置支架与设有悬置软垫的悬置安装点位于同一隔振传递路径上。
6.可选地,所述悬置安装点的数量为四,四个悬置安装点能连成四边形,所述电机的质心与所述四边形的中心共线。
7.可选地,四个悬置安装点的其中之二位于所述电机的一侧,四个悬置安装点的余下之二位于所述电机的另一侧并位于另外两个悬置安装点的相对侧;四个悬置安装点的其中之二上固定有悬置软垫,这些悬置软垫的轴向为第一方向;在四个悬置安装点的余下之二上,所述电机分别通过两个悬置支架与所述配合机构相连,这两个悬置支架上各设有数量至少为一的悬置软垫,且这两个悬置支架上的悬置软垫的轴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8.可选地,所述电机悬置系统设置在车辆内,所述配合机构为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
括第一横梁总成和位于所述第一横梁总成相对侧的第二横梁总成,所述第一横梁总成和所述第二横梁总成位于所述电机的不同侧;所述第一横梁总成上设有第一悬置安装点和第四悬置安装点,所述第一悬置安装点和所述第四悬置安装点上各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内侧设有衬套总成,所述衬套总成压装在所述副车架上并包括第一悬置软垫;一其上固定有第二悬置软垫的第一悬置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相连,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第一悬置安装点上的所述衬套总成相连。
9.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梁总成位于所述副车架的实车前部,所述第二横梁总成位于所述副车架的实车后部;或
10.所述第一横梁总成位于所述副车架的实车后部,所述第二横梁总成位于所述副车架的实车前部。
11.可选地,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内侧从外到内依次固定有套筒和所述衬套总成,所述衬套总成包括在所述套筒的内侧从外到内依次固定的外管、所述第一悬置软垫和内管,紧固件穿过所述内管并穿入所述第一悬置支架中,以使所述副车架与所述第一悬置支架固定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第二横梁总成上设有第二悬置安装点和第三悬置安装点,所述电机还与第二悬置支架和第三悬置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悬置支架于所述第二悬置安装点上与所述副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悬置支架于所述第三悬置安装点上与所述副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悬置安装点上的衬套总成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电机直接相连。
13.可选地,所述第二悬置支架的与所述电机相连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悬置支架的与所述副车架相连的端部上各设有悬置软垫,所述第三悬置支架的与所述电机相连的端部和所述第三悬置支架的与所述副车架相连的端部上各设有悬置软垫;或
14.所述第二悬置支架的与所述副车架相连的端部上设有悬置软垫,所述第二悬置支架的与所述副车架相连的端部上设有悬置软垫,所述电机经所述第二悬置支架到所述副车架的传力路径为单级隔振传递路径,所述电机经所述第三悬置支架到所述副车架的传力路径为单级隔振传递路径。
15.可选地,所述副车架在所述第二悬置安装点和所述第三悬置安装点上各设有一对凸耳,所述凸耳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凸耳上沿实车左右方向开设有第五贯穿孔,所述第二悬置支架和所述第三悬置支架的与所述电机相连的端部分别位于和所述第二悬置安装点和所述第三悬置安装点上的凸耳之间,紧固件能穿过所述凸耳、位于所述凸耳之间的所述第二悬置支架或所述第三悬置支架,以使所述第二悬置支架或所述第三悬置支架与所述副车架固定连接。
16.可选地,数量为一的紧固件沿实车左右方向穿过所述第二悬置支架和位于所述第二悬置安装点上的凸耳,以使所述第二悬置支架与所述副车架固定连接;数量为一的紧固件沿实车左右方向穿过所述第三悬置支架和位于所述第三悬置安装点上的凸耳,以使所述第三悬置支架与所述副车架固定连接。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悬置系统。
18.综上,通过将一悬置软垫集成于配合机构上以使配合机构的至少单个悬置安装点具有单级隔振结构,再令具有单级隔振结构的悬置支架与电机固定连接,令该悬置支架于具有单级隔振结构的悬置安装点上与配合机构相连以形成二级隔振传递路径,本实用新型
中的悬置支架具有结构紧凑、组成零件数量少、重量低和开发生产成本低的优点,能够有效隔离电机的高频震动,提升整车高频nvh性能,并还能够间接地降低电机悬置系统中的零件数量和生产开发成本。
19.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悬置系统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副车架上各悬置安装点及与其中某些悬置安装点对应的悬置支架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副车架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副车架及其上衬套总成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悬置支架和与其对应的衬套总成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悬置支架和与其对应的部分电机结构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四悬置安装点上的衬套总成及与其对应的部分电机结构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与第三悬置支架的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悬置支架的示意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副车架的第二横梁总成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电机,11-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
32.2-悬置支架,21-第一悬置支架,211-第一车架连接端,212-第一电机连接端,213-第二贯穿孔,214-第二悬置软垫,215-第一紧固配合件,22-第二悬置支架,23-第三悬置支架,231-第二车架连接端,232-第二电机连接端,233-第三贯穿孔,234-第三悬置软垫,235-第二紧固配合件,236-第四贯穿孔,237-第四悬置软垫,238-第三紧固配合件;
33.3-副车架,31-衬套总成,311-外管,312-第一悬置软垫,313-内管,32-第一横梁总成,321-第一贯穿孔,322-套筒,33-第二横梁总成,331-中间组成梁,332-端部组成件,333-凸耳,3331-第五贯穿孔;
34.4-悬置安装点,41-第一悬置安装点,42-第二悬置安装点,43-第三悬置安装点,44-第四悬置安装点,5-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6.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7.实施例一
3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置车辆动力总成中的电机悬置系统,包括
配合机构、电机1和三个悬置支架2,其中配合机构为副车架3,副车架3上设有四个能连成矩形的悬置安装点4,在组装该电机悬置系统的过程中,电机1先于其不同部位与三个悬置支架2固定连接,再于一个悬置安装点4上与副车架3通过诸如螺栓之类的紧固件5固定连接,并分别凭借三个悬置支架2在四个悬置安装点4的余下之三上与副车架3间接连接;此时,三个悬置支架2的一端与电机1相连,另一端与副车架3通过诸如螺栓之类的紧固件5相连。特别地,在设有悬置支架2的传力路径上,于副车架3的至少一个悬置安装点4上设有具有单级隔振结构的衬套总成31,该衬套总成31集成于副车架3上并与一悬置支架2固定连接,该悬置支架2上同样设有具有单级隔振结构;如此,该悬置支架2与该衬套总成31相连后形成二级隔振传递路径,电机1的震动将先被悬置支架2上的单级隔振结构吸收掉部分后再传递至副车架3的单级隔振结构上再二次被吸收,最后才沿副车架3传递至车辆的其他部件上;在该系统中,悬置支架2具有结构紧凑、组成零件数量少、重量低和开发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并能够间接地降低电机悬置系统的生产开发成本。
39.为方便描述,以位于副车架3左前部的悬置安装点4为第一悬置安装点41,以位于副车架3左后部的悬置安装点4为第二悬置安装点42,以位于副车架3右后部的悬置安装点4为第三悬置安装点43,以位于副车架3右前部的悬置安装点4为第四悬置安装点44,以与电机1左前部相连的悬置支架2为第一悬置支架21,以与电机1左后部相连的相连的悬置支架2为第二悬置支架22,以与电机1右后部相连的悬置支架2为第三悬置支架23;本实施例中,第一悬置支架21于第一悬置安装点41与副车架3固定连接,第二悬置支架22于第二悬置安装点42与副车架3固定连接,第三悬置支架23于第三悬置安装点43与副车架3固定连接,电机1于第四悬置安装点44直接与副车架3通过紧固件5固定连接。
40.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副车架3包括设于其前部的第一横梁总成32,该第一横梁总成32的左右两端上各集成有一个具有单级隔振结构的衬套总成31;如图3到图4所示,该第一横梁总成32的第一悬置安装点41和第四悬置安装点44上开设有沿实车前后方向开设的第一贯穿孔321,该第一贯穿孔321内焊有铝制的套筒322,衬套总成31压装在该套筒322的内侧,且衬套总成31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管311(金属制)、第一悬置软垫312(本实施例中为橡胶制衬套)和内管313(金属制);本实施例中,外管311用于使衬套总成31能更好地通过压装与副车架3固定相连,内管313用于供紧固件5穿入以使该紧固件5能再与第一悬置支架21固定相连,第一悬置软垫312固定于外管311与内管313之间,起为副车架3隔离来自电机1的震动的作用,并在第一悬置安装点41上形成单级隔振结构。
41.请结合参阅图5与图6,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悬置支架21为异型件,其前端为第一车架连接端211,其后端为第一电机连接端212,该第一车架连接端211上设有供穿过衬套总成31的紧固件5穿入的螺纹孔,以实现自身与副车架3的固定连接;该第一电机连接端212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个第二贯穿孔213,第二贯穿孔213沿实车左右方向开设,且其内侧从外到内依次固定有第二悬置软垫214(本实施例中为橡胶制衬套)和第一紧固配合件215(金属制),其中第二悬置软垫214用于使第一悬置支架21具有单级隔振结构,第二悬置软垫214与第二贯穿孔213过盈配合,第一紧固配合件215为t型套管并用于供紧固件5穿设其中;本实施例中,三个紧固件5分别穿过三个第二贯穿孔213后将穿入电机1上对应设置的三个第一安装孔11中,从而实现第一悬置支架21与电机1固定连接的设置;如此,基于前述第一悬置软垫312的设置,从电机1的左前部到副车架3的第一悬置安装点41上,第一悬置软垫312和
第二悬置软垫214将协同形成有三条二级隔振传递路径。在某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紧固配合件215与第二悬置软垫214在硫化工序连成一体。进一步地,第二悬置软垫214与第二贯穿孔213之间还设有一类似外管311或套筒322的套管,以确保第二悬置软垫214与第二贯穿孔213之间过盈配合的稳固性。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悬置软垫214安装在第二贯穿孔213上的具体结构及相关参数可以直接参考第一悬置软垫312安装在第一贯穿孔321内的方案。
42.请进一步参阅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的电机1上还设有第二安装孔12,当需要将电机1安装在副车架3上时,使一紧固件5依次穿入第四悬置安装点44上的衬套总成31和该第二安装孔12,即可实现电机1与副车架3右前部的固定连接,此时,电机1与副车架3右前部之间存在单级隔振传递路径。
43.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悬置支架22与第三悬置支架23均为金属制,且此二者的结构设置基本一致。以第三悬置支架23为例,其后端为第二车架连接端231,其前端为第二电机连接端232,其中第三悬置支架23在第二电机连接端232上设有沿实车左右方向开设的三个第三贯穿孔233,第三贯穿孔233的内侧从外到内依次固定有第三悬置软垫234(本实施例中为橡胶制衬套)和第二紧固配合件235,第三悬置软垫234与第三贯穿孔233过盈配合,第三悬置支架23在第二车架连接端231上设有沿实车左右方向开设的第四贯穿孔236,第四贯穿孔236的内侧从外到内依次固定有第四悬置软垫237(本实施例中为橡胶制衬套)和第三紧固配合件238,第四悬置软垫237与第四贯穿孔236过盈配合,第三悬置软垫234用于使第三悬置支架23的一端(即第二电机连接端232)上具有三个独立设置的单级隔振结构,第四悬置软垫237用于使第三悬置支架23的另一端(即第二车架连接端231)上具有单级隔振结构,进而令电机1与副车架3的左后部和右后部之间均存在二级隔振传递路径。本实施例中,与第一紧固配合件215类似地,第二紧固配合件235和第三紧固配合件238均用于供紧固件5穿设其中,一对紧固件5分别穿过第二紧固配合件235和第三紧固配合件238后,将分别穿入电机1上对应设置的第三安装孔(图未示)和副车架3中,从而实现第三悬置支架23与电机1和副车架3的固定连接。
44.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副车架3后部还设有第二横梁总成33,该第二横梁总成33包括中间组成梁331和一对端部组成件332,其中中间组成梁331为一沿实车左右方向布置的中空横梁,端部组成件332位于中间组成梁331的左右两端,并套设在中间组成梁331的左右端部上,同时还与中间组成梁33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以形成第二横梁总成33;优选地,在端部组成件332上设有一对间隔设置的凸耳333,该凸耳333自端部组成件332的上表面朝车顶延伸形成,且凸耳333的上端设有沿实车左右方向开设的第五贯穿孔3331,用于确保第二悬置支架22与第三悬置支架23二者和副车架3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具体而言,第二悬置支架22通过与紧固件5与位于中间组成梁331左侧的端部组成件332固定连接,第三悬置支架23通过与紧固件5与位于中间组成梁331右侧的端部组成件332固定连接;以第三悬置支架23为例,在位于中间组成梁331右侧的端部组成件332上,凸耳333之间的间隔用于容置第三悬置支架23的第二车架连接端231,紧固件5穿过第四贯穿孔236和凸耳333,并与第三悬置支架23和凸耳333固定连接,以将第三悬置支架23牢牢地固定在副车架3的右后部上。
45.实施例二
4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悬置支架22和第三悬置支架23此二者
的与电机1连接的端部上未设有对应的悬置软垫和紧固配合件,此时的电机悬置系统中,电机1与第二悬置支架22和第三悬置支架23通过螺栓直接相连,电机1与副车架3的左后部和右后部之间的传力路径为单级隔振传递路径。
47.实施例三
4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电机1的右前部通过一与第一悬置支架21结构相同的悬置支架在第四悬置安装点44上与副车架3相连。
49.实施例四
5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悬置支架23的分别与副车架和电机1相连的端部相互倒置,第二悬置支架22的分别与副车架和电机1相连的端部相互倒置;以第三悬置支架23为例,此时在第三悬置支架23的一端上,一紧固件5将先穿过第三紧固配合件238再穿入电机1中,以令第三悬置支架23与电机1相连;在第三悬置支架23的另一端上,第三悬置支架23将通过紧固件5被固定在副车架3上。可选地,此时第二悬置支架22和第三悬置支架23各自的与电机1连接的端部上可以不设置对应的悬置软垫和紧固配合件,即此时的电机悬置系统中,电机1与第二悬置支架22和第三悬置支架23通过螺栓直接相连,电机1与副车架3的左后部和右后部之间的传力路径均为单级隔振传递路径。
51.实施例五
5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悬置支架22和第三悬置支架23分别于电机1的前侧与电机1相连,第二横梁总成33上的凸耳333改设置在第一横梁总成32上,第一横梁总成32上的两个衬套总成31改设置在第二横梁总成33上,对应地,与这两个衬套总成31相配合的第一悬置支架21和相关的电机1特征(例如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随之改设置在电机1后部。
53.实施例六
5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横梁总成32上未设置第四悬置安装点44(与其对应的衬套总成31和相关电机1特征也未设置),或,第二横梁总成33上未设置第二悬置安装点42和第三悬置安装点43的其中之一。此时,副车架3设有三个悬置安装点。
55.综上,通过将一悬置软垫集成于副车架3上以使副车架3的至少单个悬置安装点4具有单级隔振结构,再令具有单级隔振结构的悬置支架2与电机1固定连接,令该悬置支架2于具有单级隔振结构的悬置安装点4上与副车架3相连以形成二级隔振传递路径,本实用新型中的悬置支架2具有结构紧凑、组成零件数量少、重量低和开发生产成本低的优点,能够有效隔离电机1的高频震动,提升整车高频nvh性能,并还能够间接地降低电机悬置系统中的零件数量和生产开发成本。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优点:
56.1、以实施例一中位于第一横梁总成32上的衬套总成31的轴向为第一方向(即实车前后方向),同时与第二横梁总成33相连的两个悬置支架2上的悬置软垫的轴向为第二方向(即实车左右方向),由于此二方向相互垂直,因此实施例一中的电机悬置系统能形成自限位结构,以节省在该系统中再设置专门限位结构所需的成本,并起到间接减轻系统重量的效果。
57.2、本实用新型中的四个悬置安装点4能连成矩形结构,这种设置方式能使电机1的质心与该矩形结构的中心共线,使得四个悬置安装点4受力均匀,有利于提升电机1运动的平顺性,并降低了个别悬置安装点4因载荷过大而可能导致隔振率变差的风险。
58.3、在某些实施例中,位于电机1左后侧和右后侧的悬置支架2仅通过数量为一的紧固件5即可与副车架3连接,这种设置方式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和成本低的优点。
5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被用于汽油车或油电混合汽车的动力总成中,也可以被用于诸如汽车压缩机、水泵、冷却风扇总成等旋转机械的悬置系统中,例如当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悬置系统应用于冷却风扇总成中时,配合机构不为前述实施例中的副车架3,而应为其他部件(具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的)。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