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学层叠体和物品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08:44: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光学层叠体和物品
1.本发明是申请号为2021800028236、申请日为2021年3月19日、发明名称为“光学层叠体和物品”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光学层叠体和物品。
3.本技术基于2020年3月23日在日本技术的特愿2020-051220号、和2021年3月17日在日本技术的特愿2021-043915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4.平板显示器(fpd)等图像显示装置被广泛用于便携电话、智能手机、汽车导航装置等。
5.在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要求难以辨认由辨认角度引起的颜色不均。颜色不均是由于辨认角度而导致色调(色度)看起来不同的现象。
6.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防反射膜,使由标准光源d65发出的波长380nm~780nm的光a以入射角5
°
入射时的视觉灵敏度反射率为0.5%以下,在使该光a的入射角在5
°
~50
°
的范围内变化时的正反射光中,cie-lab表色系中的b

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相对于cie-lab表色系中的a

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之比(b

值的差/a

值的差)为2以上。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2836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0.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11.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上的防反射膜等光学层叠体优选不易使被设置有该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反射的反射光着色。另外,作为光学层叠体,优选即使设置有该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辨认角度变化,也不会辨认出颜色不均。
12.然而,以往的光学层叠体有时由于设置有该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辨认角度不同而辨认出颜色不均。
13.因此,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上的以往的光学层叠体中,要求不易使被图像显示装置反射的反射光着色,且即使图像显示装置的辨认角度变化也难以辨认颜色不均。
14.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其设置于物品上,不易使被物品反射的反射光着色,即使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也难以辨认颜色不均。
15.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反射光不易着色、且即使辨认角度变化也难以辨认颜色不均的物品。
16.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手段。
18.[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依次层叠有透明基材、硬涂层和防反射层,
[0019]
上述防反射层由将低折射率材料层和高折射率材料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构成,所述高折射率材料层由折射率高于上述低折射率材料层的材料构成,
[0020]
使由标准光源d65发出的波长380nm~780nm的光入射时的反射光在cie-lab表色系中的a

值和b

值满足下述(条件a)~(条件c)。
[0021]
(条件a)对上述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以入射角30
°
~40
°
入射上述光时的上述反射光的上述a

值和上述b

值以绝对值计分别为3以下。
[0022]
(条件b)对上述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以入射角5
°
、10
°
、20
°
、30
°
入射上述光时的上述反射光的上述a

值和上述b

值满足以下的式(b1)。
[0023]
{(|a

|/|b

|)的最大值}-{(|a

|/|b

|)的最小值}<1.0
‥‥
(b1)
[0024]
(条件c)对上述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以入射角5
°
入射上述光时的上述反射光的上述a

值和上述b

值的一者或两者以绝对值计为5以上,上述a

值和上述b

值以绝对值计为15以下的范围。
[0025]
(条件e)以入射角5
°
~25
°
入射时的反射光在cie-lab表色系中的a

值和b

值在a
*b*
平面上的同一象限内。
[0026]
[2]根据[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入射上述光时的反射光在cie-lab表色系中的a

值和b

值满足下述(条件d)。
[0027]
(条件d)对上述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以入射角5
°
、10
°
、20
°
、30
°
、40
°
入射上述光时的上述反射光的上述a

值和上述b

值满足以下的式(d1)。
[0028]
{(|a

|/|b

|)的最大值}-{(|a

|/|b

|)的最小值}<1.5
‥‥
(d1)
[0029]
[3]根据[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上述(条件d)中,对上述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以入射角5
°
、10
°
、20
°
、30
°
、40
°
入射上述光时的上述反射光的上述a

值和上述b

值满足以下的式(d2)。
[0030]
{(|a

|/|b

|)的最大值}-{(|a

|/|b

|)的最小值}<1.0
‥‥
(d2)
[0031]
[4]根据[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上述(条件d)中,对上述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以入射角5
°
、10
°
、20
°
、30
°
、40
°
入射上述光时的上述反射光的上述a

值和上述b

值满足以下的式(d3)。
[0032]
{(|a

|/|b

|)的最大值}-{(|a

|/|b

|)的最小值}<0.1
‥‥
(d3)
[0033]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上述低折射率材料层含有si氧化物,上述高折射率材料层由nb2o5构成。
[0034]
[6]根据[5]所述的光学层叠体,上述低折射率材料层和上述高折射率材料层通过溅射法形成。
[0035]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在上述防反射层的与上述硬涂层相反一侧的面上层叠有防污层。
[0036]
[8]根据[7]所述的光学层叠体,上述防污层含有氟系化合物,通过蒸镀法或涂布法形成。
[0037]
[9]一种物品,其特征在于,具备[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
[0038]
[10]根据[9]所述的物品,上述光学层叠体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
[0039]
发明效果
[0040]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由于使由标准光源d65发出的波长380nm~780nm的光入射时的反射光在cie-lab表色系中的a

值和b

值满足上述(条件a)~(条件c)的协同效果,因此成为设置于物品上、不易使被物品反射的反射光着色、且即使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也难以辨认颜色不均的光学层叠体。
[0041]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物品具备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因此来自物品的反射光不易着色,即使辨认角度变化也难以辨认颜色不均。
附图说明
[0042]
[图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图。
[0043]
[图2]图2是使用l
*a*b*
颜色空间色度图,用于说明对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入射由标准光源d65发出的波长380nm~780nm的光时的反射光在cie-lab表色系中的a

值和b

值的图。
[0044]
[图3]图3是表示对实施例1~实施例3、比较例1~比较例3的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以入射角5
°
、10
°
、20
°
、30
°
、40
°
、50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色度的图表。
[0045]
[图4]图4是将图3的图表的中心部放大而示出的图表。
[0046]
[图5]图5是对各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以入射角5
°
、10
°
、20
°
、30
°
、40
°
入射光时的试验体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等如下所示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
[0048]
为了得到不易使被具备光学层叠体的物品反射的反射光着色、即使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也难以辨认颜色不均的光学层叠体,本发明人等着眼于物品的辨认角度与反射光的色度(彩度和色相)的关系,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
[0049]
其结果可知,即使对表面以入射角5
°
以下的小入射角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彩度充分小,如果以入射角30
°
~40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彩度大,则也容易辨认由于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引起的颜色不均。由此,获得了如下知识:为了抑制由于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引起的颜色不均,重要的是减小使入射角30
°
~40
°
的光入射至表面时的反射光的彩度。
[0050]
另外,本发明人等发现:对于颜色不均的辨认容易性,不仅反射光的彩度会造成大的影响,而且由于辨认角度变化引起的反射光的色相变化也会造成大的影响。并且,本发明人等获得了如下知识:通过充分减小使入射角30
°
~40
°
的光入射至表面时的反射光的彩度、且减小使入射角5
°
~30
°
的范围内的光入射时的反射光的色相变化,从而即使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也难以辨认颜色不均。
[0051]
进一步,本发明人等还发现:在充分减小了使入射角30
°
~40
°
的光入射至表面时的反射光的彩度和使入射角5
°
~30
°
的范围内的光入射时的反射光的色相变化的情况下,即使以入射角5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彩度比以入射角30
°
~40
°
入射光时大,被物品反射的反射光的着色也难以辨认。
[0052]
进一步,本发明人等基于上述知识,对于对表面以入射角30
°
~40
°
入射光时和以入射角5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色度范围、以及使入射角5
°
~30
°
的范围内的光入射至表面
时的反射光的色相变化反复进行了研究。
[0053]
其结果发现,只要是使由标准光源d65发出的波长380nm~780nm的光入射时的反射光在cie-lab表色系中的a

值和b

值满足下述(条件a)~(条件c)的光学层叠体即可。因此,确认这样的光学层叠体不易使被物品反射的反射光着色,且即使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也难以辨认颜色不均,从而构思了本发明。进一步,发现:如果满足下述(条件e),则可得到更优异的光学层叠体。
[0054]
(条件a)对上述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以入射角30
°
~40
°
入射上述光时的上述反射光的上述a

值和上述b

值以绝对值计分别为3以下。
[0055]
(条件b)对上述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以入射角5
°
、10
°
、20
°
、30
°
入射上述光时的上述反射光的上述a

值和上述b

值满足以下的式(b1)。
[0056]
{(|a

|/|b

|)的最大值}-{(|a

|/|b

|)的最小值}<1.0
‥‥
(b1)
[0057]
(条件c)对上述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以入射角5
°
入射上述光时的上述反射光的上述a

值和上述b

值的一者或两者以绝对值计为5以上,上述a

值和上述b

值以绝对值计为15以下的范围。
[0058]
(条件e)以入射角5
°
~25
°
入射时的反射光在cie-lab表色系中的a

值和b

值在a
*b*
平面上的同一象限内。
[0059]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和物品,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详细说明。以下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特征,为了方便起见有时将作为特征的部分放大来示出,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等有时与实际不同。以下说明中例示的材质、尺寸等为一例,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可以在实现该效果的范围内适当变更而实施。
[0060]
[光学层叠体]
[006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图。
[0062]
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依次层叠有透明基材2、硬涂层3、防反射层4(层叠体)和防污层5。
[0063]
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设置于物品(未图示)上。作为物品,例如可列举在图像显示装置(未图示)的表面具备光学层叠体1的物品等。
[0064]
图2是用于说明对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入射由标准光源d65发出的波长380nm~780nm的光时的反射光在cie-lab表色系中的a

值和b

值的图。在图2中,a

值和b

值表示色度,越是a

值和b

值的绝对值大的坐标颜色,彩度越大。即,在图2中,越是a

值和b

值的绝对值大的坐标颜色,越是鲜艳的颜色,越是a

值和b

值的绝对值小的坐标颜色,越是接近无彩色的颜色。
[0065]
a

的坐标为红色方向的色相,-a

的坐标为绿色方向的色相, b

的坐标为黄色方向的色相,-b

的坐标为蓝色方向的色相。在图2的l
*a*b*
色度图中,第1象限( a

、 b

)、第2象限(-a

、 b

)、第3象限(-a

、-b

)、第4象限( a

、-b

)的色相分别与红色~橙色~黄色、黄色~黄绿色~绿色、绿色~蓝绿色~蓝色、蓝色~紫色~红色相对应。因此,如果根据入射角的不同而使反射光的色相变化为另一个象限(发生象限跨越),则由于色相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容易辨认颜色不均。优选不会根据入射角的不同而使反射光的色相的象限发生变化,换句话说,优选根据入射角的不同而使反射光的色相保留在同一象限内。
[0066]
关于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入射由标准光源d65发出的波长380nm~780nm的光
时的反射光在cie-lab表色系中的a

值和b

值满足上述(条件a)~(条件c)。上述(条件a)~(条件c)的各条件可以通过针对形成光学层叠体1的透明基材2、硬涂层3、防反射层4和防污层5的各层适当选择材料和厚度来调节。
[0067]
关于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对光学层叠体1的表面以入射角30
°
~40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a

值和b

值以绝对值计分别为3以下(图2中,由符号a表示的区域内)(条件a)。因此,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以入射角30
°
~40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彩度充分小,难以辨认由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引起的颜色不均。优选上述a

值和b

值以绝对值计分别为2.5以下。在这种情况下,成为进一步难以辨认由于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引起的颜色不均的光学层叠体1。如果上述a

值和b

值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以绝对值计超过3,则以入射角30
°
~40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彩度变大,因此容易辨认由于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引起的颜色不均。
[0068]
关于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对光学层叠体1的表面以入射角5
°
、10
°
、20
°
、30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a

值和b

值满足以下的式(b1)(条件b)。
[0069]
{(|a

|/|b

|)的最大值}-{(|a

|/|b

|)的最小值}<1.0
‥‥
(b1)
[0070]
|a

|/|b

|是与反射光的色相对应的数值。满足上述|a

|/|b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小于1.0的式(b1)的光学层叠体1在以入射角5
°
~30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色相变化小。即,以入射角5
°
~30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色相类似。因此,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由于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引起的反射光的色相变化小,难以辨认颜色不均。与此相对,在光学层叠体1不满足上述(条件b)的情况下,由于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引起的反射光的色相变化大,因此容易辨认颜色不均。上述|a

|/|b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0.3以下。
[0071]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由于满足上述(条件a)和(条件b),因此以入射角30
°
~40
°
使光入射时的反射光的彩度充分小(图2中,由符号a表示的区域内)、且以入射角5
°
~30
°
使光入射时的反射光的色相变化充分小(满足式(b1))。光学层叠体1的反射光的色度(彩度和色相)通过使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而连续变化。因此,满足上述(条件a)和(条件b)的光学层叠体1例如在使入射角5
°
~30
°
的光连续入射时的反射光具有类似的色相,且显示彩度随着入射角变大而变小的倾向。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由于以入射角30
°
~40
°
使光入射时的反射光的彩度充分小(条件a),因此即使入射角30
°
~40
°
时与入射角5
°
~30
°
时的反射光的色相不同,也难以辨认颜色不均。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难以辨认由于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引起的颜色不均。
[0072]
关于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对光学层叠体1的表面以入射角5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a

值和b

值的一者或两者以绝对值计为5以上,a

值和b

值以绝对值计为15以下的范围(条件c)。图2中,符号c表示a

值和b

值以绝对值计为5以上15以下的区域。
[0073]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由于上述a

值和b

值以绝对值计为15以下的范围,因此被物品反射的反射光的着色难以辨认。上述a

值和b

值优选以绝对值计分别为10以下。在这种情况下,成为被物品反射的反射光的着色更进一步难以辨认的光学层叠体1。
[0074]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由于满足上述的(条件a)和(条件b),因此即使以入射角5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彩度在以入射角30
°
~40
°
入射光时(图2中,由符号a表示的区域内)的外侧(例如,图2中,由符号c表示的区域内),被物品反射的反射光的着色也难以辨认。
但是,如果上述a

值和b

值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以绝对值计超过15,则以入射角5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彩度大,因此被物品反射的反射光的着色容易辨认。
[0075]
另外,关于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对光学层叠体1的表面以入射角5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a

值和b

值的一者或两者为以绝对值计为5以上的范围(条件c)。因此,例如与以入射角5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a

值和b

值分别小于3(图2中,由符号a表示的区域内)的情况相比,形成了光学层叠体1的各层的材料和厚度、制造方法的选项变多,能够容易且高效地制造。进一步,上述a

值和b

值的一者或两者以绝对值计可以为8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光学层叠体1的各层的材料和厚度、制造方法的选项变得更多,能够更容易且高效地制造。
[0076]
进一步,关于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对光学层叠体1的表面以入射角5
°
~25
°
入射时的反射光在cie-lab表色系中的a

值和b

值在a
*b*
平面(la
*b*
色度图)上的同一象限内(条件e)。
[0077]
因此,例如在将设有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显示装置设置于汽车的副仪表板等的情况、设置于后座的前方顶蓬的情况下,从后座辨认时的色相变化少,最适合作为这些用途。
[0078]
关于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优选对光学层叠体1的表面以入射角5
°
、10
°
、20
°
、30
°
、40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a

值和b

值满足以下式(d1)(条件d)。
[0079]
{(|a

|/|b

|)的最大值}-{(|a

|/|b

|)的最小值}<1.5
‥‥
(d1)
[0080]
满足上述|a

|/|b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5的式(d1)的光学层叠体1以入射角5
°
~40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色相变化小。即,以入射角5
°
~40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色相类似。因此,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由于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引起的反射光的色相变化小,更进一步难以辨认颜色不均。
[0081]
对光学层叠体1的表面以入射角5
°
、10
°
、20
°
、30
°
、40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a

值和b

值优选满足以下式(d2),更优选满足以下式(d3)。在光学层叠体1满足式(d2)或式(d3)的情况下,由于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引起的反射光的色相变化变得更小,成为由于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引起的颜色不均进一步更难以辨认的光学层叠体1。
[0082]
{(|a

|/|b

|)的最大值}-{(|a

|/|b

|)的最小值}<1.0
‥‥
(d2)
[0083]
{(|a

|/|b

|)的最大值}-{(|a

|/|b

|)的最小值}<0.1
‥‥
(d3)
[0084]
(透明基材)
[0085]
作为形成了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的透明基材2,可以使用公知的透明基材。
[0086]
透明基材2由能够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的透明材料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透明材料”是指可见光区域的光的透过率为80%以上的材料。
[0087]
作为透明基材2,例如可以使用塑料膜。作为塑料膜的材料,可列举聚酯系树脂、醋酸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偏氯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等。其中,作为塑料膜的材料,优选使用选自聚酯系树脂、醋酸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特别优选使用三乙酰纤维素(tac)。
[0088]
另外,在不损害光学特性的限度内,透明基材2也可以包含增强材料。作为增强材
料,例如可列举纤维素纳米纤维、纳米二氧化硅等。
[0089]
另外,作为透明基材2,也可以使用玻璃膜等无机材料。
[0090]
作为透明基材2,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被赋予了光学功能和/或物理功能的膜。作为具有光学功能和/或物理功能的膜,例如可列举偏光板膜、相位差补偿膜、热射线阻挡膜、导电膜、增亮膜等。进一步,作为透明基材2,也可以使用对具有光学功能和/或物理功能的膜赋予了例如抗静电功能等功能的透明基材。
[0091]
透明基材2的厚度例如优选为25μm以上,更优选为40μm以上。如果透明基材2的厚度为25μm以上,则即使对光学层叠体1施加应力也不易产生褶皱,因此优选。另外,如果透明基材2的厚度为25μm以上,则在制造光学层叠体1时即使在透明基材2上形成硬涂层3,透明基材2上也不易产生褶皱,能够成品率高地制造。另外,如果透明基材2的厚度为25μm以上,则在制造光学层叠体1时,制造过程中的光学层叠体1不易卷曲,容易安装,因此优选。
[0092]
透明基材2的厚度例如优选为300μm以下,更优选为250μm以下。如果透明基材2的厚度为300μm以下,则能够防止由于透明基材2的厚度较厚而对光学层叠体1的薄膜化和轻量化造成障碍。另外,如果透明基材2的厚度为300μm以下,则能够使用卷绕成卷状的透明基材2来高效地制造光学层叠体1。另外,如果透明基材2的厚度为300μm以下,则在透明基材2上形成硬涂层3时,不易从透明基材2产生水和有机物,能够成品率高地制造。
[0093]
透明基材2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公知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0094]
作为透明基材2,也可以使用实施了表面处理的透明基材。作为表面处理方法,例如可列举溅射、电晕放电、紫外线照射、电子射线照射、化成、氧化等蚀刻处理、底涂处理等。通过使用选自这些表面处理方法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对透明基材2实施表面处理,从而可获得与硬涂层3的密合性良好的透明基材2。
[0095]
另外,透明基材2也可以在透明基材2上形成硬涂层3之前根据需要清洗表面。作为透明基材2的表面清洗方法,例如可列举溶剂清洗、超声波清洗等。通过进行透明基材2的清洗,能够对透明基材2的表面进行除尘,使表面清洁化,因此优选。
[0096]
(硬涂层)
[0097]
作为硬涂层3,可以使用公知的硬涂层,例如可列举包含粘合剂树脂和填料的硬涂层。硬涂层3除了包含粘合剂树脂和填料以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包含流平剂等公知的材料。
[0098]
作为硬涂层3中所含的粘合剂树脂,优选使用透明材料。作为粘合剂树脂,例如可以使用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等。粘合剂树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0099]
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等。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也可以使用利用po(环氧丙烷)、eo(环氧乙烷)、cl(己内酯)等将上述化合物改性而得的物质。
[0100]
本实施方式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甲基丙烯酸酯和/或丙烯酸酯。
[0101]
在包含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情况下,硬涂层3也可以包含公知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引发剂。例如,在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等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的情况下,优选包含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紫外线固化引发剂。
[0102]
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乙烯基醚系树脂、含卤素的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有机硅系树脂等。
[0103]
作为热固性树脂,例如可列举酚醛树脂、尿素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胍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氨基醇酸树脂、三聚氰胺-尿素共缩合树脂、硅树脂、聚硅氧烷树脂(包含笼状、梯状等所谓的倍半硅氧烷等)等。
[0104]
从防眩性、与后述的防反射层4的密合性、抗粘连性的观点考虑,硬涂层3中所含的填料可以根据光学层叠体1的用途而选择各种填料。具体地说,例如可以使用二氧化硅(si的氧化物)粒子、三氧化二铝(氧化铝)粒子、有机微粒等公知的粒子。
[0105]
从提高光学层叠体1的防眩性的观点考虑,作为填料,优选使用由丙烯酸树脂等构成的有机微粒。有机微粒的粒径优选为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3μm以下。
[0106]
从提高与防反射层4的密合性的观点考虑,作为填料,优选使用二氧化硅粒子。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优选为800nm以下,特别优选为100nm以下。
[0107]
硬涂层3的厚度例如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μm以上。硬涂层3的厚度优选为100μm以下。
[0108]
硬涂层3可以由单一的层构成,也可以由多层层叠而成。
[0109]
硬涂层3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公知的制造方法来制造。例如,硬涂层3可以通过涂布法来制造。作为涂布法,例如可列举使用公知的方法将涂布液涂布于透明基材2上并固化的方法等,该涂布液是使形成硬涂层3的材料溶解和/或分散于溶剂中而得的。作为溶剂,可以使用公知的溶剂,可以根据形成硬涂层3的材料适当决定。
[0110]
(防反射层)
[0111]
防反射层4由将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和高折射率材料层4b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构成,高折射率材料层4b由折射率高于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的材料构成。防反射层4使从防污层5侧入射到光学层叠体1的光扩散。由此,光学层叠体1作为防止从防污层5侧入射到光学层叠体1的光以反射光的形式向一个方向射出的防反射膜起作用。
[0112]
形成了防反射层4的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中,与硬涂层3接触配置的低折射率材料层4a具有作为使防反射层4与硬涂层3密合的密合层的功能。另外,在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中,在防反射层4的与硬涂层3相反一侧的面上与防污层5接触地配置有低折射率材料层4c。
[0113]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列举以防反射层4由从硬涂层3侧依次将低折射率材料层4a、高折射率材料层4b、低折射率材料层4c、高折射率材料层4b、低折射率材料层4c这5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形成了防反射层4的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和高折射率材料层4b的层叠数不限定于5层,可以小于5层,也可以超过5层,可以根据防反射层4所要求的光学特性适当决定。
[0114]
在形成了防反射层4的层叠体包含2层以上的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的情况下,多个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可以全部具有相同折射率,也可以一部分或全部的折射率不同。
[0115]
在形成了防反射层4的层叠体包含2层以上的高折射率材料层4b的情况下,多个高折射率材料层4b可以全部具有相同折射率,也可以一部分或全部的折射率不同。
[0116]
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的折射率优选为1.20~1.60,更优选为1.30~1.50。
[0117]
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优选以sio2(si氧化物)为主成分。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可以仅由si氧化物构成,也可以除si氧化物以外以50质量%以下的范围、优选10质量%以下的范围包含其他元素。作为其他元素,为了提高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的耐久性可以包含na,为了提高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的硬度可以包含选自zr、al、n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
[0118]
高折射率材料层4b的折射率优选为2.00~2.60,更优选为2.10~2.45。
[0119]
作为高折射率材料层4b,例如可列举由五氧化二铌(nb2o5、折射率2.33)、氧化钛(tio2、折射率2.33~2.55)、氧化钨(wo3、折射率2.2)、氧化铈(ceo2、折射率2.2)、五氧化二钽(ta2o5、折射率2.16)、氧化锌(zno、折射率2.1)、氧化铟锡(ito、折射率2.06)构成的材料层等,优选由五氧化二铌构成的材料层。
[0120]
构成防反射层4的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和高折射率材料层4b的膜厚可以根据防反射层4所要求的光学特性适当决定。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和高折射率材料层4b的膜厚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一部分或全部各自不同。
[0121]
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的膜厚例如可以设为1nm以上且200nm以下。在防反射层4包含2层以上的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的情况下,多个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可以全部具有相同膜厚,也可以一部分或全部的膜厚不同。
[0122]
高折射率材料层4b的膜厚例如可以设为1nm以上且200nm以下。在防反射层4包含2层以上的高折射率材料层4b的情况下,多个高折射率材料层4b可以全部具有相同膜厚,也可以一部分或全部的膜厚不同。
[0123]
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和高折射率材料层4b的膜厚例如可以从硬涂层3侧依次设为30~120nm的低折射率材料层4a、10~50nm的高折射率材料层4b、30~120nm的低折射率材料层4c、50~200nm的高折射率材料层4b、50~200nm的低折射率材料层4c。
[0124]
防反射层4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公知的制造方法来制造。防反射层4例如可以通过在硬涂层3上通过溅射法依次形成低折射率材料层4a、高折射率材料层4b、低折射率材料层4c、高折射率材料层4b、低折射率材料层4c的方法来制造。
[0125]
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和高折射率材料层4b通过溅射法来形成的情况下,与通常的使用真空蒸镀法或涂布法来形成的情况相比,变得更致密。其结果是,成为水蒸气透过性为1.0g/m2/day以下的耐久性良好的光学层叠体1。
[0126]
(防污层)
[0127]
防污层5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防反射层4的与硬涂层3相反一侧的面上。防污层5防止光学层叠体1的污损,抑制防反射层4的损耗。
[0128]
防污层5优选含有氟系化合物。作为氟系化合物,例如优选使用由氟改性有机基团和烷氧基硅烷等的反应性甲硅烷基构成的化合物。作为这样的化合物,可列举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fdts)等。
[0129]
作为适合作为防污层5的材料的市售品,可列举optool dsx(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ky-1203(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等。
[0130]
防污层5也可以根据需要包含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抗静电剂、润滑剂、流平剂、消泡剂、抗氧化剂、阻燃剂、红外线吸收剂、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
[0131]
防污层5的厚度例如可以设为1~20nm,优选为3~10nm。
[0132]
防污层5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公知的制造方法来制造,考虑到所需的耐久性和成本而适当选择。具体地说,防污层5可以通过涂布法或蒸镀法来制造。作为涂布法,例如可列举使用公知的方法将使形成防污层5的材料溶解于溶剂而得的涂布液涂布于防反射层4上并干燥的方法等。另外,在通过蒸镀法形成防污层5的情况下,例如与使用涂布法形成的防污层相比,成为致密且与防反射层4的密合性优异的防污层。因此,通过蒸镀法形成的防污层5具有高的耐磨耗性。
[0133]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中,也可以在透明基材2的与防反射层3相反一侧的面上根据需要设有1层以上的层。在透明基材2的与防反射层3相反一侧的面上例如可以设有用于将光学层叠体1与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等其他构件粘接的粘着剂层,也可以依次层叠有粘着剂层和其他光学膜。作为其他光学膜,例如可列举偏光膜、相位差补偿膜、1/2波长板、1/4波长板等。另外,也可以与透明基材2的与防反射层3相反一侧的面接触地形成有上述其他光学膜。
[0134]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依次层叠有透明基材2、硬涂层3和防反射层4,防反射层4由将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和高折射率材料层4b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构成,高折射率材料层4b由折射率高于低折射率材料层4a、4c的材料构成。而且,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入射由标准光源d65发出的波长380nm~780nm的光时的反射光在cie-lab表色系中的a

值和b

值满足上述(条件a)~(条件c)。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由于满足上述(条件a)~(条件c)的协同效果,从而成为设置于物品上的、不易使被物品反射的反射光着色、且即使物品的辨认角度变化也难以辨认颜色不均的光学层叠体。
[0135]
[物品]
[0136]
本实施方式的物品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本实施方式的物品可以为将光学层叠体1设置在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的物品。作为图像显示装置,例如可列举液晶显示面板、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面板等平板显示器(fpd)。
[0137]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所贴附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例如可列举手机的屏幕、智能手机的屏幕、平板终端的屏幕、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导航系统的屏幕、游戏机的操作屏幕等信息输入终端的屏幕、飞机、电车等运行支援装置的操作屏幕、电子显示板等。这些中,光学层叠体1所贴附的图像显示装置优选为在使用时能够以各种辨认角度辨认的图像显示装置,特别优选为导航系统的屏幕、手机的屏幕、智能手机的屏幕。
[0138]
本实施方式的物品不限定于将光学层叠体1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的物品。例如可列举表面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的窗玻璃、护目镜、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玻璃工作台表面、仪器盘、光学传感器的表面、安全帽的面罩、镜子、头戴显示器等。本实施方式的物品的具备光学层叠体1的表面可以为平板状,也可以为曲面状。
[0139]
本实施方式的物品由于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因此来自物品的反射光不易着色,即使辨认角度变化也难以辨认颜色不均。
[0140]
本实施方式的物品在光学层叠体1被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的情况下,来自图像显示装置的反射光不易着色,即使辨认角度变化也难以辨认颜色不均,因此优选。
[0141]
实施例
[0142]
(实施例1~实施例3、比较例1、比较例3)
[0143]
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制作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
[0144]
首先,作为透明基材2,准备厚度80μm的由三乙酰纤维素(tac)构成的膜。然后,在透明基材2上形成由表1所示的材料构成的厚度5μm的硬涂层3。
[0145]
[表1]
[0146][0147]
表1所示的“chc”是通过使用棒涂机将具有表2所示组成的涂布液涂布于透明基板2上,并照射紫外线进行光聚合使其固化的方法来形成的。
[0148]
[表2]
[0149][0150]
另外,表1所示的“ag-hc”是通过使用棒涂机将具有表3所示组成的涂布液涂布于透明基板2上并照射紫外线进行光聚合使其固化的方法来形成。
[0151]
[表3]
[0152][0153]
接着,使用si靶和nb靶作为溅射靶,使用ar气和o2气的混合气体通过反应性溅射法在硬涂层3上形成防反射层4(层叠体)。即,在硬涂层3上将具有表1所示的膜厚且由可能存在氧缺陷的si氧化物构成的低折射率材料层4a(第1层)、具有表1所示的膜厚的由nb2o5构
成的高折射率材料层4b(第2层)、具有表1所示的膜厚的由sio2构成的低折射率材料层4c(第3层)、具有表1所示的膜厚的由nb2o5构成的高折射率材料层4b(第4层)、具有表1所示的膜厚的由sio2构成的低折射率材料层4c(第5层)依次重复成膜。
[0154]
接着,通过以下方法而形成膜厚10nm的防污层5,即:使用线棒(制品名:no.579,棒no.9,株式会社安田精机制作所制)按照涂膜的膜厚成为10μm的方式将涂布液涂布在防反射层4上,以80℃干燥2分钟。作为涂布液,使用在氟溶剂(商品名:fluorinert fc-3283:3m日本株式会社制)中包含0.1质量%的具有全氟聚醚基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商品名:optool dsx,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的溶液。
[0155]
通过以上工序,从而制作实施例1~实施例3、比较例1、比较例3的光学层叠体。
[0156]
(比较例2)
[0157]
与实施例1~实施例3、比较例1、比较例3同样地操作,通过进行直至形成防反射层4为止的工序,从而制作比较例2的光学层叠体。
[0158]
(比较例4)
[0159]
在比较例4的光学层叠体的制作中,作为透明基材2,准备厚度80μm的由三乙酰纤维素(tac)构成的膜,使用涂布法在该基材上形成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
[0160]
(高折射率层的涂液调制)
[0161]
使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异氰脲酸eo改性二丙烯酸酯和二羟甲基三环癸烷二丙烯酸酯、三氧化二锑、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以固体成分成为40重量%的方式溶解于作为溶剂的异丙醇中,调制高折射率层用的涂液。需要说明的是,固体成分是指涂液中除溶剂以外的物质,这里是指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等光聚合性预聚物、三氧化二锑和引发剂。
[0162]
将该高折射率层用涂布液通过凹版印刷法按照干燥膜厚成为4μm的方式涂布于作为透明基材的三乙酰纤维素膜(膜厚80μm)表面,在80℃烘箱中干燥1分30秒后,从18cm的距离照射3秒钟160w的高压水银灯,从而使其固化,形成高折射率层。该高折射率层也作为硬涂层发挥作用。
[0163]
(低折射率层的涂液调制)
[0164]
为了形成低折射率层,调制以下的涂液来形成。
[0165]
添加4重量%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18重量%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28.5重量%配合比例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40重量%平均粒径60nm的中空二氧化硅粒子、8重量%α-羟基酮系引发剂、1.5重量%改性有机硅化合物(官能团当量3900g/mol),制作低折射率涂布剂(聚合性组合物)。
[0166]
使低折射率涂布剂溶解、分散在作为溶剂的正丁醇中,制作固体成分(低折射率涂布剂)3.0重量%的低折射率层用的涂液。
[0167]
使用凹版印刷法将低折射率层用的涂液按照干燥膜厚成为100nm的方式涂布于高折射率层的表面,形成涂布层,在80℃烘箱中干燥1分30秒后,在氮气氛下(氧浓度1000ppm),在与160w的高压水银灯相距18cm的距离处照射3秒钟来自高压水银灯的光,从而使涂布层固化,形成低折射率层,得到比较例4的防反射膜。
[0168]
(比较例5)
[0169]
通过日本特开2019-70756号公报中记载的制造方法,获得比较例5的光学层叠体。
[0170]“反射光的色度的测定”[0171]
将如此获得的实施例1~实施例3、比较例1~比较例5的光学层叠体的透明基材2侧的面分别使用丙烯酸系透明粘着剂贴附于黑色丙烯酸板的表面,制作可除去背面反射的试验体。然后,从各光学层叠体的与透明基材2相反一侧的面,使用日本分光制v-550,对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以入射角5
°
入射由标准光源d65发出的波长380nm~780nm的光,使用计算式,根据反射光谱计算出反射光的色度。作为色度,算出cie-lab表色系中的a*值和b*值。将该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对于实施例1~实施例3、比较例1~比较例3,也示于图3和图4中。
[0172]
另外,对于各光学层叠体的试验体,与对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以入射角5
°
入射上述光时同样地操作,以入射角10
°
、20
°
、25
°
、30
°
、40
°
、50
°
入射,算出反射光的色度。将该结果示于表1中。另外,对于实施例1~实施例3、比较例1~比较例3,示于图3和图4中。
[0173]
图3是示出了对实施例1~实施例3、比较例1~比较例3的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以入射角5
°
、10
°
、20
°
、30
°
、40
°
、50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色度的图表。图4是将图3的图表的中心部放大示出的图表。图4中,在坐标上的点附近所记载的数字是与坐标上的点对应的入射角(
°
)。
[0174]
另外,对于实施例1~实施例3、比较例1~比较例5的光学层叠体,分别算出各入射角的|a

|/|b

|,求出以入射角5
°
、10
°
、20
°
、25
°
、30
°
入射时的|a

|/|b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以及以入射角5
°
、10
°
、20
°
、25
°
、30
°
、40
°
入射时的|a

|/|b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将该结果示于表1中。
[0175]
另外,确认以入射角5
°
~25
°
入射时的反射光在cie-lab表色系中的a

值和b

值是否变化为其他象限,换句话说,是否保留在同一象限内,并根据下述基准进行评价。“〇”的情况是指色调变化小,
“×”
的情况是指与其相比色调变化大。
[0176]“基准”[0177]
〇:保留在同一象限内。
[0178]
×
:不保留在同一象限内。
[0179]“反射光的色相的评价”[0180]
对于反射光的色度测定中使用的实施例1、比较例2、比较例3的光学层叠体的试验体,分别拍摄对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以入射角5
°
、10
°
、20
°
、30
°
、40
°
入射上述光时的各试验体的颜色。
[0181]
图5是对实施例1、比较例2、比较例3的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以入射角5
°
、10
°
、20
°
、30
°
、40
°
入射光时的各试验体的照片。
[0182]
另外,对于反射光的色度测定中使用的实施例1~实施例3、比较例1~比较例3的光学层叠体的试验体,从各光学层叠体的与透明基材2相反一侧的面使辨认角度变化并通过目测来辨认,根据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0183]“基准”[0184]
〇:不能辨认色相(色调的倾向)的变化。
[0185]
×
:能够确实地辨认色相(色调的倾向)的变化。
[0186]“马氏硬度测定”[0187]
使用fisher制picodentor hm-500、维氏压头,测定0.1mn的压入载荷时的马氏硬
度。然后,根据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0188]“基准”[0189]
〇:1000(n/mm2)以上。
[0190]
×
:小于1000(n/mm2)。
[0191]“耐钢丝棉滑动性能试验”[0192]
使用依据jis l0849的摩擦试验机i形,使摩擦体沿着实施例1、比较例2的光学层叠体(试验片)的表面水平往复运动,获得试验片。
[0193]
作为摩擦体,使用钢丝棉(邦士达株式会社制#0000号)。试验设定为:载荷1000g/cm2、行程75mm、速度150mm/s,测验用钢丝棉(sw)往复滑动10次时是否造成损伤。然后,根据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0194]
〇:没有造成损伤的情况。
[0195]
×
:造成损伤的情况。
[0196]
如表1、图3和图4所示,满足上述(条件a)~(条件d)的实施例1~实施例3的光学层叠体在以入射角5
°
~40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色相变化小。另外,根据表1、图3和图4可以确认,实施例1~实施例3的光学层叠体中,使入射角5
°
~40
°
的光连续入射时的反射光具有类似的色相,且显示彩度随着入射角变大而变小的倾向。另外,如表1所示,实施例1~实施例3的光学层叠体的目测评价结果为
“○”

[0197]
进一步,实施例1~3除了满足(条件a)~(条件d)以外还满足(条件e)。即,实施例1~3中,以入射角5
°
~25
°
入射时的反射光在cie-lab表色系中的a

值和b

值不会变化为其他象限而是保留在同一象限内。这表示:在例如将设有实施例1~3的光学层叠体的显示装置设置于汽车的副仪表板等的情况、设置于后座的前方顶蓬的情况下,从后座辨认时的色调变化少,适合于这样的用途。
[0198]
与此相对,不满足上述(条件a)~(条件c)中的任一个以上条件的比较例1~比较例3的光学层叠体中,如表1、图3和图4所示,与实施例1~实施例3的光学层叠体相比,以入射角5
°
~40
°
入射光时的反射光的色相变化大。另外,如表1所示,比较例1~比较例3的光学层叠体的目测评价结果为
“×”

[0199]
除此以外,对于比较例2和比较例5,不满足(条件e),在将设有比较例2和比较例5的光学层叠体的显示装置设置于汽车的副仪表板等的情况、设置于后座的前方顶蓬的情况下,从后座辨认时的色调变化大,与实施例1~3的光学层叠体相比,不适合于这样的用途。
[0200]
如图5所示,实施例1的光学层叠体中,在使辨认角度从入射角5
°
变化到20
°
的情况下,虽然可辨认出蓝色的色相,但随着入射角变大,彩度变小。而且,实施例1的光学层叠体中,入射角30
°
、40
°
时变成基本无彩色。
[0201]
与此相对,如图5所示,比较例2的光学层叠体中,入射角5
°
、10
°
时可辨认出紫色的色相,入射角20
°
、30
°
时可辨认出黄绿色的色相,入射角40
°
时可辨认出绿色的色相。即,比较例2的光学层叠体中,入射角5
°
、10
°
与入射角20
°
、30
°
和入射角40
°
时各自辨认出的颜色的色相不同。
[0202]
另外,比较例3的光学层叠体中,入射角5
°
、10
°
时可辨认出蓝色的色相,入射角20
°
时可辨认出紫色的色相,入射角30
°
、40
°
时可辨认出紫红色的色相。即,比较例3的光学层叠体中,入射角5
°
、10
°
与入射角20
°
和入射角30
°
、40
°
时各自辨认出的颜色的色相不同。
[0203]
由马氏硬度测定的结果可知:在通过涂布来制作防反射层从而得到了光学层叠体的比较例4和比较例5中,与通过溅射来制作防反射层并在其上形成防污层从而得到了光学层叠体的实施例1~3和比较例1~3相比,硬度显著降低。
[0204]
这是因为:由于通过溅射来形成无机薄膜,因此与涂布法相比形成了致密且硬的膜。
[0205]
由耐钢丝棉滑动性能试验的结果可知:比较例4和比较例5中,与实施例1~3和比较例1~3相比,耐钢丝棉滑动性降低。
[0206]
符号说明
[0207]
1:光学层叠体;2:透明基材;3:硬涂层;4:防反射层;4a、4c:低折射率材料层;4b:高折射率材料层;5:防污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