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内窥镜器具辅助装置与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01:46: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器具辅助装置与内窥镜。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微创手术,其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内窥镜包括操作部与插入部,插入部包括插入管与先端头,先端头与插入管前端的弯曲部连接,插入管的后端与操作部连接,在先端头设有摄像单元、照明单元、工作钳道、水汽通道等。其中,器具可以通过工作钳道出至先端头的前侧,以对病灶位置进行取样或治疗。
3.在专利号为us20030040657a1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器具通道具有摆动支架,在远端开口附近,通过器具通道将从远端开口引出的器具的远端部分穿过其中,使得摆动支架可以自由摆动。通过向近侧拉动倾斜线来操纵摆动支架。因此,基于摆动支架,可控制器具的远端部分在从内窥镜的向右和向左方向上的视野中心附近的位置摆动。这种内窥镜可实现病灶位置在被视野中捕获的同时,便于切除病变的粘膜。
4.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摆动支架设置于器具通道内,摆动支架难以控制器具进行较大角度的摆动,并且摆动支架存在清洗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器具辅助装置与内窥镜,用以解决或改善现有的内窥镜配置的摆动支架存在清洗困难,难以控制器具进行较大角度摆动的问题。
6.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器具辅助装置,包括:安装座、抬钳部件及驱动组件;所述安装座用于与内窥镜的先端头连接;所述抬钳部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抬钳部件连接,以控制所述抬钳部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7.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抬钳部件在所述先端头的前端面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先端头的钳道出口所在的区域错位;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抬钳部件在所述前端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钳道出口所在的区域至少部分重叠,以使得所述抬钳部件与伸出所述钳道出口的器具抵接。
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连接部与容纳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先端头的侧壁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容纳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容纳部内设有容纳腔;
9.所述抬钳部件包括第一偏转块;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偏转块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偏转块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形下,所述第一偏转块隐藏于所述容纳腔内;在所述第一偏转块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形下,所述驱动组件还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偏转块在所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牵引件与引导件;所述第一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偏转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引导件设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引导件
的第一端设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引导件的第二端设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引导件通过引导斜面引导所述第一偏转块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二连接部与保护部;
12.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保护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先端头的侧壁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保护部沿所述先端头的轴向设于所述先端头的前侧;
13.所述保护部的至少部分沿所述先端头的周向延伸,以在所述保护部的内侧形成保护空间,所述抬钳部件设于所述保护空间内,并与所述保护部的内壁面连接。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抬钳部件包括第二偏转块,所述第二偏转块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护部的内壁面转动连接;
15.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偏转块的第二端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偏转块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偏转块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先端头的前端面,所述第二偏转块的第二端远离所述先端头的前端面;
17.所述保护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前端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偏转块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前端面的垂直距离。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二牵引件具有钢丝牵引绳;所述安装座设有牵引通道;
19.所述钢丝牵引绳插装于所述牵引通道内,并沿所述牵引通道的延伸方向排布;所述钢丝牵引绳的第一端伸入至所述保护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二偏转块的第二端连接。
2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抬钳部件包括电致形变件,所述电致形变件与所述保护部的内壁面连接。
2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抬钳部件相对于所述先端头的中轴线的径向距离大于所述钳道出口的中心相对于所述先端头的中轴线的径向距离;
22.在所述抬钳部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抬钳部件朝向所述内窥镜的上方向与所述器具形成抵接。
2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窥镜,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器具辅助装置。
2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窥镜为直视内窥镜,所述器具从所述钳道出口的伸出方向、所述先端头的中轴线及所述先端头上的摄像模组的光轴彼此平行。
2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窥镜器具辅助装置与内窥镜,在将安装座安装于内窥镜的先端头后,由于抬钳部件设于安装座上,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实现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可基于抬钳部件在工作钳道外侧的状态切换,控制伸出工作钳道后的器具进行相对较大角度的摆动,在辅助器具对病灶位置进行取样或治疗的同时,也便于对其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器具辅助装置在先端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之一;
28.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图1中抬钳部件处于第一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图1中抬钳部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器具辅助装置在先端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之二;
31.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图4中第一偏转块的第一端处于容纳腔内的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图4中第一偏转块的第一端处于容纳腔内的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在第一偏转块的第一端在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偏转块与引导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在第一偏转块的第一端在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偏转块与引导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
36.100:安装座;201:第二偏转块;202:第一偏转块;300:驱动组件;400:器具;500:先端头;51:钳道出口;52:前端面;101:第二连接部;102:保护部;111:第一连接部;112:容纳部;21:连接轴;121:牵引通道;301:第二牵引件;311:第一牵引件;312:引导件;31:引导斜面;32: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下面结合图1-图8描述本发明的一种内窥镜器具辅助装置与内窥镜。
39.如图1与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器具辅助装置,包括:安装座100、抬钳部件及驱动组件300。
40.安装座100用于与内窥镜的先端头500连接;抬钳部件与安装座100连接,驱动组件300与抬钳部件连接,以控制抬钳部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41.在抬钳部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抬钳部件在先端头500的前端面52上的垂直投影与先端头500的钳道出口51所在的区域错位。此时,器具400通过钳道出口51伸出至先端头500的前侧,抬钳部件与器具400彼此分离,以使得器具400在先端头500的前侧处于自然伸出状态,并处于初始位置。
42.在抬钳部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抬钳部件在先端头500的前端面52的垂直投影与钳道出口51所在的区域至少部分重叠,以使得抬钳部件与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抵接。此时,基于抬钳部件对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的抵接作用,可使得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相对其初始位置发生摆动。显然,在抬钳部件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时,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恢复至初始位置。
43.具体地,本实施例在将安装座100安装于内窥镜的先端头500后,由于抬钳部件设
于安装座100上,并在驱动组件300的驱动下实现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可基于抬钳部件在工作钳道外侧的状态切换,控制伸出工作钳道后的器具400进行相对较大角度的摆动,在辅助器具400对病灶位置进行取样或治疗的同时,也便于对抬钳部件进行清洗。
44.在此,本实施例所示的内窥镜器具400辅助装置尤其适用于视向角为0
°
的直视内窥镜。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安装座100包括第二连接部101与保护部102。
46.第二连接部101与保护部102连接,第二连接部101与先端头500的侧壁可拆卸式连接,保护部102沿先端头500的轴向设于先端头500的前侧。
47.保护部102的至少部分沿先端头500的周向延伸,以在保护部102的内侧形成保护空间,抬钳部件设于保护空间内,并与保护部102的内壁面连接。
48.在此,本实施例所示的安装座100可以为圆心角大于180
°
且能够进行弹性形变的环形构件,例如,安装座100可以为侧面设有开口的环形构件,安装座100也可以为侧面呈全封闭的环形构件。
49.在一些示例中,环形构件的内径小于先端头500的外径,环形构件上的第二连接部101可在变形后装配于先端头500的侧壁。
50.与此同时,环形构件上的保护部102用于包覆抬钳部件,使得抬钳部件不与人体的自然腔体的内壁直接接触,用于保护粘膜。
51.其中,保护部102上的各个棱边均设有圆弧形倒角,以使得在插入的过程中,保护部102不会割伤人体的组织。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抬钳部件包括第二偏转块201,第二偏转块201的第一端通过转接轴与保护部102的内壁面转动连接。
53.驱动组件300与第二偏转块201的第二端连接,并驱动第二偏转块201相对于安装座100偏转,以使得第二偏转块201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54.如此,在第二偏转块201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偏转块201朝向先端头500的中轴线的一侧面与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分离,而在第二偏转块201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偏转块201朝向内窥镜的上方向与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形成抵接,以使得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朝向先端头500上的摄像模组的一侧偏转。
55.其中,内窥镜的上方向通常指的是先端头500上的从钳道出口51至摄像模组的延伸方向。
56.在此,为了较好地控制第二偏转块201与器具400的抵接状态,本实施例在第二偏转块201朝向先端头500的一侧面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用于与器具400的侧壁适配。
5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较好地控制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的偏转,本实施例可设置第二偏转块201的第一端靠近先端头500的前端面,第二偏转块201的第二端远离先端头500的前端面。
58.由于第二偏转块201的第一端与保护部102的内壁面转动连接,驱动组件300与第二偏转块201的第二端连接,则在通过驱动组件300对第二偏转块201的第二端施加驱动力时,可使得第二偏转块201的第二端与器具400相靠近或相远离,从而实现第二偏转块201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59.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第二偏转块201在任何状态下始终处于保护空间内,本实施例设置保护部102远离第二连接部101的一端相对于前端面52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偏转块201的第二端相对于前端面52的垂直距离。
6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较好地控制第二偏转块201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本实施例所示的驱动组件300包括第二牵引件301,第二牵引件301采用钢丝牵引绳;安装座100设有沿先端头500的轴向延伸的牵引通道121。
61.钢丝牵引绳插装于牵引通道121内,并沿牵引通道121的延伸方向排布;钢丝牵引绳的第一端伸入至保护空间内,并与第二偏转块201的第二端连接。
62.在此,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二牵引件301包括丝杠驱动机构,丝杠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钢丝牵引绳的第二端连接。基于丝杠驱动机构对钢丝牵引绳的第二端施加的牵引力,可控制钢丝牵引绳在牵引通道121内往复移动。
63.如此,在钢丝牵引绳相对于牵引通道121朝向先端头500的前侧移动时,钢丝牵引绳的第一端可驱动第二偏转块201的第二端朝向先端头500的中心的一侧偏转,直至第二偏转块201与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抵接。
64.相应地,在钢丝牵引绳相对于牵引通道121朝向先端头500的后侧移动时,钢丝牵引绳的第一端可驱动第二偏转块201的第二端朝向背离先端头500的中心的一侧偏转,直至第二偏转块201与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分离。
65.如图3所示,在沿着牵引通道121的延伸方向对钢丝牵引绳施加牵引力时,钢丝牵引绳会相对于牵引通道121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带动第二偏转块201相对于保护部102的转动,以实现第二偏转块201与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抵接或分离,从而控制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抬高或下落。
66.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示的抬钳部件包括电致形变件,电致形变件与保护部102的内壁面连接;驱动组件300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与电致形变件电性连接,以控制电致形变件的通电状态。其中,电路板通过沿内窥镜的插入管延伸的导线与电致形变件电性连接。
67.在实际应用中,基于电致形变件在通电时发生形变,而在断电时恢复形变的特性,在通过电路板控制电致形变件断电时,电致形变件处于第一状态,电致形变件与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分离。
68.相应地,在通过电路板控制电致形变件通电时,电致形变件处于第二状态,并实现与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抵接。
69.因此,本实施例通过控制电致形变件的通电状态,可便捷地控制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的偏转。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安装座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11与容纳部112;第一连接部111与先端头500的侧壁可拆卸式连接;容纳部112与第一连接部111连接,容纳部112的一端靠近先端头500的前端,另一端朝向先端头500的后端延伸;容纳部112内设有沿先端头500的轴向贯穿的容纳腔。
71.其中,第一连接部111可以为沿先端头500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构件,第一连接部111套装于先端头500的侧壁上。
72.进一步地,抬钳部件包括第一偏转块202;驱动组件300与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一端
连接,并驱动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一端沿先端头500的轴向在容纳腔内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偏转块202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形下,第一偏转块202隐藏于容纳腔内;在第一偏转块202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形下,驱动组件300还用于驱动第一偏转块202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73.在此,本实施例在第一偏转块202朝向先端头500的中轴线的一侧面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用于与器具400的侧壁适配。
74.如图5所示,在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一端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偏转块202位于容纳腔内。
75.如图6所示,在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一端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一端的一端可转动地设于容纳腔内,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二端伸出容纳腔外,并位于先端头500的前侧,驱动组件300还用于驱动第一偏转块202相对于安装座100偏转,以使得第一偏转块202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76.在实际应用中,在将内窥镜的先端头500朝向人体内插入时,本实施例可先将安装座100的第一连接部111与先端头500的侧壁连接,再将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一端容置于容纳腔内的第一位置,以使得在插入的过程中,抬钳部件不外露,从而避免对人体造成划伤。
77.在先端头500到达病灶部位,且器具400从钳道出口51伸出时,本实施例可先通过驱动组件300控制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一端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由于在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一端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于容纳腔内,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二端伸出容纳腔外,则在通过驱动组件300对第一偏转块202施加驱动力时,第一偏转块202会相对于安装座100偏转。
78.因此,本实施例可基于第一偏转块202的状态切换,控制伸出工作钳道后的器具400进行相对较大角度的摆动,以辅助器具400对病灶位置进行取样或治疗。
79.在此,本实施例基于抬钳部件的布置设计,也便于在术后对抬钳部件进行清洗。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与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300包括第一牵引件311与引导件312。第一牵引件311也可采用上述实施例所示的由丝杠驱动机构与钢丝牵引绳构成的牵引机构,在此,对第一牵引件311的具体结构不再一一赘述。
81.第一牵引件311的一端与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一端设有连接轴21;引导件312设于容纳腔中,引导件312的第一端设于第一位置,引导件312的第二端设于第二位置,引导件312的第二端设有限位槽32,引导件312通过引导斜面31引导第一偏转块20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82.如图7和图8所示,引导件312设有引导斜面31,引导斜面31从引导件312的第一端延伸至引导件312的第二端,以使得引导件312的第一端相对于先端头500的中轴线的径向距离大于引导件312的第二端相对于先端头500的中轴线的径向距离。
83.如图7所示,在第一牵引件311通过钢丝牵引绳驱动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一端处于容纳部112内的第一位置时,第一偏转块202背离先端头500的中轴线的一侧面与引导斜面31贴合,或者第一偏转块202上的连接轴21与引导斜面31贴合。此时,第一偏转块202与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不存在作用关系。
84.如图8所示,在第一牵引件311通过钢丝牵引绳驱动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一端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在引导斜面31的引导下,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二端逐
渐朝向器具400靠近,直至第一偏转块202上的连接轴21移动至限位槽32内。此时,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二端位于容纳腔外,再通过第一牵引件311对第一偏转块202施加牵引力时,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二位置保持不变。由于第一偏转块202上的连接轴21可转动地设于限位槽32内,在第一牵引件311对第一偏转块202施加的牵引力的作用下,第一偏转块202会发生偏转,以实现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85.其中,在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一端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形下,为了便于通过第一牵引件311驱动第一偏转块202进行偏转,本实施例将第一牵引件311与第一偏转块202的第一端上的背离先端头500的中轴线的一侧面连接,以便于第一牵引件311对第一偏转块202施加牵引力,使得第一偏转块202相对于连接轴21的中轴线转动,实现第一偏转块202与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抵接或分离,从而控制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抬高或下落。
86.基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为了较好地控制伸出钳道出口51的器具400的偏转,本实施例还设置抬钳部件相对于先端头500的中轴线的径向距离大于钳道出口51的中心相对于先端头500的中轴线的径向距离。
87.优选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内窥镜,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器具辅助装置。
88.具体地,由于本实施例所示的内窥镜包括内窥镜器具辅助装置,内窥镜器具辅助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则本实施例所示的内窥镜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89.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内窥镜为直视内窥镜,在器具沿工作钳道插入,并初始从钳道出口伸出时,器具从钳道出口的伸出方向分别先端头的中轴线及先端头上的摄像模组的光轴平行。
9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