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01:36: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微创手术,其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内窥镜包括操作部与插入部,插入部包括插入管与插入部,插入部与插入管前端的弯曲部连接,插入管的后端与操作部连接,在插入部设有摄像单元、照明单元、工作钳道、水汽通道等。其中,器具可以通过工作钳道出至插入部的前侧,以对病灶位置进行取样或治疗。
3.在专利号为jp1993184534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升高装置,尽管这种升高装置可以控制伸出工作钳道的器具摆动,以满足对病灶位置的取样或治疗需求,但是,由于升高装置通常设置于工作钳道内,在实际应用中,升高装置存在清洗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以解决现有内窥镜难以在通过升高装置驱动器具摆动的同时,还兼顾到对升高装置的便捷式清洗的问题。
5.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包括:插入部、器具控制部及驱动部;所述插入部内设有工作钳道,所述工作钳道用于供器械进出;所述器具控制部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头端座;所述器具控制部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至少部分壁面为可形变的弹性壁面;所述弹性壁面用于与所述器械接触,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弹性壁面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6.其中,在所述弹性壁面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形下,所述弹性壁面与所述器械分离,以使得所述器械位于所述工作钳道内的第一位置;
7.在所述弹性壁面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形下,所述弹性壁面与所述器械之间抵接,以使得所述器械位于所述工作钳道内的第二位置。
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器具控制部设于所述工作钳道的内壁上。
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器具控制部设置的位置与所述插入部的前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为2-10mm。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工作钳道的内壁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与弹性薄膜密封连接,以使得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弹性薄膜围成所述器具控制部。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块与牵引件;所述驱动块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牵引件与所述驱动块连接,所述牵引件沿所述插入部的延伸方向设置,以驱动所述驱动块与所述弹性壁面抵接或分离;
12.其中,在所述驱动块与所述弹性壁面抵接的情形下,所述弹性壁面凸出于所述工作钳道的内壁面;在所述驱动块与所述弹性壁面分离的情形下,所述弹性壁面与所述工作
钳道的内壁面齐平。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块具有朝向所述工作钳道的轴心的驱动面,所述驱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与所述器具的外壁面适配。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窥镜还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插入部的后端连接,所述驱动部还包括设于所述操作部的驱动元件;
15.所述牵引件包括钢丝牵引绳;所述插入部设有牵引通道,所述牵引通道沿所述插入部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钢丝牵引绳设于所述牵引通道内,所述钢丝牵引绳的前端与所述驱动块连接,所述钢丝牵引绳的后端与所述驱动元件连接;
16.其中,所述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钢丝牵引绳沿所述插入部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钢丝牵引绳牵引所述驱动块与所述弹性壁面抵接或分离。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纳腔的全部壁面为弹性壁面,以使得所述器具控制部形成为可变形的囊腔;
18.所述囊腔的外壁与所述工作钳道的内壁连接,所述驱动部用于向所述囊腔内充入或抽出流体介质,以使得所述囊腔的形状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19.其中,在所述囊腔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形下,所述囊腔内充入有所述流体介质,在所述囊腔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形下,所述流体介质从所述囊腔内排出,所述囊腔在所述第一状态的体积大于所述囊腔在所述第二状态的体积。
2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窥镜还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插入部的后端连接;
21.所述插入部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沿所述插入部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流体通道的前端与所述囊腔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后端与所述操作部上的转接口连通。
2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窥镜为直视内窥镜,所述插入部包括头端座,所述头端座上的工作钳道的中轴线、所述头端座上设置的摄像模组的光轴分别与所述头端座的中轴线平行。
2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窥镜,在器具通过工作钳道伸出内窥镜的头端后,通过驱动部控制器具控制部的弹性壁面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可适应地基于弹性壁面驱动器械在工作钳道内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便捷地控制伸出钳道口的器具相对于内窥镜的头端座进行偏摆。在此,由于器具控制部的相关驱动结构内置于其容纳腔中,对器具控制部不存在清洗死角,从而便于对器具控制部清洗与消毒。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中器具控制部的弹性壁面处于第一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中器具控制部的弹性壁面处于第二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块与弹性壁面接触,并对器具形成抵接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中囊腔处于第一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中囊腔处于第二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100:插入部;200:器具控制部;300:驱动部;400:器具;11:插入管;12:头端座;121:工作钳道;122:摄像模组;123:水汽喷口;124:光窗;201:容纳槽;202:弹性薄膜;211:囊腔;212:流体通道;301:驱动块;302:牵引件;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下面结合图1-图5描述本发明的一种内窥镜。
34.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包括:插入部100、器具控制部200及驱动部300;插入部100内设有工作钳道121,工作钳道121用于供器具400进出;器具控制部200设置于插入部100的头端座;器具控制部200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的至少部分壁面为可形变的弹性壁面;弹性壁面用于与器具400接触,驱动部300用于驱动弹性壁面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35.其中,在弹性壁面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形下,弹性壁面与器具400分离,以使得器具400位于工作钳道121内的第一位置。
36.在弹性壁面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形下,弹性壁面与器具400抵接,以使得器具400位于工作钳道121内的第二位置。
37.具体地,在器具400通过工作钳道121伸出内窥镜的头端后,通过驱动部300控制器具控制部200的弹性壁面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可适应地基于弹性壁面驱动器具400在工作钳道121内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便捷地控制伸出钳道口的器具400相对于内窥镜的头端座进行偏摆。在此,由于器具控制部200的相关驱动结构内置于其容纳腔中,对器具控制部200不存在清洗死角,从而便于对器具控制部200清洗与消毒。
38.在此,本实施例所示的插入部100包括插入管11与头端座12,头端座12与插入管11的前端连接。本实施例所示的工作钳道121设于头端座12中,且头端座12远离插入管11的端面为插入部100的前端面。其中,在头端座12还设置有摄像模组122、水汽喷口123及光窗124等。
39.与此同时,本实施例所示的内窥镜为视向角为0
°
的直视内窥镜,头端座12上的工作钳道121的中轴线、头端座12上设置的摄像模组122的光轴分别与头端座12的中轴线平行。
40.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所示的器具控制部200可设置于工作钳道121外,以基于器具控制部200上弹性壁面的状态切换,控制器具400以相对较大角度的摆动。例如,在不影响内窥镜的拍摄功能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可将器具控制部200设于头端座12的侧壁或头端座12的前端面。
4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器具控制部200在头端座12的集成化设计,本实施例将器具控制部200设于工作钳道121的内壁上。
42.如此,在器具控制部200的弹性壁面处于第一状态时,弹性壁面未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器具控制部200沿径向在工作钳道121占用的空间较小,器具控制部200的弹性壁面不会与器具400的表面接触,或者器具控制部200的弹性壁面即使与器具400的表面接触,但是,弹性壁面与器具400之间的接触力小于预设值,以使得器具400位于工作钳道121内的第一位置。
43.相应地,在器具控制部200的弹性壁面处于第二状态时,弹性壁面朝向工作钳道121的中心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器具控制部200沿径向在工作钳道121占用的空间较大,器具控制部200的弹性壁面与器具400相抵接,且弹性壁面与器具400之间的接触力大于预设值,以使得器具400位于工作钳道121内的第二位置。
44.在此,本实施例可将器具控制部200设于工作钳道121远离摄像模组122的一侧的内壁上,以使得器具控制部200的弹性壁面在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可驱动器具400朝向摄像模组122的一侧摆动,直至达到上述第二位置。
45.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基于器具控制部200控制伸出钳道口的器具400摆动,本实施例将器具控制部200设置的位置与插入部100的前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为2-10mm。
46.在一些示例中,本实施例可具体将器具控制部200的位置与插入部100的前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设置为2mm、5mm、8mm、10mm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工作钳道121的内壁设有容纳槽201,容纳槽201的槽口与弹性薄膜202密封连接,以使得容纳槽201与弹性薄膜202围成器具控制部200。
48.在此,本实施例基于对器具控制部200的优化设计,在驱动部300从器具控制部200的内侧施加驱动时,例如,在向器具控制部200的容纳腔内充气,或者通过抬高装置对弹性薄膜202施加作用力时,弹性薄膜202可定向地朝向工作钳道121的中心的一侧凸起,以驱动器具400在工作钳道121内摆动。
49.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容纳槽201可以为槽底呈圆弧状的凹槽31,弹性薄膜202可以为透明的橡胶膜。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驱动部300包括驱动块301与牵引件302;驱动块301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容纳腔内,牵引件302与驱动块301连接,牵引件302沿插入部100的延伸方向设置。如此,在通过牵引件302对驱动块301施加牵引力时,可控制驱动块301相对于转轴所在的中轴线转动,以实现驱动驱动块301与弹性壁面抵接或分离。
51.其中,在驱动块301与弹性壁面抵接的情形下,弹性壁面凸出于工作钳道121的内壁面;在驱动块301与弹性壁面分离的情形下,弹性壁面与工作钳道121的内壁面齐平。
52.具体地,本实施例可在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容纳槽201内安装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容纳槽201的槽壁固定连接,且转轴与工作钳道121的中轴线垂直。
53.相应地,本实施例将驱动块301的一端与转轴转动连接,将驱动块301的另一端与牵引件302的一端连接,且驱动块301具有朝向工作钳道121的轴心的驱动面,驱动面设有凹槽31,凹槽31用于与器具400的外壁面适配。
54.如图2与图3所示,在牵引件302的牵引下,驱动块301可朝向工作钳道121的中心的一侧偏转,弹性薄膜202在驱动块301的带动下凸出于工作钳道121的内壁面,并与器具400的外壁面抵接。同时,在弹性薄膜202与器具400的外壁面抵接时,器具400位于驱动块301的凹槽31中,从而驱动块301能够稳定且可靠地驱动器具400在工作钳道121内摆动(升降)。
5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捷可靠地对驱动块301施加牵引力,本实施例所示的内窥镜还包括操作部;操作部与插入部100的后端连接,驱动部300还包括设于操作部的驱动元件。
56.牵引件302包括钢丝牵引绳;插入部100设有牵引通道,牵引通道沿插入部100的延伸方向设置,钢丝牵引绳设于牵引通道内,钢丝牵引绳的前端与驱动块301连接,钢丝牵引绳的后端与驱动元件连接。在此,本实施例可将牵引通道设置于插入部100的外壁上,并尽可能地确保插入部100的外壁的光滑,以减小插入时对患者带来的不适。
57.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驱动元件设于操作部内,驱动元件可以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或伸缩驱动机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只要便于驱动钢丝牵引绳沿插入部100的延伸方向移动即可。
58.在一些示例中,本实施例所示的驱动元件也可以为带有斜面的移动件,操作人员可通过操作部上的按钮输入驱动力,通过按钮的端部对驱动元件上的斜面施加定向的作用力,以使得驱动元件沿插入部100的延伸方向移动,进而由驱动元件带动钢丝牵引绳沿插入部100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得钢丝牵引绳牵引驱动块301与弹性壁面抵接或分离。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容纳腔的全部壁面为弹性壁面,以使得器具控制部200形成为可变形的囊腔211。
60.囊腔211的外壁与工作钳道121的内壁连接,驱动部300用于向囊腔211内充入或抽出流体介质,以使得囊腔211的形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61.在实际应用中,在囊腔211内没有流体介质时,囊腔211处于扁平状态,并处于第一状态。显然,在此状态下,囊腔211紧贴工作钳道121,不占用工作钳道121的内部空间,在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器具400插入至工作钳道121内时,器具400处于工作钳道121内的第一位置。
62.相应地,在囊腔211处于第一状态时,囊腔211内充入有流体介质,在流体介质的压力作用下,囊腔211发生膨胀,使得囊腔211在第一状态的体积大于囊腔211在第二状态的体积。由于囊腔211在第一状态时体积增大,工作钳道121内的空间会相应地减小,由膨胀后的囊腔211驱使器具400朝向摄像模组122的一侧摆动,直至到达工作钳道121内的第二位置。
63.在此,本实施例可通过调节输入的流体介质的量来控制器具400在工作钳道121内的具体位置。
64.其中,流体介质既可以为气体介质,也可以为液体介质,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在流体介质为气体介质时,气体介质可以为纯净的空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在流体介质为液体介质时,液体介质可以为纯净水。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5所示,为了便于向囊腔211内充入流体介质,本实施例所示的插入部100设有流体通道212,流体通道212沿插入部100的延伸方向设置,流体通道212的前端与囊腔211连通,流体通道212的后端与操作部上的转接口连通。
66.在此,本实施例可将流体通道212设置于插入部100的外壁上,并尽可能地确保插
入部100的外壁的光滑,以减小插入时对患者带来的不适。
6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