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瓣膜夹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01:43: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瓣膜夹合系统。


背景技术:

2.心脏瓣膜如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会导致血液从心室反流至心房。现有一种微创治疗手术,基于瓣膜的缘对缘修复原理,将夹合装置通过输送装置输送至二尖瓣处或三尖瓣处,操作夹合装置夹住瓣膜的两个瓣叶,从而达到固定瓣叶的部分对合缘、减少二尖瓣反流或三尖瓣反流的目的。
3.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在现有技术中,夹合装置30的连接管31和输送装置40的推送管41通过卡块卡槽连接或圆弧扣合连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推送管41和连接管31中穿设有一芯轴,用于将推送管41远端的向内偏置的卡块向外顶起使其卡入连接管31的卡槽中或支撑连接管31和推送管41的圆弧扣合位。当芯轴抽离推送管41与连接管31的连接位置50,即解除推送管41与连接管31的连接。推送管41与连接管31现有的连接方式对芯轴与连接位置50的配合精度要求高,若配合间隙过紧,芯轴在抽离过程中受到连接位置50产生的摩擦力过大,容易造成芯轴弯折或断裂;若配合间隙过大,则推送管41与连接管31连接不稳定,连接位置50容易发生倾斜或偏置卡点,不仅影响芯轴的移动,而且导致夹合装置30与输送装置40难以顺畅地解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瓣膜夹合系统,该瓣膜夹合系统的夹合装置与输送装置的连接方式既能够保证该瓣膜夹合系统中夹合装置和输送装置连接时保持稳定连接,也能够确保夹合装置与输送装置解除连接后能顺畅地解脱。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瓣膜夹合系统,包括夹合装置及输送装置。夹合装置包括连接件、至少两个钳臂及连接至少两个钳臂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至少两个钳臂相对连接件张开或闭合。连接件沿轴向设有第一通孔。输送装置包括推送轴、芯轴及至少一个锁紧件。推送轴沿轴向设有第二通孔。推送轴的远端与连接件的近端插接,第二通孔连通第一通孔,芯轴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中并与驱动组件可拆卸连接;至少一个锁紧件连接连接件,朝近端拉紧至少一个锁紧件,使得连接件与推送轴保持连接。
6.本发明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推送轴与连接件采用插接的连接方式,通过拉紧锁紧件,使得连接件与推送轴保持稳定连接;当放松锁紧件,则连接件与推送轴可解除连接。这样,避免像现有技术那样通过芯轴支撑推送轴和连接件的连接位置来实现二者之间的连接,对芯轴与连接位置的配合精度要求低,既不会导致芯轴弯折或断裂,也不会影响芯轴的移动。另外,也避免连接位置发生倾斜或偏置卡点,确保夹合装置与输送装置能顺畅地解脱。
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8.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通过卡块卡槽连接的夹合装置与输送装置在解除连接过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9.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通过圆弧扣合连接的夹合装置与输送装置在解除连接过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处于连接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4是图3中推送轴、连接件、芯轴及驱动轴沿轴向的剖视图。
12.图5是图4中推送轴沿轴向的剖视图。
13.图6是图5中对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7是图6中对接件沿径向的剖视图。
15.图8是图4中连接件沿轴向的剖视图。
16.图9是图3中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10是图3中推送轴、连接件以及锁紧件的其中一配合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11是图3中推送轴、连接件以及锁紧件的另一配合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12是图3中夹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13是图12中基座与连接件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14是图13中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15是图13中基座的侧视图。
23.图16是图13中基座沿xvi-xvi线的剖视图。
24.图17是图13中沿xvii-xvii线的剖视图。
25.图18是图12中基座与抓持件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9是图18中基座与抓持件组装后的侧视图。
27.图20是图19中xx部分的放大图。
28.图21是图3中连接件、基座、芯轴以及驱动轴处于配合使用状态时的剖视图。
29.图22是图3中瓣膜夹合系统的侧视图。
30.图23是图22中xxiii部分的放大图。
31.图2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32.图25是图24中xxv部分的放大图。
33.图2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的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7是图26中连接件与锁紧件处于配合状态时的剖视图。
35.图2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的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9是图28中连接件的第一连接部的剖视图。
37.图3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的对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31是图30中对接件的第二连接部的剖视图。
39.图3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33是图32中省略控制件及解锁件的瓣膜夹合系统的侧视图。
41.图34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35是图34中其中一钳臂与一滑动件及驱动件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36是图35中滑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37是图34中处于闭合状态的夹合装置的侧视图。
45.图38是图34中驱动件、基座、衬管及芯轴的其中一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46.图39是图34中驱动件、基座、衬管及芯轴的另一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8.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9.方位定义:为了描述清晰,以下将手术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远离操作者的一端称为“远端”;轴向指平行于医疗器械远端中心和近端中心连线的方向;径向指与轴向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述定义只是为了表述方便,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部件a与部件b的连接”是指部件a直接与部件b接触连接,或者部件a通过其他部件与部件b进行间接连接。
50.第一实施例
51.请参阅图3,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瓣膜夹合系统100,可用于二尖瓣或三尖瓣缘对缘修复,以治疗二尖瓣反流或三尖瓣反流。下文以瓣膜夹合系统100用于二尖瓣缘对缘修复为例进行详细说明。瓣膜夹合系统100包括夹合装置10和输送装置20,夹合装置10与输送装置20可拆卸连接,输送装置20可将夹合装置10经导管推送至心脏内或经心尖介入心脏内。本实施例采用经导管的方式将夹合装置10推送至心脏内。夹合装置10的近端可释放地连接到输送装置20,操作者将夹合装置10推送至患者的二尖瓣处,然后通过体外的控制手柄(图未示)远距离操作夹合装置10,将二尖瓣的两个瓣叶夹持在一起。当二尖瓣的瓣叶被缘对缘地对合在一起后,操作者即可解除输送装置20与夹合装置10之间的连接,使得夹合装置10可自输送装置20解脱,并作为植入物留在患者体内,以便将瓣叶的对合位置保持在一起,形成双孔化结构,减轻患者的二尖瓣反流。
52.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夹合装置10包括连接件11、至少两个钳臂12及连接至少两个钳臂的驱动组件13。驱动组件13用于驱动至少两个钳臂12相对连接件11张开或闭合。连接件11沿轴向设有第一通孔111。输送装置20包括推送轴21、芯轴22及至少一个锁紧件23。推送轴21沿轴向设有第二通孔211。推送轴21的远端与连接件11的近端插接,第二通孔211连通第一通孔111,芯轴22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一通孔111及第二通孔211中并与驱动组件13
可拆卸连接。至少一个锁紧件23连接连接件11,朝近端拉紧至少一个锁紧件23,使得连接件11与推送轴21保持连接。
53.上述瓣膜夹合系统100,推送轴21与连接件11采用插接的连接方式,通过拉紧锁紧件23,使得连接件11与推送轴21保持稳定连接;当放松锁紧件23,则连接件11与推送轴21可解除连接。这样,避免像现有技术那样通过芯轴22支撑推送轴21和连接件11的连接位置来实现二者之间的连接,对芯轴22与连接位置的配合精度要求低,既不会导致芯轴22弯折或断裂,也不会影响芯轴22的移动。另外,也避免连接位置发生倾斜或偏置卡点,确保夹合装置10与输送装置20能顺畅地解脱。
54.可以理解,推送轴21和连接件11保持稳定连接所需的拉紧力由锁紧件23提供,推送轴21和连接件11之间的连接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安全稳定且可控,仅通过拉紧或放松锁紧件23的简单操作就可以实现夹合装置10和输送装置20之间的连接或解脱,操作简单,便于手术。另外,相比于现有技术,由锁紧件23提供连接件11和推送轴21之间连接的拉紧力,避免通过芯轴22支撑推送轴21和连接件11实现二者之间的连接,即推送轴21与连接件11的连接不需要依靠芯轴22的支撑,因此,推送轴21与连接件11的连接位置既不会导致芯轴22弯折或断裂,也不会影响芯轴22的移动,保证芯轴22在第一通孔111及第二通孔211中推拉操作和解脱操作的稳定性,而且降低了对芯轴22的强度要求,有利于工艺生产。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211直径相等,便于芯轴22在第一通孔111及第二通孔211中移动。此外,推送轴21与连接件11采用插接的连接方式,当放松锁紧件23后,即推送轴21的远端与连接件11的近端可解脱分离,相对于现有技术,可避免夹合装置10与输送装置20的连接位置出现倾斜或偏置卡点而不能解脱的情况。夹合装置10即可以与输送装置20稳定连接,又可以与输送装置20快速解脱。
55.优选地,瓣膜夹合系统100整体由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纯钛、镍钛、钴铬合金等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以保证瓣膜夹合系统100进行手术时及夹合装置10植入人体后的安全性。进一步地,钳臂12与瓣叶接触的内表面上还可以施加活性药物,以促进瓣叶在钳臂12的内表面上的内皮细胞的爬覆及生长。
56.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9,连接件11包括主体部112及设于主体部112近端的第一对接部113,推送轴21包括轴管212及设于轴管212远端的对接件213,对接件213的远端设有第二对接部2131,第二对接部2131对合插接第一对接部113。这样,通过对接件213的第二对接部2131与连接件11的第一对接部113的对合插接,就可实现推送轴21的远端与连接件11的近端的插接。
57.在本实施例中,轴管212的外径大于对接件213的外径,轴管212外径较大便于推送,对接件213外径较小使得与对接件213插接的连接件11外径也可设置得较小,从而减小夹合装置10的整体尺寸。对接件213与轴管212通过包括但不局限于焊接、胶接、熔接等方式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孔211贯穿轴管212及对接件213。在变更实施方式中,轴管212的外径可等于对接件213的外径,对接件213也可与轴管212一体成型。可选地,对接件213可由高分子材料peek(polyetheretherketone,聚醚醚酮)、镍钛合金、不锈钢或钴铬合金等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优选地,对接件213由不锈钢制成。
58.第一对接部113和第二对接部2131的其中一个为沿轴向开设的对接孔,另一个为沿轴向延伸的对接筒。当推送轴21连接连接件11时,对接筒插装于对接孔中,对接筒的轴线
与对接孔的轴线共线。这样,通过对接筒插接于对接孔中就可实现第二对接部2131与第一对接部113连接,即推送轴21的对接件213与连接件11同轴插接,从而实现推送轴21与连接件11的连接。当推送轴21连接连接件11时,即对接件213与连接件11插接时,对接筒的轴线与对接孔的轴线共线,这有利于芯轴22穿过对接件213及连接件11的连接位置,便于芯轴22顺畅地移动。
5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113为连接件11的近端沿轴向延伸的对接筒,第二对接部2131为对接件213的远端沿轴向开设的对接孔。当推送轴21连接连接件11时,第一对接部113(对接筒)插装于第二对接部2131(对接孔)中。需要说明的是,对接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211的直径,使得对接筒可插装于对接孔中,同时保证第一通孔111的直径与第二通孔211的直径相等。另外,连接件11的主体部112呈柱状,主体部112的外径大于对接筒的外径,即主体部112在与第一对接部113的连接处形成阶梯,所述阶梯在对接筒套装于对接孔中起限位作用。具体地,在对接件213与连接件11插接的过程中,对接筒插入对接孔中并沿轴向不断移动,直至所述阶梯抵压对接件213的远端表面。在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对接部113可为连接件11沿轴向开设的对接孔,第二对接部2131可为对接件213的远端沿轴向延伸的对接筒。当对接件213连接于连接件11时,第二对接部2131(对接筒)插装于第一对接部113(对接孔)中的方案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对接孔可以通过机械加工,放电加工或压铸等方式加工得到。
60.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9,第一对接部113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防转面1131,第二对接部2131设有与第一防转面1131适配贴合的第二防转面2132。这样,当第一对接部113对合插接第二对接部2131时,在第一防转面1131与第二防转面2132的配合下,第一对接部113与第二对接部2131的连接具有防转稳定性,即使在外力作用下也不会发生偏转,避免器械操作过程中的角度偏差,保证操作的精准性。
6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113(对接筒)的外壁面设有两个轴向对称的第一防转面1131,第二对接部2131(对接孔)的内壁面设有与两个第一防转面1131一一适配贴合的第二防转面2132。第一防转面1131及第二防转面2132均是沿轴向切割形成的平面,即第一防转面1131与第二防转面2132均平行于轴向。当第一对接部113套装于第二对接部2131时,两个第一防转面1131一一沿轴向对应贴合两个第二防转面2132。在外力作用下,轴向对称的两个第一防转面1131及一一对应贴合的两个第二防转面2132能提供分布均匀的防转力,避免第一对接部113与第二对接部2131发生偏转。在变更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防转面1131也可以是非对称设置的,对应地,两个第二防转面2132也相应地改变。在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防转面1131及对应的第二防转面2132的数量可以是1个、3个、4个等其他至少为1的正整数。
62.第一对接部113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同轴面1132,第二对接部2131设有与第一同轴面1132适配贴合的第二同轴面2133。这样,当第一对接部113对合插接第二对接部2131时,在第一同轴面1132与第二同轴面2133的配合下,第一对接部113与第二对接部2131具有同轴稳定性,在操作夹合装置10的过程和释放夹合装置10的过程中,二者均能保证配合同轴度,保证操作和释放的顺畅性。
6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113(对接筒)的外壁面设有两个轴向对称的第一同轴面1132,两个第一同轴面1132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防转面1131,即每个第一同轴面1132均
位于两个第一防转面1131之间,且两个第一同轴面1132间隔设置。第二对接部2131(对接孔)的内壁面设有与两个第一同轴面1132一一适配贴合的第二同轴面2133。两个第一同轴面1132及两个第二同轴面2133均是圆弧面。当第一对接部113套装于第二对接部213时,两个第一同轴面1132一一对应贴合两个第二同轴面2133。从而,第一对接部113及第二对接部213通过对接位置的圆弧面配合就能够提高同轴的配合精度,便于夹合装置10的操作和释放。在变更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同轴面1132也可以是非对称设置的,对应地,两个第二同轴面2133也相应地改变。在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同轴面1132及对应的第二同轴面2133的数量可以是1个、3个、4个等其他至少为1的正整数。
64.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10,连接件11还包括设于主体部112上的至少一个连接部114,至少一个锁紧件23可提拉或放松连接至少一个连接部114。这样,当连接件11插接对接件213时,朝近端提拉锁紧件23就可通过连接部114将拉紧力(即连接力)传递至连接件11,使得连接件11存在朝近端移动的趋势而抵压对接件213,因此保持拉紧锁紧件23的状态,就能保持连接件11和对接件213之间的稳定连接;放松锁紧件23就可将推送轴21的对接件213与连接件11分离,实现夹合装置10与输送装置20快速解脱。
65.具体地,连接部114是凸设于主体部112上的挂钩,锁紧件23为丝、线或绳,锁紧件23被挂钩钩挂而连接连接部114。连接部114为挂钩便于连接锁紧件23或取出锁紧件23,锁紧件23为丝、线或绳则便于牵拉。需要说明的是,挂钩一端连接主体部112,另一端朝向主体部112的远端,从而,朝近端提拉锁紧件23可使连接件11与对接件213稳定连接。
66.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部114相对主体部112的轴向对称设置。锁紧件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锁紧件23与两个连接部114一一对应连接。每一锁紧件23呈u形被对应连接部114钩挂后,两端朝近端延伸至人体外。此时,操作人员朝近端拉紧每一个锁紧件23的两端并保持拉紧状态,就能保持连接件11与对接件213之间的连接。当放松锁紧件23时,连接件11与对接件213之间的连接可被解除。另外,当不再需要拉紧锁紧件23时,只需拉动每一个锁紧件23的其中一端,就能将锁紧件23取出,操作简单。
67.在变更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1,锁紧件23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锁紧件23呈u形钩挂于两个连接部114上,两端朝近端延伸至人体外。其操作过程与上述类似,不再赘述。在变更实施方式中,锁紧件23的数量可以是3个、4个、5个等其他至少为1的正整数。在变更实施方式中,两个连接部114也可以是非对称设置的。在变更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14的数量可以是1个、3个、4个等其他至少为1的正整数。可选地,锁紧件23为单股镍钛丝、多股镍钛丝或缝合线中的其中一种。优选地,锁紧件23为缝合线。
68.此外,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2,连接部114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投影与钳臂12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投影交错,即连接部114沿轴向所在平面与钳臂12沿轴向所在平面交错。这样,连接部114的存在不会对钳臂12相对连接件11的开合造成干涉。优选地,连接部114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投影与钳臂12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投影垂直。
69.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2至图17,夹合装置10还包括基座14,基座14连接连接件11,至少两个钳臂12转动连接基座14。具体地,主体部112呈柱状,主体部112的远端设有第一嵌合部115,基座14的近端设有第二嵌合部1422。第一嵌合部115和第二嵌合部1422的其中一个为沿轴向开设的嵌合孔,另一个为沿轴向延伸的嵌合筒,嵌合筒穿装于嵌合孔中。当嵌合筒穿装于嵌合孔中时,连接件11与基座14连接。这样,至少两个钳臂12相对基座14转动而张
开或闭合,就能实现至少两个钳臂12相对连接件11的张开或闭合。
70.在本实施例中,钳臂12的数量为两个。基座14包括框体部141及凸设于框体部141近端的转动部142,每个钳臂12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间隔设置的转轴143转动连接于转动部142。具体地,框体部14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壁1411以及分别连接两个第一支撑壁1411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壁1412。第一支撑壁1411平行于径向,第二支撑壁1412平行于轴向。两个第一支撑壁1411及两个第二支撑壁1412围绕形成容置空间1413。转动部142凸设于框体部141中靠近近端的第一支撑壁1411。每一钳臂12包括用于夹合瓣叶的夹持片121及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片122,两个连接片122分别固定连接于夹持片121相对的两侧,每一连接片122的远端设有贯穿的穿孔(图中未示)。转动部142沿径向设有贯穿的通孔1421。每一个转轴143分别穿过每个钳臂12其中一侧的连接片122的穿孔并穿装于通孔1421中,使得每个钳臂12的两侧连接片122分别通过两个转轴143转动连接于转动部142,即每一钳臂12以两个转轴143为转动中心转动连接于基座14,从而两个钳臂12就可相对基座14转动而张开或闭合。在变更实施方式中,钳臂12的数量可以是3个、4个、5个等其他至少为2的正整数。优选地,夹持片121设有若干工艺孔1211,以减轻钳臂12的整体质量,且有利于夹合装置10植入人体后内皮细胞的爬覆。
7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嵌合部115为嵌合筒,第二嵌合部1422为嵌合孔。嵌合孔设于转动部142,嵌合孔沿轴向贯穿转动部142而连通通孔1421及容置空间1413,嵌合筒通过焊接的方式穿装于嵌合孔中,使得连接件11固定连接于基座14的近端,从而两个钳臂12相对基座14张开或闭合就等同于两个钳臂12相对连接件11张开或闭合。而且,当连接件11通过上述连接方式连接于基座14时,嵌合孔的轴线与连接件11的第一通孔111的轴线共线,大大提高了基座14与连接件11配合的同心度,确保操作夹合装置10的流畅性及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嵌合筒的外径小于主体部112的外径。这样,在嵌合筒插装于嵌合孔的过程中可以起到长度的限位作用,保证装配尺寸的精度。在变更实施方式中,嵌合筒也可通过螺纹连接、胶接的方式插装于嵌合孔中,以实现连接件11与基座14之间的固定连接。在变更实施方式中,转动部142设有沿轴向朝近端延伸的嵌合筒,主体部112的远端沿轴向开设有嵌合孔,嵌合筒套装于嵌合孔,使得连接件11固定连接于基座14的近端的方案,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72.请一并参阅图12及图18至图20,夹合装置10还包括设于基座14及钳臂12之间的抓持件15,抓持件15包括固定部151及连接固定部151的至少两个抓持臂152,固定部151固定连接基座14,抓持臂152具有弹性记忆功能,抓持臂152与钳臂12配合以抓捕瓣叶。这样,通过抓持臂152与钳臂12共同抓捕夹持瓣叶,稳定性好,易于夹合瓣叶。
73.抓持件15与基座14的固定方式为扣合固定,固定部151通过热定型方式形成由外向内收口的倒扣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51设有容置槽1511,基座14的框体部141位于容置槽1511中,固定部151卡紧基座14的框体部141,防止抓持件15与基座14配合连接后产生相对移动,有利于抓持件15与基座14的稳定连接。
74.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12、图14、图15、图19及图20,固定部151包括第一扣合位1512和第二扣合位1513。当框体部141固定于容置槽1511中时,第一扣合位1512和第二扣合位1513可以限制抓持件15与基座14配合连接后在夹合装置10的轴向和径向上发生相对移动。具体地,框体部141的第一支撑壁1411与转动部142的连接处为光滑的第一圆弧面1415,
第一支撑壁1411与第二支撑壁1412的连接处为光滑的第二圆弧面1416。第一扣合位1512是与第一圆弧面1415对应贴合的弯曲片,第二扣合位1513是与第二圆弧曲1416对应贴合的弯曲片。其中,第一扣合位1512的曲率半径k11大于第一圆弧面1415的曲率半径k21,第二扣合位1513的曲率半径k12小于第二圆弧面1416的曲率半径k22,从而当框体部141固定于容置槽1511中时,第一圆弧面1415与第一扣合位1512之间保留有第一避让位1514,在第二圆弧面1416与第二扣合位1513之间保留有第二避让位1515,固定部151与框体部141的接触点设置在第一避让位1514与第二避让位1515之间,避免固定部151与框体部141的连接出现干涉,保证第一扣合位1512的稳定性。
75.此外,请一并参阅图14及图18,固定部151沿径向可设有贯通容置槽1511的限位孔1516,框体部141在两个第二支撑壁1412处分别沿径向朝外侧凸设有限位件1414。当框体部141置于容置槽1511中时,限位件1414卡入限位孔1516中,进一步限制抓持件15与基座14产生相对地移动。
76.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18,输送装置20还包括用于控制抓持臂152远离或靠近钳臂12的控制件24,每一抓持臂152远离固定部151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控制孔1521,控制件24连接控制孔1521。这样,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控制件24就可控制抓持臂152的开合,便于抓持臂152与钳臂12配合以抓捕瓣叶。需要说明的是,控制件24可自抓持臂152延伸至患者体外,便于手术操作。
77.在本实施例中,抓持臂152的数量为2个,两个抓持臂152与两个钳臂12一一对应。控制件24的数量为2个,两个控制件24与两个抓持臂152一一对应连接。具体地,控制件24呈丝状,每个控制件24穿过对应抓持臂152的控制孔1521后两端朝输送装置10的近端延伸至人体外。朝近端拉紧每个控制件24,就可拉动每一个抓持臂152相对于固定部151朝靠近基座14的方向转动,即,抓持臂152朝远离钳臂12的方向移动。此时,每一个抓持臂152与对应钳臂12之间存在空间,瓣叶可进入每一个抓持臂152与对应钳臂12之间。当不再对控制件24施加力后,每一个抓持臂152在自身弹性记忆功能的作用下回弹。此时,抓持臂152朝靠近钳臂12的方向移动,可将瓣叶压入到钳臂12中。当夹合装置10处于输送状态时,抓持件15的抓持臂152被控制件24拉紧处于闭合状态并紧靠在与基座14连接的连接件11的外壁。在变更实施方式中,抓持臂152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4个或其他大于2的数量。一般地,抓持臂152的数量应与钳臂12的数量保持一致。在变更实施方式中,控制件24的数量也可是1个、3个、4个、5个等其他至少为1的正整数。可选地,控制件24是单股镍钛丝、多股镍钛丝或缝合线中的一种。优选地,控制件24是单股镍钛丝。
78.每一个抓持臂152可设有至少一个工艺孔(图中未示),以减轻抓持臂152的整体质量,不仅有利于提高抓持臂152的弹性性能,而且有利于夹合装置10植入人体后内皮细胞的爬覆。每一个抓持臂152还可设有包覆抓持臂152边缘的覆膜材料,防止夹合瓣叶时,抓持臂152对瓣叶造成损伤。
79.请一并参阅图12及图21,驱动组件13包括驱动轴131及与驱动轴131连接的传动件132,驱动轴131沿轴向活动穿设于基座14及连接件11中并与芯轴22可拆卸连接,传动件132与至少两个钳臂12连接。这样,可通过操作芯轴22驱动驱动轴131在基座14及连接件11中轴向移动,以通过传动件132带动至少两个钳臂12相对基座14转动而张开或闭合。操作人员通过移动芯轴22就可实现两个钳臂12的开合,便于手术操作。
80.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钳臂12数量为两个,传动件132包括座体1321及设于座体1321相对两侧的两个连接臂1322,两个连接臂1322与两个钳臂12一一对应连接。每个连接臂1322的其中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座体1321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钳臂12转动连接,从而使得传动件132与两个钳臂12转动连接。基座14的框体部141沿轴向设有贯穿框体部141的第一支撑壁1411而连通容置空间1413的过孔1417。座体1321沿轴向设有固定孔1323。驱动轴131的远端通过包括但不限于焊接或胶接等方式容置于固定孔1323中,即驱动轴131固定连接于座体1321。驱动轴131的近端依次穿过基座14的过孔1417、容置空间1413并置于连接件11的第一通孔111中。此时,驱动驱动轴131沿轴向移动,使得连接臂1322转动带动两个钳臂12相对连接件11张开或闭合。
81.此外,芯轴22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于驱动轴131。具体地,驱动轴131的近端设有外螺纹1311,芯轴22的远端设有与上述外螺纹1311相适配的内螺纹221。当推送轴21的远端通过对接件24连接于连接件11时,芯轴22的远端就可依次穿入推送轴21及连接件11中与驱动轴131的近端螺接,从而沿轴向推拉芯轴22就可带动驱动轴131沿轴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钳臂12相对连接件11张开或闭合,便于手术操作。在变更实施方式中,驱动轴131的近端设置内螺纹,芯轴22的远端设置相适配的外螺纹,使得芯轴22连接于驱动轴131的方案,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82.请一并查阅图12、图22及图23,驱动轴131的外周面设有定位部1312。夹合装置10还包括锁定组件,锁定组件用于锁定驱动轴131以限制驱动轴131的轴向移动。锁定组件包括锁定件16及抵推件1418,锁定件16沿轴向开设锁定孔(图中未示),驱动轴131穿插于锁定孔中,抵推件1418抵顶锁定件161倾斜设置于基座14的框体部141中,使得锁定孔的边缘可卡接于定位部1312,以使驱动轴131与基座14相对固定,从而限制钳臂12的开合;通过拉动锁定件16,使得锁定孔的边缘与驱动轴131之间相对运动,此时锁定件16对抵推件1418施加压力使得抵推件1418弯曲变形,驱动轴131可以相对锁定件16轴向移动,松开锁定件16即可再次锁定驱动轴131。
83.锁定组件还包括连接于锁定件16的操作件17,操作件17用于拉动锁定件16以解除锁定件16对驱动轴131的锁定。本实施例中的操作件17为单侧解锁,单侧解锁指操作件17连接于锁定件16的单侧。具体地,操作件17连接于锁定件16的一端,朝近端拉动操作件17,使得锁定件16解除对驱动轴131的锁定,驱动轴131可以沿轴向移动。当解除对操作件17的拉力,锁定件16恢复对驱动轴131的锁定,使得驱动轴131与基座14相对固定,驱动轴131不可轴向移动。
84.为了便于在体外远程控制操作件17,输送装置20还包括连接于操作件17的解锁件25,解锁件25可为丝、线或绳。解锁件25与操作件17可拆卸连接,其两端朝近端延伸至人体外。解锁件25通常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夹合装置10在释放之前,解锁件25与操作件17连接,当解锁件25拉紧时,操作件17解除锁定件16对驱动轴131的锁定,夹合装置10为解锁状态;反之则为自锁状态。
85.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24及图25,以下以经导管介入心脏的方式进行二尖瓣1缘对缘修复手术为例,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100的使用过程及工作原理:
86.s1、将推送轴21远端的对接件213与连接件11的近端插接,提拉锁紧件23并保持拉紧状态使对接件213与连接件11保持连接;在推送轴21及连接件11中推送芯轴22并转动芯
轴22使得芯轴22螺接于驱动轴131。
87.s2、通过可调弯鞘等导引装置(图中未示)将输送装置20及与其相连的夹合装置10推进至左心房2,再经过二尖瓣1到达左心室3处,调整夹合装置10接近二尖瓣1的前叶1a和后叶1b。
88.s3、拉紧解锁件25使锁定件16解除对驱动轴131的锁定,操作芯轴22及控制件24,当二尖瓣1的前叶1a和后叶1b分别被夹持在钳臂12和抓持臂152之间,向近端拉动芯轴22以驱动两个钳臂12闭合,以使夹合装置10夹合瓣叶;放松解锁件25,驱动轴131被锁定,此时夹合装置10保持夹合瓣叶的状态。
89.s4、旋转芯轴22,使得芯轴22与驱动轴131分离,后撤并取出芯轴22;放松锁紧件23,后撤并取出推送轴21、解锁件25、控制件24、锁紧件23,使得输送装置20与夹合装置10解脱,从而夹合瓣叶的夹合装置10留在二尖瓣1处。
90.其中,在s1、s2和s3的操作过程中,锁紧件23始终保持拉紧状态,以保持输送装置20的推送轴21与夹合装置10的连接件11之间的连接。
91.第二实施例
92.请一并参阅图8、图9、图26及图27,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100相比,连接件11b的结构发生变化,其他结构保持不变,此处不再赘述。在第二实施例中,连接件11b的连接部114b是凸设于主体部112b上的凸耳,凸耳设有穿孔1141b,锁紧件23b为丝、线或绳,锁紧件23b穿过穿孔1141b而连接连接部114b。这样,锁紧件23b穿过凸耳的穿孔1141b,更能保证锁紧件23b穿装固定和操控的稳定性,防止锁紧件23b从连接部114b中滑脱。
93.第三实施例
94.请一并参阅图26至图31,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相比,连接件11c及推送轴的对接件213c的结构发生变化,其他结构保持不变,此处不再赘述。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在第三实施例中,连接件11c的第一对接部113c和对接件213c的第二对接部2131c的其中一个为沿轴向开设的对接孔,另一个为沿轴向延伸的对接筒。对接孔的内壁面及对接筒的外壁面均相对轴向倾斜。这样,连接件11c的第一对接部113c及对接件213c的第二对接部2131c均具有一定的锥度,能够进一步提高释放的顺畅性,进一步防止第一对接部113c与第二对接部2131c在二者的对接位置处出现偏转或卡点而不能顺利释放。
95.以第一对接部113c为对接筒,第二对接部2131c为对接孔为例,第一对接部113c(对接筒)的外壁面相对轴向朝近端向内倾斜,第二对接部2131c(对接孔)的内壁面相对轴向朝近端向内倾斜。具体地,连接件11c的第一对接部113c的外壁面与连接件11c的第一通孔111c的内壁面之间存在夹角a1,即第一对接部113c的外壁面与轴向的夹角为a1;对接件24c的第二对接部2131c的内壁面与对接件213c的外壁面之间存在夹角a2,即第二对接部213c的内壁面与轴向的夹角为a2。夹角a1的角度值等于夹角a2的角度值,使得第一对接部113c与第二对接部213c对接时能自适应配合,提高两者配合的同心度,便于手术操作的流畅性及稳定性。
96.可选地,夹角a1及夹角a2的角度值范围为0
°
~10
°
。优选地,夹角a1及夹角a2的角度值范围为2
°
~5
°
。连接件11c及对接件213c的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
97.第四实施例
98.请一并参阅图3、图32及图33,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瓣膜夹合系统100d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100相比,连接件11d的结构发生变化,其他结构保持不变,此处不再赘述。另外,第四实施例的瓣膜夹合系统100d手术路径也不同,本实施例通过经心尖途径将夹合装置10d输送至心脏内。
99.在第四实施例中,连接件11d的主体部112d的远端设有附接部115d,附接部115d呈框状,基座14d的近端连接附接部115d的远端。具体地,附接部115d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壁1151d和第二连接壁1152d,以及相对设置且连接第一连接壁1151d和第二连接壁1152d的两个第三连接壁1153d。其中,第一连接壁1151d及第二连接壁1152d均平行于径向,两个第三连接壁1153d均平行于轴向,第一连接壁1151d相较第二连接壁1152d更靠近瓣膜夹合系统100d的远端,第二连接壁1152d连接主体部112d的远端。第一连接壁1151d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基座14d的近端。附接部115d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投影与转动连接于基座14d的远端的钳臂12d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投影交错,即附接部115d所在平面与钳臂12d所在平面交错,避免附接部115d干涉钳臂12d的开合。优选地,附接部115d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投影与钳臂12d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投影垂直。当推送轴21d远端的对接件213d插接连接件11d的近端后,朝近端拉紧锁紧件23d,保持推送轴21d与连接件11d的连接。对接件213d与连接件11d之间的插接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基座14d的远端沿轴向设有导向件19d,导向件19d连通基座14d的内部,从而驱动轴131d可沿轴向依次活动穿设于主体部112d、附接部115d、基座14d及导向件19d中,有利于保证驱动轴131d稳定地沿轴向活动,保证手术操作的稳定性。而且,连接于抓持件15d的抓持臂152d的控制件24d及连接于操作件17d的解锁件25d均可通过导向件19d延伸至患者体外,便于手术操作。
100.本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100d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100,两者的手术路径不同,使用过程及工作原理一致。
101.第五实施例
102.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34至图39,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100e,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系统100相比,第五实施例中的钳臂12e相对连接件11e开合的驱动方式以及限制驱动轴131e轴向移动的方式与第一实施例不同。
103.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34、图35及图37,在第五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3e包括活动连接基座14e的驱动件131e及至少两个一一对应滑动连接钳臂12e的滑动件132e。每一滑动件132e转动连接驱动件131e,驱动件131e相对于基座14e轴向移动以驱动每一滑动件132e相对于其对应连接的钳臂12e滑动,以带动至少两个钳臂12e相对于基座14e张开或闭合。这样,钳臂12e的开合通过滑动件132e驱动,钳臂12e夹合瓣叶后,瓣叶拉力作用在钳臂12e上的力臂l1为滑动件132e到钳臂12e近端(自由端)的长度,由于钳臂12e在闭合时滑动件132e相对钳臂12e滑动而缩短了力臂l1,从而减小在夹合状态时钳臂12e所受到的力矩,防止钳臂12e因长时间受到瓣叶拉力而出现疲劳变形,保证夹合装置10e可以提供稳定的夹合力,进而保持较佳的夹合效果。
104.请一并参阅图34至图37,在本实施例中,钳臂12e的数量为2,则与钳臂12e一一对应滑动连接的滑动件132e的数量也为2。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连接件11e包括主体部112e及设于主体部112e近端的第一对接部113e,主体部112e呈柱状,主体部112e的远端与基座14e
的近端嵌合固定。驱动件131e包括驱动轴1311e及与驱动轴1311e固定连接并设于驱动轴1311e的周侧的两个传动杆1312e。驱动轴1311e沿轴向可活动穿设于基座14e及连接件11e中。两个传动杆1312e一一对应转动连接两个滑动件132e。每一个钳臂12e的连接片122e的远端通过两个转轴133e转动连接于基座14e,具体的连接方式请参照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这样,当驱动轴131e沿轴向移动时,即可通过传动杆1312e带动滑动件132e在钳臂12e上滑动,从而使得两个钳臂12e相对于基座14e转动而开合,即两个钳臂12e相对于连接件11e张开或闭合。
105.每一个钳臂12e的夹持片121e的远端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向夹持片121e中部延伸的滑槽1211e,滑动件132e在滑槽1211e上沿对应钳臂12e的长度方向滑动,使得每一滑动件132e可相对于其对应连接的钳臂12e滑动。具体地,滑动件132e包括转动连接于传动杆1312e的转动部1321e及设置于转动部1321e两侧的两个滑动部1322e。每一个滑动部1322e均设有滑动槽1323e,夹持片121e位于滑槽1211e两侧的部分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槽1323e中,即滑动件132e滑动地连接于钳臂12e。当驱动轴1311e相对于基座14e沿轴向朝近端移动时,驱动件131e带动每一个滑动件132e沿滑槽1211e朝对应连接的钳臂12e的近端滑动,与此同时,在每一个滑动件132e的滑动部1322e位于滑动槽1323e两侧的部分的约束下,滑动件132e带动对应连接的钳臂12e相对于基座14e朝靠近基座14e的方向转动,使得钳臂12e相对于基座14e闭合以夹合瓣叶。驱动轴1311e相对于基座14e沿轴向朝远端移动时,钳臂12e相对于基座14e张开,具体的过程与上述类似,不再赘述。
106.本实施例的瓣膜夹合系统100e,在其夹合装置10夹合瓣叶的过程中,驱动件131e的拉力转换为钳臂12e的夹合力,钳臂12e的闭合角度越小,所需要的夹合力越大。当钳臂12e相对于基座14e的闭合角度越小时,滑动件132e越靠近钳臂12e的中部,大大缩短了钳臂12e处于闭合状态时瓣叶拉力作用在钳臂12e上的力臂l1,从而减小了在夹合状态时钳臂12e所受到的力矩,防止钳臂12e因长时间受到瓣叶拉力而出现疲劳变形,有效提高了夹合装置10e的抗变形强度,保证该夹合装置10e在长时间夹合下仍然可以提供稳定的夹合力,保持较佳的夹合效果。
107.另外,请一并参阅图34及图38至图39,在第五实施例中,连接件11e的主体部112e周壁设有弹性的卡合部1121e,卡合部1121e包括锁定端1122e,锁定端1122e朝向主体部112e的内部倾斜设置。驱动轴1311e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一个卡槽1313e。锁定端1122e可卡入卡槽1313e以限制驱动轴1311e在基座14e中的位置。当驱动轴1311e在基座14e及连接件11e中轴向移动使得钳臂12e夹合瓣叶后,卡合部1121e的锁定端1122e卡入驱动轴1311e的卡槽1313e,以限制驱动轴1311e移动,从而锁定两个钳臂12e之间的夹角,使得钳臂12e能稳定地夹合瓣叶。
108.输送装置20e还包括套设于推送轴21e及芯轴22e之间的衬管27e。当推送轴21e远端的对接件213e连接于连接件11e时,衬管27e可抵顶卡合部1121e,使得卡合部1121e的锁定端1122e朝靠近主体部112e外部的方向发生偏转而脱离卡槽1313e,从而驱动轴1311e可沿轴向移动。当驱动轴1311e沿轴向朝近端移动至钳臂12e夹合瓣叶后,抽离衬管27e,卡合部1121e的锁定端1122e卡入驱动轴1311e的卡槽1313e,从而限制驱动轴1311e继续轴向移动,钳臂12e保持夹合瓣叶的状态。瓣叶作用在钳臂12e的拉力传递到驱动轴1311e,使得驱动轴1311e产生向远端移动的趋势;此时,卡合部1121e的锁定端1122e在驱动轴1311e的卡
槽1313e的作用下受到朝向远端的挤压力,使得锁定端1122e向驱动轴1311e的中心靠拢,从而实现驱动轴1311e受瓣叶的拉力越大而卡合部1121e与驱动轴1311e锁定越紧的效果,确保钳臂12e能稳定地夹合瓣叶。
109.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