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设有空调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10:46: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空调的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客车一般都配置有空调,现有的客车上的空调一般布置在车顶上,空调机组中的压缩机布置在靠近车辆发动机的位置,由发动机带动压缩机做功,从而实现空调制冷或者制热循环。在客车设计和制造中,均需要考虑空调对整车设计的影响,如制冷管路的走线,以及压缩机的安装等等,导致车辆的设计和安装复杂。但是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由电池驱动的新能源客车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对传统客车空调的布置方式和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从而克服传统客车空调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有空调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客车设计和安装复杂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设有空调的车辆,包括:空调和车顶总成,所述空调包括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节流组件、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车顶总成上设有下沉结构,所述空调设置在所述下沉结构内。
6.优选地,所述空调与车顶总成通过减振组件连接,所述空调与下沉结构之间设置有设定间隙。
7.优选地,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结构,所述第一减振结构设置在所述空调中部以连接所述空调和所述下沉结构。
8.优选地,所述第一减振结构包括第一减振件、第二减振件、紧固件和锁止件,所述第一减振件包括:水平减振部、竖向减振部和第一连接孔,所述水平减振部与所述竖向减振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贯穿所述水平减振部和所述竖向减振部,所述第二减振件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件和所述锁止件其中之一设于所述空调上,其中另一设于所述下沉结构上,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后与所述锁止件连接。
9.优选地,所述水平减振部设于所述竖向减振部的中央位置,所述第一减振件截面轮廓呈“t”字形。
10.优选地,所述水平减振部上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配合。
11.优选地,所述空调包括:主体骨架总成、上层骨架总成,所述主体骨架总成与上层骨架总成连接为一体;所述主体骨架总成上设有安装孔,所述下沉结构上设有固定件,所述紧固件穿过固定件、第一连接孔和安装孔后与所述锁止件连接。
12.优选地,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第二减振结构,所述第二减振结构沿着所述空调的外轮廓设置以支撑所述空调。
13.优选地,所述第二减振结构包括形变部、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下沉
结构连接,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形变部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形变部支撑所述空调。
14.优选地,所述空调还包括:底部主体件和罩体,所述底部主体件与所述罩体连接,所述底部主体件支撑在所述形变部上。
15.优选地,所述下沉结构与所述空调的外形尺寸相适配。
16.优选地,所述下沉结构包括:顶横梁、顶纵轴、下沉横梁、下沉纵轴和弯弧组件,所述顶横梁和所述顶纵轴交错设置以构成所述下沉结构的边框部分;所述下沉横梁和所述顶纵轴和所述下沉纵轴交错设置;弯弧组件连接所述顶横梁与所述下沉横梁,所述弯弧组件的曲率与所述空调的外形尺寸相适配。
17.优选地,所述空调还包括:底部主体件、主体骨架总成、上层骨架总成和罩体,所述主体骨架总成与上层骨架总成连接为一体,所述空调机组设置在所述主体骨架总成与上层骨架总成之间;所述底部主体件设于所述主体骨架总成一侧,所述罩体设于所述上层骨架总成一侧,所述底部主体件与所述罩体连接;所述底部主体件和所述主体骨架总成与所述下沉结构的外形尺寸相适配。
18.优选地,所述主体骨架总成包括:交错连接的主体横梁和主体纵梁,所述主体横梁和所述主体纵梁的端部均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使得所述主体骨架总成形成槽形轮廓面。
19.优选地,所述空调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膨胀水壶和散热组件,所述压缩机适于通过电池组供电驱动,所述膨胀水壶和所述散热组件通过冷却管路与所述电池组连接。
20.优选地,所述车顶总成还包括:车顶骨架结构和车顶蒙皮,所述车顶骨架结构与所述下沉结构连接,所述车顶蒙皮覆盖所述车顶骨架结构。
2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的设有空调的车辆,包括:空调和车顶总成,所述空调包括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节流组件、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车顶总成上设有下沉结构,所述空调设置在所述下沉结构内。本实用新型的设有空调的车辆,相对于传统的空调,将空调的各个组件集成为一体,解决将空调机组分开布置产生的车辆设计和安装复杂的问题;通过将空调进行设置下沉设置,解决了空调集成设置压缩机后空调所需安装空间变大,整车高度变高的问题,避免了因车高变化对整车设计和制造产生的影响。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本实用新型的设有空调的车辆的爆炸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安装在车身上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2所示的b部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图2所示的c部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图3所示的第一减振结构的立体图;
30.图7为图3所示的第一减振结构的半剖视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的俯视图的示意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骨架总成的立体图;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骨架总成的立体图;
34.图11为图8所示的d-d截面图的示意图;
35.图12为图11所示的f部的放大图的示意图;
36.图13为图8所示的e-e的截面图的示意图;
37.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水盘的立体图的示意图;
38.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沉结构的立体图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
40.1-底部主体件;2-主体骨架总成;201-主体横梁;202-主体纵梁;203-折弯部;3-上层骨架总成;4-罩体;5-压缩机;6-膨胀水壶;7-散热组件;8-散热器;9-散热风扇;10-上层支撑总成;11-散热安装总成;12-上层横梁;121-直线段;122-弯弧段;13-上层纵梁;14-支撑梁;15-蒸发器罩;16-散热罩;17-出风口;18-回风口;19-挡水盘;20-排水组件;21-排水板;22-排水管路;23-排水安装总成;24-排水安装横梁;25-排水安装纵梁;26-散热安装横梁;27-散热安装纵梁;28-散热开口;29-底板;30-止口边;31-通孔;32-下沉结构;33-设定间隙;34-第一减振结构;35-第一减振件;36-第二减振件;37-紧固件;38-锁止件;39-水平减振部;40-竖向减振部;41-第一连接孔;42-第二连接孔;43-安装孔;44-固定件;45-导向部;46-第二减振结构;47-形变部;48-连接部;49-支撑部;50-顶横梁;51-顶纵轴;52-下沉横梁;53-下沉纵轴;54-弯弧组件;55-车顶骨架结构;56-车顶蒙皮;57-车身;58-控制器件;59-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45.实施例一
46.本实施例的设有空调的车辆,如图1-图15所示,包括:空调和车顶总成,空调包括空调机组,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5、节流组件、蒸发器和冷凝器59;车顶总成上设有下沉结构32,空调设置在下沉结构32内。本实用新型的设有空调的车辆,相对于传统的空调,将空调的各个组件集成为一体,解决将空调机组分开布置产生的车辆设计和安装复杂的问题;通过将空调进行设置下沉设置,解决了空调集成设置压缩机5后空调所需安装空间变大,整车高度变高的问题,避免了因车高变化对整车设计和制造产生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书附图中没有表示出蒸发器、节流组件的位置。
47.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空调与车顶总成通过减振组件连接,空调与下沉结构32之间设置有设定间隙33,避免空调直接与下沉结构32接触,使得空调仅通过减振组件与车顶总成连接,当车辆在行进过程中发生震动后,减振组件能够缓冲车身57产生的震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设定间隙的大小本领域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48.具体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结构34,第一减振结构34设置在空调中部,如图4、图6和图7所示,第一减振结构34包括第一减振件35、第二减振件36、紧固件37和锁止件38,第一减振件35包括:水平减振部39、竖向减振部40和第一连接孔41,水平减振部39与竖向减振部40连接,第一连接孔41贯穿水平减振部39和竖向减振部40,第二减振件36上设有第二连接孔42,第二减振件36设于空调与下沉结构32之间的设定间隙33内,锁止件38设于空调上,紧固件37设于下沉结构32上。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可将第一减振件35与第二减振件36的位置进行互换,即将第一减振件35的竖向减振部40设置在设定间隙33内。
49.在连接空调和下沉结构32时,紧固件37穿过第一连接孔41和第二连接孔42后与锁止件38连接。水平减振部39用于在水平方向上缓冲车身57产生的震动,竖向减振部40用于在竖直方向上缓冲车身57产生的震动,通过第一减振结构34,实现连接空调和下沉结构32,并且将所有方向的震动通过竖向减振部40和水平减振部39进行缓冲,从而实现全方位减振,而且还能够通过第二减振件36对空调进行支撑以形成设定间隙33。本实施例中,紧固件37采用螺栓,锁止件38采用螺母,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紧固件37采用销轴,锁止件38采用穿过销轴孔的销钉。
50.本实施例中,如图1,以及图8-图15所示,空调包括:主体骨架总成2、上层骨架总成3,主体骨架总成2与上层骨架总成3连接为一体;主体骨架总成2与上层骨架总成3加强了空调的结构性能,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震动导致空调强度不足而变形的问题,空调机组设置在主体骨架总成2与上层骨架总成3之间,以便安装空调机组,以及保护空调机组。
51.主体骨架总成2上设有安装孔43,下沉结构32上设有固定件44,紧固件37穿过固定件44、第一连接孔41和安装孔43后与锁止件38连接。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可将紧固件37与锁止件38的位置进行互换,即将紧固件37设于空调上,将锁止件38设于下沉结构32上,互换后紧固件37在安装时先穿过安装孔43,继而穿过第一连接孔41和固定件44,再与锁止件38连接。
52.具体地,水平减振部39设于竖向减振部40的中央位置,使得第一减振件35截面轮廓呈“t”字形。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水平减振部39设置在竖向减振部40的边沿位置,使
得第一减振件35截面轮廓呈“匚”字形。
53.具体地,水平减振部39上设有导向部45,导向部45与第二连接孔42相配合,便于将第一减振件35与第二减振件36连接,以及方便将紧固件37和锁止件38进行连接。
54.进一步地,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减振组件还包括:第二减振结构46,第二减振结构46沿着空调的外轮廓设置以支撑空调。通过第二减振结构46实现对空调和下沉结构32之间的设定间隙33的密封,避免雨水或者杂物进入到设定间隙33内,同时,第二减振结构46还起到辅助支撑空调的作用。
55.具体地,第二减振结构46包括形变部47、连接部48和支撑部49,支撑部49与下沉结构32连接,连接部48连接形变部47与支撑部49,支撑部49通过形变部47支撑空调,形变部47即起到辅助支撑和缓冲减振的作用,也起到密封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形变部47和连接部48为一体结构,二者均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形变部47为空心结构,以提升形变部47的弹性形变能力,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连接部48内部设置有加强筋,以保证连接可靠。
56.具体地,如图1,以及图8-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调还包括:底部主体件1和罩体4,底部主体件1设于主体骨架总成2一侧,罩体4设于上层骨架总成3一侧,底部主体件1与罩体4连接,通过底部主体件1和罩体4将骨架进行包裹和封闭,避免空调机组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中,底部主体件1和主体骨架总成2与下沉结构32的外形尺寸相适配。
57.具体地,如图15所示,下沉结构32包括:顶横梁50、顶纵轴51、下沉横梁52、下沉纵轴53和弯弧组件54,顶横梁50和顶纵轴51交错设置以构成下沉结构32的边框部分;下沉横梁52和顶纵轴51和下沉纵轴53交错设置;弯弧组件54连接顶横梁50与下沉横梁52,弯弧组件54的曲率与空调的外形尺寸相适配。
58.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顶总成还包括:车顶骨架结构55和车顶蒙皮,车顶骨架结构55与下沉结构32连接,车顶蒙皮覆盖车顶骨架结构55。
59.实施例二
60.本实施例的设有空调的车辆,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实施例一的空调做进一步限定。
61.如图11-图14所示,该空调还包括冷却组件,冷却组件包括膨胀水壶6和散热组件7,压缩机5适于通过电池组供电驱动,膨胀水壶6和散热组件7通过冷却管路与电池组连接,电池组的热量通过冷却管路中的循环水疏导至散热组件7,继而由散热组件7散出。通过将冷却组件与空调各个机组设置为一体,在使用时,直接将电池组与冷却组件连接即可,无需另外设置针对电池组的散热结构,简化了整车设计和安装复杂度。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7包括散热器8和散热风扇9。
62.其中,如图9所示,上层骨架总成3包括:上层支撑总成10和散热安装总成11,散热安装总成11设置在上层支撑总成10一侧,散热组件7和冷凝器59设置在散热安装总成11与主体骨架总成2之间,以对散热组件7和冷凝器59进行有序布置。压缩机5、蒸发器和膨胀水壶6设置在上层支撑总成10与主体骨架总成2之间,实现对压缩机5、蒸发器和膨胀水壶6的有序布置。
63.具体地,如图9所示,上层支撑总成10包括:上层横梁12、上层纵梁13和支撑梁14,上层横梁12与上层纵梁13交错连接,支撑梁14与上层横梁12连接并且垂直设置,支撑梁14支撑在主体骨架总成2上。其中,上层横梁12包括直线段121和弯弧段122,两段弯弧段122分
别设置在直线段121的两端,支撑梁14设置在弯弧段122上。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支撑梁14与上层纵梁13连接并且垂直设置。
64.其中,如图9所示,主体骨架总成2包括:交错连接的主体横梁201和主体纵梁202,支撑梁14与主体纵梁202连接,主体横梁201和主体纵梁202的端部设有折弯部203,使得主体骨架总成2形成槽形轮廓面,使得本实施例的空调有足够的空间能够容纳空调机组和冷组组件。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支撑梁14与主体横梁201连接。
65.其中,如图1、图8和图11所示,罩体4包括:蒸发器罩15和散热罩16,膨胀水壶6、蒸发器和压缩机5与蒸发器罩15对应设置,冷凝器59和散热组件7与散热罩16对应设置,通过散热罩16将冷凝器59和散热组件7的热量散发出去,本实施例中,蒸发器罩15的面积约占整个罩体4的三分之二。
66.其中,如图1和图8所示,底部主体总成上设置有与蒸发器罩15对应设置的出风口17和回风口18,出风口17设置在回风口18的一侧,且与蒸发器对应设置,压缩机5和膨胀水壶6设置在出风口17与回风口18之间,蒸发器安装在上层支撑总成10上,并且与出风口17对应设置,以将由回风口18进入的气流进行冷却。
67.本实施例中,空调机组设置有两组,两个出风口17设置在回风口18的两侧,两个出风口17设置在回风口18的两侧。
68.本实施例中,空调机组还包括控制器件58,控制器件58用于控制空调机组的各个组件进行动作,控制器件58设置在回风口18的远离散热罩16的一侧。
69.进一步地,如图11-图14所示,该空调包括设置在主体骨架总成2和散热安装总成11之间的排水结构,排水结构与散热罩16对应设置,排水结构排出由散热罩16进入的雨水,提高本实施例的空调对天气的适应性。
70.具体地,排水结构包括:挡水盘19和排水组件20,挡水盘19与散热罩16的内壁相接,其具有出水口;排水组件20包括排水板21和排水管路22,排水管路22安装在排水板21上,沿竖直方向排水板21设置在挡水盘19的下方,水流由出水口流入排水板21。
71.当雨水由散热罩16进入时,雨水沿着散热罩16的内壁流动至挡水盘19上,而不会流入到底部主体件1上,否则雨水能够通过底部主体件1上设置的进风口和回风口18流入车厢内。本实施例中,挡水盘19与散热罩1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以保证雨水不会由挡水盘19与散热罩16之间的缝隙渗入。水流入挡水盘19后,再由挡水盘19上的出水口流入设置在挡水盘19下方的排水板21,通过排水板21上的排水管路22将雨水排出。需要说明的是,排水板21能够相对挡水盘19活动,避免安装排水管路22时排水板21与排水管路22的连接处发生拉扯,进而导致密封不足,出现渗水漏水的情况。
72.进一步地,如图9,以及图11-图14所示,上层骨架总成3还包括:排水安装总成23,沿竖直方向排水安装总成23设于散热安装总成11下方,散热组件7和挡水盘19设置在散热安装总成11上,排水板21设置在排水安装总成23上,当散热组件7、挡水盘19、排水板21和排水管路22设置好后,将上层骨架总成3整体与主体骨架总成2连接,排水板21能相对排水安装总成23活动。具体地,在安装散热组件7和挡水盘19时先安装散热组件7,后安装挡水盘19。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可不设置排水安装总成23,而是将排水结构安装在主体骨架总成2上。
73.其中,散热安装总成11包括:交错连接的散热安装横梁26和散热安装纵梁27,散热
安装横梁26与散热安装纵梁27之间形成散热开口28,散热开口28与冷凝器59、散热组件7和散热罩16对应设置。
74.其中,排水安装总成23包括:交错连接的排水安装横梁24和排水安装纵梁25,排水安装横梁24与散热安装横梁26平行设置,排水安装纵梁25与散热安装纵梁27平行设置。
75.其中,挡水盘19包括:定位结构和底板29,定位结构设置在底板29上,定位结构与散热组件7的尺寸相匹配,并且与散热组件7连接,通过散热组件7预先定位挡水盘19的位置,再将挡水盘19与散热安装总成11二次固定连接,从而保证挡水盘19安装后与散热罩16内壁相接。此处“二次固定连接”的方式采用螺钉或螺栓进行连接。
76.具体地,如图14所示,定位结构包括:止口边30和密封件,多个止口边30围成环形定位部,密封件与止口边30连接,且设于止口边30与散热组件7之间,散热组件7设置在环形定位部内,散热组件7的四周均与密封件相抵,避免挡水盘19上的定位结构与散热组件7脱离,达到预先定位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为避免散热罩16进入的雨水在环形定位部内积聚,可在底板29上设置与环形定位部对应设置的通孔31,且通孔31的尺寸与环形定位部相适配。
77.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