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轮胎的制作方法

2022-11-09 23: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


背景技术:

2.在以往的轮胎中,存在以兼顾驾驶稳定性和作为在雪道、冰冻路面的行驶性能的冰雪性能、作为在湿滑路面的行驶性能的湿地性能等为目的,来设计形成于胎面部的槽的形状的轮胎。例如,在专利文献1~6中所记载的轮胎中,通过设计横纹槽的形状,来谋求驾驶稳定性、在冰雪路面的行驶性能、湿地性能的提高等。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02818号公报
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72059号公报
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43628号公报
8.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8-12437号公报
9.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7-226368号公报
10.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582412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1.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12.在此,在像轻型卡车类的带三峰雪花标识的全天候轮胎那样的、还要求除冰雪路面以外的路面的行驶时的行驶性能的轮胎中,除了冰雪性能,还要求作为在干燥路面的行驶性能的干地性能、作为在湿滑路面的行驶性能的湿地性能。作为用于提高冰雪性能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出使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横纹槽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周向弯折的方法。通过使横纹槽弯折,能增大横纹槽的体积,因此能使更多的雪进入横纹槽而增大雪柱剪切力,此外,能确保边缘长,因此能增大边缘效应(edge effect)。在使横纹槽弯折的情况下,能通过这些来提高冰雪性能。然而,仅使横纹槽弯折,也难以使干地性能、湿地性能提高,使干地性能和湿地性能以及冰雪性能全部满足是非常困难的。
13.本发明鉴于上述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满足干地性能和湿地性能以及冰雪性能的轮胎。
14.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1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达成目的,本发明的轮胎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周向槽,沿轮胎周向延伸;多个横纹槽,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环岸部,多个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由所述周向槽划分,多个环岸部的轮胎周向上的两侧由所述横纹槽划分,所述环岸部中的作为所述横纹槽的边缘部的宽度方向边缘部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周向弯折的多个宽度方向弯折部,将一个所述宽度方向边缘部所具有的多个所述宽度方向弯折部中的、相对于沿轮胎周向穿过所述环岸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环岸部中
心线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距离所述环岸部中心线最近的所述宽度方向弯折部设为外侧弯折部,将一个所述宽度方向边缘部所具有的多个所述宽度方向弯折部中的、相对于所述环岸部中心线在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距离所述环岸部中心线最近的所述宽度方向弯折部设为内侧弯折部,在该情况下,就所述宽度方向边缘部而言,所述外侧弯折部与所述内侧弯折部之间的部分形成直线状,就所述环岸部而言,从所述环岸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位置至所述外侧弯折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1与从所述环岸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内侧位置至所述内侧弯折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的关系满足w2《w1,所述环岸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与所述外侧弯折部与所述内侧弯折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c的关系在0.2≤(wc/wb)≤0.6的范围内。
16.此外,在上述轮胎中,作为所述周向槽的边缘部且位于所述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周向边缘部中的、作为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周向边缘部的外侧周向边缘部优选以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直线形状形成。
17.此外,在上述轮胎中,作为所述周向槽的边缘部且位于所述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周向边缘部中的、作为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所述周向边缘部的内侧周向边缘部优选具有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突出并弯折的周向弯折部。
18.此外,在上述轮胎中,将位于所述环岸部的轮胎周向两侧的所述宽度方向边缘部中的、一方的所述宽度方向边缘部与所述内侧周向边缘部的交点设为α,另一方的所述宽度方向边缘部与所述内侧周向边缘部的交点设为β,在该情况下,交点α与交点β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h和所述交点α与所述周向弯折部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3的关系优选在0.4≤(l3/lh)≤0.6的范围内。
19.此外,在上述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交点α与所述周向弯折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wα和所述环岸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在0.1≤(wα/wb)≤0.2的范围内,所述交点β与所述周向弯折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距离wβ和所述环岸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在0.1≤(wβ/wb)≤0.2的范围内。
20.此外,在上述轮胎中,优选的是,从所述最外侧位置至所述外侧弯折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1与所述环岸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满足(w1/wb)≥0.3,从所述最内侧位置至所述内侧弯折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与所述环岸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满足(w2/wb)≥0.1。
21.此外,在上述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外侧弯折部与所述内侧弯折部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k和所述环岸部在轮胎周向上的全长lb的关系在0.05≤(lk/lb)≤0.2的范围内。
22.发明效果
23.本发明的轮胎起到能满足干地性能和湿地性能以及冰雪性能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踏面的俯视图。
25.图2是图1的a部详细图。
26.图3是图1的a部详细图,是关于宽度方向边缘部的轮胎周向的振幅的大小的说明图。
27.图4是图1的a部详细图,是关于内侧周向边缘部的形状的说明图。
28.图5a是表示充气轮胎的性能评价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29.图5b是表示充气轮胎的性能评价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30.图5c是表示充气轮胎的性能评价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轮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被本实施方式限定。此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替换且能容易想到的构成要素或者实质相同的构成要素。
32.[实施方式]
[0033]
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充气轮胎1作为本发明的轮胎的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作为轮胎的一个例子的充气轮胎1可以填充空气、氮等惰性气体以及其他的气体。
[0034]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轮胎径向是指与作为充气轮胎1的旋转轴的轮胎旋转轴(省略图示)正交的方向,轮胎径向内侧是指在轮胎径向上朝向轮胎旋转轴的一侧,轮胎径向外侧是指在轮胎径向上远离轮胎旋转轴的一侧。此外,轮胎周向是指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轴的圆周方向。此外,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是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朝向轮胎赤道面(轮胎赤道线)cl的一侧,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是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远离轮胎赤道面cl的一侧。轮胎赤道面cl是指与轮胎旋转轴正交并且经过充气轮胎1的轮胎宽度的中心的平面,轮胎赤道面cl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与作为充气轮胎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心线一致。轮胎宽度是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部分彼此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也就是说,是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最远离轮胎赤道面cl的部分之间的距离。轮胎赤道线是指位于轮胎赤道面cl上且沿着充气轮胎1的轮胎周向的线。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轮胎子午剖面是指在包含轮胎旋转轴的平面切断轮胎时的剖面。
[0035]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2的踏面3的俯视图。图1中示出的充气轮胎1在成为轮胎径向的最外侧的部分配设有胎面部2,胎面部2的表面,即在安装该充气轮胎1的车辆(省略图示)行驶时与路面接触的部分形成为踏面3。在踏面3中,在以轮胎赤道面cl为中心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各自形成有多个槽,多个环岸部30由多个槽划分。槽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槽10以及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横纹槽15,由多个槽划分的环岸部30由这些多个周向槽10、横纹槽15划分。
[003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并排配置有三条周向槽10,三条周向槽10中一条配置于轮胎赤道面cl上,剩下的两条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轮胎赤道面cl的两侧分别各配置有一条。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并排的三条周向槽10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周向槽10设为中央周向槽11,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周向槽11的两侧的周向槽10设为最外周向槽12。就是说,在多个周向槽10中,最外周向槽12为分别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轮胎赤道面cl的两侧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的周向槽10。
[0037]
在多个周向槽10中,中央周向槽11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宽度方向反复弯折而形成。即,中央周向槽11通过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宽度方向振动而形成为锯齿状。此外,最外周向槽12沿轮胎周向呈直线状延伸而形成。像这样形成的周向槽10,其槽宽在8.0mm以上且20.0mm以下的范围内,槽深度在7.0mm以上且15.0mm以下的范围内。
pressures(充气压力)”。此外,正规载荷是指,由jatma规定的“最大负荷能力”、由tra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的最大值或者由etrto规定的“load capacity(负荷能力)”。
[0044]
此外,在踏面3中,形成有多个刀槽花纹20,刀槽花纹20配置于中央环岸部31和胎肩环岸部32即各环岸部30。即,在中央环岸部31配置有中央刀槽花纹21,在胎肩环岸部32配置有胎肩刀槽花纹22。此处所谓的刀槽花纹20是在踏面3形成为细槽状的刀槽花纹,是指将充气轮胎1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并且在正规内压的内压条件下,无负荷时构成细槽的壁面彼此不接触,但在细槽位于在平板上在垂直方向施加负荷时形成于平板上的接地面的部分时,或形成有细槽的环岸部30倒塌时,构成该细槽的壁面彼此或设于壁面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因环岸部30的变形而相互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就刀槽花纹20而言,作为构成细槽的壁面彼此的间隔的刀槽花纹宽度小于1mm,刀槽花纹深度在4.0mm以上且12.0mm以下的范围内。
[0045]
作为配置于中央环岸部31的刀槽花纹20的中央刀槽花纹21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其两端在周向槽10开口。就是说,就中央刀槽花纹21而言,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部在中央周向槽11开口,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端部在最外周向槽12开口。此外,中央刀槽花纹21与中央横纹槽16大致平行地形成。因此,中央刀槽花纹21与中央横纹槽16同样,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周向弯折两次。
[0046]
像这样形成的中央刀槽花纹21根据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中央横纹槽16彼此的间距的大小,而在相邻的中央横纹槽16彼此之间配置的条数不同。就是说,中央横纹槽16具有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中央横纹槽16彼此的间隔,即,中央横纹槽16在轮胎周向的一周中具有大小不同的多个大小的间距作为轮胎周向上的间距。因此,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中央横纹槽16彼此在轮胎周向上的一周并非全部为相同的间距,也包括以不同的间距配置的部分。就配置于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中央横纹槽16彼此之间的中央刀槽花纹21而言,在像这样以不同的间距配置的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中央横纹槽16之间的部分中,在间距比较大的部分中配置条数多,在间距比较小的部分中配置条数少。
[0047]
作为配置于胎肩环岸部32的刀槽花纹20的胎肩刀槽花纹22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端部在最外周向槽12开口,从最外周向槽12的位置起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此外,胎肩刀槽花纹22通过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沿轮胎宽度方向跨越接地端t而形成,在最外周向槽12开口的侧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在胎肩环岸部32内终止。而且,胎肩刀槽花纹22在延伸方向上的两侧的端部彼此之间的一部分的范围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周向振动多次。
[0048]
此外,胎肩刀槽花纹22与配置于中央环岸部31的中央刀槽花纹21同样,根据相邻的胎肩横纹槽17彼此的间距的大小,而配置的条数不同。就是说,胎肩横纹槽17与中央横纹槽16同样,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胎肩横纹槽17以大小不同的多个大小的间距配置。就胎肩刀槽花纹22而言,在像这样以不同的间距配置的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胎肩横纹槽17彼此之间的部分中,在间距比较大的部分中配置条数多,在间距比较小的部分中配置条数少。
[0049]
图2是图1的a部详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图4是用于对中央环岸部31的形状进行说明的说明图,为了使中央环岸部31的形状容易识别而省略中央横纹槽16的底部抬高部16a和刀槽花纹20来进行图示。作为划分中央环岸部31的轮胎周向上的两侧的横纹槽15的
中央横纹槽16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周向弯折多次,因此作为中央环岸部31中的横纹槽15的边缘部35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也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周向弯折多次。即,位于中央环岸部31的轮胎周向上的两侧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分别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周向弯折的多个宽度方向弯折部41。
[005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横纹槽16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周向弯折两次,因此,位于中央环岸部31的轮胎周向上的两侧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也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具有两处宽度方向弯折部41。换言之,宽度方向边缘部40具有向轮胎周向弯折的宽度方向弯折部41,由此中央横纹槽16也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周向弯折。
[0051]
在具有宽度方向边缘部40的两处宽度方向弯折部41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宽度方向弯折部41为外侧弯折部42,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宽度方向弯折部41为内侧弯折部43。详细而言,在一个宽度方向边缘部40所具有的多个宽度方向弯折部41中,外侧弯折部42为相对于沿轮胎周向穿过环岸部30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环岸部中心线cb,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距离环岸部中心线cb最近的宽度方向弯折部41。此外,在一个宽度方向边缘部40所具有的多个宽度方向弯折部41中,内侧弯折部43为相对于环岸部中心线cb在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距离环岸部中心线cb最近的宽度方向弯折部41。
[0052]
一个宽度方向边缘部40所具有的外侧弯折部42和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周向上的弯折的方向为相反方向。即,外侧弯折部42以向轮胎周向上的一方的方向突出的方向弯折,内侧弯折部43以向轮胎周向上的另一方的方向突出的方向弯折。此外,在位于中央环岸部31的轮胎周向上的两侧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彼此中,双方的外侧弯折部42彼此在轮胎周向上的弯折的方向相互为相同方向,双方的内侧弯折部43彼此在轮胎周向上的弯折的方向相互为相同方向。
[0053]
此外,就宽度方向边缘部40而言,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之间的部分形成为直线状。而且,就宽度方向边缘部40而言,从外侧弯折部42起与宽度方向边缘部40中的最外周向槽12侧的端部之间的部分也形成为直线状,从内侧弯折部43起与宽度方向边缘部40中的中央周向槽11侧的端部之间的部分也形成为直线状。像这样,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周向弯折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相对于轮胎周向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θw在任意位置都在60
°
以上且90
°
以下的范围内。
[0054]
此外,作为划分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周向槽10的中央周向槽11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宽度方向反复弯折,因此,作为中央环岸部31中的中央周向槽11的边缘部35的内侧周向边缘部52也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宽度方向弯折。该情况下的内侧周向边缘部52为中央环岸部31中的周向槽10的边缘部35,为位于中央环岸部31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周向边缘部50中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周向边缘部50。内侧周向边缘部52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宽度方向弯折而形成,由此具有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突出而弯折的周向弯折部53。即,内侧周向边缘部52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在周向弯折部53的部分以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方向弯折一次。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宽度方向弯折的内侧周向边缘部52相对于轮胎周向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θc2在任意位置都在10
°
以上且40
°
以下的范围内。
[0055]
此外,作为划分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周向槽10的最外周向槽12在轮胎周向上呈直线状延伸而形成,因此作为中央环岸部31中的最外周向槽12的边缘部
35的外侧周向边缘部51也以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直线形状的方式形成。该情况下的外侧周向边缘部51为中央环岸部31中的周向槽10的边缘部35,为位于中央环岸部31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周向边缘部50中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周向边缘部50。在轮胎周向以直线形状延伸的外侧周向边缘部51相对于轮胎周向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θc1(在实施方式中为θc1=0
°
,因此省略图示)在任意位置都在0
°
以上且10
°
以下的范围内。
[0056]
此外,就中央环岸部31而言,从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1与从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的关系满足w2《w1。即,就中央环岸部31而言,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1大于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
[0057]
该情况下的最外侧位置36为在轮胎周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外侧周向边缘部5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此外,最内侧位置37为作为在内侧周向边缘部52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突出而弯折的部分的周向弯折部5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0058]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是,中央环岸部31的从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的宽度w1与从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的宽度w2满足(w1/w2)≤5的关系。即,就中央环岸部31而言,优选从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的宽度w1与从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的宽度w2满足1《(w1/w2)≤5的关系。
[0059]
此外,就中央环岸部31而言,从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1与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满足(w1/wb)≥0.3。此外,就中央环岸部31而言,从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与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满足(w2/wb)≥0.1。该情况下的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为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位置36与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内侧位置37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
[0060]
而且,就中央环岸部31而言,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和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c的关系在0.2≤(wc/wb)≤0.6的范围内。
[0061]
图3是图1的a部详细图,是关于宽度方向边缘部40的轮胎周向的振幅的大小的说明图。就中央环岸部31而言,位于中央环岸部31的轮胎周向两侧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的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k和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周向上的全长lb的关系均在0.05≤(lk/lb)≤0.2的范围内。该的情况下的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周向上的全长lb为在形成中央环岸部31的各点中的、在轮胎周向上距离最远的点间的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即,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周向上的全长lb为中央环岸部31中的位于轮胎周向的最一侧的部分与中央环岸部31中的位于轮胎周向的最另一侧的部分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
[0062]
图4是图1的a部详细图,是关于内侧周向边缘部52的形状的说明图。就中央环岸部31而言,在将内侧周向边缘部52与一方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的交点设为α,将内侧周向边缘部52与另一方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的交点设为β的情况下,交点α与交点β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h和交点α与周向弯折部53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3的关系在0.4≤(l3/lh)≤0.6的范围内。该情况下的交点α为位于中央环岸部31的轮胎周向两侧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中的、一方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与内侧周向边缘部52的交点,交点β为另一方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
与内侧周向边缘部52的交点。
[0063]
此外,就中央环岸部31的内侧周向边缘部52而言,交点α与周向弯折部5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wα和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在0.1≤(wα/wb)≤0.2的范围内。此外,就内侧周向边缘部52而言,同样地,交点β与周向弯折部5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距离wβ和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在0.1≤(wβ/wb)≤0.2的范围内。
[0064]
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例如为安装于小型卡车的小型卡车用的充气轮胎1。当将充气轮胎1安装于车辆时,在轮辋轮上对充气轮胎1进行轮辋组装,向内部填充空气,并以充气的状态安装于车辆。当安装了充气轮胎1的车辆行驶时,胎面部2的踏面3之中,位于下方的踏面3与路面接触的同时,充气轮胎1旋转。使用安装了充气轮胎1的车辆在干燥路面上行驶时,主要通过踏面3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来向路面传递驱动力或制动力,或通过产生转向力来进行行驶。此外,当在湿滑路面行驶时,踏面3与路面之间的水进入周向槽10、横纹槽15等槽、刀槽花纹20,一边通过这些槽排出踏面3与路面之间的水一边行驶。由此,使得踏面3容易与路面接触,并可使车辆借助踏面3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行驶。
[0065]
此外,当在积雪路面、冰上路面行驶时,也利用周向槽10、横纹槽15、刀槽花纹20的边缘效应来行驶。就是说,当在积雪路面、冰上路面行驶时也利用周向槽10的边缘、横纹槽15的边缘、刀槽花纹20的边缘卡住雪面、冰面而产生的阻力来行驶。此外,当在冰上路面行驶时,利用刀槽花纹20将冰上路面的表面的水吸取,去除冰上路面与踏面3之间的水膜,由此冰上路面容易与踏面3接触。由此,通过摩擦力、边缘效应使踏面3与冰上路面之间的阻力变大,能确保安装了充气轮胎1的车辆的行驶性能。
[0066]
此外,当在积雪路面行驶时,充气轮胎1利用踏面3压实路面上的雪并且路面上的雪进入横纹槽15,由此这些雪也在槽内变为压实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若驱动力、制动力作用于充气轮胎1,则在充气轮胎1与雪之间产生作为作用于槽内的雪的剪切力的所谓的雪柱剪切力。当在积雪路面行驶时,通过该雪柱剪切力而在充气轮胎1与路面之间产生阻力,由此能将驱动力、制动力传递至路面,能确保雪地牵引性。由此,车辆能确保在积雪路面的行驶性能。
[0067]
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而且,中央环岸部31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具有多个向轮胎周向弯折的宽度方向弯折部41。因此,宽度方向边缘部40使边缘的长度增长所具有的多个宽度方向弯折部41的量,因此容易发挥边缘效应,此外,通过弯折而形成的宽度方向弯折部41,也容易发挥边缘效应。由此,能提高在冰上路面的行驶性能。此外,通过宽度方向边缘部40弯折,相对于踏面3的边缘由宽度方向边缘部40而形成的横纹槽15的长度变长,因此能增加能进入横纹槽15的水、雪的量。由此,能提高排水性或提高雪柱剪切力,因此能提高在湿滑路面的行驶性能、在积雪路面的行驶性能。
[0068]
像这样横纹槽15对确保在冰雪路面、湿滑路面的行驶性能影响大,增加横纹槽15的槽面积为有效的方法,但另一方面,若增加槽面积,则环岸部30的刚性降低。在环岸部30的刚性降低了的情况下,当在干燥路面行驶时,例如当由于转弯、车道变线等较大载荷作用于环岸部30时,环岸部30由于载荷而容易变形,行驶稳定性有可能容易降低。
[0069]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就中央环岸部31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而言,从位于环岸部中心线c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在轮胎宽
度方向上的宽度w1和从位于环岸部中心线c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的关系满足w2《w1。由此,即使在中央环岸部31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具有多个宽度方向弯折部41的情况下,也能确保中央环岸部31中的环岸部中心线cb的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刚性。当转弯时、车道变线时,较大的载荷容易作用于环岸部30的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能通过提高中央环岸部31的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刚性,来抑制当转弯、车道变线时作用于中央环岸部31的载荷所导致的中央环岸部31的变形。因此,当在干燥路面行驶时,能抑制因载荷导致环岸部30变形而引起的稳定性降低,能确保行驶稳定性。其结果是,能满足干地性能和湿地性能以及冰雪性能。
[0070]
此外,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和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c的关系在0.2≤(wc/wb)≤0.6的范围内,因此能更可靠地抑制当大载荷作用于中央环岸部31时的中央环岸部31的变形。就是说,在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和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c的关系为(wc/wb)《0.2的情况下,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c过小,因此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的距离有可能过近。在该情况下,中央环岸部31中的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之间的部分的刚性过低,因此当大载荷作用于中央环岸部31时,有可能难以抑制中央环岸部31的变形。此外,在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和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c的关系为(wc/wb)》0.6的情况下,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c过大,因此有可能难以确保中央环岸部31的从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1。在该情况下,难以确保中央环岸部31的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刚性,因此当转弯时、车道变线时等大载荷作用于中央环岸部31的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时,有可能难以抑制中央环岸部31的变形。
[0071]
与此相对,在中央环岸部3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wb和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c的关系在0.2≤(wc/wb)≤0.6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能抑制中央环岸部31的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至间的部分的刚性过低,或中央环岸部31的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刚性过低。由此,能更可靠地抑制当大载荷作用于中央环岸部31时的中央环岸部31的变形,能确保在干燥路面的行驶稳定性。该结果是,能更可靠地满足干地性能和湿地性能以及冰雪性能。
[0072]
此外,就中央环岸部31而言,外侧周向边缘部51以直线形状形成,因此,能将划分中央环岸部3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周向槽10设为直线形状。由此,能确保在周向槽10内流动的水的易流动性,能提高周向槽10处的排水性,因此能提高在湿滑路面的行驶性能。其结果是,能更可靠地提高湿地性能。
[0073]
此外,就中央环岸部31而言,内侧周向边缘部52具有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突出而弯折的周向弯折部53,因此能增加内侧周向边缘部52的边缘成分,能提高在冰上路面的行驶性能。此外,通过内侧周向边缘部52弯折,相对于踏面3的边缘由内侧周向边缘部52形成的中央周向槽11的长度变长,因此能增加进入中央周向槽11的雪的量。由此,能提高雪柱剪切力,因此能提高在积雪路面的行驶性能。其结果是,能更可靠地提高冰雪性能。
[0074]
此外,作为轮胎周向两侧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与内侧周向边缘部52的各自的交点
的交点α和交点β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h和交点α与周向弯折部53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3的关系在0.4≤(l3/lh)≤0.6的范围内,因此能谋求中央环岸部31的刚性的均匀化。就是说,在交点α与交点β的距离lh和交点α与周向弯折部53的距离l3的关系为(l3/lh)《0.4或(l3/lh)》0.6的情况下,周向弯折部53在轮胎周向上的位置有可能过于偏向轮胎周向上的任意方向。在该情况下,中央环岸部31的刚性有可能由于在轮胎周向上的位置而偏大,相对于载荷负荷的中央环岸部31的变形容易根据轮胎周向上的位置而产生很大差异,因此有可能容易产生不均匀磨耗。
[0075]
与此相对,在交点α与交点β的距离lh和交点α与周向弯折部53的距离l3的关系在0.4≤(l3/lh)≤0.6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能抑制周向弯折部53在轮胎周向上的位置的偏向,能谋求中央环岸部31的刚性的均匀化。该结果是,能抑制不均匀磨耗的产生并且更可靠地提高干地性能。
[0076]
此外,交点α与周向弯折部5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wα和环岸部30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在0.1≤(wα/wb)≤0.2的范围内,并且交点β与周向弯折部5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wβ和环岸部30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在0.1≤(wβ/wb)≤0.2的范围内,因此,能确保中央环岸部31的周向弯折部53的刚性并且能更可靠地提高在冰上路面的行驶性能或在积雪路面的行驶性能。
[0077]
就是说,在交点α与周向弯折部53的距离wα和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为(wα/wb)《0.1,或交点β与周向弯折部53的距离wβ和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为(wβ/wb)《0.1的情况下,周向弯折部53的突出量有可能过小。在该情况下,即使设置周向弯折部53,也难以增加内侧周向边缘部52的边缘成分,因此,有可能难以有效地提高在冰上路面的行驶性能。此外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内侧周向边缘部52设置周向弯折部53,也难以有效地增长中央周向槽11的长度,因此,有可能难以提高雪柱剪切力,难以有效地提高在积雪路面的行驶性能。此外,在交点α与周向弯折部53的距离wα和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为(wα/wb)》0.2,或交点β与周向弯折部53的距离wβ和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为(wβ/wb)》0.2的情况下,周向弯折部53的突出量过大,因此,有可能难以确保中央环岸部31中的周向弯折部53附近的刚性。在该情况下,由于周向弯折部53的附近的刚性过低,有可能容易产生不均匀磨耗。
[0078]
与此相对,在交点α与周向弯折部53的距离wα和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在0.1≤(wα/wb)≤0.2的范围内,并且交点β与周向弯折部53的距离wβ和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在0.1≤(wβ/wb)≤0.2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能确保周向弯折部53附近的刚性,并且能通过增加内侧周向边缘部52的边缘成分而提高在冰上路面的行驶性能或通过增长中央周向槽11的长度而提高在积雪路面的行驶性能。该结果是,能抑制不均匀磨耗的产生并且更可靠地提高冰雪性能。
[0079]
此外,从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1和环岸部30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满足(w1/wb)≥0.3,并且从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和环岸部30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满足(w2/wb)≥0.1,因此能使中央环岸部31的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和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中的任意位置的刚性为适度的大小。就是说,在从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的宽度w1和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为(w1/wb)《0.3的情况下,从最外侧位置36
至外侧弯折部42的宽度w1过小,因此有可能难以确保中央环岸部31的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刚性。在该情况下,当转弯时、车道变线时等大载荷作用于中央环岸部31的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时,有可能难以抑制中央环岸部31的变形。此外,在从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的宽度w2和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为(w2/wb)《0.1的情况下,从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的宽度w2过小,中央环岸部31的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的刚性有可能过低。在该情况下,中央环岸部31的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的刚性与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刚性的差有可能过大,由于过大的刚性差有可能容易产生不均匀磨耗。
[0080]
与此相对,在从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的宽度w1和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满足(w1/wb)≥0.3,从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的宽度w2和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的关系满足(w2/wb)≥0.1的情况下,能使中央环岸部31的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和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中的任意位置的刚性为适度的大小。该结果是,能抑制不均匀磨耗的产生并且更可靠地提高干地性能。
[0081]
此外,中央环岸部31的从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1和从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w2满足(w1/w2)≤5的关系,由此,能抑制中央环岸部31的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刚性与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的刚性的差过大。就是说,在中央环岸部31的从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的宽度w1和从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的宽度w2的关系为(w1/w2)》5的情况下,中央环岸部31的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的刚性与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刚性的差有可能过大。在该情况下,由于过大的刚性差有可能容易产生不均匀磨耗。
[0082]
与此相对,在中央环岸部31的从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的宽度w1和从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的宽度w2的关系满足(w1/w2)≤5的情况下,能抑制中央环岸部31的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刚性与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的刚性的差过大。该结果是,能更可靠地抑制不均匀磨耗的产生。
[0083]
此外,中央环岸部31的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k和环岸部30在轮胎周向上的全长lb的关系在0.05≤(lk/lb)≤0.2的范围内,因此,能确保中央环岸部31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附近的刚性,并且能更可靠地提高在冰上路面的行驶性能或提高在积雪路面的行驶性能。就是说,在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k和环岸部30的全长lb的关系为(lk/lb)《0.05的情况下,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k过小,因此,即使在宽度方向边缘部40形成多个宽度方向弯折部41,也有可能难以增长边缘的长度、中央横纹槽16的长度。在该情况下,难以有效地提高由于增长宽度方向边缘部40的边缘长度而实现的边缘效应、由于增长中央横纹槽16的长度而实现的雪柱剪切力,因此有可能难以有效地提高冰雪性能。此外,在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k和环岸部30的全长lb的关系为(lk/lb)》0.2的情况下,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k过大,因此,中央环岸部31中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附近的刚性有可能过低。在该情况下,中央环岸部31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附近的刚性与除宽度方向边缘部40以外的位置的刚性的差有可能过大,由于过大的刚性差有可能容易产生不均匀磨耗。
[0084]
与此相对,在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k和环岸部30的
全长lb的关系在0.05≤(lk/lb)≤0.2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能确保宽度方向边缘部40附近的刚性,并且能通过增加宽度方向边缘部40的边缘成分来提高在冰上路面的行驶性能或通过增长中央横纹槽16的长度来提高在积雪路面的行驶性能。该结果是,能抑制不均匀磨耗的产生并且更可靠地提高冰雪性能。
[0085]
[变形例]
[008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边缘部40形成有两处宽度方向弯折部41,但在一个宽度方向边缘部40也可以形成三处以上宽度方向弯折部41。宽度方向边缘部40在环岸部30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环岸部中心线cb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作为距离环岸部中心线cb最近的宽度方向弯折部41的外侧弯折部42和内侧弯折部43即可,也可以还形成有除外侧弯折部42和内侧弯折部43以外的宽度方向弯折部41。即,可以在相对于外侧弯折部42的环岸部中心线cb所在侧的相反侧形成有其他的宽度方向弯折部41,也可以在相对于内侧弯折部43的环岸部中心线cb所在侧的相反侧形成有其他的宽度方向弯折部41。
[0087]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弯折部41通过宽度方向边缘部40弯折为方形而形成,周向弯折部53通过内侧周向边缘部52弯折为方形而形成,但宽度方向弯折部41、周向弯折部53也可以不形成为方形。宽度方向弯折部41、周向弯折部53也可以例如通过宽度方向边缘部40、内侧周向边缘部52以小曲率半径弯曲来弯折从而形成。
[0088]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有三条周向槽10,但周向槽10也可以为除三条以外。周向槽10例如可以为两条,也可以为四条以上。当将位于作为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的周向槽10的最外周向槽12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环岸部30设为中央环岸部31时,具有多个宽度方向弯折部41的宽度方向边缘部40只要是划分中央环岸部31的轮胎周向上的两侧的横纹槽15的边缘部35即可。即,宽度方向边缘部40具有多个宽度方向弯折部41,具有所述宽度方向边缘部40的环岸部30只要是位于最外周向槽12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环岸部30的话,则所述环岸部30的位置不受限制。
[0089]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充气轮胎1作为本发明的轮胎的一个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轮胎也可以是除充气轮胎1以外的轮胎。本发明的轮胎可以是例如不填充气体而能使用的所谓的无气轮胎。
[0090]
[实施例]
[0091]
图5a~图5c是表示充气轮胎的性能评价试验的结果的图表。以下,针对上述的充气轮胎1,对针对以往例的充气轮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以及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进行比较的比较例的充气轮胎进行的性能评价试验进行说明。性能评价试验进行了针对作为在干燥路面的行驶性能的干地性能、作为在湿滑路面的行驶性能的湿地性能以及作为在冰雪路面的行驶性能的冰雪性能的试验。
[0092]
性能评价试验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在轮辋尺寸15
×
6.0j的jatma标准的轮辋轮上将jatma中规定的轮胎的名称为195/65r15 91t尺寸的充气轮胎1进行轮辋组装,并将试验轮胎安装于排气量为1400cc的前轮驱动的轿车的评价车辆,将气压调整为前轮230kpa、后轮220kpa,用评价车辆来行驶。
[0093]
各试验项目的评价方法针对干地性能,通过试驾员的感官评价来比较了安装了试验轮胎的评价车辆在测试跑道的干地操作路面行驶时的驾驶稳定性。干地性能通过将试驾员的感官评价以后述以往例为100的指数来表示从而评价,指数越大表示在干燥路面的驾
驶稳定性越高,干地性能越优异。
[0094]
此外,针对湿地性能,通过试驾员的感官评价来比较了安装了试验轮胎的评价车辆在洒水以使水深成为1mm的测试跑道的湿地操作路面行驶时的驾驶稳定性。湿地性能通过将试驾员的感官评价以后述以往例为100的指数来表示从而评价,指数越大表示在湿滑路面的驾驶稳定性越高,湿地性能越优异。
[0095]
此外,针对冰雪性能,通过试驾员的感官评价来比较了安装了试验轮胎的评价车辆在测试跑道的压雪操作路面行驶时的牵引性、驾驶稳定性。冰雪性能通过将试驾员的感官评价以后述以往例为100的指数来表示从而评价,指数越大表示在冰雪路面的牵引性、驾驶稳定性越高,冰雪性能越优异。
[0096]
针对作为以往的充气轮胎的一个示例的以往例的充气轮胎、作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的实施例1~17以及作为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进行比较的充气轮胎的比较例1~3这21种充气轮胎进行了性能评价试验。其中,就以往例而言,环岸部30的从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1与从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的大小为相同大小。此外,就比较例1而言,环岸部30从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1和从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的关系为w2》w1。此外,就比较例2而言,虽然环岸部30的从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1和从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的关系为w2《w1,但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和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c的关系为(wc/wb)《0.2。此外,就比较例3而言,虽然环岸部30的从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1和从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的关系为w2《w1,但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和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c的关系为(wc/wb)》0.6。
[0097]
与此相对,就作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的一个例子的实施例1~17而言,环岸部30的从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1和从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的关系全部满足w2《w1,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和外侧弯折部42与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c的关系全部在0.2≤(wc/wb)≤0.6的范围内。而且,就实施例1~17的充气轮胎1而言,外侧周向边缘部51是否为直线形状、内侧周向边缘部52是否具有周向弯折部53、交点α与周向弯折部53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3相对于交点α与交点β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h的比(l3/lh)、交点α与周向弯折部5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wα相对于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的比(wα/wb)、交点β与周向弯折部5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wβ相对于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的比(wβ/wb)、从最外侧位置36至外侧弯折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1相对于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的比(w1/wb)、从最内侧位置37至内侧弯折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相对于环岸部30的最大宽度wb的比(w2/wb)各不相同。
[0098]
对于使用这些充气轮胎1来进行了性能评价试验的结果,由图5a~图5c所示可知,相对于以往例、比较例1~3而言,实施例1~17的充气轮胎1针对干地性能、湿地性能、冰雪性能中的任意性能,能抑制性能的降低,并且能提高将干地性能、湿地性能、冰雪性能结合的综合性能。就是说,实施例1~17的充气轮胎1能满足干地性能和湿地性能以及冰雪性能。
[0099]
附图标记说明
[0100]
1:充气轮胎(轮胎);
[0101]
2:胎面部;
[0102]
3:踏面;
[0103]
10:周向槽;
[0104]
11:中央周向槽;
[0105]
12:最外周向槽;
[0106]
15:横纹槽;
[0107]
16:中央横纹槽;
[0108]
16a、17a:底部抬高部;
[0109]
17:胎肩横纹槽;
[0110]
20:刀槽花纹;
[0111]
21:中央刀槽花纹;
[0112]
22:胎肩刀槽花纹;
[0113]
30:环岸部;
[0114]
31:中央环岸部;
[0115]
32:胎肩环岸部;
[0116]
35:边缘部;
[0117]
36:最外侧位置;
[0118]
37:最内侧位置;
[0119]
40:宽度方向边缘部;
[0120]
41:宽度方向弯折部;
[0121]
42:外侧弯折部;
[0122]
43:内侧弯折部;
[0123]
50:周向边缘部;
[0124]
51:外侧周向边缘部;
[0125]
52:内侧周向边缘部;
[0126]
53:周向弯折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