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01:40: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多个图像承载体进行曝光的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一种对多个感光鼓(图像承载体)进行曝光的扫描光学装置(专利文献1)。在该扫描光学装置中设置有调整部,该调整部用于调整扫描线在感光鼓上的挠曲(弓曲)。通过在调整部中拧入调整螺钉而使第2透镜挠曲成弓形,由此完成弓曲调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222863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被调整后的第2透镜的挠曲(歪斜)因所谓的蠕变现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蠕变)。第2透镜的调整量越大,蠕变现象导致的第2透镜的变形量越增大。
[0005]
为了防止蠕变,例如可考虑使第2透镜保持于具有可抗蠕变变形的强度的保持架。然而,在使用具有高强度的保持架的情况下,会产生另一问题,即制造成本增加、装置大型化。
[0006]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情况而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蠕变变形的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7]
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是对多个图像承载体进行曝光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外壳、基准导光部、从属导光部、基准保持结构和从属保持结构,其中,所述外壳设置有光源;所述基准导光部具有至少1个反射镜,且将从所述光源射出并通过基准透镜的光引导到所述图像承载体;所述从属导光部具有比所述基准导光部多的所述反射镜,且将从所述光源射出并通过从属透镜的光引导到所述图像承载体;所述基准保持机构保持所述基准透镜,且具有基准承受部,所述基准承受部以可接触在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发生挠曲的所述基准透镜的方式设置;所述从属保持结构保持所述从属透镜,且具有从属承受部和挠曲调整机构,其中,所述从属承受部以可接触在副扫描方向上发生挠曲的所述从属透镜的方式设置,所述挠曲调整机构通过推压所述从属透镜来调整所述从属透镜的挠曲,所述基准透镜和所述从属透镜以所述基准透镜相对于所述基准承受部的挠曲方向与所述从属透镜相对于所述从属承受部的挠曲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在假设所述基准透镜和所述从属透镜没有发生挠曲的情况下,所述从属承受部与所述从属透镜之间的最短距离的绝对值被设定为所述基准承受部与所述基准透镜之间的最短距离的绝对值以上。
[0008]
在该情况下,可以为:在所述基准透镜和所述从属透镜发生挠曲的情况下,所述基
准透镜按照以接近所述基准承受部的方式发生挠曲的状态设置,所述从属透镜按照以接近所述从属承受部的方式发生挠曲的状态设置。
[0009]
在该情况下,可以为:所述外壳具有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向的底部和顶部,所述基准承受部在所述底部侧以可接触所述基准透镜的主扫描方向的中央部的方式设置,所述基准保持结构具有一对基准支承部和一对基准施力部件,其中,一对所述基准支承部被设置于所述底部侧,且对所述基准透镜的主扫描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支承;一对所述基准施力部件将所述基准透镜推压到一对所述基准支承部,所述从属承受部和所述挠曲调整机构在所述顶部侧以可接触所述从属透镜的主扫描方向的中央部的方式设置,所述从属保持结构具有一对从属支承部、一对从属施力部件和推压部件,其中,一对所述从属支承部隔着所述从属透镜被设置于与所述挠曲调整机构相反的一侧,且对所述从属透镜的主扫描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支承;一对所述从属施力部件将所述从属透镜推压到一对所述从属支承部;所述推压部件将所述从属透镜向与所述挠曲调整机构的推压力相反的方向进行推压。
[0010]
在该情况下,可以为:所述从属透镜具有沿光轴突出的凸部,所述从属承受部是形成于保持所述从属透镜的保持架的槽,所述凸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从属承受部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的方式卡合于所述从属承受部。
[0011]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光扫描装置。[发明效果]
[0012]
根据本发明,通过以入射到基准导光部的光线为基准,由挠曲调整机构调整从属透镜的挠曲,能够容易地使多束扫描光的形状一致。并且,由于能够使从属透镜挠曲基准透镜的挠曲以上的量,因此,能够适当地以基准透镜为基准进行从属透镜的挠曲调整。
附图说明
[0013]
图1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概略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的透镜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中的基准透镜和基准保持结构的概略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的从属透镜被保持于保持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中的从属透镜和从属保持结构的概略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中的通过多面镜而偏向的光的概略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4个感光鼓上的扫描光的挠曲(bow,弓曲)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中的基准透镜和基准保持结构的概略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中的从属透镜和从属保持结构的概略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所涉及光扫描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附图所示的fr、rr、l、r、u、d表示前、后、左、右、上、下。虽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位置的用语,但是这些用语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使用的,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0015]
参照图1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的概略的主视图。
[0016]
图像形成装置1是将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来形成图像的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构成大致长方体形的外观的装置主体2。在装置主体2的下部,可拆装地设置有用于收容纸张p的供纸盒3,在装置主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供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排出的出纸盘4。在出纸盘4的下方,可拆装地安装有4个调色剂盒5,该4个调色剂盒5收容着4种颜色(品红、青色、黄色、黑色)的补给用调色剂(显影剂)。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形成有输送路径6,该输送路径6用于将纸张p从供纸盒3输送至出纸盘4。
[0017]
另外,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送纸部10、成像部11、定影部12。送纸部10被设置于输送路径6的上游端部,定影部12被设置于输送路径6的下游侧。成像部11在输送路径6中被设置于送纸部10与定影部12之间。
[0018]
成像部11具有中间转印带13、4个感光鼓单元14、和光扫描装置15。中间转印带13被设置于调色剂盒5的下方,且向图1中的箭头所示方向旋转。4个感光鼓单元14在中间转印带13的下方沿左右方向排列,光扫描装置15被设置于感光鼓单元14的下方。4个感光鼓单元14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对应于品红、青色、黄色、黑色的调色剂。此外,4个感光鼓单元14为相同结构,因此,下面对1个感光鼓单元14进行说明。
[0019]
感光鼓单元14具有感光鼓20、充电装置21、显影装置22、一次转印辊23、清洁装置24和除电装置25。作为图像承载体的一例的感光鼓20一边接触中间转印带13的下侧一边被驱动而绕轴旋转。充电装置21、显影装置22、一次转印辊23、清洁装置24和除电装置25按照图像形成工序的顺序被配置在感光鼓20的周围。一次转印辊23隔着中间转印带13从上侧与感光鼓20相向。二次转印辊26接触中间转印带13的右端。
[0020]
[图像形成处理]在此,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控制部(未图示)根据从外部终端输入的图像数据来如以下那样执行图像形成处理。
[0021]
充电装置21使感光鼓20的表面带电。光扫描装置15朝向感光鼓20进行与图像数据对应的曝光,而在感光鼓20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2使用从调色剂盒5供给过来的调色剂来将形成于感光鼓20的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被4个感光鼓20承载的4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被施加了一次转印偏压的一次转印辊23被依次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上。据此,在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上形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
[0022]
送纸部10将被收容于供纸盒3的纸张p取出并送出到输送路径6。被施加了二次转
印偏压的二次转印辊26将中间转印带13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p上。据此,在纸张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部12使调色剂图像热定影于纸张p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被排出到出纸盘4上。清洁装置24用于除去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20的表面上的调色剂,除电装置25用于照射除电光来除去感光鼓20的电荷。
[0023]
[光扫描装置]接着,参照图2和图3对光扫描装置15进行说明。图2是光扫描装置15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光扫描装置15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24]
光扫描装置15一边用多束光沿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进行扫描一边对4个感光鼓20进行曝光。如图2和图3所示,光扫描装置15具有外壳30、光源31、多面镜32、fθ透镜33、第1从属导光部40m、第2从属导光部40c、第3从属导光部40y和基准导光部50。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在第1从属导光部40m、第2从属导光部40c和第3从属导光部40y共同的说明中,将这些称为“从属导光部40”,并对附图标记仅标注阿拉伯数字。另外,在从属导光部40和基准导光部50共同的说明中,将这些称为“导光部40、50”。
[0025]
《外壳》外壳30具有高度较低的长方体状的外形,用于支承光扫描装置15的各部件。如图3所示,外壳30具有外壳主体30a和盖部30b,其中,所述外壳主体30a在上方具有开口;所述盖部30b覆盖外壳主体30a的开口。外壳主体30a具有配置在下方(正交方向的一方)的底部30c。盖部30b构成与底部30c相向且配置在上方(正交方向的另一方)的顶部。在盖部30b上开设有用于使激光向4个感光鼓20射出的第1出射口301、第2出射口302、第3出射口303和第4出射口304。
[0026]
《光源、多面镜、fθ透镜》如图2所示,光源31被设置于外壳30的内部(底部30c上)。光源31射出被向4个感光鼓20照射的4束激光。多面镜32以可绕轴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外壳30的内部(底部30c上)。多面镜32在从平面观察时形成为多边形,在多面镜32的侧面形成有反射面34(偏向面)。旋转的多面镜32通过反射面34反射从光源31射出的多束光来进行扫描。
[0027]
如图3所示,fθ透镜33在光路中配置于多面镜32的下游侧,通过多面镜32而偏向后的多束光通过fθ透镜33。fθ透镜33利用通过多面镜32等角度扫描后的激光在感光鼓20上进行等速扫描。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将被照射于4个感光鼓20的激光称为第1光线l1、第2光线l2、第3光线l3、第4光线l4。
[0028]
《导光部的概要》如图3所示,第1从属导光部40m、第2从属导光部40c、第3从属导光部40y和基准导光部50按顺序从多面镜32的附近朝向右侧配置。4个导光部40、50在光路中配置在fθ透镜33与4个感光鼓20之间,且将通过多面镜32而偏向后的光引导到4个感光鼓20。详细而言,第1从属导光部40m对品红用感光鼓20进行曝光,第2从属导光部40c对青色用感光鼓20进行曝光,第3从属导光部40y对黄色用感光鼓20进行曝光,基准导光部50对黑色用感光鼓20进行曝光。
[0029]
《第1从属导光部》第1从属导光部40m具有第1反射镜411、第1从属透镜42m和第2反射镜412。第1反射镜411配置于外壳主体30a的底部30c,且向左上方反射通过fθ透镜33的第1光线l1。第1从属
透镜42m在盖部30b侧配置于由第1反射镜411反射过来的第1光线l1的光路上。第2反射镜412配置于盖部30b侧,且向上方的感光鼓20反射通过第1从属透镜42m的第1光线l1。
[0030]
《第2从属导光部》第2从属导光部40c具有第3反射镜413、第2从属透镜42c和第4反射镜414。第3反射镜413配置于外壳主体30a的底部30c,且向左上方反射通过fθ透镜33的第2光线l2。第2从属透镜42c在盖部30b侧配置于由第3反射镜413反射过来的第2光线l2的光路上。第4反射镜414配置于盖部30b侧,且向上方的感光鼓20反射通过第2从属透镜42c的第2光线l2。
[0031]
《第3从属导光部》第3从属导光部40y具有第5反射镜415、第6反射镜416、第3从属透镜42y和第7反射镜417。第5反射镜415配置于外壳主体30a的底部30c,且向上方反射通过fθ透镜33的第3光线l3。第6反射镜416配置于盖部30b侧,且向左侧反射由反射镜415反射过来的第3光线l3。第3从属透镜42y在盖部30b侧配置于由第6反射镜416反射过来的第3光线l3的光路上。第7反射镜417配置于盖部30b侧,且向上方的感光鼓20反射通过第3从属透镜42y的第3光线l3。
[0032]
《基准导光部》基准导光部50具有基准透镜52和第8反射镜51。基准透镜52在外壳主体30a的底部30c配置于通过fθ透镜33的第4光线l4的光路上。第8反射镜51配置于外壳主体30a的底部30c,且向上方的感光鼓20反射通过基准透镜52的第4光线l4。
[0033]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在第1从属透镜42m、第2从属透镜42c和第3从属透镜42y共同的说明中,将这些称为“从属透镜42”,对附图标记仅标注阿拉伯数字。另外,在从属透镜42和基准透镜52共同的说明中,将这些称为“透镜42、52”。并且,在第1~第8反射镜411~417、51共同的说明中,将这些称为“反射镜41、51”,并简化附图标记。
[0034]
如以上说明所示,基准导光部50具有1个第8反射镜51,各导光部40具有比基准导光部50多的2个以上的反射镜41。基准导光部50将从光源31射出并通过基准透镜52的光引导到感光鼓20,从属导光部40将从光源31射出并通过从属透镜42的光引导到感光鼓20。此外,通过fθ透镜33的第1光线l1、第2光线l2、第3光线l3和第4光线l4按照该顺序从外壳30的底部30c侧朝向盖部30b排列。即,第1光线l1在最靠近底部30c的位置通过fθ透镜33,第4光线l4在最靠近盖部30b的位置通过fθ透镜33。
[0035]
《透镜的细节》接着,参照图4对透镜42、52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透镜42、52的立体图。
[0036]
3个从属透镜42和基准透镜52以通过零部件的通用化来降低成本为目的而全部形成为相同形状。透镜42、52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透镜42、52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主扫描方向)上较长延伸的棒状。在透镜42、52上,以在左右方向上相向的方式形成有光入射其中的入射面f1和光出射的出射面(未图示)。另外,在透镜42、52上,以在上下方向上相向的方式形成有第1侧部s1和第2侧部s2。透镜42、52具有凸部v,该凸部v在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且在入射面f1侧从第1侧部s1沿光轴突出。
[0037]
合成树脂制的透镜42、52由于使用模具等来制造,因此,例如大多时候在上下方向(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挠曲(稍微弯曲)。透镜42、52的挠曲方向(翘曲方向)在制造时因模具本身的配置、金属模具的浇口(熔融合成树脂的流入口)的配置等而发生变化。因此,通过统一模具的配置等,能够统一透镜42、52的挠曲方向(翘曲方向)。
[0038]
从属透镜42和基准透镜52相对于外壳30的安装结构不同。主要为,基准透镜52支承于外壳30的底部30c侧,从属透镜42支承于外壳30的顶部侧。
[0039]
《基准保持结构》首先,参照图3、图5和图6,对保持基准透镜52的基准保持结构53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光扫描装置15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基准透镜52和基准保持结构53的概略的侧视图。
[0040]
如图3和图5所示,基准保持结构53具有第1立壁h1、第2立壁h2和中央限制部h3。第1立壁h1和第2立壁h2在外壳主体30a的右侧从底部30c突出。中央限制部h3形成于第1立壁h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基准透镜52被设定为第1侧部s1朝向底部30c侧的姿态(将图4的透镜42、52上下颠倒的姿态),且配置于第1立壁h1与第2立壁h2之间。基准透镜52的凸部v卡合于中央限制部h3(参照图5)。此外,在外壳主体30a上,设置有抵接于基准透镜52的前后两端的一对内壁(未图示)。通过中央限制部h3和一对内壁,基准透镜52沿前后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0041]
如图6所示,基准保持结构53具有基准承受部55、一对基准支承部56和一对基准施力部件57。基准承受部55和一对基准支承部56被设置于外壳30的底部30c侧,一对基准施力部件57被设置于外壳30的顶部侧。
[0042]
(基准承受部、基准支承部)基准承受部55和一对基准支承部56是分别在第1立壁h1与第2立壁h2之间从底部30c突出的突起。基准承受部55被设置于底部30c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一对基准支承部56被设置于底部30c的前后方向的两侧。一对基准支承部56支承(接触)基准透镜52(第1侧部s1)的前后方向(主扫描方向)的两端部。基准承受部55形成得比各基准支承部56低。
[0043]
(基准承受部)如图6所示,基准透镜52如前述那样以第1侧部s1朝向底部30c的姿态配置,且以向下方(底部30c侧)鼓出的方式发生挠曲。基准承受部55例如以在基准透镜52以向下方鼓出的方式发生挠曲的情况下可接触基准透镜52的中央部的方式设置。假设在基准透镜52无挠曲地沿前后方向笔直延伸的情况下(参照图6的双点划线),基准承受部55不接触基准透镜52(第1侧部s1),在基准透镜52(第1侧部s1)与基准承受部55之间形成有间隙。另外,在基准透镜52的挠曲量大的情况下,基准承受部55接触基准透镜52(未图示),限制挠曲量的增加。此外,在基准透镜52的挠曲量小的情况下,也存在基准承受部55不接触基准透镜52的情况(如图6所示,形成有间隙)。
[0044]
(基准施力部件)一对基准施力部件57被设置于基准透镜52的第2侧部s2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与外壳主体30a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之间。一对基准施力部件57例如由板簧、螺旋弹簧、橡胶等构成,用于将基准透镜52推压到一对基准支承部56。通过基准施力部件57的加载力,基准透镜52沿上下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0045]
《从属保持结构》接着,参照图7和图8对保持从属透镜42的从属保持结构43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从属透镜42被保持于保持架44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从属透镜42和从属保持结构43的概略的侧视图。此外,保持第1从属导光部40m、第2从属导光部40c和第3从属导光部40y的3
个从属保持结构43为相同结构,因此,下面对1个从属保持结构43进行说明。
[0046]
如图7和图8所示,从属保持结构43具有保持架44、从属承受部45、一对从属支承部46、一对从属施力部件47、挠曲调整机构48和推压部件49。保持架44将从属透镜42保持在从底部30c向盖部30b侧分离的位置。从属承受部45、挠曲调整机构48和一对从属施力部件47被设置于外壳30的顶部侧。一对从属支承部46隔着从属透镜42被设置于与挠曲调整机构48相反的一侧。
[0047]
(保持架)保持架44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如图7所示,保持架44具有上表面部441、按压部442、侧表面部443和折弯部444。上表面部441覆盖从属透镜42的第1侧部s1的上表面,按压部442从上表面部441的一端向下方延伸,且覆盖入射面f1的上部(第1侧部s1)。侧表面部443从上表面部441的另一端向下方延伸,且与从属透镜42的出射面相向。在侧表面部443上开设有用于使出射面露出的开口部(未图示)。折弯部444从侧表面部443的下端向外侧延伸。通过用螺钉将折弯部444固定于外壳主体30a,从而将保持架44固定于外壳主体30a。从属透镜42被设定为第1侧部s1朝向盖部30b侧的姿态,且被保持于保持架44。另外,从属透镜42通过保持架44被支承于外壳主体30a。
[0048]
(从属承受部)从属承受部45是形成于保持架44的按压部442的槽。从属承受部45在按压部442的前后方向(主扫描方向)的中央部从按压部442的下端向上方形成缺口。从属透镜42的凸部v以能够相对于从属承受部45沿上下方向(副扫描方向)移动的方式卡合于从属承受部45。通过凸部v卡合于从属承受部45,从属透镜42沿前后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0049]
如图8所示,从属透镜42如前述那样以第1侧部s1朝向上方的姿态配置,且以向上方鼓出的方式发生挠曲。从属承受部45例如以在从属透镜42向上方鼓出的情况下可接触从属透镜43的凸部v(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发生挠曲的从属透镜42的凸部v有时触碰从属承受部45(槽)的最深部45d。假设在从属透镜42无挠曲而沿前后方向笔直延伸的情况下(参照图8的双点划线),从属承受部45的最深部45d不接触从属透镜42的凸部v,在凸部v与从属承受部45的最深部45d之间形成有间隙。另外,在从属透镜42的挠曲量大的情况下,从属承受部45的最深部45d接触凸部v(未图示),限制挠曲量的增加。此外,在从属透镜42的挠曲量小的情况下,也存在从属承受部45的最深部45d不接触凸部v的情况(如图8所示,形成有间隙)。
[0050]
(从属支承部)一对从属支承部46从一对内支承壁35突出,其中,一对内支承壁35被设置于外壳主体30a的前后方向的两侧。一对从属支承部46支承(接触)从属透镜42的第2侧部s2的前后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的两端部。
[0051]
(从属施力部件)一对从属施力部件47被设置于保持架44的上表面部441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与外壳主体30a(或盖部30b)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之间。一对从属施力部件47例如由板簧、螺旋弹簧、橡胶等构成,且将保持于保持架44的从属透镜42推压到一对从属支承部46。通过从属施力部件47的加载力,从属透镜42沿上下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0052]
(挠曲调整机构)
如图7和图8所示,挠曲调整机构48被设置于保持架44的上表面部44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挠曲调整机构48包括螺纹孔(未图示)和调整螺钉48a,其中,所述螺纹孔开设在保持架44的上表面部441上;所述调整螺钉48a具有与螺纹孔的内螺纹啮合的外螺纹。调整螺钉48a贯穿螺纹孔(上表面部441),且以可接触从属透镜42(第1侧部s1)的前后方向(主扫描方向)的中央的方式设置。当拧入调整螺钉48a时,调整螺钉48a的顶端部推压第1侧部s1。当向脱出方向拧调整螺钉48a时,相对于第1侧部s1的推压力下降(被解除)。通过使调整螺钉48a正反转来调整透镜42、52沿主扫描方向的挠曲。此外,基准保持结构53不具有用于调整基准透镜52的挠曲的机构。
[0053]
(推压部件)推压部件49与保持架44一体形成。推压部件49是从保持架44的侧表面部443的下端向与折弯部444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一对板簧(参照图7)。推压部件49支承从属透镜42的下部(第2侧部s2),且限制从属透镜42从保持架44脱离。推压部件49向与挠曲调整机构48的推压力相反的方向(上方)推压从属透镜42。
[0054]
此外,推压部件49是一对板簧,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1个(或3个以上)板簧。另外,推压部件49与保持架44一体形成,但是并不限于此,推压部件49也可以由作为与保持架44分开形成的部件的板簧、螺旋弹簧、橡胶等构成(未图示)。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在从属承受部45和基准承受部55共同的说明中,将这些简称为“承受部45、55”。
[0055]
[透镜与承受部之间的间隙]如上所述,4个透镜42、52以挠曲方向(翘曲方向)统一的方式被制造。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15中,如图6和图8所示,在基准透镜52和从属透镜42发生挠曲的情况下,基准透镜52相对于基准承受部55的挠曲方向与从属透镜42相对于从属承受部45的挠曲方向一致。即,基准透镜52和3个从属透镜42以向相同方向挠曲(翘曲)的姿态被安装在外壳30上。详细而言,基准透镜52按照以接近基准承受部55的方式发生挠曲的状态设置,从属透镜42按照以接近从属承受部45的方式发生挠曲的状态设置。
[0056]
如图6和图8所示,在假设透镜42、52没有发生挠曲(或挠曲量小)的情况下(参照双点划线),在承受部45、55与透镜42、55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基准透镜52与从属透镜42来定义间隙大小(距离)的关系。具体而言,在假设基准透镜52和从属透镜42没有发生挠曲的情况下,从属承受部45(最深部45d)与从属透镜42(凸部v)之间的最短距离(b)的绝对值被设定为基准承受部55与基准透镜52之间的最短距离(a)的绝对值以上(∣a∣≤∣b∣)。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最短距离(b)的绝对值被设定得比最短距离(a)的绝对值大。
[0057]
[感光鼓上的扫描光]在此,参照图9和图10对感光鼓20上的扫描光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通过多面镜32而偏向的光的概略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感光鼓20上的扫描光向副扫描方向的弯曲(bow)的说明图。
[0058]
如图9所示,从光源31射出的多束光线以由锐角(或相对于与反射面34正交的面呈锐角)构成的规定角度分别入射到多面镜32的反射面34。反射面34的外周缘的旋转轨迹在图9所示的p1与p2之间移动。p1对应于多面镜32的最小外径,p2对应于反射面34相邻的平面间的棱线。在反射面34位于p1时,入射光q11被反射后而成为反射光q12,入射光q21被反射
后而成为反射光q22。在反射面34位于p2时,入射光q11被反射后而成为反射光q13,入射光q21被反射后而成为反射光q23。因此,如图10所示,在各感光鼓20上发生扫描光向副扫描方向弯曲(bow,弓曲)。
[0059]
由反射面34反射的第1光线l1和第2光线l2向比反射面34的面中心cm(参照图9)靠下方的位置行进,由反射面34反射的第3光线l3和第4光线l4向比反射面34的面中心cm靠上方的位置行进。因此,如图10所示,感光鼓20上的第1光线l1及第2光线l2的弓曲(bow)形状和第3光线l3及第4光线l4的弓曲(bow)形状相对于感光鼓20的旋转轴线呈线对称。此外,每次光线被反射镜反射,扫描光的弓曲(bow)形状的朝向就会反转,因此,扫描光的弓曲(bow)形状的朝向根据反射镜的数量而发生变化。
[006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从属导光部40m和第2从属导光部40c具有2个反射镜,第3从属导光部40y具有3个反射镜,基准导光部50具有1个反射镜。另外,4个透镜42、52的挠曲方向(翘曲方向)被统一。因此,4个扫描光的弓曲(bow)形状的朝向为图10所示那样的线对称形状。此外,在图9中,入射光相对于反射面34的斜入射角度越大,感光鼓20上的弓曲(bow)形状的挠曲量(翘曲量)越大。
[0061]
另外,当透镜42、52、反射镜41、51相对于主扫描方向被倾斜固定时,感光鼓20上的扫描光也发生倾斜(skew,歪斜)。扫描光的弯曲、倾斜会导致颜色偏移等不良图像。
[0062]
在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15中,基准导光部50的基准透镜52不具有挠曲调整机构48(用于调整感光鼓20上沿着副扫描方向的扫描光的弓曲(bow)的机构),且成为其他从属透镜42的挠曲调整的基准。与其他从属导光部40相比,基准导光部50的反射镜的数量最少,因此,由于反射镜的重量、倾斜而引起的感光鼓20上的扫描光(第4光线l4)所发生的弯曲(bow,弓曲)、倾斜(skew,歪斜)比从属导光部40小。因此,通过以基准导光部50的第4光线l4为基准使调整螺钉48a正反旋转来调整从属透镜42的挠曲,据此能够容易地使4个扫描光的形状一致。另外,可以省略基准导光部50的挠曲调整机构48,从而能够降低光扫描装置15的制造成本。
[0063]
但是,由挠曲调整机构48调整后的从属透镜42的挠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所谓的蠕变现象)。从属透镜42的调整量(挠曲量)越大,蠕变现象导致的从属透镜42的变形量越增大。对于这样的由蠕变现象引起的问题,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15的构成为,在4个透镜42、52发生挠曲的情况下,使4个透镜42、52的挠曲方向(翘曲方向)一致。根据该结构,由于4个透镜42、52的翘曲方向一致,因此,能够将各从属透镜42的调整量抑制在最小限度,而不会使一部分从属透镜42的调整量变大。据此,能够减小调整后的从属透镜42的蠕变变形。
[0064]
假设在基准承受部55与基准透镜52之间的最短距离(a)比从属承受部45(最深部45d)与从属透镜42(凸部v)之间的最短距离(b)大(长)的情况下,存在以第4光线l4(基准透镜52)为基准通过挠曲调整机构48无法完全调整从属透镜42的挠曲的担忧。对于这样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15中,上述的最短距离(b)的绝对值被设定为上述的最短距离(a)的绝对值以上(∣a∣≤∣b∣)(参照图6和图8)。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从属透镜42挠曲基准透镜52的挠曲以上的量,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以第4光线l4(基准透镜52)为基准的从属透镜42的挠曲调整。
[0065]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15,从属透镜42按照以接近从属承受
部45的方式挠曲的状态设置,因此,通过发生挠曲的从属透镜42触碰从属承受部45,能够限制挠曲继续增大。另外,通过挠曲调整机构48将从属透镜42向与挠曲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能够以第4光线l4(基准透镜52)为基准来调整从属透镜42的挠曲。
[006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15中,从属导光部40被设置于外壳30的顶部侧,因此,通过拆下盖部30b,能使挠曲调整机构48(调整螺钉48a)露出。根据该结构,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操作挠曲调整机构48(调整螺钉48a)。由于被设置于外壳30的底部30c侧的基准透镜53(基准保持结构53)不需要调整挠曲,因此,整体上能够容易地进行光扫描装置15的扫描光的挠曲调整。此外,也可以在盖部30b形成用于调整的孔,以能够不拆下盖部30b来进行挠曲的调整。
[0067]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15,从属透镜42的凸部v以能够相对于从属承受部45沿上下方向(副扫描方向)移动的方式卡合于从属承受部45,因此,能够一边进行从属透镜42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定位,一边引导从属透镜42在挠曲调整时的移动。另外,凸部v配置在透镜42、52的主扫描方向的中央部,因此,即使透镜42、52发生了热膨胀,凸部v的位置也基本不变。据此,能够缩小多束扫描光之间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偏移。另外,通过在透镜42、52上形成有凸部v,而易于识别入射面f1和出射面,能够容易地进行透镜42、52的安装作业。
[006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15中,透镜42、52按照以接近承受部45、55的方式发生挠曲的状态设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与此相反,如图11和图12所示,作为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15,透镜42、52也可以按照以远离承受部45、55的方式发生挠曲的状态设置。即使在该情况下,当假设透镜42、52没有发生挠曲时(参照图11和图12的双点划线),上述的最短距离(b)的绝对值也被设定为上述的最短距离(a)的绝对值以上。因此,例如,如图11所示,也存在基准承受部55高于基准支承部56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当假设基准透镜52没有发生挠曲时,基准承受部55会陷入基准透镜52,使最短距离(a)成为负数。另外,例如,如图12所示,也存在从属承受部45的最深部45d低于图8所示的位置的情况。即使在该情况下,当假设从属透镜42没有发生挠曲时,从属承受部45的最深部45d有时也会陷入从属透镜42,使最短距离(b)也有时成为负数(未图示)。
[006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包含变形例。以下相同)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15中,在所有的透镜42、52上均形成有凸部v,但是并不限于此,凸部v至少形成于从属透镜42即可,基准透镜52也可以不具有凸部v。
[0070]
此外,由于第4光线l4在比第3光线l3远离fθ透镜33的中心的位置行进,因此,在感光鼓20上,第4光线l4的弓曲(bow)形状(挠曲量)容易大于第3光线l3的弓曲(bow)形状(挠曲量)(参照图10)。另外,由于针对基准透镜52省略了挠曲调整机构48,因此,优选使第4光线l4的弓曲(bow)形状尽可能地小。
[0071]
另外,可以在导光部40、50上设置用于调整感光鼓20上的扫描光的倾斜(skew,歪斜)的倾斜调整机构。在该情况下,与挠曲调整机构48同样,可以针对从属透镜42设置倾斜调整机构,针对基准透镜52不设置倾斜调整机构。另外,也可以针对除了第8反射镜51以外的第1~第7反射镜411~417设置倾斜调整机构。
[007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15中,如图3所示,配置有透镜42、52和反射镜41、51,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3所示,作为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扫描
装置15,以使第4光线l4在第3光线l3的下方行进的方式来构成第3从属导光部40y和基准导光部50。第5反射镜415配置在第4光线l4的光路的上方,且形成为下端部形成有开口的梯形形状以不遮挡第4光线l4的光路。
[0073]
在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15中,通过fθ透镜33的第1光线l1、第2光线l2、第4光线l4和第3光线l3按照该顺序从外壳30的底部30c侧朝向盖部30b排列。第4光线l4相对于多面镜32的反射面34的斜入射角度(参照图9)在4束光线中最小,因此,能够减小感光鼓20上的第4光线l4的弓曲(bow)形状(挠曲量)。据此,容易成为从属导光部40的弓曲(bow)调整的基准。此外,为了进一步减小第4光线l4的挠曲量,可以使第8反射镜51的厚度大于其他第1~第7反射镜411~417的厚度,也可以设置加强肋等(未图示)。另外,为了减小第8反射镜51的挠曲对感光鼓20上的第4光线l4的弓曲(bow)形状的影响,可以将第4光线l4相对于第8反射镜51的反射角度设定得较小(未图示)。
[007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包含各变形例)的说明中,作为一例,示出了将本发明适用于彩色打印机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黑白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多功能一体机等。
[0075]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一方式,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在不脱离技术思想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置换、变形,技术方案包括技术思想范围内可包含的所有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