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多头转换的USB接口的制作方法

2022-12-02 22:34: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具有多头转换的usb接口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头转换的usb接口。


背景技术:

2.usb接口是连接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的一种串口总线标准,也是一种输入输出接口的技术规范,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等信息通信产品,并扩展至摄影器材,数字电视和游戏机等其它相关领域。
3.存在以下问题:由于usb接口类型多种多样,因此为了方便使用,专业人员需要将多种usb接口及其数据线同时携带,这样不仅增加了背包的占用空间和重量,同时相互缠绕的数据线在使用时很难快速解开,从而严重妨碍专业人员的工作进度。
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具有多头转换的usb接口,过设置多组凹型接口和凸型接口,可以提高usb接口的多头转换效率,通过将这些接口全部集中在壳体内壁两侧的卡槽内,不仅可以提高整个usb接口的工作效率,减少背包的占用空间和重量,同时也避免了多种数据线缠绕,妨碍专业人员工作进度的情况出现,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多头转换的usb接口。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多头转换的usb接口,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两侧竖直对称轴中心处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壳体底部中心处内壁连接有电路板块,所述电路板块顶部横向对称轴一端连接有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顶部连接有第一接通模块,所述第一接通模块顶部和两侧外壁顶端均连接有凹型接口,所述电路板块顶部横向对称轴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顶部连接有第二接通模块,所述第二接通模块顶部和两侧外壁顶端均连接有凸型接口,所述壳体外壁连接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底部对称轴两端内壁均连接有灯泡模块,所述灯泡模块一侧外壁底端均连接有控制模块,所述防护壳顶部连接有顶块,所述顶块内壁中心处连接有磁块,所述顶块顶部中心处连接有挂环,所述电路板块底部中心处连接有弹簧数据线,所述壳体底部连接有底壳,所述底壳内壁底端连接有卡块。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卡槽共设有两组,所述电路板块外壁镶嵌焊接于壳体底部中心处内壁,所述电路板块顶部横向对称轴一端与第一数据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数据线顶部与第一接通模块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卡槽,主要用于放置各种接口。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凹型接口共设有三组且底部均与第一接通模块顶部和两侧外壁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块顶部横向对称轴另一端与第二数据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线顶
部与第二接通模块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多组凹型接口,可以提高接口的使用效率。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凸型接口共设有三组且底部均与第二接通模块顶部和两侧外壁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槽内壁均与第一数据线、第一接通模块、凹型接口、第二数据线、第二接通模块和凸型接口外壁套接;通过设置多组凸型接口,可以进一步扩大接口的使用效率。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防护壳内壁与壳体外壁套接,所述灯泡模块和控制模块均设有两组,所述灯泡模块外壁均镶嵌焊接于防护壳底部对称轴两端内壁,所述灯泡模块一侧外壁底端均与控制模块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防护壳,可以对整个壳体和各种接口进行保护,通过设置灯泡模块,当接线环境较暗时,可以将灯泡模块打开进行照明,从而提高接线的安全性。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顶块底部与防护壳顶部粘接,所述磁块共设有两组且外壁均镶嵌粘接于顶块内壁中心处和壳体顶部中心处内壁,所述顶块顶部中心处与挂环底部粘接;通过设置磁块,可以将防护壳与壳体牢牢地固定在一起,通过设置挂环,可以让整个装置更加方便携带。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弹簧数据线顶部与电路板块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底部与底壳顶部焊接,所述弹簧数据线外壁套接于底壳内壁顶端,所述底壳内壁底端与卡块外壁顶端套接;通过设置底壳,主要起到放置和保护弹簧数据线的作用。
1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1、通过设置多组凹型接口和凸型接口,可以提高usb接口的多头转换效率,通过将这些接口全部集中在壳体内壁两侧的卡槽内,不仅可以提高整个usb接口的工作效率,减少背包的占用空间和重量,同时也避免了多种数据线缠绕,妨碍专业人员工作进度的情况出现。
21.2、通过设置防护壳,可以对整个壳体和各种接口进行保护,通过设置灯泡模块,当接线环境较暗时,可以将灯泡模块打开进行照明,从而提高接线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挂环,可以让整个装置更加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多头转换的usb接口的三维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多头转换的usb接口的正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多头转换的usb接口的正面剖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多头转换的usb接口的左面剖视图。
26.图例说明:
27.1、壳体;2、卡槽;3、电路板块;4、第一数据线;5、第一接通模块;6、凹型接口;7、第二数据线;8、第二接通模块;9、凸型接口;10、防护壳;11、灯泡模块;12、控制模块;13、顶块;14、磁块;15、挂环;16、弹簧数据线;17、底壳;18、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多头转换的usb接口,包括壳体1,壳体1内壁两侧竖直对称轴中心处均开设有卡槽2,壳体1底部中心处内壁连接有电路板块3,电路板块3顶部横向对称轴一端连接有第一数据线4,第一数据线4顶部连接有第一接通模块5,第一接通模块5顶部和两侧外壁顶端均连接有凹型接口6,电路板块3顶部横向对称轴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数据线7,第二数据线7顶部连接有第二接通模块8,第二接通模块8顶部和两侧外壁顶端均连接有凸型接口9,壳体1外壁连接有防护壳10,防护壳10底部对称轴两端内壁均连接有灯泡模块11,灯泡模块11一侧外壁底端均连接有控制模块12,防护壳10顶部连接有顶块13,顶块13内壁中心处连接有磁块14,顶块13顶部中心处连接有挂环15,电路板块3底部中心处连接有弹簧数据线16,壳体1底部连接有底壳17,底壳17内壁底端连接有卡块18。
31.卡槽2共设有两组,电路板块3外壁镶嵌焊接于壳体1底部中心处内壁,电路板块3顶部横向对称轴一端与第一数据线4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数据线4顶部与第一接通模块5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凹型接口6共设有三组且底部均与第一接通模块5顶部和两侧外壁顶端固定连接,电路板块3顶部横向对称轴另一端与第二数据线7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数据线7顶部与第二接通模块8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凸型接口9共设有三组且底部均与第二接通模块8顶部和两侧外壁顶端固定连接,卡槽2内壁均与第一数据线4、第一接通模块5、凹型接口6、第二数据线7、第二接通模块8和凸型接口9外壁套接,防护壳10内壁与壳体1外壁套接,灯泡模块11和控制模块12均设有两组,灯泡模块11外壁均镶嵌焊接于防护壳10底部对称轴两端内壁,灯泡模块11一侧外壁底端均与控制模块12底部固定连接,顶块13底部与防护壳10顶部粘接,磁块14共设有两组且外壁均镶嵌粘接于顶块13内壁中心处和壳体1顶部中心处内壁,顶块13顶部中心处与挂环15底部粘接,弹簧数据线16顶部与电路板块3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壳体1底部与底壳17顶部焊接,弹簧数据线16外壁套接于底壳17内壁顶端,底壳17内壁底端与卡块18外壁顶端套接。
32.工作原理及流程:通过顶块13上的挂环15,可以让整个usb接口的携带更加方便,通过在顶块13和壳体1上安装磁块14,可以让防护壳10紧紧地套在壳体1外壁,从而进一步
提高防护壳10对壳体1内部零部件的保护作用,在使用usb接口时,可以将防护壳10从壳体1上取下,随后对应接头形状,选择将凹型接口6或凸型接口9从卡槽2中取出,通过设置多组凹型接口6和凸型接口9,可以提高usb接口的多头转换效率,当usb接口选择好并安装完成后,便可将卡块18取下,将底壳17中的弹簧数据线16抽出与另一件电子产品连接,若周围环境较暗时,可以调节控制模块12,将灯泡模块11打开,这样便可以对接头处进行照亮。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