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供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16:02: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供油机构。


背景技术:

2.缝纫机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1845年,美国人发明了第一台缝纫机。在中国,七八十年代,缝纫机很受大众欢迎,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轨,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中国缝纫机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中国已经成为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生产大国,现在国内已经有不少地方开设了缝艺吧,从社会的一个角落让缝纫机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
3.一般缝纫机都由机头、机座、传动和附件四部分组成,机头是缝纫机的主要部分,它由刺料、钩线、挑线、送料四个机构和绕线、压料、落牙等辅助机构组成,各机构的运动合理地配合,循环工作,把缝料缝合起来;机座分为台板和机箱两种形式,台板式机座的台板起着支承机头的作用,机箱式机座的机箱起着支承和贮藏机头的作用,使缝纫机便于携带和保管;缝纫机的传动部分由机架、手摇器或电动机等部件构成,机架是机器的支柱,支承着台板和脚踏板;缝纫机的附件包括机针、梭心、螺丝刀、油壶等。
4.缝纫机一般都有用于裁切布料的裁刀,裁刀设置在转动杆上,转动杆在驱动机构和连杆机构的驱动下上下运动或周向运动,对布料进行裁剪。转动杆外部通常套设有轴套,转动杆上下运动或周向运动时轴套不动,转动杆相对轴套活动,由于转动杆在工作中需要经常的上下、周向运动,因此需要定时向转动杆和轴套间供油,使二者的相对运动变得更加容易,增加二者之间的润滑度。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供油机构的供油量和供油时间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无法定时定量的向转动杆和轴套间供油,造成转动杆和轴套的相对运动。
5.机针又称缝针、车针,它是缝纫机的重要组成附件,缝制过程中,为了达到机针与缝料、缝线的理想配合,必须选择合适的机针,机针设置在针杆中,针杆设置在固定套上,在使用时针杆带动机针做上下往复运动,这就需要经常在针杆和固定套之间添加润滑油,使针杆的上下运行较顺畅,避免出现生锈、卡顿的情况,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供油机构的供油量和供油时间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无法定时定量的向机针供油。当向针杆的供油量过大时,油会顺着针杆或机针往下流,进而流到加工件上,污染加工件;向针杆的供油量过少,针杆会出现生锈、卡顿、在上下运动时会发出噪音。因此,亟需开发一种供油机构向缝纫机供油。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供油机构无法定时定量的向机针和/或转动杆供油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供油机构,该供油机构结构简单、能够定时定量的向缝纫机的针杆和/或转动杆供油,使缝纫机上组件的运行更加顺畅。
7.本公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供油机构,包括电磁阀和泵体,所述电磁阀连接有供气机构,所述供气机构用于给所述泵体供气,气体经电磁阀流向所述泵体,所述泵体包括泵腔,所述泵腔连接有出油管路,所述泵腔内装有润滑油,所述泵腔通过所述出油管路向针杆和/或转动杆供油,所述泵腔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能够根据所述电磁阀向所述泵体内的供气量向下移动相应的距离;所述电磁阀连接有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向所述泵体的供气量和供气时间。
8.与现有产品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在于:电磁阀连接控制元件和泵体,控制元件能够控制电磁阀向泵体的供气量和供气时间,泵腔内的活塞能够根据电磁阀向泵体内的供气量向下移动相应的距离,以此来实现泵体向缝纫机的针杆和/或转动杆定时定量的供油,避免泵体向针杆和/或转动杆的供油量过多或过少造成的不良影响。
9.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和所述泵体连接有第一管路,所述电磁阀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向泵体供气。
10.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出气口,所述泵体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进气口。
11.进一步的,所述润滑油设置在所述活塞的下方,当所述电磁阀向所述泵体供预定量的气体,气体推动所述活塞向下滑动,泵腔内的润滑油受到所述活塞的挤压,润滑油通过出油管路流向针杆和/或转动杆,流向针杆和/或转动杆的油量和进入泵体内的气体量相对应。
12.进一步的,所述针杆外部套合有固定套,所述针杆在工作时在固定套内上下运动,所述固定套上构造有第一进液孔,所述出油管路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孔流向针杆。
13.进一步的,所述针杆和所述固定套之间设置有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位置和所述第一进液孔相对应,由所述第一进液孔进入的润滑油流入所述第一进液通道。
14.进一步的,所述出油管路包括第一出油管路,所述泵体开设有进/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管路和所述进/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油管路的另一端可以连接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可以连接第二出油管路和第三出油管路。
15.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外部套设有轴套,所述转动杆工作时在轴套内上下或周向运动,所述轴套上构造有第二进液孔,所述出油管路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二进液孔流向转动杆。
16.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和所述轴套之间设置有第二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位置和所述第二进液孔相对应,由所述第二进液孔进入的润滑油流入所述第二进液通道。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油管路和第三出油管路向所述针杆的不同位置供油,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泵体同时向针杆的不同位置供油,更加高效。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油管路和第三出油管路向所述转动杆的不同位置供油,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泵体同时向转动杆的不同位置供油。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油管路和第三出油管路中的一个向所述针杆供油,另一个连接有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还连接有第四出油管路和第五出油管路,所述第四出油管路和第五出油管路的其中一个向转动杆供油,另一个向针杆供油,或所述第
四出油管路和第五出油管路都向所述转动杆供油。
20.进一步的,所述进/出油口可以连接供油件,所述供油件用于向所述泵体供油。
21.进一步的,所述供气机构和所述电磁阀之间设置有进气管路,所述供气机构的气体通过进气管路流向电磁阀,再由第一管路流向泵腔。
22.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元件可以设置程序,控制所述电磁阀向所述泵体的供气量和供气时间。
23.进一步的,所述针杆下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针头。
附图说明
24.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25.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供油机构安装在机头上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6.图2是本公开的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供油机构安装在机头上的剖视图之一;
27.图3是本公开图2a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4是本公开图2b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5是本公开的泵体和针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本公开的针杆和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本公开的泵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本公开的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供油机构安装在机头上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3.图9是本公开的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供油机构安装在机头上的剖视图之二;
34.图10是本公开图9c处的局部放大图;
35.图11是本公开的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供油机构安装在机头上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36.图12是本公开图11d处的局部放大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电磁阀;2、第一管路;3、针杆;4、固定套;5、泵体;6、第一进液通道;7、第一进液孔;8、第一出油管路;9、第二出油管路;10、第三出油管路;11、第一进气口;12、进/出油口;13、转动杆;14、轴套;15、第四出油管路;16、第五出油管路;17、第二三通阀;18、第一三通阀;19、第二进液通道;20、第二进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详细、清楚、完整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
4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别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4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公开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2.缝纫机的裁刀设置在转动杆上,转动杆在驱动机构和连杆机构的驱动下上下运动或周向运动,对布料进行裁剪。转动杆外部通常套设有轴套,转动杆上下运动或周向运动时轴套不动,转动杆相对轴套活动,由于转动杆在工作中需要经常的上下、周向运动,因此需要定时定量的向转动杆和轴套间供油,使二者的相对运动变得更加容易,增加二者之间的润滑度。
43.缝纫机在缝合布料的时候,机针上下做往复运动,机针是安装在针杆中的,针杆设置在缝纫机的固定套上,缝合布料时,机针和针杆相对固定,针杆在固定套内上下往复运动,为了使针杆相对固定套的上下运动更加顺畅,往往需要在针杆和固定套之间添加润滑油,而润滑油的加入时间和加入量需要严格的控制,加的过多或者时间间隔过短,很可能会使润滑油滴落在正在加工的布料上,润滑油加的过少或者间隔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针杆在相对固定套的上下运动时出现卡顿的情况或者由于摩擦力过大发出吱吱的噪音,为此,本公开公开了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供油机构,用于给针杆和/或转动杆供油,请参见图1-图12所示。
44.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供油机构,包括电磁阀1和泵体5,电磁阀1和泵体5安装在缝纫机的机头上,电磁阀1连接有用于给泵体5供气的供气机构,供气机构和电磁阀1之间设置有进气管路,供气机构的气体通过进气管路流向电磁阀1,电磁阀1和泵体5之间连接有第一管路2,电磁阀1通过第一管路2向泵体5供气。泵体5包括泵腔,泵腔连接有出油管路,泵腔内装有润滑油,泵腔通过出油管路向针杆3和/或转动杆13供油,泵腔内设置有活塞,润滑油设置在活塞的下方,活塞能够根据电磁阀1向泵体5内的供气量向下移动相应的距离,泵腔内的润滑油受到所述活塞的挤压,润滑油通过出油管路流向针杆3和/或转动杆13,流向针杆3和/或转动杆13的油量和进入泵体5内的气体量相对应,以此来实现泵体5向针杆3和/或转动杆13定时定量的供油,避免泵体5向针杆3和/或转动杆13的供油量过多或过少造成的不良影响。
45.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阀1设置有一个第一出气口,泵体5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1,第一管路2的一端连接第一出气口,第一管路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进气口11,当所需的供气量比较小时,可以选择本实施例。
4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阀1设置有两个第一出气口,泵体5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1,两个出气口分别连接有连接管路,两个连接管路连接第三三通阀,第三三通阀的另一个阀口和第一进气口连接,当所需的供气量比较大时,可以选择本实施例。
47.可以体会的是,以上两个实施例只是简单列举了第一出气口的数量设置,第一出气口的数量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48.针杆3的外部套合有固定套4,针杆3在工作时在固定套4内上下运动,固定套4上构造有第一进液孔7,出油管路的润滑油通过第一进液孔7流向针杆3,针杆3和固定套4之间设置有第一进液通道6,第一进液通道6为固定套4的内周壁开设的第一环形凹槽,第一进液通道6的位置和第一进液孔7相对应,由第一进液孔7进入的润滑油流入第一进液通道6起到润
滑的作用,作为优选,第一环形凹槽的高度大于第一进液孔7的直径,这样可以使润滑油具有更大的润滑面积,润滑效果更好,且不会造成润滑油外溢。
49.在一些实施例中,针杆3的外部套合有一个固定套4,一个固定套4上构造有一个第一进液孔7。
50.在一些实施例中,针杆3的外部套合有一个固定套4,一个固定套4上构造有多个第一进液孔7,这样的设置可以使针杆3的多个位置同时得到润滑。
51.在一些实施例中,针杆3的外部套合有多个固定套4,每个固定套4上构造有一个第一进液孔7,这样的设置可以使针杆3更好地限位在固定套4的同时,针杆3的多个位置能够同时得到润滑。
52.可以体会的是,以上三个实施例只是简单列举了固定套4和固定套4上第一进液孔7的数量设置,二者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53.出油管路包括第一出油管路8,泵体5开设有进/出油口12,第一出油管路8和进/出油口12连接,第一出油管路8的另一端可以连接第一三通阀18,第一三通阀18可以连接第二出油管路9和第三出油管路10,第一出油管路8通过三通阀与第二出油管路9、第三出油管路10连接,第二出油管路9和第三出油管路10可以同时向不同的第一进液孔7供油,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泵体5同时向针杆3的不同位置供油,更加高效且能够对针杆3进行全方位的供油,能够有效避免针杆3和固定套4之间由于摩擦力过大导致的不良影响。
54.转动杆13外部套设有轴套14,转动杆13工作时在轴套14内上下或周向运动,轴套14上构造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液孔20,出油管路的润滑油通过第二进液孔20流向转动杆13。转动杆13和轴套14之间设置有第二进液通道19,第二进液通道19为轴套14的内周壁开设的第二环形凹槽,第二进液通道19的位置和第二进液孔20相对应,由第二进液孔20进入的润滑油流入第二进液通道19起到润滑的作用,作为优选,第二环形凹槽的高度大于第二进液孔20的直径,这样可以使润滑油具有更大的润滑面积,润滑效果更好,且不会造成润滑油外溢。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油管路9和第三出油管路10中的一个向针杆3供油,另一个连接有第二三通阀17,第二三通阀17还连接有第四出油管路15和第五出油管路16,第四出油管路15和第五出油管路16的其中一个向转动杆13供油,另一个向针杆3供油,或第四出油管路15和第五出油管路16都向转动杆13供油,这样的设置可以同时向针杆3和/或转动杆13的不同位置供油,当转动杆13和/或针杆3的不同位置都需要润滑时,可以选择本实施例。
5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油管路9和第三出油管路10中的一个向针杆3供油,另一个向转动杆13供油,这样的设置可以同时向针杆3和转动杆13供油,本实施例只能同时向针杆3和转动杆13的某一位置进行供油。
5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油管路9和第三出油管路10同时向不同的第二进液孔20供油,当针杆3不需要供油时,可以选择本实施例,仅对转动杆13供油。
58.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举例说明出油管路向针杆3和/或转动杆13的供油方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59.需要注意的是,进/出油口12可以连接用于向泵体5供油的供油件,随着泵腔内润滑油的消耗,泵腔内的润滑油越来越少,此时需要将进/出油口12和供油件连接,向泵体5供油。
60.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中的电磁阀1连接有控制元件,控制元件可以设置程序,控制电磁阀1向泵体5的供气量和供气时间。
61.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