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在装配有复合针的圆形针织机上添纱的方法和针织装置与流程

2022-02-20 19:56: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用于利用复合针对添纱的线圈织物予以圆形针织的方法和针织装置。


背景技术:

2.无论使用复合针的圆形针织机,还是用来产生被添纱的线圈织物的圆形针织机,都是以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已知的现有技术。
3.de69024050t2披露了一种圆形针织机,它具有向下倾斜的锁圈和脱圈导针片,其即使在弯纱过程中也保持底线和毛绒纱。通过所公开的做法,应该在纱线或线圈密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省去调整过程。还指出,也可以使用复合针代替所公开的舌针。
4.然而,在实践中已经表明,在复合针的情况下,由于没有针舌闭合(zungenschlag),多根线插入针钩中会产生困难。针舌闭合被理解为针舌在针钩方向上的封闭运动,通过该封闭运动,邻接在针钩区域外部的纱线必要时从针舌引入到针钩区域中。因此,根据经验,复合针不用于产生被添纱的线圈织物。
5.此外,de4131508a1披露了利用复合针和置入滑动件(einlegeschieber)来产生毛绒纱针织物。置入滑动件应在置入区域中锁入两根纱线,并且至少对于毛绒纱用作脱圈边缘。
6.上述文献均未公开用于在装配有复合针的圆形针织机上产生被添纱的线圈织物的方法、针织机或诸如导针片之类的针织工具。在本发明中,被添纱的线圈织物特别是指不具有突出于基本针织物的表面的织圈的线圈织物。具有这种突出织圈的线圈织物称为毛绒纱。


技术实现要素:

7.基于所引用的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方法和一种针织装置,以便能够在装配有复合针的圆形针织机上以高生产率可靠地产生被添纱的线圈织物。
8.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将至少两根纱线引入复合针的针钩区域中。为此可以使用现有技术的导线器。导针片相对于不可运动地设置在滚筒上的、沿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延伸的脱圈边缘运动,从而导针片借助用于分开地引导纱线的引导机构将这些纱线中的至少一个纱线进一步在复合针的针杆方向上引入到复合针的针钩区域中,并在这种情况使得这些纱线保持分开。导针片平行地在纵向方向上并且垂直地在与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上向脱圈边缘运动,使得引导机构进行至少部分地跟随至少一根纱线的运动。至少一根弹性纱线和至少一根非弹性纱线优选引入复合针的针钩区域中。
9.通过引导机构的根据本发明的运动,所有纱线都被复合针的针钩可靠地捕获,并且相对于另一根或其它多根纱线还保持所需的顺序或位置。附加地,通过跟随运动,特别是弹性纱线不会不必要地偏转离开其路径,从而禁止不希望的振动。因此,即使在高生产速度下,仍可靠地保持这些纱线彼此间的所需的顺序或位置。通过使用复合针,还可实现比舌针更高的生产速度。
10.导针片优选至少部分地或至少持续一段时间地跟随纱线,直到纱线被复合针的针钩可靠地捕获。跟随的运动应理解为,导针片在路径上运动,使得布置在导针片上的引导机构至少暂时沿着与纱线中的至少一个纱线的路径对应的或至少非常接近它的路径运动。相对于作为固定点的机器框架,在机器中固定地设置了导纱器。纱线从它们在导线器上的最后一个偏转位置至少大部分倾斜向下地行进到发生所述线圈形成的位置。纱线在路径上倾斜向下地行进并随后予以提供,该路径通常是静止的。也就是说,处于拉应力下的纱线看起来并未相对于机器框架运动。与此相反,织针和导针片通过滚筒和导针片支架的旋转运动而运动经过导线器。织针还沿着平行于滚筒轴线的方向进行挺针和回缩运动,以便在滑过时利用其针钩捕获纱线。根据本发明,导针片除了其由导针片支架施加的旋转运动之外,还至少执行一种推进运动,该推进运动经过设计,使得导针片的引导机构的运动路径遵循纱线中的至少一个纱线的向下倾斜地行进的路径,并且引导机构的运动路径或轨迹局部地对应于纱线路径。由于纱线至少部分地由导针片的引导机构引导并且特别是进一步被插入到复合针的针钩区域中,因此至少一根纱线的固定的路径优选不是从导线器到线圈形成位置的直线路径,而是在与导针片的引导机构接触的第一接触位置处具有至少一个偏转位置,当导针片的引导机构不与纱线接合时,该偏转位置并未形成。
11.添纱尤其可以理解为一种针织过程,其中,使用至少一根弹性纱线和至少一根非弹性纱线来产生非常能延展的特别是用于运动领域的线圈织物。毛绒纱针织物的形成不是本发明的主题。在本发明的意义下,例如棉花被认为是非弹性纱线,而例如弹性纤维被认为是弹性纱线。
12.复合针的针钩区域被理解为如下空间,其一方面受针钩内侧和针杆顶侧限制,并且另一方面受一条假想线限制,该假想线从织针的针钩尖端平行于织针的运动方向延伸到针杆的上边缘。织针可以在其回缩运动中利用其针钩捕获布置在该空间中的纱线,并形成线圈。
13.脱圈边缘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延伸。在纵向方向上,脱圈边缘具有比在横向方向上要大的延伸度。脱圈边缘可以与滚筒一体地设计,但也可以设计为单独的构件,并且与滚筒不可运动地连接。
14.所述跟随运动可以线性地或枢转地即曲线形地进行。它们的组合也可以是有利的。
15.在导针片至少部分地跟随至少一根弹性纱线或至少一根非弹性纱线的运动之后,导针片在纵向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往回运动,以便在线圈脱圈时不接触任何纱线。特别是在形成毛绒纱时,这种运动是不可能的,因为毛绒纱线圈在弯纱时必须由导针片予以保持。通过在导针片可以进行运动时所在的该额外时间段,与采用导针片形成毛绒纱相比,可以实现导针片的灵活的运动过程,并且例如,导针片可以提前回缩,以便于或至少不妨碍线圈脱圈。导针片可以在弯纱期间回缩或已经回缩,因为不需要与纱线接触以形成毛绒纱线圈。
16.压紧机构可以缩入,即开始工作。压紧通常也被称为锁入。承担压紧或锁入功能的导针片相应地通常被称为锁入导针片。需要压紧线圈是因为,否则在织针挺针时发生的织针拖动线圈会产生不均匀的线圈结构。基于摩擦的拖动不会均匀地发生。压紧机构可以布置在所述导针片上或另一导针片上。当复合针在其挺针情况下开始拖动挂在复合针上的线圈时,压紧机构的缩入就可以结束了。当复合针已经到达其上部反转点时,压紧机构可以伸
出。在伸出的状态下,压紧机构可以不再具有任何功能,即不与纱线接触。压紧机构在其设置于附加的导针片上时,可以在纵向方向上从内侧或从外侧运动越过复合针的针钩区域。通过在针织系统中设置附加的导针片,具有引导机构的导针片可以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更加灵活地运动,并且因此例如跟随纱线的运动可以与相应纱线的路径还要更好地协调。
17.在复合针完全顶出后,压紧机构和引导机构往回运动,从而纱线可以重新置入到复合针的针钩区域中,并且从复合针的针钩运动至脱圈边缘。
18.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利用复合针添纱的针织装置具有滚筒、复合针、至少两根纱线和至少一个导针片,该滚筒带有不可运动地布置的脱圈边缘,该脱圈边缘沿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延伸。导针片具有用于分开地引导至少两根纱线的引导机构。导针片相对于脱圈边缘在平行的纵向方向上且在垂直的高度方向——该高度方向相对于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垂直——上可运动地布置,以便能够借助引导机构,通过跟随纱线地朝向针杆运动,进一步把至少一根纱线引入到复合针的针钩区域中,并且保持与至少一个其它的纱线(4、5)分开。针织装置优选地具有至少一根弹性纱线和至少一根非弹性纱线。
19.通过根据本发明设置具有引导机构的导针片,一方面,所有纱线都被针钩可靠地捕获,并且还相对于另一个纱线或多个其它的纱线保持所需的顺序或位置。附加地,通过跟随运动,特别是弹性纱线不会不必要地偏转离开其路径,从而禁止不希望的振动。由此,即使在高生产速度下,仍更可靠地保持所需的纱线顺序。通过把脱圈功能分配到固定不动的元件上,并且把压紧和置入功能分配到至少一个分开的元件上,在弯纱期间未规定导针片的静止状态,并且这些导针片不仅可以在空间上而且可以在时间上灵活地运动。
20.导针片上的引导机构可以由至少一个导针片的端侧边缘形成。在至少一个导针片的每个运动阶段中,端侧边缘可以具有平行于高度方向的边缘部分。在这些边缘部分之间可以布置引导纱线和/或分开保持纱线的隆起和/或凹陷。特别是,也可以通过导针片将3根或更多根纱线引入针钩区域中并保持分开。
21.至少一个导针片可以包括由至少一个导针片的边缘形成的压紧机构。边缘可以形成至少一个导针片的压紧机构,该边缘可以在至少一个导针片的突出状态下平行于脱圈边缘延伸。
22.压紧机构可以在至少一个附加的导针片上形成。附加的导针片可以在纵向方向上从外侧或内侧沿着复合针的针钩区域可运动地设置。
23.针织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引入针织工具例如复合针、滑动件和导针片的运动的设备,例如三角(schl
ö
sser)和用于驱动滚筒的机构。针织装置还可以包括导纱器和其他的喂纱单元。
附图说明
24.图1以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系统在线圈形成过程的特定的时间点的情况;图2示出了图1的针织系统在第二时间点的情况;图3示出了图1的针织系统在第三时间点的情况;图4示出了图1的针织系统在第四时间点的情况;图5示出了图1的针织系统在第五时间点的情况;
图6示出了图1的针织系统在第六时间点的情况;图7示出了图1的针织系统在第七时间点的情况;图8示出了图1的针织系统在第八时间点的情况;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附加导针片的变型的针织系统,该导针片可以从外侧夹到复合针的针钩区域上;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附加导针片的另一种变型的针织系统,该导针片可以从内侧夹到复合针的针钩区域上。
具体实施方式
25.图1以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系统1在线圈形成过程的特定的时间点的情况。复合针3已经使得线圈脱圈,并且已经开始挺针运动。导针片(platine)6处于最大回缩位置中。在复合针3的针钩中纳入了弹性纱线4和非弹性纱线5,它们前不久弯纱成特定的线圈长度。非弹性纱线5位于弹性纱线4下方,并且仍然接触脱圈边缘2。复合针3的针钩区域7由花括号表示。在这种状态下,复合针3的针钩区域7被针钩15、针杆9和滑动件16完全封闭。导针片6在其在图1中的左端处包括引导区域8,在该引导区域处示例性地示出平行于纵向方向l的两个边缘部分11和12。在边缘部分11和12平行于纵向方向l的情况下,在图1中所示的导针片6上形成两个凹陷,这些凹陷分别由隆起所界定。此外,在导针片6上形成了压紧机构10,该压紧机构由导针片6的沿高度方向h向下指向的边缘形成。纵向方向l、高度方向h和横向方向q由坐标系表示。
26.图2至图8仅示出了图1的针织系统1处于线圈形成过程的其他状态下的情况。因此,在这些图中未再次示出和解释坐标系和一些附图标记。
27.在图2中,复合针3继续其挺针运动,使得纱线4和5不再被针钩15压紧在脱圈边缘2上。导针片6向前移动,以便利用其边缘13压住纱线14和15,然后这些纱线被复合针3向上带动。
28.在图3中,复合针3已结束其挺针运动,并到达其上部最大位置。纱线4和5已经离开复合针3的针钩区域,并被导针片6的边缘13压住。纱线4和5已克服了织针3的针槽壁上升(backenanstieg),从而滑动件16可以封闭针钩区域7,因而可以通过滑动件16和针钩15使得纱线4和5脱圈。
29.在图4中,复合针3已经开始它的回缩运动,并且导针片6处于它的回缩位置中,从而纱线4和5可以再次被引入到复合针3的针钩区域7中。
30.在图5中,复合针3继续其回缩运动,并且导针片6伸出一段距离,使得导针片6开始以其引导机构8接触纱线4。
31.在图6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导针片6在纵向方向l上进一步向左伸出,并且还在高度方向h上接近脱圈边缘2。在该位置,导针片6将纱线4固定在针钩区域7中,并且还保持纱线4和5分开。
32.在图7中,带有两根纱线4和5的针钩区域7最终被滑动件16封闭,并且两根纱线4和5由于复合针3的进一步的回缩运动,彼此间以正确的顺序或正确的位置处于复合针3的针钩15中。
33.在图8中,复合针3已到达其最大回缩位置,并使得最后一个线圈脱圈。导针片6已
经处于回缩位置,使得它在高度方向上不再覆盖针钩区域7,并且因此不会阻碍脱圈。
34.在图9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附加的导针片14的变型的针织系统1,该导针片可以沿纵向方向l从外侧夹到复合针3的针钩区域7上。
35.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附加的导针片14的另一种变型的针织系统1,该导针片可以沿纵向方向l从内侧夹到复合针3的针钩区域7上。
36.附图标记列表1
ꢀꢀ
针织装置2
ꢀꢀ
脱圈边缘3
ꢀꢀ
复合针4
ꢀꢀ
弹性纱线5
ꢀꢀ
非弹性纱线6
ꢀꢀ
导针片7
ꢀꢀ
复合针(3)的针钩区域8
ꢀꢀ
导针片(6)的引导机构9
ꢀꢀ
复合针(3)的针杆10 压紧机构11 导针片(6)上的边缘部分12 导针片(6)上的边缘部分13 导针片(6)上的形成了压紧机构(10)的边缘14 附加的导针片15 针钩16 滑动件l
ꢀꢀ
纵向方向q
ꢀꢀ
横向方向h
ꢀꢀ
高度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