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释放NO的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022-11-30 14:46: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可释放no的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释放no的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药物以一定速度透过皮肤各层,由毛细血管进入人体全身血液循环而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型制剂。相比于口服、静脉注射等方式,透皮给药具有避免和胃肠的首过效应、降低血药浓度的波动、避免药物对肠胃道的刺激、给药无创伤、顺应性强等优点。然而皮肤对大部分药物是一道难以通透的屏障,许多药物难以渗透进入皮肤或是渗透量难以达到治疗水平,因而通过适当的方法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成为研究tdds的关键。在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技术中,纳米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一些难以经皮渗透的药物可在纳米载体的协助下进入人体并发挥药效。因此,纳米技术成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被动透皮给药方式。
3.脂质体是由磷脂和其他两亲性物质分散于水中,由一层或多层同心的脂质双分子膜包封而成的球状体,能包裹亲水性或亲脂性药物,在静脉、皮肤、肺部和口服给药等方面应用广泛。使用脂质体作为透皮给药的载体材料,具有以下优势:1.类脂质双分子层能促进药物进入角质层或表皮类脂内,增加药物在皮肤的滞留量和滞留时间;2.有皮肤靶向作用,能避免因药物全身吸收而引起的不良反应;3.经包裹后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和长久性;4.无毒、无刺激性,应用安全等特点(journal of drug deliv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24,245-250)。然而,针对皮肤紧致的“砖墙”结构,如何进一步提升脂质体对皮肤的药物渗透能力,实现药物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已经成为脂质体透皮给药制剂的一个关键问题。
4.no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例如促进血管舒张、加快血液流速。rao(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2020,8,00578)和li(biomaterials.2020,241,119904)等人研究发现,通过一氧化氮合酶催化产生皮摩尔至纳摩尔浓度的no,从而实现对血管的舒张调节,增加冠动脉血流速度以及有效地抑制了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然而,no作为一种高活性气体分子,存在稳定性差,负载量低,释放速率快等问题,针对皮肤紧致的“砖墙”结构,无法有效地使no进入皮肤内部,从而进一步发挥作用。mark(acs biomater.sci.eng.2017,3,2136-2143)等人将多种阳离子no供体封装于脂质体中,最终得到了一系列稳定的no脂质体。实验结果表明,封装于脂质体的no小分子的释放周期可达48h左右,在缓冲液或血清中亦可长久稳定存在。takum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2019,565,481-487)等人将二乙烯三胺作为no小分子供体包裹于脂质体内部,得到一种可释放的no脂质体。虽然研究结果表明,该no脂质体可实现no的持久释放,同时经血液循环实现在病灶部位有效聚集,从而有效治疗疾病。然而,该no脂质体无法实现对no小分子稳定负载,在体液循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no小分子泄露,从而需经多次给
药实现no对病灶部位治疗的有效浓度。因此,如何实现脂质体对no小分子的高效负载,持久释放,防治药物泄露,成为no脂质体进一步实现临床应用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释放no的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新型离子型no供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1)将阳离子聚合物溶于有机溶剂a中,加入胆固醇氯甲酸酯及催化剂三乙胺,在0~4℃下反应,之后加热至5~35℃,继续反应,反应完成后浓缩,并向所得浓缩物中加入盐酸复溶,洗涤并沉降、干燥,得到阳离子聚合物修饰的胆固醇,所述阳离子聚合物与胆固醇氯甲酸酯的摩尔比为1∶(1~4);
9.(2)将步骤(1)所得阳离子聚合物修饰的胆固醇溶于有机溶剂b中,之后加入甲醇钠来提供碱性环境从而继续溶解,溶解完成后通入惰性气体,然后再通入no气体反应,得到所述新型离子型no供体材料。
10.甲醇钠一方面提供碱性环境,另一方面甲醇钠中的钠离子可与负电性的no基团实现电荷平衡。
11.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阳离子聚合物包括三乙烯二胺、五乙烯六胺、分子量为600~25000的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以及分子量为1000~50000的壳聚糖;所述有机溶剂a包括二氯甲烷;所述胆固醇氯甲酸酯与所述有机溶剂a的质量体积比为(1~4)g∶10ml;所述三乙胺与胆固醇氯甲酸酯的摩尔比为1∶(0.1~0.5);所述盐酸的浓度为0.1~0.4m;所述浓缩物与盐酸的质量体积比为(2~4)g∶(10~20)ml;所述0~4℃下反应的时间为10~30min,所述继续反应的时间为10~14h;步骤(2)中,所述阳离子聚合物修饰的胆固醇与甲醇钠的质量比为1:(0.1~0.5);所述有机溶剂b包括甲醇和四氢呋喃按照体积比为1∶(0.1~0.5)组成的混合溶液;所述阳离子聚合物修饰的胆固醇与甲醇的质量体积比为(0.5~1)g∶10ml;所述通入no气体反应的温度为5~35℃、时间为3~7天。
1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一种根据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新型离子型no供体材料。
13.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新型离子型no供体材料对现有离子型no供体材料的化学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其可参与脂质体的形成/脂质体纳米结构构建。
1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一种可释放no的脂质体,包括磷脂和上述所述的新型离子型no供体材料。
1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四:上述所述的可释放no的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磷脂和所述新型no供体材料溶于有机溶剂c中,之后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得到薄膜,即为所述可释放no的脂质体。
16.优选的,所述磷脂包括大豆卵磷脂,所述磷脂和所述新型离子型no供体材料的质量比为1∶(0.05~1);所述有机溶剂c包括体积比为1∶(1~4)的甲醇和氯仿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2)的甲醇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2~6)的甲醇和甲苯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3)的甲醇和乙醇的混合溶液或体积比1∶(2~4)的甲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
液;所述有机溶剂c中的甲醇的用量以每10ml加入0.1~0.5g的大豆卵磷脂计,即大豆卵磷脂与有机溶剂c中甲醇的质量体积比为(0.1~0.5)g∶10ml。
1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五:上述所述的可释放no的脂质体在制备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
1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六:一种透皮给药制剂,包括上述所述的可释放no的脂质体和功效分子。
19.优选的,所述功效分子包括透明质酸钠,阿洛昔韦,烟酰胺,神经酰胺以及氨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2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七:一种上述所述的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可释放no的脂质体溶于复合溶剂中,加入所述功效分子,之后蒸发除去溶剂,得到薄膜,然后通入惰性气体,在室温下真空干燥过夜,在0~4℃下,在薄膜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或水超声水合10~20min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或水进行水合,得到脂质体悬浮液,即为所述透皮给药制剂。
21.优选的,所述复合溶剂包括甲醇和氯仿按照体积比为1∶(1~4)组成的混合溶液;所述可释放no的脂质体与所述复合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0.05~0.2)g∶10ml;所述功效分子与可释放no的脂质体质量比为1:(25~100);所述超声条件为50~70khz、100w;所述薄膜与所述磷酸盐缓冲液或水的质量体积比为0.03g∶(1~2)ml。
2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八:一种上述所述的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功效分子、磷脂及上述所述的新型离子型no供体材料溶于复合溶剂中,超声5~10次,每次5~10min,之后室温减压蒸发除去溶剂,得到薄膜,然后通入惰性气体,在室温下真空干燥过夜,在0~4℃下,在薄膜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或水超声水合10~20min,得到脂质体悬浮液,即为所述透皮给药制剂。
23.优选的,所述复合溶剂包括甲醇和氯仿按照体积比为1∶(1~4)组成的混合溶液;所述甲醇与所述磷脂的质量体积比为(0.1~0.5)g∶10ml,所述磷脂包括大豆卵磷脂;所述磷脂和所述新型离子型no供体材料的质量比为1∶(0.2~0.5),所述功效分子与新型离子型no供体材料的质量比为1:(10~20);所述超声条件为50~70khz、100w;所述薄膜与所述磷酸盐缓冲液或水的质量体积比为0.03g∶(1~2)ml。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相较于传统的脂质体而言,本发明将离子型no供体与脂质体联合得到一种新型的透皮给药递送载体,本发明的脂质体由于可释放一氧化氮,可实现给药部位毛细血管的舒张、加快血液流速、改变局部组织的血液微循环系统,从而实现药物对皮肤的高效渗透的效果,有望成为提升脂质体透皮给药制剂渗透能力的一个突破口。
26.本发明选用阳离子修饰的胆固醇作为no供体,从而使胆固醇no供体与卵磷脂组装,参与脂质体形成过程。这种将no供体分子作为构建脂质体结构的一部分,使其作为脂质体骨架分子,参与脂质体组装而得到的可释放一氧化氮的脂质体作为透皮给药递送载体,利用罗丹明来模拟功能小分子进行促渗。可实现功能小分子的有效负载和皮肤的高效渗透目的。
27.本发明在利用no对血管进行舒张调节的作用的前提下,将no小分子嵌入到脂质体结构中,使其成为脂质体中的组成部分,从而得到一种负载量高、长久释放no的稳定脂质体
结构,进一步通过no渗透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提升包裹药物的脂质体对皮肤渗透能力。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实施例4中,负载功效分子的no的脂质体的构建原理示意图;
30.图2为实施例1步骤a制备得到的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胆固醇cho-pei的核磁氢谱图;
31.图3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no供体材料cho-pei/nonoate的红外光谱图;
32.图4中,a、b、c分别为实施例4中制备得到的脂质体悬浮液的实物图、脂质体的粒径大小图和sem图;
33.图5为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脂质体悬浮液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释放no的动态过程图;
34.图6为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脂质体悬浮液对小鼠皮肤的渗透效果图,其中a为脂质体悬浮液pei/nonoate涂抹1h时的活体成像图,b为脂质体悬浮液pei/nonoate涂抹1h时解剖大腿组织的活体成像图;
35.图7为实施例10中,不同时间段检测得到的lipo@pei/nonoate脂质体中活性气体分子no在皮肤下层组织和大腿肌肉组织中的含量;
36.图8中,(a)为实施例11中脂质体材料rhob@pei/nonoate@lipo的构建原理示意图;(b)为实施例11中脂质体悬浮液rhob@lipo@pei/nonoate和rhob@pei/nonoate@lipo涂抹1h时的活体成像图及解剖大腿组织的活体成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38.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39.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40.以下实施例中,所述无水二氯甲烷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操作步骤:将氢化钙加入到二氯甲烷中,搅拌6~24小时,然后常压蒸馏,得到无水二氯甲烷,所述氢化钙的加入量以每500ml二氯甲烷中加入1~2克计;所述无水甲醇、四氢呋喃、氯仿和无水乙醇同样经此处理后得到;
41.以下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丙酮纯度为acs,≥99.5%;所采用的乙醚纯度为ar,98%;所采用的聚乙烯亚胺的数均分子量为600;所采用的罗丹明b纯度为acs,≥99.5%;胆
固醇纯度为ar,98%;
42.以下实施例中,室温是指10~35℃。
43.以下不再重复描述。
44.实施例1
45.no供体材料: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胆固醇(cho-pei/nonoate)的制备:
46.a、冰水浴条件下,将数均分子量为600的聚乙烯亚胺(pei)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加入与pei的摩尔比为1∶1的胆固醇氯甲酸酯,且胆固醇氯甲酸酯与无水二氯甲烷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ml,三乙胺与胆固醇氯甲酸酯的摩尔比为1:0.1,在0~4℃下反应20min后升至室温(25℃),继续反应12h后,减压浓缩,使用10ml浓度为0.1m的盐酸溶液对所得浓缩物复溶,之后采用二氯甲烷洗涤,丙酮沉降,室温25℃真空干燥,最终得白色固体即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胆固醇cho-pei。
47.b、室温25℃条件下,将步骤a得到的cho-pei溶于无水甲醇和四氢呋喃按照体积比为1∶0.1组成的混合溶液中,且cho-pei与无水甲醇的质量体积比为0.5g∶10ml,溶解5min后加入干燥的甲醇钠继续溶解,其中,cho-pei与甲醇钠的质量比为1:0.1,稳定30min后放置于高压反应釜密封并检测气密性;反应釜内通高纯氮气(20psi)10min,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然后通入no气体(80psi),25℃下反应3天。反应结束后,用20psi的高纯氮气将no排出,并继续通气30min后打开反应釜,取出反应产物。用乙醚沉降洗涤2次,室温真空干燥,得到新型离子型no供体材料cho-pei/nonoate。
48.实施例2
49.no供体材料:聚乙烯亚胺作为no供体(pei/nonoate)的制备:
50.室温25℃条件下,取干燥的聚乙烯亚胺(pei,数均分子量为600)溶于无水甲醇和四氢呋喃按照体积比为1∶0.1组成的混合溶液中,且pei与无水甲醇的质量体积比为0.1g∶10ml,溶解5min后加入干燥的甲醇钠继续溶解,其中pei和甲醇钠的质量比为1:0.1,解稳定30min后,得到混合溶液,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密封并检测气密性。反应釜内通高纯氮气(20psi)10min,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然后通入no气体(80psi),室温25℃下反应7天。反应结束后,向反应釜中通入30min、50psi的高纯氮气排出未反应的no后,打开反应釜,取出反应产物。用无水乙醚沉降洗涤反应产物2次,25℃条件下真空干燥24h,得到聚乙烯亚胺(pei)no供体材料pei/nonoate,-4℃低温保存于干燥器内。
51.实施例3
52.未负载功效分子的透皮给药制剂,即可释放no的脂质体的制备:
53.大豆卵磷脂和实施例1制备的no供体材料cho-pei/nonoate,按照一定比例溶于适量的无水甲醇和氯仿按照体积比为1∶1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其中大豆卵磷脂和cho-pei/nonoate的质量比为1:0.2;大豆卵磷脂与无水甲醇的质量体积比为0.1g∶10ml),短时超声5次,超声条件均为50khz、100w,每次超声时间为5min;之后将其置于茄梨瓶中,室温减压蒸发,除去溶剂,瓶壁形成均匀透明的薄膜,即为可释放no的脂质体,通氮气,室温真空干燥过夜,3℃下,往干燥的薄膜中加入5ml的磷酸盐缓冲液(pbs)(ph=7.4),超声水合10min,得到乳状白色脂质体悬浮液,即得可释放no的脂质体,记为lipo@pei/nonoate,4℃封存。
54.实施例4
55.负载功效分子的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
56.以罗丹明b作为模拟功效分子,称取一定质量后与大豆卵磷脂和实施例1制备的新型离子型no供体材料cho-pei/nonoate,按照一定比例溶于适量的无水甲醇和氯仿按照体积比为1∶1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其中大豆卵磷脂、cho-pei/nonoate和罗丹明b的质量比为1:0.2:0.01;大豆卵磷脂与无水甲醇的质量体积比为0.1g∶10ml),短时超声5次,超声条件均为50khz、100w,每次超声时间为5min;之后将其置于茄梨瓶中,室温减压蒸发,除去溶剂,瓶壁形成均匀透明的薄膜,即为可释放no的载药脂质体,通氮气,室温真空干燥过夜,3℃下,往干燥的薄膜中加入5ml的磷酸盐缓冲液(pbs)(ph=7.4),超声水合10min,得到乳状红色脂质体悬浮液,即得负载功效分子的no的脂质体,其为一种新型no透皮给药制剂,记为rhob@lipo@pei/nonoate,4℃封存。
57.本实施例中,负载功效分子的no的脂质体的构建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58.实施例5
59.取1mg实施例1步骤a得到的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胆固醇cho-pei溶解于1ml氘代氯仿(cdcl3)中,溶液澄清、透明、无悬浮物或杂质,用干净的核磁共振专用样品管于核磁共振仪(nmr-bruker-300)上检测。引用氘代溶剂残留峰:(氘代氯仿7.26ppm)。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pei与胆固醇酯反应后形成酰胺键,在化学位移6.78ppm附近有峰,如图2中a所示,胆固醇中的特征在氢原子在5.2ppm及4.2ppm处如图2中b、c所示,pei中的氢原子大多在2-3ppm之间如d-g所示。表明cho-pei的成功合成。
60.实施例6
61.将实施例1得到的no供体材料cho-pei/nonoate通过溴化钾压片法进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如图3所示,在红外光谱中,离子型no供体材料cho-pei/-nonoate的特征吸收峰在1250cm-1
处,表明材料已经成功负载no。
62.实施例7
63.取1mg实施例4得到的rhob@lipo@pei/nonoate的乳状红色脂质体悬浮液分散到1ml纯水中,超声分散均匀后使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纳米粒子电位和粒径大小,结果如图4中a、b、c所示,(其中a为脂质体悬浮液的实物图,b为粒径大小图、c为1000倍下的sem图),由图4可以看出: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在600nm左右,大小均匀,同时可以稳定地悬浮在溶液中。
64.实施例8
65.称取5mg实施例3得到的lipo@pei/nonoate的乳状白色脂质体悬浮液分散于25ml的柠檬酸盐缓冲液(ph 7.4),37℃下,不同时间段内,以5000rpm离心5min后取50μl上清液与50μl pbs缓冲液(ph=7.4)混合,然后加入100μl格里斯试剂(pei/nonoate和s-亚硝基谷胱甘肽采用南京建成一氧化氮试剂盒a013-2-1、l-精氨酸采用南京建成一氧化氮试剂盒a012-1-1测试no含量),避光保存15min,在540nm波长下使用酶标仪测定其吸光度,绘制释药曲线。如图5所示,在前10小时内,lipo@pei/nonoate脂质体悬浮液具有快速释放no效果,no累积释放量可达60%,随着时间延长,lipo@pei/nonoate脂质体中的no可持续释放,释放时长可达50小时以上。因此,lipo@pei/nonoate脂质体可实现no的长久释放。
66.实施例9
67.称取5μl实施例4以罗丹明b作为模拟功效分子的脂质体悬浮液rhob@lipo@pei/nonoate,涂抹在去除毛发的小鼠的左腿(a位置处),右腿为不加入cho-pei/nonoate,仅以
大豆卵磷脂和罗丹明b制备的脂质体(b位置处),以此来模拟药物皮肤渗透,涂抹1小时后拍活体成像,如图6中a所示。1小时后解剖大腿组织拍活体成像来检测荧光强度,如图6中b所示。由图6可以看出,对于rhob@lipo@pei/nonoate脂质体而言,左腿(a位置处)荧光强度较弱,而离体的大腿组织(a1位置处)荧光强度较强,说明左腿的罗丹明较好的渗透皮肤,深入大腿内部组织。然而右腿(b位置处)的荧光强度较强,离体大腿组织(b1位置处)荧光强度较弱,说明右腿的罗丹明一直停留在皮肤表面,脂质体渗透效果较弱。因此,该实验充分证明no对脂质体的渗透效果具有优异的促进作用。
68.实施例10
69.为了验证lipo@pei/nonoate脂质体中活性气体分子no跟随脂质体穿过皮肤组织,进入肌肉组织,参与脂质体透皮的整个过程,从而有效提升脂质体的渗透效果。称取10μl实施例3制备的乳状白色脂质体悬浮液lipo@pei/nonoate,分别涂抹在去除毛发的三只小鼠的左腿,在不同时间段(0.5、1和2h)后,解剖小鼠大腿组织,取大鼠表皮下层脂肪组织和相同部位的肌肉组织进行组织匀浆提取,使用凯基一氧化氮检测试剂盒(硝酸还原酶法),并参照相应操作步骤测定组织匀浆液中的no浓度。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在0.5h后,在皮肤下层组织已检测到no的存在,此时大腿组织的no含量相对较低,只有微量的no存在。随着时间增加,在1h后,皮肤下层组织和大腿组织中no含量增加明显。在2h后,皮肤下层组织中no含量增加幅度减弱,大腿组织中no含量持续增加,且增加程度明显。以上实验结果充分证明,lipo@pei/nonoate脂质体悬浮液中no可有效进入皮肤内部,并有效进入肌肉组织,参与脂质体透皮的整个过程。
70.实施例11
71.以罗丹明b作为模拟功效分子,为验证修饰了阳离子的胆固醇作为no供体与卵磷脂进行组装而得到的新型lipo@pei/nonoate脂质体,与将胆固醇、卵磷脂和no供体混合而成的脂质体对皮肤的渗透效果差异性。以实施例4得到的rhob@lipo@pei/nonoate脂质体悬浮液作为对照,称取相同质量的罗丹明b与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和实施例2制备的no供体材料pei/nonoate,按照一定比例溶于适量的无水甲醇和氯仿按照体积比为1∶1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其中大豆卵磷脂、胆固醇、pei/nonoate和罗丹明b各组分含量与实施例4中各组分的浓度一致,且pei/nonoate浓度依据格丽斯试剂进行测定,大豆卵磷脂与无水甲醇的质量体积比为0.1g∶10ml),短时超声5次,超声条件均为50khz、100w,每次超声时间为5min;之后将其置于茄梨瓶中,室温减压蒸发,除去溶剂,瓶壁形成均匀透明的薄膜,即为可释放no的载药脂质体,通氮气,室温真空干燥过夜,3℃下,往干燥的薄膜中加入5ml的磷酸盐缓冲液(pbs)(ph=7.4),超声水合10min,得到乳状红色脂质体悬浮液,即得负载no和罗丹明b的脂质体材料rhob@pei/nonoate@lipo(该脂质体的构建原理示意图如图8中(a)所示),4℃封存。
72.取10μl实施例4得到的脂质体悬浮液rhob@lipo@pei/nonoate和上述得到的载no和罗丹明b的混合结构的rhob@pei/nonoate@lipo脂质体,分别涂抹在去除毛发的小鼠的左腿(c位置处)和右腿(d位置处),以此来模拟药物皮肤渗透,涂抹1小时后拍活体成像,如图8的(b)图中c、d所示。1小时后解剖大腿组织拍活体成像来检测荧光强度,如图8的(b)图中c1、d1所示。由图8可以看出,对于rhob@lipo@pei/nonoate脂质体而言,左腿(c位置处)荧光强度较弱,而离体的大腿组织(c1位置处)荧光强度较强,说明左腿的罗丹明较好的渗透皮
肤,深入大腿内部组织。然而右腿(d位置处)的荧光强度较强,离体大腿组织(d1位置处)荧光强度较弱,说明右腿的罗丹明一直停留在皮肤表面,脂质体渗透效果较弱。因此,相比较于构建一个包裹no供体和功效分子的脂质体而言,将no供体分子作为构建脂质体结构的一部分,使其作为脂质体骨架分子,参与脂质体组装,进一步包裹功能分子而形成的新型脂质体rhob@lipo@pei/nonoate对皮肤的渗透效果最佳。
73.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