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医疗器械消毒无菌保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24 22:47: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毒无菌保存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消毒无菌保存装置。


背景技术:

2.医疗器械是用于诊断人体疾病的仪器,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杀菌,避免病菌残留在医疗器械,造成交叉感染。
3.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12038314u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医疗器械消毒柜,该消毒柜包括柜体和内置层架,所述内置层架固定安装在柜体的内腔中,所述柜体的外侧铰接有密封仓门,所述密封仓门的外侧壁上安装有锁止件,所述密封仓门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柜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加热器,所述柜体的上端面一侧安装有进料口。该消毒柜通过内置层架对医疗器械进行放置,然后关闭密封仓门,再通过外线消毒灯对医疗器械进行照射,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但是该消毒柜由于体积较小,所存放的医疗器械数量较少,且该消毒柜不具备防护功能,导致医疗器械相互碰撞产生损坏。
4.因此,发明一种具备防护功能,避免医疗器械损坏的医疗器械消毒无菌保存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的消毒柜体积较小,所存放的医疗器械数量较少,且该消毒柜不具备防护功能,导致医疗器械相互碰撞产生损坏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防护功能,避免医疗器械损坏的医疗器械消毒无菌保存装置。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一种医疗器械消毒无菌保存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底板;扶手,外壳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扶手;置物板,外壳顶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医疗器械的置物板;放置组件,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对医疗器械进行无菌保存的放置组件;消杀组件,外壳内部后侧设置有用于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的消杀组件;锁定组件,外壳内后侧设置有用于对放置组件进行限位的锁定组件,防护组件,放置组件上设有用于防止医疗器械发生碰撞的防护组件。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放置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外壳后侧内壁上下对称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一导杆,两个第一支撑架前部左右两侧与外壳后侧内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导杆;第一活动架,相近的两个第一导杆之间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活动架;第一弹簧,两个第一活动架后部左右两侧与外壳后侧内壁之间均绕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放置框,两个第一活动架上均设置有用于放置医疗器械的放置框;第一挡板,两个第一活动架前侧均设置有第一挡板。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消杀组件包括:第四支撑架,外壳内上部后侧设置有第四支撑架;灭菌灯,第四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杀菌的灭菌灯;电池,外壳上部后侧设置有电池;连接电线,电池前侧设置有连接电线,连接电线尾端穿过外壳与第四支
撑架和灭菌灯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定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外壳内后侧上下两侧均左右对称设置有一组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两个为一组;第二导杆,每组的两个第二支撑架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导杆;挡杆,四个第二导杆上均上下对称滑动式设置有挡杆,挡杆与第一活动架配合;第二弹簧,相近的两个挡杆之间均绕接有第二弹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护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架,外壳内后侧均上下对称设置有第三支撑架;活塞杆,两个第三支撑架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活塞杆;第二接触杆,两个第一活动架后侧均设置有第二接触杆;第二活动架,两个第二接触杆上均设置有第二活动架;活塞筒,两个第二活动架上均左右对称设置有活塞筒,活塞杆与相近的活塞筒滑动式连接;出气管,四个活塞筒前侧均设置有出气管;单向气囊,两个放置框内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单向气囊,出气管尾端穿过放置框与相近的单向气囊连接;双向气囊,两个放置框内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双向气囊;连接气管,两个双向气囊与相近的单向气囊之间连接有连接气管。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能够将第一活动架松开的解锁组件,解锁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外壳后侧上下对称转动式设置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外壳后侧上下对称均转动式设置有两个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均位于相近的第一传动轮左右两侧;第一皮带,第一传动轮与相近的两个第二传动轮之间均套有第一皮带;转动杆,外壳上下两侧均左右对称转动式设置有转动杆;第三传动轮,四个转动杆后侧均设置有第三传动轮,四个第二传动轮中部均设置有相同的第三传动轮;第二皮带,第二传动轮上的第三传动轮与相近的转动杆上的第三传动轮之间均套有第二皮带;转盘,四个第二传动轮前端均设置有转盘;扭簧,四个转动杆前侧与外壳之间均绕接有扭簧;第一接触杆,四个挡杆后侧均设置有第一接触杆,转盘均与第一接触杆配合。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便于工作人员移动外壳的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第四导杆,外壳内下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设置有第四导杆;第三活动架,四个第四导杆之前滑动式设置有第三活动架;第三弹簧,第三活动架顶部与四个第四导杆上部之间均绕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初始状态为拉伸状态;支撑板,第三活动架底部左右对称设置有支撑板;万向轮,两个支撑板底部均前后对称转动式设置有万向轮;第五导杆,外壳内下部前侧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五导杆;第二挡板,两个第五导杆后侧之间滑动式设置有第二挡板;第四弹簧,第二挡板前侧与外壳之间左右对称绕接有第四弹簧;手拉杆,第二挡板前侧中间位置设置有手拉杆。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盘上设置有橡胶套。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其显著进步在于:1、工作人员将医疗器械放在放置框内,然后再通过推动第一挡板带动第一活动架向后滑动复位,使得医疗器械保存在密封环境下,然后通过灭菌灯对外壳内部进行照射灭菌,从而达到消毒无菌保存的目的。
15.2、工作人员通过逆时针转动两个转动杆,使得转盘转动挤压第一接触杆背向移动,进而实现了挡杆背向滑动不再卡住第一活动架,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将挡杆打开。
16.3、活塞筒向后移动在活塞杆的作用下将气体推入至单向气囊和双向气囊内对医疗器械进行防护,防止本装置在移动的过程中,导致医疗器械相互碰撞产生损坏。
17.4、工作人员通过推动扶手使得万向轮在地面滚动,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将本装置进
行移动,使用完成后,工作人员通过拉动手拉杆使得第二挡板不再卡住第三活动架,第三活动架随之向上滑动复位使得万向轮与地面脱离,从而通过支撑底板保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放置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放置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消杀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发明锁定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发明解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发明解锁组件与锁定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本发明防护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本发明移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5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图。
33.其中:1、外壳,2、支撑底板,3、扶手,4、置物板,5、放置组件,501、第一支撑架,502、第一导杆,503、第一活动架,504、第一弹簧,505、放置框,506、第一挡板,6、消杀组件,601、第四支撑架,602、灭菌灯,603、电池,604、连接电线,7、锁定组件,701、第二支撑架,702、第二导杆,703、挡杆,704、第二弹簧,8、解锁组件,801、第一传动轮,802、第二传动轮,803、第一皮带,804、转动杆,805、第三传动轮,806、第二皮带,807、转盘,808、扭簧,809、第一接触杆,9、防护组件,901、第三支撑架,902、活塞杆,903、第二活动架,904、第二接触杆,905、活塞筒,906、出气管,907、单向气囊,908、连接气管,909、双向气囊,10、移动组件,1001、第四导杆,1002、第三活动架,1003、第三弹簧,1004、支撑板,1005、万向轮,1006、第五导杆,1007、第二挡板,1008、第四弹簧,1009、手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医疗器械消毒无菌保存装置,包括有外壳1、支撑底板2、扶手3、置物板4、放置组件5、消杀组件6、锁定组件7和防护组件9,外壳1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底板2,外壳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扶手3,外壳1顶部设置有置
物板4,置物板4用于放置医疗器械,外壳1内设置有放置组件5,放置组件5用于对医疗器械进行无菌保存,外壳1内部后侧设置有消杀组件6,消杀组件6用于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外壳1内后侧设置有锁定组件7,锁定组件7用于对放置组件5进行限位,放置组件5上设有防护组件9,防护组件9用于防止医疗器械发生碰撞。
36.在需要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无菌保存时,工作人员将需要保存的医疗器械放在置物板4上,然后工作人员拉动锁定组件7背向滑动不再卡住放置组件5,放置组件5随之复位向前滑动,然后工作人员松开锁定组件7,锁定组件7随之相向滑动复位,这时工作人员将置物板4上的医疗器械放在放置组件5内,完成后,工作人员推动放置组件5向后滑动复位,放置组件5向后滑动挤压锁定组件7背向滑动,然后通过锁定组件7相向滑动复位对放置组件5进行限位,使得外壳1内部处于密封状态,放置组件5前后运动使得防护组件9膨胀,能够对医疗器械起到防护作用,随后通过消杀组件6对外壳1内部进行消毒,从而实现了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无菌保存。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37.实施例2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放置组件5包括有第一支撑架501、第一导杆502、第一活动架503、第一弹簧504、放置框505和第一挡板506,外壳1后侧内壁上下对称焊接有第一支撑架501,两个第一支撑架501前部左右两侧与外壳1后侧内壁之间均焊接有第一导杆502,相近的两个第一导杆502之间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活动架503,两个第一活动架503后部左右两侧与外壳1后侧内壁之间均绕接有第一弹簧504,第一弹簧504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两个第一活动架503上均设置有放置框505,放置框505用于放置医疗器械,两个第一活动架503前侧均焊接有第一挡板506。
38.消杀组件6包括有第四支撑架601、灭菌灯602、电池603和连接电线604,外壳1内上部后侧焊接有第四支撑架601,第四支撑架601上设置有灭菌灯602,灭菌灯602用于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杀菌,外壳1上部后侧设置有电池603,电池603前侧设置有连接电线604,连接电线604尾端穿过外壳1与第四支撑架601后和灭菌灯602连接。
39.锁定组件7包括有第二支撑架701、第二导杆702、挡杆703和第二弹簧704,外壳1内后侧上下两侧均左右对称焊接有一组第二支撑架701,第二支撑架701两个为一组,每组的两个第二支撑架701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导杆702,四个第二导杆702上均上下对称滑动式设置有挡杆703,挡杆703与第一活动架503配合,相近的两个挡杆703之间均绕接有第二弹簧704。
40.防护组件9包括有第三支撑架901、活塞杆902、第二活动架903、第二接触杆904、活塞筒905、出气管906、单向气囊907、连接气管908和双向气囊909,外壳1内后侧均上下对称焊接有第三支撑架901,两个第三支撑架901左右两侧均有活塞杆902,两个第一活动架503后侧均设置有第二接触杆904,第二接触杆904为t形,两个第二接触杆904上均设置有第二活动架903,两个第二活动架903上均左右对称设置有活塞筒905,活塞杆902与相近的活塞筒905滑动式连接,四个活塞筒905前侧均设置有出气管906,两个放置框505内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单向气囊907,出气管906尾端穿过放置框505与相近的单向气囊907连接,两个放置框505内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双向气囊909,两个双向气囊909与相近的单向气囊907之间连接有连接气管908。
41.在需要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无菌保存时,工作人员拉动挡杆703背向滑动,第二弹
簧704随之被拉伸,挡杆703背向滑动不再卡住第一活动架503,第一弹簧504随之复位带动第一活动架503向前滑动,第一活动架503向前滑动通过第二接触杆904与第二活动架903带动活塞筒905向前移动,活塞筒905向前移动在活塞杆902的作用下通过出气管906与连接气管908将单向气囊907和双向气囊909内的气体抽出,然后工作人员松开挡杆703,第二弹簧704复位带动挡杆703相向滑动复位,然后工作人员再将置物板4上的医疗器械放在放置框505内,完成后,工作人员推动第一挡板506带动第一活动架503向后滑动复位,第一弹簧504被压缩,第一活动架503向后滑动挤压挡杆703背向滑动,第二弹簧704随之被拉伸,第一活动架503不再挤压挡杆703,第二弹簧704随之复位带动挡杆703相向滑动复位卡住第一活动架503,第一活动架503向后滑动通过第二接触杆904与第二活动架903带动活塞筒905向后移动,活塞筒905向后移动在活塞杆902的作用下将再次气体推入至出气管906内,出气管906内的气体随之进入单向气囊907内,然后再通过连接气管908使得剩余的气体进入双向气囊909内,此时放置框505内的已经放置有医疗器械,工作人员将本装置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在单向气囊907和双向气囊909膨胀的作用下,能够对医疗器械起到防护作用,此时外壳1内部处于密封状态,电池603通过连接电线604为灭菌灯602供电,使得灭菌灯602亮起对外壳1内部进行灭菌处理,从而实现了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无菌保存。本装置结构简单,工作人员将医疗器械放在放置框505内,然后再通过推动第一挡板506带动第一活动架503向后滑动复位,使得医疗器械保存在密封环境下,然后通过灭菌灯602对外壳1内部进行照射灭菌,从而达到消毒无菌保存的目的,活塞筒905向后移动在活塞杆902的作用下将气体推入至单向气囊907和双向气囊909内对医疗器械进行防护,防止本装置在移动的过程中,导致医疗器械相互碰撞产生损坏。
42.实施例3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11、图12、图14和图15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还包括有解锁组件8,解锁组件8用于将第一活动架503松开,解锁组件8包括有第一传动轮801、第二传动轮802、第一皮带803、转动杆804、第三传动轮805、第二皮带806、转盘807、扭簧808和第一接触杆809,外壳1后侧上下对称转动式设置有第一传动轮801,外壳1后侧上下对称转动式设置有两个第二传动轮802,第二传动轮802均位于相近的第一传动轮801左右两侧,第一传动轮801与相近的两个第二传动轮802之间均套有第一皮带803,外壳1上下两侧均左右对称转动式设置有转动杆804,转动杆804前端均设置有把手,四个转动杆804后侧均键连接有第三传动轮805,四个第二传动轮802中部均键连接有相同的第三传动轮805,第二传动轮802上的第三传动轮805与相近的转动杆804上的第三传动轮805之间均套有第二皮带806,四个第二传动轮802前端均设置有转盘807,四个转动杆804前侧与外壳1之间均绕接有扭簧808,四个挡杆703后侧均设置有第一接触杆809,转盘807均与第一接触杆809配合。
43.当松开第一活动架503时,工作人员逆时针转动两个转动杆804,扭簧808随之发生形变,转动杆804转动通过第三传动轮805与第二皮带806配合带动第二传动轮802转动,第二传动轮802转动通过第一皮带803使得第一传动轮801转动,第二传动轮802转动带动转盘807转动挤压第一接触杆809背向移动,第一接触杆809背向移动带动挡杆703背向滑动,第二弹簧704随之被拉伸,挡杆703背向滑动不再卡住第一活动架503,当工作人员将医疗器械放置完成后,工作人员松开转动杆804,扭簧808随之复位带动转动杆804反转,转动杆804反
转进而使得转盘807反转不再挤压第一接触杆809,第二弹簧704复位带动挡杆703相向滑动复位卡住第一活动架503,由于转动杆804前端设置有把手,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转动。本装置结构简单,工作人员通过逆时针转动两个转动杆804,使得转盘807转动挤压第一接触杆809背向移动,进而实现了挡杆703背向滑动不再卡住第一活动架503,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将挡杆703打开。
44.还包括有移动组件10,移动组件10便于工作人员移动外壳1,移动组件10包括有第四导杆1001、第三活动架1002、第三弹簧1003、支撑板1004、万向轮1005、第五导杆1006、第二挡板1007、第四弹簧1008和手拉杆1009,外壳1内下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焊接有第四导杆1001,四个第四导杆1001之前滑动式设置有第三活动架1002,第三活动架1002顶部与四个第四导杆1001上部之间均绕接有第三弹簧1003,第三弹簧1003初始状态为拉伸状态,第三活动架1002底部左右对称设置有支撑板1004,两个支撑板1004底部均前后对称转动式设置有万向轮1005,外壳1内下部前侧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五导杆1006,两个第五导杆1006后侧之间滑动式设置有第二挡板1007,第二挡板1007前侧与外壳1之间左右对称绕接有第四弹簧1008,第二挡板1007前侧中间位置焊接有手拉杆1009。
45.当需要将本装置进行移动时,工作人员推动扶手3使得万向轮1005在地面滚动,待本装置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拉动手拉杆1009带动第二挡板1007向前滑动,第四弹簧1008被压缩,第二挡板1007向前滑动不再挤压第三活动架1002,第三弹簧1003随之复位带动第三活动架1002向上滑动,第三活动架1002向上滑动通过支撑板1004带动万向轮1005向上移动与脱离接触,从而通过支撑底板2保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这时工作人员松开手拉杆1009,第四弹簧1008随之复位带动第二挡板1007向后滑动,当再次需要将本装置进行移动时,工作人员拉动支撑板1004带动第三活动架1002向下滑动,第三弹簧1003被拉伸,第三活动架1002向下滑动挤压第二挡板1007向前滑动,第四弹簧1008被压缩,第三活动架1002向下滑动不再挤压第二挡板1007时,第四弹簧1008随之复位带动第二挡板1007向后滑动卡住第三活动架1002,此时万向轮1005与地面接触,工作人员可再次推动扶手3使得万向轮1005在地面滚动,将本装置进行移动。本装置结构简单,工作人员通过推动扶手3使得万向轮1005在地面滚动,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将本装置进行移动。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