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装置、方法和燃气热水器与流程

2022-11-30 14:33: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装置、方法和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2.燃气热水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活电器。
3.在冬季或者寒冷地区使用燃气热水器时,由于在关闭阀门后,还有水残留在热交换器内,因此,为了防止热交换器发生冻裂现象,需要对热交换器采用防冻措施。
4.目前,热交换器的防冻方式有两种:一是在交换器的进水管、出水管及盘管处加电热棒,当监测到热交换器内的水温接近0℃时,启动电热棒加热,使热交换器的内水管内残留的水始终处在0℃以上的液体状态。另外一种是当管路的水接近0℃时,利用水泵对管路内的水进行循环并启动热水器点火加热,同样可以使内水管的水始终处在0℃以上的液体状态。
5.上述的防冻方式中,热交换器的内水管内始终有水存在,并对水进行加热,从而起到防冻效果。但是,如果电加热或水泵失效,热水器的热交换器被冻裂将无法避免。


技术实现要素:

6.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低温下的热交换器容易发生冻裂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防止冻裂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包括:泄流阀,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和/或出水口;吹风系统,与热交换器的进水口或出水口连接;控制器,与所述吹风系统和所述泄流阀分别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适于获取所述泄流阀的开启时间,使得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泄流阀开启第一时间后启动所述吹风系统向所述热交换器的内水管吹风。
8.可选地,所述吹风系统包括:风机,包括电机,所述风机设有吹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燃烧系统的排烟管路连接;吹风管,与所述风机的吹风口和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或出水口连接;其中,所述燃烧系统适于对热交换器加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通讯连接。
9.可选地,所述吹风系统还包括:单向阀,设于所述吹风管上;其中,所述风机的吹风口通过所述单向阀向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吹风。
10.可选地,所述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适于检测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的温度并发送第一温度信号;第二温度传感器,适于检测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的温度并发送第二温度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度信号中的最低温度控制所述风机的功率。
11.可选地,所述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还包括:水流量传感器,适于检测进入热交
换器的水流量并发送水流量信号;其中,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水流量传感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水流量传感器发送的所述水流量信号控制所述泄流阀开启以对所述热交换器除余水。
12.可选地,所述泄流阀包括:第一泄流阀,所述第一泄流阀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连通;第二泄流阀,所述第二泄流阀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连通。
13.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低温下的热交换器容易发生冻裂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防止冻裂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控制装置。
1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适于获取泄流阀的开启时间;判断模块,与所述获取模块通讯连接,所述判断模块适于判断所述泄流阀的开启时间是否达到第一时间;控制模块,与所述判断模块通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适于在所述泄流阀的开启时间达到第一时间后启动吹风系统向热交换器的内水管吹风。
15.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低温下的热交换器容易发生冻裂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防止热交换器冻裂的燃气热水器。
1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热交换器;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所述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适于去除所述热交换器的内水管的余水。
17.可选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燃烧系统,设有排烟管路,所述燃烧系统适于对所述热交换器加热;其中,所述排烟管路与所述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的吹风系统连接。
18.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低温下的热交换器容易发生冻裂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方法。
1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方法,包括:
20.获取泄流阀的开启时间;当开启所述泄流阀的时间达到第一时间,则启动吹风系统向热交换器的内水管吹风。
21.可选地,所述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方法还包括:在启动吹风系统向热交换器的内水管吹风后关闭泄流阀;当关闭所述泄流阀达到第三时间,则再次启动所述泄流阀。
22.可选地,所述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的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的第二温度信号;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度信号的最低温度控制所述吹风系统的风机的功率。
23.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泄流阀的开启时间,之前还包括:获取进入热交换器的水流量信号;根据所述水流量信号控制泄流阀开启以对所述热交换器除余水。
24.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低温下的热交换器容易发生冻裂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2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任一项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控制方法。
26.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7.1.本发明提供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通过控制器可获取到泄流阀的开启时
间,从而在泄流阀开启第一时间后启动吹风系统向热交换器内吹风,从而可以加快热交换器内的水分的排出,使得热交换器的内部没有残留水,从而可以达到防冻的效果。
28.2.本发明提供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通过吹风系统的风机与排烟管路连接,使得吹风系统可向热交换器内吹高温热风,可进一步加快热交换器内余水的排出。
29.3.本发明提供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通过在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有一个泄流阀,使得在热交换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可以实现泄流,从而可充分去除热交换器内的余水。
30.4.本发明提供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通过检测到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及出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水温中的低水温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内部存储的风机功率与水温信息关系表,调节风机的功率,使得水管中的余水更快地吹出。
31.5.本发明提供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当泄流阀开启后达到第二时间,则关闭所述吹风系统。
32.6.本发明提供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方法,通过在启动吹风系统后关闭泄流阀,并在关闭泄流阀达到第三时间后再次开启泄流阀,使得热交换器的内水管中的压力逐渐增大,可以更快地将余水吹出。
33.7.本发明提供的燃气热水器,通过泄流阀泄流,并在泄流阀开启第一时间后通过吹风系统吹风,可保证热交换器内无残留水,保证了燃气热水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在热交换器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在热交换器停止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38.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方法的流程图;
39.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方法的流程图;
40.图6为本发明的再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方法的流程图;
41.图7为本发明的还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方法的流程图。
42.附图标记说明:
43.1-进水阀;2-出水阀;31-第一泄流阀;32-第二泄流阀、41-第一温度传感器;42-第二温度传感器;5-热交换器;6-水流量传感器;7-控制器;8-风机;9-单向阀;a为水流方向;b、c分别为在风机作用下的水流方向;a、b、c为水路各连接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7.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48.实施例1
4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包括:泄流阀、吹风系统和控制器7,泄流阀设于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和/或出水口,吹风系统与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或出水口连接,控制器7与吹风系统和泄流阀分别通讯连接,控制器7适于获取泄流阀的开启时间,使得控制器7在泄流阀开启第一时间后启动吹风系统向热交换器5的内水管吹风。
50.上述的热交换器5的内水管为热交换器5内的换热水管,燃烧系统在关闭后,控制器7可获取到燃烧系统的关闭时间,由于燃烧系统在停止工作时,热交换器5尚处高温状态,此热态水管能对管内的余水蒸发、烘干,并通过泄流阀排出余水,因此,在关闭燃烧系统后启动泄流阀,且泄流阀开启达到第一时间后,水管里尚有未流干的水分,此时启动吹风系统向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吹风,在吹风系统的作用下,可将热交换器5的内水管的余水吹走。
51.以如图2所示将吹风系统设置在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管路为例,吹风系统在吹风时,水流在点a处分为两个方向c和b向流出管路。
52.上述的泄压阀启动后达到的第一时间为通过泄压阀第一次排余水的时间,通过泄压阀第一次排余水第一时间后,例如15秒,水管中还残存有余水,再启动吹风系统向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吹风,在吹风系统的作用下,再次通过泄压阀排出余水,可使得热交换器5内无残留水。当然,作为替换实施例,第一时间也可以是0,即燃烧系统关闭后开启泄压阀,同时启动吹风系统向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吹风,从而去除水管中的余水。其中,吹风系统的工作时间为第二时间,例如5分钟,在第二时间后,可关闭吹风系统和泄流阀。
53.更进一步地,吹风系统包括:风机8和吹风管,风机8包括电机,风机8设有吹风口和进风口,进风口与燃烧系统的排烟管路连接,吹风管与风机8的吹风口和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或出水口连接;其中,燃烧系统适于对热交换器5加热,控制器7与电机通讯连接。
54.上述的风机8通过吹风管向热交换器5内吹风,其中,吹风管连接与出水口连接的出水管路上。吹风系统既可设置在排烟管路中烟气流通方向的下游,即吹风系统可利用排
烟管路中高温烟气,向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吹高温热风;还可设置在在排烟管路中烟气流通方向的上游,即吹风系统利用风机进风口的空气,向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吹室温风。
55.当风机8设置在排烟管路中烟气流通方向的下游,燃烧系统在关闭后,风机8仍处在高温烟气的作用下,风机8可向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吹高温热风,热风不仅可以将热交换器5的内水管的水流吹动流出热交换器5,且还对热交换器5的内水管内残留的水分具有烘干的作用,加快了水分的排出。
56.更进一步地,吹风系统还包括:单向阀9,单向阀9设于吹风管上。单向阀9与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或出水口连通;其中,风机8的吹风口通过单向阀9向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吹风。
57.上述的单向阀9在热交换器5的加热状态时处于关闭状态,可避免水进入风机。
58.进一步地,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4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2,第一温度传感器41适于检测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的温度并发送第一温度信号,第二温度传感器42,适于检测热交换器5的出水口的温度并发送第二温度信号,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4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2分别与控制器7通讯连接,控制器7根据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中的最低温度控制风机8的功率。
59.上述当热水器停止工作时,随着热交换器5温度的降低,管内如有余水,温度也随之降低,跟据水温和比重的关系,温度越低,密度越高,也就是水越重,如果热交换器5内有余水要风机吹出则需要加大风机功率,这时第一温度传感器41及出第二温度传感器42分别将水温信号反馈给主控板的控制器7,控制器7按其中温度最低的一个数据来控制风机8的功率,使水温和风机8功率产生关系,随着热交换器5温度的降低水温也随之降低,风机8功率也随之继续加大,直至热交换器5里余水被吹干净。
60.如下为在热水器覆盖温度范围内水温和比重关系对照:
61.0℃
…………
0.9998(水、冰共存状态)
62.5℃
…………
0.9999
63.10℃
…………
0.9994
64.15℃
…………
0.9988
65.20℃
…………
0.9980
66.25℃
…………
0.9968
67.30℃
…………
0.9955
68.35℃
…………
0.9939
69.40℃
…………
0.9922
70.45℃
…………
0.9902
71.50℃
…………
0.9880
72.55℃
…………
0.9857
73.60℃
…………
0.9833
74.65℃
…………
0.9806
75.70℃
…………
0.9779
76.75℃
…………
0.9749
77.80℃
…………
0.9719
78.85℃
…………
0.9687
79.90℃
…………
0.9654
80.95℃
…………
0.9620
81.100℃
………
0.9584
82.由此可见,温度越低,密度越大,粘度也越大,因此,余水流出管路的阻力也越大,通过检测到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1及出第二温度传感器42的水温中的低水温发送给控制器7,控制器7通过内部存储的风机8功率与水温信息关系表,调节风机8的功率,使得水管中的余水更快地吹出。
83.通过控制器7的主控板控制泄流阀关闭,下次使用时开水即可使用。从根本上消除了管内余水的存在,本质上解决了热交换器5冬天被冻裂的可能。
84.进一步地,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还包括:水流量传感器6,水流量传感器6适于检测进入热交换器5的水流量并发送水流量信号,其中,控制器7与水流量传感器6通讯连接,控制器7根据水流量传感器6发送的水流量信号控制泄流阀开启以对热交换器5除余水。
85.上述的泄流阀的开启与燃烧系统的关闭同步进行,因此,燃烧系统的关闭时间即为泄流阀开启时间,通过控制器7可获取到进入热交换器5的水流量信号,控制器7对水流量信号进行判断,当水流量信号表征没有水流量,此时表明已停止向热交换器5进水,此时,可控制热交换器5停止加热,并控制热水器关闭,然后控制泄流阀开启以对热交换器5除余水,使得热交换器5的内部没有残留水,从而可以达到防冻的效果。可通过控制器7的主控板获取泄流阀的开启时间,当泄流阀开启后达到第一时间,则启动吹风系统向热交换器的内水管吹风。当泄流阀开启后达到第二时间,则关闭吹风系统。
86.进一步地,泄流阀包括第一泄流阀31和第二泄流阀32,第一泄流阀31的进水口与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连通,第二泄流阀32的进水口与热交换器5的出水口连通。
87.第一泄流阀31的进水口连接到供水管上,如图2所示的节点b处,第二泄流阀32的进水口连接到出水管上,如图2所示的节点c处。供水管的一端与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连接,出水管的一端与热交换器5的出水口连接,水流量传感器6设于供水管路上以检测从进水阀1流出的水流量。
88.上述的除余水系统还包括:供水管、出水管、进水阀1和出水阀2,供水管的一端与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连接,供水管的另一端为进水端,出水管的一端与热交换器5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管的另一端为出水管,进水阀1设于进水端,出水阀2设于出水端。其中,水流量传感器6设于供水管路上以检测从进水阀1流出的水流量。进水阀1用于进水,出水阀2用于出水。当热交换器在工作状态时,关闭泄压阀,打开进水阀1,进水端的水流量传感器6感应到水流信号,再将这一信号传递给控制器7,控制器7启动点火器点火,热交换器5被加热,冷水经进水管达到热交换器5加热后经过出水阀2流出,水流按方向a向流动,如图1所示。
89.当热交换器5停止加热,热水器停止工作时,该状态下不再使用生活热水,出水阀2被关闭,同时进水阀1也被关闭后,那么,水路中的进水阀1和出水阀2之间尚残留有部分未流出的残留水,水流量传感器6感应不到水流信号,控制器7将会打开泄流阀,残留水将会从泄流阀处按箭头方向流出。通过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有一个泄流阀,使得在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可以实现泄流,从而可充分去除热交换器5内的余水。
90.更进一步地,第一泄流阀31的进水口与水流量传感器6的出水口连通。
91.上述的第一泄流阀31可与水流量传感器6实现并联,第一泄流阀31的进水口与水流量传感器6的出水口均连接到水路上的连接点13位置处,从而第一泄流阀31的进水口与水流量传感器6的出水口连通,当关闭进水阀1,则水会流向第一泄流阀31的进水口,从而通过第一泄流阀31流出。
92.更进一步地,第二泄流阀32的进水口与出水阀2的进水口连通。
93.上述的第二泄流阀32可与出水阀2实现并联,第二泄流阀32的进水口与出水阀2的进水口均连接到水路上的连接点11位置处,从而第二泄流阀32的进水口与出水阀2的进水口连通,当关闭出水阀2,则水会流向第二泄流阀32的进水口,从而通过第二泄流阀32流出。
94.更进一步地,进水阀1的高度和出水阀2的高度均低于热交换器5的内水管的高度。
95.上述当进水阀1的高度和出水阀2的高度均低于热交换器5的内水管的高度,在重力作用下,热交换器5的内水管的残留水均会分别留向进水阀1和出水阀2,加快了水的流速。由于进水端和出水端被关闭,因此,热交换器5的内水管的残留水均会分别加快留向第一泄流阀31和第二泄流阀32,可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更快地减少残留在热交换器5内的水分。
96.控制器7控制泄流阀关闭,下次使用时开水即可使用。
97.因此,可从根本上消除了管内残留水的存在,解决了热交换器5在冬季或寒冷地区使用时容易发生冻裂的问题。
98.实施例2
99.如图3所示,一种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1、判断模块102和控制模块103,获取模块101适于获取泄流阀的开启时间,判断模块102与获取模块101通讯连接,判断模块102适于判断泄流阀的开启时间是否达到第一时间,控制模块103与判断模块102通讯连接,控制模块103适于在泄流阀的开启时间达到第一时间后启动吹风系统向热交换器5的内水管吹风。
100.另外,获取模块101还适于获取进入热交换器5的水流量信号,判断模块102与获取模块101通讯连接,判断模块102还适于判断是否有有水流量,控制模块103与判断模块102通讯连接。其中,当判断模块102判断没有水流量,控制模块103适于控制热水器关闭,并控制泄流阀开启以对热交换器5除余水。
101.实施例3
102.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热交换器3和任一项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的燃烧系统适于对热水器加热,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适于对热交换器3去除内水管的余水。
103.上述的燃气热交换器,通过除余水系统对热交换器3去除余水,可以防止热交换器发生冻裂,从而提高的燃气热交换器的使用寿命。由于燃气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因此,燃气热交换器还具有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04.上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燃烧系统,燃烧系统设有排烟管路,燃烧系统适于对热交换器加热;其中,排烟管路与热交换器的除余水系统的吹风系统连接。燃烧系统适于对水箱进行加热,燃烧系统加热水箱产生的烟气通过热交换器5的进烟口进入排烟管路,排烟管路设于热交换器5内,以与进入热交换器5的水进行热交换。燃气热水器在正常状态下,通过风
机8可以加快烟气的排出速度。当关闭燃气热水器,风机8不再排烟,此时,风机8在排烟的过程中在高温烟气的作用下,温度较高,风机8的出风口连接有吹风管,吹风管连接到出水管的节点a处,节点a可设置在节点b和节点c之间,使得风机8可以向出水管内吹入热风,此时,如果出水管和热交换器5的内水管内还有余水,在热风的作用下,余水会通过b方向和c方向流出。
105.因此,燃气热水器在工作时,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到达风机8,使风机8温度升高,高达150℃以上,当热水器停止工作,风机8吹向热交换器5的管路的风受风机8本身的高温而被加热,从而热风能迅速使热交换器5内的水分蒸发、烘干。
106.当燃气热水器停止工作时,热交换器5尚处高温状态,温度超过200℃,并且热交换器5因壳体的包裹,散温较慢,此高温状态的热交换器5能使管内余水蒸发、烘干。
107.实施例4
108.如图4所示,一种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方法,包括:
109.步骤s101:获取泄流阀的开启时间;
110.步骤s103:当开启泄流阀的时间达到第一时间,则启动吹风系统向热交换器5的内水管吹风。
111.上述在泄流阀开启后进行第一次泄流,在泄流阀第一次泄流后再启动吹风系统向热交换器5内吹热风,使得管路里面的残留水可以全部流出。当泄流阀开启后达到第二时间,则关闭吹风系统。
112.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方法还包括:
113.步骤s201:在启动吹风系统向热交换器5的内水管吹风后关闭泄流阀;
114.步骤s203:关闭泄流阀第三时间后再次启动泄流阀。
115.上述关闭泄流阀的时间与启动吹风系统的时间可以一致。当泄流阀第一次开启后达到第一时间,则启动吹风系统向热交换器的内水管吹风,并关闭泄流阀。由于第一时间后启动吹风系统并关闭泄流阀,吹风系统可以向热交换器5的内水管吹气,此时内水管中的压力逐渐增大,吹风系统开启时间达到第三时间后,由于内水管中存在压力,可以更快地将余水吹出。其中,第三时间可以是1秒至10秒,该时间值与风机功率有关,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116.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获取泄流阀的开启时间,之前还包括:
117.步骤s301:获取进入热交换器5的水流量信号;
118.步骤s303:根据水流量信号控制泄流阀开启以对热交换器5除余水。
119.上述通过获取到进入热交换器5的水流量信号,对水流量信号进行判断,当水流量信号表征没有水流量,此时表明已停止向热交换器5进水,可控制热交换器停止加热,并控制热水器关闭,然后控制泄流阀开启以对热交换器除余水,使得热交换器5的内部没有残留水,从而可以达到防冻的效果。
120.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方法还包括:
121.步骤s401:获取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的第一温度信号和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的第二温度信号;
122.步骤s403:根据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的最低温度控制吹风系统的风机的功率。
123.实施例5
1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任一项的热交换器的除余水控制方法。
12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12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