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套管式冷凝器、冷柜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2-11-23 14:09: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套管式冷凝器、冷柜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及级联冷柜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2.商用冷柜是指商超、冷饮店、冻货店、酒店餐馆等商业经营渠道专卖用于储存冰淇淋、饮料、乳品、速冻食品、食品材料等的冷藏或冷冻冰柜。
3.现有商用冷柜,由于要求制冷功率较大,为了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基本使用的是水冷机组,但是水冷机组的冷却塔或水箱在寒冷的冬季存在冻结的风险,而且需要一定量的水源存储。
4.另外,当多台冷柜同时运行时,区域内温度较高,能效低,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水冷系统将热量传递到室外能够高效解决集中散热问题,但常规制冷系统的水冷侧故障或冬季切断水路后散热能力不足,冷柜内温度无法保障,进而带来使用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套管式冷凝器、冷柜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及级联冷柜制冷系统,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双换热介质的冷凝热管理解决方案,以解决冷水机组故障时制冷系统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套管式冷凝器,应用于一种冷柜制冷系统,所述套管式冷凝器包括:
7.内套管,用于供制冷剂流通;
8.外套管,用于供换热介质流通,所述换热介质为冷却水和/或空气;
9.所述外套管的入口端、出口端分别通过供水管路、回水管路连接一冷水机组的水箱的出水口、入水口,所述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还分别通过第一空气管路、第二空气管路连接有空气源装置;
10.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空气管路、第二空气管路、供水管路和/或回水管路的通断切换所述外套管的换热介质。
11.基于如上结构,本技术实施例的套管式冷凝器支持冷却水及空气双换热介质,在冷水机组或空气源装置出现故障时,可灵活切换,提高了套管式冷凝器的稳定性。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管的外壁面设置为波纹管结构,所述外套管外设置有保温层。
13.基于如上结构,通过设置内套管为波纹管结构,本技术实施例的套管式冷凝器采用冷却水作为换热介质时,可以在降低水流速度后仍满足冷凝器换热能力,从而可以降低制冷系统中的水泵的功率,实现降低系统制造成本的效果;采用空气作为换热介质时,波纹管结构可使压缩空气存在强烈扰动,有效增强压缩空气的换热能力。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水机组还包括:
15.依次管路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器及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水箱内部,所述水箱内存储有冷却水,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连接所述供水管路处设置有一水泵,所述水泵电性连接一控制器。
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源装置包括所述第一空气管路、所述第二空气管路,其中,
17.所述第一空气管路管路连接所述供水管路,所述第一空气管路设置有一室外空气进风口、室内空气进风口,所述室外空气进风口连通室外空气,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连通室内空气;
18.所述第二空气管路管路连接所述回水管路,所述第二空气管路设置有一室外空气出风口、室内空气出风口;
19.所述第一空气管路上设置有压气机和气罐,所述压气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室外空气进风口及室内空气进风口,所述气罐设置于所述压气机的出气口,所述气罐的出气口连通所述供水管路。
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源装置还包括:
21.第一室外空气截止阀,设置于所述室外空气进风口处;
22.第二室外空气截止阀,设置于所述室外空气出风口处;
23.第一室内空气截止阀,设置于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处;
24.第二室内空气截止阀,设置于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处;
25.供气管路截止阀,设置于所述气罐的出气口处;
26.排气管路截止阀,设置于所述第二空气管路与所述回水管路的连接端。
2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水管路上设置有一供水截止阀,所述供水截止阀位于所述水泵与所述第一空气管路之间,所述回水管路上设置有一回水截止阀,所述回水截止阀位于所述排气第二空气管路与所述水箱的入水口之间。
28.基于如上结构,当运行冷水机组时,关闭所述供气管路截止阀、排气管路截止阀,开启所述供水截止阀、回水截止阀及水泵,此时水箱中的冷却水通过水泵供给所述套管式冷凝器,套管式冷凝器中外套管的冷却水与内套管中的制冷剂进行换热。当运行空气源装置时,关闭所述冷水机组、水泵、压缩机及供水截止阀,开启所述压气机、供气管路截止阀及排气管路截止阀,当气罐内的压力值到达设定值时,压气机自动关闭;此时,利用气罐输出压缩空气将管路内的残余水排放回水后关闭回水截止阀,随后,压缩空气经第一空气管路输送值套管式冷凝器后,经第二空气管路排放。
2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柜制冷系统,冷柜的冷凝侧的制冷回路,所述制冷回路包括依次管路连接的制冷压缩机、水冷冷凝器、干燥器、制冷节流器及制冷蒸发器,所述水冷冷凝器采用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套管式冷凝器,所述冷柜制冷系统还包括:
30.所述控制器预先配置有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tw、一供水温度阈值ts、供水温度设定值ts和一差值阈值t,以控制所述冷水机组及所述压缩机的启停;
31.供水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水箱内部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供水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水箱内部冷却水的实时水温值t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32.室外环境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冷水机组上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冷水机组所处的室外空间的室外环境温度值tw并发送至所
述控制器;
33.室内环境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冷柜外部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冷柜所在的室内空间的室内环境温度值tn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供水温度设定值ts基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值tn及所述差值阈值t计算得到,所述控制器基于供水温度设定值ts及所述供水温度阈值ts计算得到供水温度下限值ta和供水温度上限值tb。
34.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柜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基于如上第二方面的冷柜制冷系统,该方法包括:
35.检测数据获取步骤,通过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检测器检测得到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值tw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36.换热介质切换控制步骤,通过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阈值tw控制所述冷水机组、空气源装置的启停和/或通断。
3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介质切换控制步骤进一步包括:
38.冷却水换热步骤,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值tw>所述室外环境温度阈值tw时,所述控制器开启并连通所述冷水机组的供水回路,截断所述空气源装置的供气回路;具体的,通过关闭所述供气管路截止阀、排气管路截止阀截断所述供气回路,通过开启所述供水截止阀、回水截止阀连通所述供水回路,以通过所述冷水机组为所述套管式冷凝器提供冷却水。
39.空气换热步骤,当所述冷水机组故障或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值tw≤所述室外环境温度阈值tw时,所述控制器关闭并截断所述冷水机组的供水回路,连通所述空气源装置的供气回路。
4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换热步骤进一步包括:
41.冷却水断供步骤,所述控制器关闭所述供水截止阀截断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却水的冷却水源,并开启所述供气管路截止阀、排气管路截止阀连通所述空气源装置的供气回路,所述空气源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空气管路的压气机及气罐输出压缩空气至所述套管式冷凝器为套管式冷凝器提供空气源;
42.冷却水排空步骤,所述冷却水断供步骤完成后,延迟关闭所述回水截止阀截断所述冷水机组的供水回路,以通过压缩空气将所述供水回路中的冷却水排除至所述水箱中;
43.空气换热启动步骤,通过所述压气机、所述气罐持续输出压缩空气至所述套管式冷凝器,所述压缩空气在所述套管式冷凝器的外套管吸收热量后经第二空气管路排放。
4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换热步骤进一步包括:
45.供水检测数据获取步骤,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值tn及所述差值阈值t计算得到所述供水温度设定值ts后,结合所述供水温度阈值ts计算供水温度下限值ta和供水温度上限值tb;
46.压缩机启停控制步骤,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实时水温值t和所述供水温度下限值ta、供水温度上限值tb进行判断:
47.当所述实时水温值t≤ta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
48.当所述实时水温值t>tb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压缩机启动。
49.基于如上步骤,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控制冷水机组的压缩机的启停实现控制冷却水温度,实现冷柜制冷系统的高效水冷散热,同时避免冷水机组的压缩机频繁启停,有效提高
系统的整体能效水平。
50.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级联冷柜制冷系统,包括多个如上第二方面所述的冷柜制冷系统,每一所述冷柜制冷系统的套管式冷凝器并联连接所述供水管路及回水管路,并采用如上第三方面所述的冷柜制冷系统控制方法进行控制。
51.相比于相关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套管式冷凝器、冷柜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及级联冷柜制冷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室外环境温度采用不同的散热介质(水和空气),实现冷柜全年不同季节冷凝散热的高效热管理,解决了多台低温冷柜冷凝器的集中散热问题,同时还能够解决冷水机组故障或检修时的冷柜冷凝器散热能力不足的问题。
52.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5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54.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套管式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55.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冷柜制冷系统的水冷换热原理示意图;
56.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冷柜制冷系统的空气换热原理示意图;
57.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冷柜制冷系统的室内送/排风原理示意图;
58.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冷柜制冷系统的室外送/排风原理示意图;
59.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冷柜制冷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60.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冷柜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分步骤s21流程示意图;
61.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冷柜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分步骤s212流程示意图;
62.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冷柜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分步骤s22流程示意图。
63.图中:
64.1、套管式冷凝器;101、内套管;102、外套管;2、供水管路;
65.3、回水管路;4、第一空气管路;5、第二空气管路;
66.6、冷水机组;601、水箱;602、压缩机;603、水泵;
67.7、压气机;8、气罐;
68.9、第一室外空气截止阀;10、第二室外空气截止阀;
69.11、第一室内空气截止阀;12、第二室内空气截止阀;
70.13、供气管路截止阀;14、排气管路截止阀;
71.201、供水截止阀;301、回水截止阀;
72.15、供水温度检测器;16、室外环境温度检测器;
73.17、室内环境温度检测器;
74.a、室外空气进风口;b、室内空气进风口;
75.c、室外空气出风口;d、室内空气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7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技术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77.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技术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技术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78.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79.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技术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技术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技术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技术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80.换热介质是在冷冻空调系统中,用以传递热能,产生冷冻效果的工作流体。
81.具体实施例一:
8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冷柜制冷系统的套管式冷凝器,参考图1所示,套管式冷凝器1包括:内套管101、外套管102,内套管101用于供制冷剂流通;外套管102用于供换热介质流通,换热介质为冷却水和/或空气。
83.参考图2至图5所示,外套管102的入口端、出口端分别通过供水管路2、回水管路3连接冷水机组6的水箱601的出水口、入水口,供水管路2和回水管路3还分别通过第一空气管路4、第二空气管路5连接有空气源装置,从而通过控制第一空气管路4、第二空气管路5、供水管路2和/或回水管路3的通断切换外套管102的换热介质。
84.基于如上结构,本技术实施例的套管式冷凝器1支持冷却水及空气双换热介质,在冷水机组6或空气源装置出现故障时,可灵活切换,提高了套管式冷凝器1的稳定性。
8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中示出的,内套管101的外壁面设置为波纹管结构,外套管102外设置有保温层。
86.基于如上结构,通过设置内套管101为波纹管结构,本技术实施例的套管式冷凝器1采用冷却水作为换热介质时,可以在降低水流速度后仍满足冷凝器换热能力,从而可以降低制冷系统中的水泵603的功率,实现降低系统制造成本的效果;采用空气作为换热介质时,波纹管结构可使压缩空气存在强烈扰动,有效增强压缩空气的换热能力。
87.上述实施例中的冷水机组6具体包括:依次管路连接的压缩机602、冷凝器、节流器及蒸发器,蒸发器设置于水箱601内部,水箱601内存储有冷却水,水箱601的出水口连接供水管路2处设置有一水泵603,水泵603电性连接一控制器。尽管图中未具体示出压缩机602、冷凝器、节流器、蒸发器等装置,但前述装置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冷水机组中的组成结构,且该部分并非本技术的主要发明点,在此简单示意不再赘述。
88.上述实施例中的空气源装置包括第一空气管路4、第二空气管路5,第一空气管路4管路连接供水管路2,第一空气管路4设置有一室外空气进风口a、室内空气进风口b,室外空气进风口a连通室外空气,室内空气进风口b连通室内空气;第二空气管路5管路连接回水管路3,第二空气管路5设置有一室外空气出风口c、室内空气出风口d;第一空气管路4上设置有压气机7和气罐8,压气机7的进气口连通室外空气进风口a及室内空气进风口b,气罐8设置于压气机7的出气口,气罐8的出气口连通供水管路2。其中,供水管路2上设置有一供水截止阀201,供水截止阀201位于水泵603与第一空气管路4之间,回水管路3上设置有一回水截止阀301,回水截止阀301位于排气第二空气管路5与水箱601的入水口之间。
89.此外,为了便于控制第一空气管路4与第二空气管路5的连通或截断,空气源装置还包括多个截止阀,具体如下:室外空气进风口a处设置有第一室外空气截止阀9,室外空气出风口c处设置有第二室外空气截止阀10,室内空气进风口b处设置有第一室内空气截止阀11,室内空气出风口d处设置有第二室内空气截止阀12,气罐8的出气口处设置有供气管路截止阀13,第二空气管路5与回水管路3的连接端设置有排气管路截止阀14。如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室内空气出风口d还管路连接有一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连接有一散流器或室内送风系统。
90.基于如上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室外空气截止阀9、第一室内空气截止阀11、第二室外空气截止阀10及第二室内空气截止阀12可以是同时开启;当第一室外空气截止阀9开启且第一室内空气截止阀11关闭时,可利用室外空气作为换热介质,如图5所示;反之,可利用室内空气作为换热介质,如图4所示;当第二室外空气截止阀10关闭且第二室内空气截止阀12开启时,可将换热后的空气作为辅助供暖经空气过滤器过滤后经散流器或室内送风系统排放至室内,如图4所示,以减小室内供暖负荷,适用于冬季;反之,将换热后的空气直接排放至室外,以避免增加室内冷柜空调的负荷,如图5所示,可适用于夏季或过渡季。
91.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室外空气截止阀9、第二室外空气截止阀10、第一室内空气截止阀11、第二室内空气截止阀12、供气管路截止阀13、排气管路截止阀14、供水截止阀201及回水截止阀301均为电动截止阀,分别通过电性连接控制器实现其通断控制,也可以设置为手动截止阀,进行手动调节。
92.基于如上结构,当运行冷水机组6时,如图2所示,关闭供气管路截止阀13、排气管路截止阀14,开启供水截止阀201、回水截止阀301及水泵603,此时水箱601中的冷却水通过水泵603供给套管式冷凝器1,套管式冷凝器1中外套管102的冷却水与内套管101中的制冷剂进行换热。当运行空气源装置时,如图3-图5所示,关闭冷水机组6、水泵603、压缩机602及
供水截止阀201,开启压气机7、供气管路截止阀13及排气管路截止阀14,当气罐8内的压力值到达设定值时,压气机7自动关闭;此时,利用气罐8输出压缩空气将管路内的残余水排放回水后关闭回水截止阀301,随后,压缩空气经第一空气管路4输送值套管式冷凝器1后,经第二空气管路5排放。
93.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套管式冷凝器1支持冷却水及空气双换热介质,提高了套管式冷凝器1的稳定性,实现降低系统制造成本的效果,有效增强压缩空气的换热能力。
94.具体实施例二:
9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柜制冷系统,冷柜的冷凝侧的制冷回路,制冷回路包括依次管路连接的制冷压缩机、水冷冷凝器、干燥器、制冷节流器及制冷蒸发器,水冷冷凝器采用如上第一方面的套管式冷凝器1,冷柜制冷系统还包括:
96.控制器预先配置有室外环境温度阈值tw、供水温度阈值ts、供水温度设定值ts和一差值阈值t,以控制所述冷水机组及所述压缩机的启停;
97.供水温度检测器15,设置于水箱601内部并电性连接控制器,供水温度检测器15用于检测水箱601内部冷却水的实时水温值t并发送至控制器;
98.室外环境温度检测器16,设置于冷水机组6上并电性连接控制器,室外环境温度检测器16用于检测冷水机组6所处的室外空间的室外环境温度值tw并发送至控制器;
99.室内环境温度检测器17,设置于冷柜外部并电性连接控制器,室内环境温度检测器17用于检测冷柜所在的室内空间的环境温度值tn并发送至控制器;
100.其中,供水温度设定值ts基于室内环境温度值tn及差值阈值t计算得到,ts=tn t;控制器基于供水温度设定值ts及供水温度阈值ts计算得到供水温度下限值ta和供水温度上限值tb,ta=t
s-ts,tb=ts ts。
101.需要说明的是,制冷蒸发器的蒸发温度的设计工况设置为≥10℃,以保证制冷系统在较高能效水平下运行。
102.具体实施例三:
10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柜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基于如上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冷柜制冷系统,参考图6-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4.检测数据获取步骤s1,通过室外环境温度检测器16检测得到室外环境温度值tw并发送至控制器;
105.换热介质切换控制步骤s2,通过控制器根据室外环境温度阈值tw控制冷水机组6、空气源装置的启停和/或通断,举例而非限制,室外环境温度阈值tw配置为22℃。其中,换热介质切换控制步骤s2进一步包括:
106.冷却水换热步骤s21,当室外环境温度值tw>室外环境温度阈值tw时,控制器开启并连通冷水机组6的供水回路,截断空气源装置的供气回路;具体的,通过控制冷水机组6电源的通断开启或关闭冷水机组6,通过关闭供气管路截止阀13、排气管路截止阀14截断供气回路,通过开启供水截止阀201、回水截止阀301连通供水回路,以通过冷水机组6为套管式冷凝器1提供冷却水。
107.空气换热步骤s22,当冷水机组6故障或室外环境温度值tw≤室外环境温度阈值tw时,控制器关闭并截断冷水机组6的供水回路,连通空气源装置的供气回路。
108.参考图7所示,冷却水换热步骤s21进一步包括:
109.供水检测数据获取步骤s211,控制器根据差值阈值t及室内环境温度检测器17测得的室内环境温度值tn计算得到所述供水温度设定值ts后,结合供水温度阈值ts计算供水温度下限值ta和供水温度上限值tb;
110.压缩机启停控制步骤s212,控制器根据供水温度检测器15测得的实时水温值t结合供水温度下限值ta和供水温度上限值tb进行判断,当实时水温值t≤ta时,控制器控制压缩机602关闭;当实时水温值t>tb,控制器控制压缩机602启动。
111.假设室外环境温度阈值tw=22℃,差值阈值t=2℃,供水温度阈值ts为2,室内环境温度检测器17检测到的室内环境温度值tn=25℃,则基于如上实施例的计算公式,控制器计算得到的冷却水供水温度设定值ts=tn t=27℃,进而得到供水温度下限值ta=25℃,供水温度上限值tb=29℃。
112.如图8所示,压缩机启停控制步骤s212中,当实时水温值t>供水温度上限值tb(tb=29℃)时,开启冷水机组制冷系统,也即开启压缩机602,否则,进一步判断供水温度下限值ta,当实时水温值t≤供水温度下限值ta(ta=25℃)时,关闭冷水机组制冷系统,也即关闭压缩机602,否则,返回上一步,判断实时水温值t是否大于供水温度上限值tb。
113.基于如上步骤,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控制冷水机组6的压缩机602的启停实现控制冷却水温度,实现冷柜制冷系统的高效水冷散热,同时避免冷水机组6的压缩机602频繁启停,有效提高系统的整体能效水平。
114.参考图9所示,空气换热步骤s22进一步包括:
115.冷却水断供步骤s221,控制器关闭供水截止阀201截断冷水机组6的冷却水的冷却水源,并开启供气管路截止阀13、排气管路截止阀14连通空气源装置的供气回路,空气源装置通过第一空气管路4的压气机7及气罐8输出压缩空气至套管式冷凝器1为套管式冷凝器1提供空气源;
116.冷却水排空步骤s222,冷却水断供步骤s221完成后,延迟关闭回水截止阀301截断冷水机组6的供水回路,以通过压缩空气将供水回路中的冷却水排除至水箱601中;
117.空气换热启动步骤s223,通过压气机7、气罐8持续输出压缩空气至套管式冷凝器1,压缩空气在套管式冷凝器1的外套管102吸收热量后经第二空气管路5排放。
118.基于如上步骤,本技术实施例实现了冷却水换热到空气换热的无缝衔接,当冷水机组6故障时,可灵活切换至空气换热,既解决了冷水机组故障的散热问题,又实现了冷柜全年不同季节冷凝散热的高效热管理。
1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流程中或者附图的流程图中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120.具体实施例四:
121.如上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冷柜制冷系统既可以互相集成在一起,也可以是相对独立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由多个冷柜制冷系统互相集成在一起的级联冷柜制冷系统,每一冷柜制冷系统的套管式冷凝器1通过设置集水器、分水器并联连接供水管路2及回水管路3,并采用如上具体实施例三提供的的冷柜制冷系统控制方法进行控制。
122.综上,本技术实现了多台冷柜集中运行时的冷凝热管理,有效提高冷柜整体能效水平及冷柜自身制冷效果,降低冷柜的运行费用及制造成本,本技术的套管式冷凝器1及基
于该套管式冷凝器1的冷柜制冷系统支持冷却水及空气双换热介质,且二换热介质切换控制便利,能有效降低设备成本,在冷水机组6或空气源装置出现故障时,可灵活切换,提高了整体冷柜制冷系统及其级联冷柜制冷系统的稳定性。
12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2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