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脑塑料配件加工用塑料颗粒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6:35: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塑料颗粒下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脑塑料配件加工用塑料颗粒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2.下料指确定制作某个设备或产品所需的材料形状、数量或质量后,从整个或整批材料中取下一定形状、数量或质量的材料的操作过程,塑料颗粒是以天然或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各种添加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下可以塑制成一定形状,在常温下保持形状不变的原材料,在进行一些塑料制品的生产制造时会使得塑料颗粒,在进行电脑塑料配件制作时,常常会使用到塑料。
3.现有技术中,在对电脑塑料配件进行加工生产时,是需要严格控制塑料颗粒出料的量,然而现有的塑料下料装置,大多数是通过搅龙配合传送管进行下料,由人工手动对传送管的排放口进行关闭,无法较好的进行定量下料。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电脑塑料配件加工用塑料颗粒下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脑塑料配件加工用塑料颗粒下料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脑塑料配件加工用塑料颗粒下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电脑塑料配件加工用塑料颗粒下料装置,包括导料筒,所述导料筒的顶端固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搅拌塑料颗粒搅拌组件,所述导料筒的底部连通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底部连通有容桶,所述放置框的侧面对称装配有两个电动推缸,且两个所述电动推缸的输出端布置于放置框内,两个所述电动推缸的输出端同时装设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与导料筒的底端口对应,且所述容桶的内部装配有一号感应器,所述容桶的底部设置有排放组件,且所述放置框的内部装配有控制排放组件工作的二号感应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达到了可以自动的对塑料颗粒进行定量下料。
8.优选的,所述排放组件包括连通在容桶底部的框体,所述框体的内部对称装配有两个电推杆,且两个所述电推杆的输出端同时装配有动板,且所述动板的顶部贴着框体的顶壁。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个电推杆拉动动板移动,动板移动使得容桶内的塑料颗粒进行外排。
10.优选的,所述动板的正面与背面均固接有滑条,且所述框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用于连接滑条的滑槽,所述动板远离电推杆的一侧面为倾斜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滑条与滑槽配合,可以增加动板往复移动稳定性。
12.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装配在连接板顶部上的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的
输出端固接有螺旋推料杆,所述螺旋推料杆布置于导料筒的内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塑料颗粒在搅拌过程中,可均匀的排放至容桶内。
14.优选的,所述螺旋推料杆的中部固接有多个横条,且各所述横条为等距布置在螺旋推料杆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各个横条进一步的对塑料颗粒进行搅拌。
1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7.通过一号感应器会受到塑料颗粒的挤压,向两个电动推缸发出启动信号,从而使两个电动推缸推动遮挡板移动,遮挡板移动使得遮挡板上的通孔与导料筒的底端孔错开,即遮挡板对导料筒的底端口进行遮挡,同时在遮挡板移动时,遮挡板的侧端会触碰二号感应器,二号感应器对排放组件发出启动信号,从而使得排放组件开启,对容桶内的塑料颗粒进行排放的结构设计,从而达到了从而达到了可以自动的对塑料颗粒进行定量下料。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脑塑料配件加工用塑料颗粒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脑塑料配件加工用塑料颗粒下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放置框与框体的内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遮挡板与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导料筒;2、连接板;3、放置框;4、容桶;5、电动推缸;6、遮挡板;7、一号感应器;8、二号感应器;9、框体;10、电推杆;11、动板;12、滑条;13、驱动电机;14、螺旋推料杆;15、横条。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需要指出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并未按比例图示。为了如图中的清楚性和方便性,图中所示部分的相对尺寸和比例在其大小上被夸张或缩小而图示,任意的尺寸均只是示例型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另外对出现在两个以上的图中的相同的结构物、要素或配件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以体现相似的特征。
2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脑塑料配件加工用塑料颗粒下料装置。参照图1-4,一种电脑塑料配件加工用塑料颗粒下料装置包括导料筒1,导料筒1的顶端固接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搅拌塑料颗粒搅拌组件,导料筒1的底部连通有放置框3,放置框3的底部连通有容桶4,导料筒1与放置框3以及容桶4之间均连通,放置框3的侧面对称装配有两个电动推缸5,且两个电动推缸5的输出端布置于放置框3内,两个电动推缸5的输出端同时装设有遮挡板6,遮挡板6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导料筒1的底端口对应,且容桶4的内部装配有一号感应器7,一号感应器7与两个电动推缸5的内部电路电性连接,且两个电动推缸5受一号感应器7控制,容桶4的底部设置有排放组件,且放置框3的内部装配有控制排放组件工作的二号感应器8,一号感应器7和二号感应器8均为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使用与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因此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赘述(该装置使用到的电部件均有外部
电源进行供电);
26.在使用时,首先,接通该装置的电源使搅拌组件工作,然后使用者将加工生产电脑塑料配件的塑料颗粒投放至导料筒1内,由搅拌组件对塑料颗粒进行搅拌导料,使塑料颗粒均匀的排放至容桶4内,当容桶4内的塑料颗粒到达至一号感应器7处时,一号感应器7会受到塑料颗粒的挤压,向两个电动推缸5发出启动信号,从而使两个电动推缸5推动遮挡板6移动,遮挡板6移动使得遮挡板6上的通孔与导料筒1的底端孔错开,即遮挡板6对导料筒1的底端口进行遮挡,同时在遮挡板6移动时,遮挡板6的侧端会触碰二号感应器8,二号感应器8对排放组件发出启动信号,从而使得排放组件开启,对容桶4内的塑料颗粒进行排放;
27.通过该结构设计,从而达到了可以自动的对塑料颗粒进行定量下料。
28.参照图3,排放组件包括连通在容桶4底部的框体9,框体9的内部对称装配有两个电推杆10,二号感应器8与两个电推杆10的内部电路电性连接,且两个电推杆10受二号感应器8控制,且两个电推杆10的输出端同时装配有动板11,且动板11的顶部贴着框体9的顶壁,排放组件在使用时,是遮挡板6触碰二号感应器8,由二号感应器8控制两个电推杆10,使得两个电推杆10拉动动板11移动,动板11移动使得容桶4内的塑料颗粒进行外排。
29.参照图3与图4,动板11的正面与背面均固接有滑条12,且框体9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用于连接滑条12的滑槽,动板11远离电推杆10的一侧面为倾斜状,通过设置两个滑条12,在动板11移动时,两个滑条12会在对应的滑槽内移动,即两个滑条12与滑槽配合,可以增加动板11往复移动稳定性。
30.参照图2,搅拌组件包括装配在连接板2顶部上的驱动电机13,且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固接有螺旋推料杆14,螺旋推料杆14布置于导料筒1的内部,搅拌组件在使用时,是通过驱动电机13带动螺旋推料杆14转动,螺旋推料杆14转动,使得塑料颗粒在搅拌过程中,可均匀的排放至容桶4内。
31.参照图2,螺旋推料杆14的中部固接有多个横条15,且各横条15为等距布置在螺旋推料杆14上,通过设置多个横条15,在螺旋推料杆14转动时,各个横条15会转动,即由各个横条15进一步的对塑料颗粒进行搅拌。
32.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脑塑料配件加工用塑料颗粒下料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首先,接通该装置的电源使搅拌组件工作,然后使用者将加工生产电脑塑料配件的塑料颗粒投放至导料筒1内,由搅拌组件对塑料颗粒进行搅拌导料,使塑料颗粒均匀的排放至容桶4内,当容桶4内的塑料颗粒到达至一号感应器7处时,一号感应器7会受到塑料颗粒的挤压,向两个电动推缸5发出启动信号,从而使两个电动推缸5推动遮挡板6移动,遮挡板6移动使得遮挡板6上的通孔与导料筒1的底端孔错开,即遮挡板6对导料筒1的底端口进行遮挡;
34.同时在遮挡板6移动时,遮挡板6的侧端会触碰二号感应器8,由二号感应器8控制两个电推杆10,使得两个电推杆10拉动动板11移动,动板11移动使得容桶4内的塑料颗粒进行外排,即完成数量颗粒的定量排放工作;
35.在容桶4内塑料物料排放完后,两个电动推缸5会在一号感应器7的作用下进行复
位,即带动遮挡板6进行复位,同时动板11会在二号感应器8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即方便容桶4进行下次使用。
36.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7.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8.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