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房屋内底板加固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22 23:01: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屋内底板加固机构,具体为一种房屋内底板加固机构,属于房屋内底板安装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房屋在装修的过程中会在会在装饰板与墙体之间安装一层底板,通过加装底板能够避免装饰板直接与墙面接触,因此在一些气候潮湿的地方通过加装底板能够防止装饰板受潮。
3.然而,传统的底板大多通过胶水或者钢钉固定在墙面上,由于墙面的某些地方可能不平整,因此会导致底板在安装加固后出现倾斜鼓包的情况,从而影响后续装饰板的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房屋内底板加固机构,能够在在加固结构安装后对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多个加固结构能够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从而保证了底板安装后的平整。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房屋内底板加固机构,包括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上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筒上螺纹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多个凹槽。
6.优选的,所述凹槽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凹槽关于连接套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
7.优选的,所述凸块的截面呈三角形结构,多个所述凸块关于连接套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
8.优选的,所述插杆设于连接套的中部,所述插杆截面的一端呈三角形结构,所述连接套截面的一端呈t形结构。
9.优选的,所述连接筒上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滑动连接于连接筒。
10.优选的,所述连接筒上转动连接有多个转板,多个所述转板上套设有皮筋。
11.优选的,所述转板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转板关于连接筒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
12.优选的,所述滑杆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滑杆的最大直径小于连接筒的直径。
13.优选的,所述滑杆贯穿于连接筒,所述滑杆截面的一端呈梯形结构。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连接筒上螺纹连接有连接套,连接套上固定连接有插杆,插杆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凸块,凸块上设有多个凹槽,进而当连接筒安装完成后如果有的连接套不在一个水平面上时通过转动连接套,由于连接套和连接筒之间螺纹连接因此转动连接套连接套在连接筒的轴向上的位置会改变,从而能够对连接套的位置进行调节,当所有的连接套的位置都调整完成后使底板的一侧与插杆的端部之间抵触,并通过锤子朝向插
杆锤击底板,在锤击的作用下插杆会插入到底板的内部,当底板与连接套之间抵触时底板会被连接套所抵挡此时停止锤击底板,从而实现底板的安装加固,且底板安装加固后在多个凸块的作用下能够防止底板从插杆上脱离,从而提高了安装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筒与连接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连接筒;2、滑杆;3、转板;4、皮筋;5、定位块;6、螺母;7、固定结构;701、连接套;702、插杆;703、凸块;70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房屋内底板加固机构,包括连接筒1,所述连接筒1上设有固定结构7,所述固定结构7包括连接套701,所述连接筒1上螺纹连接有连接套701,所述连接套701上固定连接有插杆702,所述插杆702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凸块703,所述凸块703上设有多个凹槽704,所述插杆702设于连接套701的中部,所述插杆702截面的一端呈三角形结构,所述连接套701截面的一端呈t形结构。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凹槽704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凹槽704关于连接套701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凸块703的截面呈三角形结构,多个所述凸块703关于连接套701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因此能够通过多个凸块703防止底板在安装后从插杆702中脱离,从而提高了底板安装后的稳定性。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连接筒1上滑动连接有滑杆2,所述滑杆2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块5,所述定位块5滑动连接于连接筒1,因此能够在定位块5的作用下防止滑杆2随着螺母6一起转动。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连接筒1上转动连接有多个转板3,多个所述转板3上套设有皮筋4,所述转板3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转板3关于连接筒1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滑杆2上螺纹连接有螺母6,所述滑杆2的最大直径小于连接筒1的直径,所述滑杆2贯穿于连接筒1,所述滑杆2截面的一端呈梯形结构,因此能够实现对连接筒1的固定。
2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连接筒1插入到墙体的内部,当连接筒1完全进入到墙体的内部后通过扳手转动螺母6,此时滑杆2会朝向转板3运动,滑杆2在运动的过程中会抵触多个转板3转动,继续转动螺母6,当连接筒1与多个转板3均与墙体之间抵紧时停止转动螺母6,此时实现对连接筒1的安装,重复上述操作依次将多个连接筒1安装在墙面上,此时将连接套701螺纹连接至连接筒1上,当连接套701安装完成后如果有的连接套701不在一
个水平面上时通过转动连接套701,通过设置多个凹槽704能够方便连接套701的转动,由于连接套701和连接筒1之间螺纹连接因此转动连接套701连接套701在连接筒1的轴向上的位置会改变,从而能够对连接套701的位置进行调节,当所有的连接套701的位置都调整完成后使底板的一侧与插杆702的端部之间抵触,并通过锤子朝向插杆702锤击底板,在锤击的作用下插杆702会插入到底板的内部,当底板与连接套701之间抵触时底板会被连接套701所抵挡此时停止锤击底板,从而实现底板的安装加固,且底板安装加固后在多个凸块703的作用下能够防止底板从插杆702上脱离,从而提高了安装后的稳定性。
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房屋内底板加固机构,包括连接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1)上设有固定结构(7),所述固定结构(7)包括连接套(701),所述连接筒(1)上螺纹连接有连接套(701),所述连接套(701)上固定连接有插杆(702),所述插杆(702)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凸块(703),所述凸块(703)上设有多个凹槽(7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内底板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704)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凹槽(704)关于连接套(701)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内底板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703)的截面呈三角形结构,多个所述凸块(703)关于连接套(701)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房屋内底板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702)设于连接套(701)的中部,所述插杆(702)截面的一端呈三角形结构,所述连接套(701)截面的一端呈t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房屋内底板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1)上滑动连接有滑杆(2),所述滑杆(2)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块(5),所述定位块(5)滑动连接于连接筒(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房屋内底板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1)上转动连接有多个转板(3),多个所述转板(3)上套设有皮筋(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房屋内底板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3)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转板(3)关于连接筒(1)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房屋内底板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2)上螺纹连接有螺母(6),所述滑杆(2)的最大直径小于连接筒(1)的直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房屋内底板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2)贯穿于连接筒(1),所述滑杆(2)截面的一端呈梯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内底板安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房屋内底板加固机构,包括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上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筒上螺纹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多个凹槽;能够在在加固结构安装后对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多个加固结构能够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从而保证了底板安装后的平整。从而保证了底板安装后的平整。从而保证了底板安装后的平整。


技术研发人员:魏莹 王永安 郑复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铁一院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1
技术公布日:2022/11/2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