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11-22 22:18: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3.现有的技术中,在使用通过暖气为热源换取热水的换热器时,常常会导致流出的热水温度不稳定,换热效果慢,降低了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换热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6.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能够便于在使用通过暖气为热源换取热水的换热器时,通过多次换热便于提高换热效率,通过增加换热管径,便于对热水进行储存保温,换热效果快,提高了换热效果。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包括壳管和进气接头,所述壳管的两端设置均有联通管,多个所述壳管通过联通管相通循环,所述联通管的侧壁设置有换热管,所述联通管设置在换热管内,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的侧壁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壳管连通,所述封板的右侧壁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换热管连通,所述进气接头设置在换热管的底部,所述进气接头内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通过进气接头连接有暖气通道,所述暖气通道设置在壳管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暖气通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换热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有显示屏。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水管的内壁设置有控制阀。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热管的底部设置有出气接头,所述出气接头内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暖气通道的一端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封板和进水管与出水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热管和壳管的侧壁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与换热管和壳管的侧壁粘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文件中,1.通过联通管便于多个壳管连通,使壳管内的冷水相通循环,便于冷水换热,通过换热管便于吸收经过冷水换热后的联通管上的热量,便于再次热量利用,通过封板便于封闭换热管,防止热量或热水流出,通过进水管便于将冷水输送到壳管内,通过出水管便于排出热水,通过进气接头便于连接进气管,通过进气管便于输送暖气到暖气通道,通过暖气通道便于对壳管内的冷水进行吸收热能,实现换热的效果,换热后的热水经过壳体输送到换热管,经过换热管再次吸收热量,同时通过换热管加大储存的水量,因此,便于在使用通过暖气为热源换取热水的换热器时,通过多次换热便于提高换热效率,通过增加换热管径,便于对热水进行储存保温,换热效果快,提高了换热效果,2.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暖气通道内的气流温度,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便于检测换热管内热水的温度,通过控制器传达到显示屏,通过显示屏便于观察换热情况,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的结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的结构系统图。
20.图中:100壳管、110联通管、120换热管、130封板、140进水管、150出水管、200进气接头、210进气管、220暖气通道、300第一温度传感器、310第二温度传感器、320控制器、330显示屏、400控制阀、500出气接头、510出气管、60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3.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请参阅图1-图4,包括壳管100和进气接头200,壳管100的两端设置均有联通管110,多个壳管100通过联通管110相通循环,联通管110的侧壁设置有换热管120,联通管110设置在换热管120内,换热管120的两端设置有封板130,封板130的侧壁设置有进水管140,进水管140的一端与壳管100连通,封板130的右侧壁设置有出水管150,出水管150与换热管120连通,进气接头200设置在换热管120的底部,进气接头200内设置有进气管210,进气管210通过进气接头200连接有暖气通道220,暖气通道220设置在壳管100内,具体的,通过联通管110便于多个壳管100连通,使壳管100内的冷水相通循环,便于冷水换热,通过换热管120便于吸收经过冷水换热后的联通管110上的热量,便于再次热量利用,通过封板130便于封闭换热管120,防止热量或热水流出,通过进水管140便于将冷水输送到壳管100内,通过出水管150便于排出热水,通过进气接头200便于连接进气管210,通过进气管210便于输送暖气到暖气通道220,通过暖气通道220便于对壳管100内的冷水进行吸收热能,实现换热的效果,换热后的热水经过壳体输送到换热管120,经过换热管120再次吸收热量,同时通过换热管120加大储存的水量。
26.出水管150的内壁设置有控制阀400,具体的,通过控制阀400便于调节出水管150的流速和流量,方便调节。
27.换热管120的底部设置有出气接头500,出气接头500内设置有出气管510,出气管510与暖气通道220的一端连接,具体的,通过出气接头500便于安装出气管510,通过出气管510便于排出暖气通道220内的气体。
28.封板130和进水管140与出水管150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600,具体的,通过密封圈600提高封板130和进水管140与出水管150的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水溢出。
29.换热管120和壳管100的侧壁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与换热管120和壳管100的侧壁粘接,具体的,通过隔热层防止热量流失,提高了换热管120和壳管100的保温效果。
30.结合图1-图4,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具体使用过程如下:使用联通管110便于多个壳管100连通,使壳管100内的冷水相通循环,便于冷水换热,使用换热管120便于吸收经过冷水换热后的联通管110上的热量,便于再次热量利用,使用封板130便于封闭换热管120,防止热量或热水流出,使用进水管140便于将冷水输送到壳管100内,使用出水管150便于排出热水,使用进气管210便于输送暖气到暖气通道220,使用暖气通道220便于对壳管100内的冷水进行吸收热能,实现换热的效果,换热后的热水经过壳体输送到换热管120,经过换热管120再次吸收热量,通过多次换热便于提高换热效率,同时通过换热管120加大储存的水量,便于对热水进行储存保温,换热效果快,提高了换热效果。
31.图3-图4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3-图4,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暖气通道220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300,换热管120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310,第一温度传感器30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10电性连接有控制器320,控制器320电性连接有显示屏330,具体的,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300检测暖气通道220内的气流温度,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310便于检测换热管120内热水的温度,通过控制器320传达到显示屏330,通过显示屏330便于观察换热情况,方便操作。
32.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