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垃圾处理设备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与流程

2022-11-19 09:38: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垃圾处理设备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垃圾是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利用的废弃物品,是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可以分为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也随之迅速增加,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状况以及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也越加明显,为了减少生活垃圾对人们健康的影响,需要垃圾处理设备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
3.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常用的垃圾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现有技术中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是:1、利用垃圾收集装置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2、将收集后的垃圾集中后进行分选;3、将分选后能够燃烧的垃圾进行燃烧,其他垃圾垃圾用于堆肥,在此过程中,由于垃圾首先被丢弃在垃圾收集装置内进行收集,且对垃圾收集装置统一清理的时间段较长,这些垃圾在垃圾收集装置内堆积,由于其堆积产生的热量与垃圾内水分的存在,其环境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进入空气中传播,对人们的健康会带来不利影响。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垃圾处理设备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基于垃圾处理设备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垃圾处理设备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螺纹丝杆转动,螺纹丝杆驱动挤压板向左移动,挤压板与内隔层的配合对垃圾进行挤压。
7.挤出的污水通过过水孔与排水孔的配合流入污水腔内,利用加热管对污水进行加热,进而将污水内存在的细菌灭杀,避免在处理污水时细菌进入空气中,同时加热产生的热量通过隔板6传递至其上面的垃圾中。
8.加热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通过流道、直角弯管进入加热腔内,水蒸气在加热腔内流动使热量通过内隔层传递至垃圾上。
9.当水蒸气上升至箱体内顶壁时,会在箱体内顶壁凝结成水珠并向下落下,阻挡板对冷凝后形成水珠进行收集,使其通过单向阀回流至污水腔内。
10.在水蒸气流经直角弯管时,水蒸气推动转动叶转动,转动叶在转动环的支撑下带动连接柱转动,连接柱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带动扇叶转动,扇叶转动将内隔层内的空气向外抽出,形成微负压,同时将排气管设置在加热腔内。
11.所述垃圾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座,所述箱体上开设有垃圾口,且垃圾口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开合门,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内隔层,所述箱体和内隔层之间形成有加热腔,所述内隔层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内隔层、箱体之间形成有污水腔,所述内隔层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除水组件,所述污水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加热组件,所述内隔层的内壁设置有微负压组件。
12.进一步地,所述除水组件包括与内隔层内壁转动连接的螺纹丝杆,所述螺纹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背面与内隔层的后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挤压板的侧面开设有过水孔,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螺纹丝杆的一端分别贯穿内隔层的右侧和箱体的右侧并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呈倾斜状设置,且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孔,所述挤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以便适应隔板上表面的倾斜变化。
14.进一步地,所述污水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且移动板与内隔层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排水孔相对应。
15.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与污水腔内壁固定连接的加热管,所述隔板的内部开设有流道,所述内隔层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直角弯管,所述直角弯管与流道相连通。
16.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阻挡板,所述内隔层的侧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回流孔,且回流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17.进一步地,所述微负压组件包括开设在内隔层内壁的安装孔,且安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贯穿箱体的左侧。
18.进一步地,所述直角弯管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转动叶,若干个所述转动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柱。
1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贯穿出气管的内壁并固定连接有扇叶,且连接轴与出气管转动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盒,且固定盒与出气管相连通,所述固定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盒盖,所述盒盖的左侧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固定盒的内腔设置有活性炭。
21.有益效果:1、本发明中,通过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螺纹丝杆转动,进而驱动挤压板向左移动,通过挤压板与内隔层的配合对垃圾进行挤压,使其内的水分流出,使得垃圾保持干燥的状态,减少细菌的滋生,通过过水孔与排水孔的配合能够使挤出的污水流入污水腔内,通过将隔板的上表面设置为倾斜状,方便污水的流动,通过弹簧,使常态下的凸起位于排水孔内,对排水孔进行密封,从而使该垃圾处理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垃圾处理设备内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
22.2、本发明中,通过加热管对污水进行加热,进而将污水内存在的细菌灭杀,避免在处理污水时细菌进入空气中,通过对污水,使热量通过隔板传递至其上面的垃圾中,对垃圾进行升温,提高其温度,减少细菌的滋生,同时产生水蒸气,使水蒸气通过流道、直角弯管进入加热腔内,使热量通过内隔层传递至垃圾上,提高对垃圾的升温效果,通过阻挡板对冷凝后形成水滴的水蒸气进行收集,使其通过单向阀回流至污水腔内,对污水进行利用,减少资
源的消耗,从而使该垃圾处理设备进一步抑制了细菌的滋生。
23.3、本发明中,通过转动叶,在水蒸气流经时推动转动叶转动,进而在转动环的支撑下带动连接柱转动,进而带动连接轴转动,进而带动扇叶转动,通过扇叶转动将内隔层内的空气向外抽出,使其形成微负压,避免内气含有细菌的空气向外逸散,通过将排气管设置在加热腔内,能够使水蒸气对排气管内的细菌进行灭杀,通过固定盒内活性炭能够减少排出气体的异味,从而使该垃圾处理设备能够防止细菌的传播。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箱体的俯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除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图3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凸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图7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阻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图9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微负压组件的立体(直角弯管与出气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图11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图12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如下:1、箱体;2、支座;3、开合门;4、内隔层;5、加热腔;6、隔板;7、除水组件;701、螺纹丝杆;702、挤压板;703、过水孔;704、电机;705、排水孔;706、橡胶垫;707、固定板;708、弹簧;709、移动板;710、凸起;8、加热组件;801、加热管;802、流道;803、直角弯管;804、阻挡板;805、单向阀;9、微负压组件;901、出气管;902、转动环;903、转动叶;904、连接柱;905、连接轴;906、扇叶;907、固定盒;908、盒盖;10、污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1-13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1-13所示,一种基于垃圾处理设备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启动电机704,电机704的输出端带动螺纹丝杆701转动,螺纹丝杆701驱动挤压板702向左移动,挤压板702与内隔层4的配合对垃圾进行挤压。
27.挤出的污水通过过水孔703与排水孔705的配合流入污水腔10内,利用加热管801对污水进行加热,进而将污水内存在的细菌灭杀,避免在处理污水时细菌进入空气中,同时加热产生的热量通过隔板6传递至其上面的垃圾中。
28.加热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通过流道802、直角弯管803进入加热腔5内,水蒸气在加热腔5内流动使热量通过内隔层4传递至垃圾上。
29.当水蒸气上升至箱体1内顶壁时,会在箱体1内顶壁凝结成水珠并向下落下,阻挡
板804对冷凝后形成水珠进行收集,使其通过单向阀805回流至污水腔10内。
30.在水蒸气流经直角弯管803时,水蒸气推动转动叶903转动,转动叶903在转动环902的支撑下带动连接柱904转动,连接柱904带动连接轴905转动,连接轴905带动扇叶906转动,扇叶906转动将内隔层4内的空气向外抽出,形成微负压,同时将排气管设置在加热腔5内。
31.所述垃圾处理设备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座2,箱体1上开设有垃圾口,且垃圾口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开合门3,箱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内隔层4,箱体1和内隔层4之间形成有加热腔5,内隔层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6,隔板6、内隔层4、箱体1之间形成有污水腔10,内隔层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除水组件7,污水腔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加热组件8,内隔层4的内壁设置有微负压组件9。
32.本实施例中,如图3-6所示,除水组件7包括与内隔层4内壁转动连接的螺纹丝杆701,螺纹丝杆70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挤压板702,挤压板702的背面与内隔层4的后侧内壁滑动连接,挤压板702的侧面开设有过水孔703,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704,螺纹丝杆701的一端分别贯穿内隔层4的右侧和箱体1的右侧并与电机70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33.隔板6的呈倾斜状设置,且隔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孔705,挤压板70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706,以便适应隔板6上表面的倾斜变化。
34.污水腔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07,固定板70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708,弹簧70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709,且移动板709与内隔层4的内壁滑动连接,移动板70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710,凸起710与排水孔705相对应。
35.具体的,通过电机704的输出端带动螺纹丝杆701转动,进而驱动挤压板702向左移动,通过挤压板702与内隔层4的配合对垃圾进行挤压,使其内的水分流出,使得垃圾保持干燥的状态,减少细菌的滋生,通过过水孔703与排水孔705的配合能够使挤出的污水流入污水腔10内,通过将隔板6的上表面设置为倾斜状,方便污水的流动,通过弹簧708,使常态下的凸起710位于排水孔705内,对排水孔705进行密封,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在箱体1的下表面连接一根延伸至污水腔10内的水管,并在水管上设置阀门,以方便对污水的排出。
36.本实施例中,如图7-10所示,加热组件8包括与污水腔10内壁固定连接的加热管801,隔板6的内部开设有流道802,内隔层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直角弯管803,直角弯管803与流道802相连通。
37.加热腔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阻挡板804,内隔层4的侧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回流孔,且回流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单向阀805。
38.具体的,通过加热管801对污水进行加热,进而将污水内存在的细菌灭杀,避免在处理污水时细菌进入空气中,通过对污水,使热量通过隔板6传递至其上面的垃圾中,对垃圾进行升温,提高其温度,减少细菌的滋生,同时产生水蒸气,使水蒸气通过流道802、直角弯管803进入加热腔5内,使热量通过内隔层4传递至垃圾上,提高对垃圾的升温效果,通过阻挡板804对冷凝后形成水滴的水蒸气进行收集,使其通过单向阀805回流至污水腔10内,对污水进行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
39.本实施例中,如图11-13所示,微负压组件9包括开设在内隔层4内壁的安装孔,且安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出气管901,出气管901的一端贯穿箱体1的左侧。
40.直角弯管80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环902,转动环90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
转动叶903,若干个转动叶9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柱904。
41.连接柱90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905,连接轴905的一端贯穿出气管901的内壁并固定连接有扇叶906,且连接轴905与出气管901转动连接。
42.箱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盒907,且固定盒907与出气管901相连通,固定盒90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盒盖908,盒盖908的左侧开设有出气孔,固定盒907的内腔设置有活性炭。
43.具体的,通过转动叶903,在水蒸气流经时推动转动叶903转动,进而在转动环902的支撑下带动连接柱904转动,进而带动连接轴905转动,进而带动扇叶906转动,通过扇叶906转动将内隔层4内的空气向外抽出,使其形成微负压,避免内气含有细菌的空气向外逸散,通过将排气管设置在加热腔5内,能够使水蒸气对排气管内的细菌进行灭杀,通过固定盒907内活性炭能够减少排出气体的异味。
44.工作原理:当该垃圾处理设备使用时,首先启动电机704,电机704的输出端带动螺纹丝杆701转动,螺纹丝杆701驱动挤压板702向左移动,挤压板702与内隔层4的配合对垃圾进行挤压,使其内的水分流出,使得垃圾保持干燥的状态,减少细菌的滋生,挤出的污水通过过水孔703与排水孔705的配合流入污水腔10内,利用加热管801对污水进行加热,进而将污水内存在的细菌灭杀,避免在处理污水时细菌进入空气中,同时加热产生的热量通过隔板6传递至其上面的垃圾中,对垃圾进行升温,提高其温度,减少细菌的滋生,另外,加热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通过流道802、直角弯管803进入加热腔5内,水蒸气在加热腔5内流动使热量通过内隔层4传递至垃圾上,提高对垃圾的升温效果,当水蒸气上升至箱体1内顶壁时,会在箱体1内顶壁凝结成水珠并向下落下,阻挡板804对冷凝后形成水珠进行收集,使其通过单向阀805回流至污水腔10内,对污水进行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在水蒸气流经直角弯管803时,水蒸气推动转动叶903转动,转动叶903在转动环902的支撑下带动连接柱904转动,连接柱904带动连接轴905转动,连接轴905带动扇叶906转动,扇叶906转动将内隔层4内的空气向外抽出,使其形成微负压,避免内气含有细菌的空气向外逸散,同时将排气管设置在加热腔5内,能够使水蒸气对排气管内的细菌进行灭杀,利用固定盒907内活性炭能够减少排出气体的异味,从而使该垃圾处理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垃圾处理设备内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
45.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