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效节能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19 08:57: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高效节能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2.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新型养殖模式,通过一系列水处理单元将养殖池中产生的废水处理后再次循环回用。系统的原理是利用物理过滤、生物过滤、消毒等方式相结合,去除养殖水体中残饵粪便、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污染物,达到净化养殖水体环境为目的,再将净化后的水体重新输入养殖池的过程。
3.目前,现有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循环水通过生物填料池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后,直接将全部循环水排放到紫外消毒装置内进行消毒。这种消毒方式容易将大部分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一并杀死,使回用水中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含量大大减少,使得生物填料池内的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生长缓慢,大大延长了循环水生化处理的时间,降低了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处理效率。
4.另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池内布置有多个养殖桶,每个养殖桶在养殖一段时间后粘附上一些污垢及细菌。因此,需要定期对其清洁处理。授权公告号为cn 21375626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鱼苗孵化器,包括养殖箱,所述养殖箱底部中央位置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连接转轴,所述转轴顶端连接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外圆周边通过均匀分布的若干连接杆和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支架表面间隔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支架的安装孔设有支杆且支杆底端部螺纹连接紧固螺母,所述支杆外部两侧设有毛刷二且支杆上的毛刷二靠近于养殖箱内壁。
5.该鱼苗孵化器主要是在鱼苗养殖结束后,通过电机转动,带动固定座上的安装支架转动,利用安装支架上的毛刷一和支杆上的毛刷二分别对养殖箱底部和内表面进行擦洗。这种虽然能对养殖箱进行清洗,但需要由电机提供动力,增加设备的投入成本和运行成本;而且安装时需要将养殖箱架高,底部再安装一个转轴,安装较为繁琐。
6.为此,我们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以解决现有循环水养殖系统将通过生物填料池的全部循环水排放到消毒装置内进行消毒,导致大部分好氧菌及厌氧菌被消灭,降低了循环水的处理效率及处理质量等问题。
8.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节能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沿水体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养殖池、微滤装置、滴滤装置、生物填料池、杀菌装置以及增氧装置,所述增氧装置的出水端通过回水进水管连接至所述养殖池,所述生物填料池的出水端与所述滴滤装置的进水端之间还设有一条稳水回路,该稳水回路使生物填料池中20-30%的出水回流至滴滤装置中。
9.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养殖池内设有若干个沿着养殖池长度方向并列布置的养殖桶,每个养殖桶的出水口连接至一排水渠,该排水渠的出水端与所述微滤装置的进水端连接。
10.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养殖桶的底部中心,每个养殖桶内安装一个自清洁装置,所述自清洁装置包括中心圆筒、套筒以及转动支杆,所述中心圆筒底部为镂空结构,并垂直固定在所述出水口处,该中心圆筒的外侧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中心圆筒的外部,该套筒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中心圆筒的通孔相通的开口槽,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上至少设有一个毛刷条一,所述毛刷条一平行于所述中心圆筒的中心轴,且毛刷条一的内侧与所述中心圆筒的外表面接触,所述套筒的底部侧面固定连接一个所述转动支杆,所述转动支杆的底面固定设有一个与所述圆形养殖池底面接触的毛刷条二。
11.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中心圆筒的外侧壁上固定套设一个防逃网,所述毛刷条一的内侧与所述防逃网的外表面接触。
12.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微滤装置包括微滤池和微滤机,所述微滤池内安装有所述微滤机,该微滤机的进水端与所述排水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微滤机的排污口连接污水处理装置,微滤机的排水口通过水泵连接至所述滴滤装置。
13.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微滤装置、滴滤装置、生物填料池、杀菌装置沿着所述排水渠长度方向的侧面依次设置,所述杀菌装置的出水端侧面还设有一个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增氧装置,该增氧装置设于所述微滤装置的侧面。
14.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滴滤装置包括若干个水槽、滴滤机构以及轴流负压风机,若干个所述水槽并列设于所述滴滤机构的上方,微滤机过滤后的循环水通过水泵提升至各个所述水槽中,且每个所述水槽的底部开设有若干滴滤孔,所述滴滤机构包括一个机架及若干层藤棉,所述机架沿着竖直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层支撑架,每层支撑架上设有一层所述藤棉,每相邻两层所述藤棉之间至少具有30cm以上的间距,最顶层的藤棉与所述水槽底面之间也具有30cm以上间距,所述轴流负压风机设于所述水槽水流方向末端的侧面,且与所述机架相对。
15.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杀菌装置包括杀菌池及安装于杀菌池内的若干紫外杀菌灯。
16.由上述对本发明的结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该结构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在生物填料池的出水端与所述滴滤装置的进水端之间还设有一条稳水回路,使生物填料池中20-30%的出水回流至滴滤装置,以使该部分出水中与养殖回用水混合,提高循环水中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的含量,并在滴流装置内培养,再到生物填料池内得到生长繁殖,进行硝化与反硝化反应,以去除循环水中的有机物及氨氮,提高了循环水的生化处理效率。
17.2、该结构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每个养殖桶内设有自清洁装置,利用水产养殖池内的水流循环时形成涡流的特点,将中心圆筒固定设在圆形养殖池底部中心的出水口,中心圆筒外部套设一个套筒,并且在套筒底部连接一个转动支杆,套筒的内侧壁及转动支杆的底部都设有毛刷条,在水产养殖池水流流动的带动下,转动支杆及其套筒围绕中心圆筒转动,毛刷条分别对圆形养殖池的底部及中心圆筒的外侧壁进行刷洗,以除去其表面的污垢
及细菌,并随水流从出水口排出。该自清洁装置不需要借助外部的动力装置即可自动对养殖池进行清洗,不仅安装便捷,而且设备投入及使用成本低。
18.3、该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滴流装置,循环水经过微滤机过滤去除粗颗粒杂质后进入水槽,通过滴滤孔形成滴流水帘,与空气充分接触,在轴流负压风机作用下,使水体中大部分co2被负压气流带走;由于水槽下方还设有多层藤棉,故滴流水帘再依次经过多层藤棉,利用藤棉具有密孔间隙及良好的透水性及透气性特点,不仅可使循环水在各层藤棉的间隙也形成滴流水帘,增加水体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及时间,使水体中剩余的co2绝大部分被负压气流带走,提高co2的去除量;而且多层藤棉还可过滤掉循环水中的菌膜、菌虫,为循环水培养硝化细菌,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提高养殖水的循环利用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养殖桶的主视图。
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养殖桶的俯视图。
23.图5为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滴滤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滴滤装置的左视图。
26.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发明,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发明。对于公知的组件、方法及过程,以下不再详细描述。
28.实施例一一种高效节能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参照图1,沿水体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养殖池1、微滤装置2、滴滤装置3、生物填料池4、杀菌装置5以及增氧装置6,增氧装置6的出水端通过回水进水管61连接至养殖池1。
29.参照图2,上述养殖池1内设有若干个沿着养殖池长度方向并列布置的养殖桶11,养殖桶11可以为一排,也可以为多排。本实施例的图2中,具体举出的养殖池内设有两排养殖桶11。养殖桶11优选为圆形,每个养殖桶11内设有一个回水进水管61,该回水进水管61的出水端指向养殖桶的非中心位置。每个养殖桶11的底部中心设有一个出水口110,水流循环时在圆形养殖池内形成涡流。
30.每个养殖桶11内还安装有一个自动清洁装置。参照图3至图5,该自清洁装置包括中心圆筒12、套筒13以及转动支杆14,中心圆筒12底部为镂空结构,并垂直固定在出水口110处。该中心圆筒12的外侧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121,本实施例具体是沿着中心圆筒12的外圆周面设有多组通孔,每组通孔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121。在中心圆筒12外侧壁开设通孔121,可方便过水,使水流通过通孔121并从养殖桶底部的出水口110流出。
31.参照图3,上述套筒13套设在中心圆筒12的外部,该套筒13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中心圆筒的通孔相通的开口槽130。具体地,本实施例示出的套筒13包括上圆环131、下圆环132以及若干竖直连接板133,所述上圆环131和下圆环132垂直套设在所述中心圆筒12的上部和底部,所述竖直连接板133的顶端沿着所述上圆环131的外圆周间隔设置,竖直连接板133的底端则固定于所述下圆环132的外圆周面上,每两个竖直连接板133之间的缝隙形成上述的开口槽130。
32.参照图3,为了防止鱼苗从中心圆筒12的通孔中逃出,在中心圆筒12的外侧壁上还固定套设一个防逃网122。
33.参照图3和图5,套筒13上的其中一个或任意若干个竖直连接板133的内侧设有毛刷条一134,本实施例示出的是在两个对称的竖直连接板133内侧分别各设有一个毛刷条一134。毛刷条一134平行于中心圆筒12的中心轴,且每个毛刷条一134的内侧与所述防逃网122的外表面接触,以在套筒13转动时对防逃网122外表面的污垢及细菌进行清洗。
34.参照图3和图4,套筒13的底部侧面固定连接一个转动支杆14,转动支杆14底面与养殖桶11的底面平行。本实施例的转动支杆14是固定焊接于其中一个竖直连接板133的底部外侧壁上,该转动支杆14的底面固定设有一个与圆形养殖池11底面接触的毛刷条二141。
35.参照图3,转动支杆14由所述套筒13外表面一端向养殖桶11的内侧壁延伸,但不接触到养殖桶11的内侧壁,毛刷条二141的长度与所述转动支杆14长度相同。
36.在殖桶11水流流动的带动下,转动支杆及其套筒围绕中心圆筒自动转动,毛刷条一和毛刷条二分别对养殖桶11的底部及中心圆筒的外侧壁进行刷洗,以除去其表面的污垢及细菌,并随水流从出水口排出。
37.参照图2,每一列养殖桶11的出水口连接至一排水渠101,排水渠101的出水端与微滤装置2的进水端连接。微滤装置2包括微滤池21和微滤机22,微滤池21内安装有微滤机22,该微滤机22的进水端与排水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微滤机22的排污口连接污水处理装置,微滤机22的排水口通过水泵连接至滴滤装置3。
38.参照图6和图7,滴滤装置3包括若干个水槽31、滴滤机构32以及轴流负压风机33。其中,水槽31为顶面具有开口的长方体结构,方便其内壁及底部的清洁。若干个水槽31等间距并列设于滴滤机构的上方。
39.参照图6和图7,微滤机过滤后的循环水通过水泵提升至各个水槽31中,且每个水槽3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滴滤孔310。水槽31内的水流由水槽31的前端沿着其长度方向向其后端流动。水产养殖循环水经过微滤机过滤去除粗颗粒杂质后进入水槽,通过滴滤孔310形成滴流水帘。
40.参照图6,滴滤机构32包括一个机架321及若干层藤棉322。机架321也呈长方体结构,其长度与水槽31的长度相同。机架321的顶端沿其长度延伸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支撑杆3211,上述水槽10固定支撑在若干个支撑杆3211上。
41.参照图6,该机架321沿着竖直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层支撑架3212。支撑架3212至少为三层,本实施例示出的支撑架212共有五层,每层支撑架3212上设有一层藤棉322。每相邻两层藤棉322之间至少具有30cm以上的间距,最顶层的藤棉与水槽31底面之间也具有30cm以上间距。
42.参照图6,每层藤棉322包括若干个规格相同且沿所述水槽31的水流方向布置的藤
棉。每个藤棉的规格为1m *2m*30mm,且密度为40千克/立方米。将每层藤棉322分为若干个小规格的藤棉,可方便藤棉的更换与清洗。
43.参照图6,上述轴流负压风机33设于水槽31水流方向末端的侧面,且与机架321相对。轴流负压风机33主要用于将滴流水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排出的co2快速抽出,提高循环水中co2的排出效率。
44.参照图2,上述滴滤装置3的出水流向生物填料池4内,生物填料池4内放置有许多包裹有mbbr生物填料的生物球。循环水在生物填料池内进行硝化与反硝化作用下,有效的去除其水体内的有机物及氨氮。
45.本发明的生物填料池4还可以采用本发明人在授权公告号为cn 216837311u的实用新型公开的生化池,本文不做具体赘述。
46.参照图1,上述生物填料池4的出水端,其中70-80%出水流向杀毒装置5中,杀菌装置5包括杀菌池及安装于杀菌池51内的若干紫外杀菌灯52。生物填料池中其余20-30%出水则通过一条稳水回路回流至滴滤装置3内,以使该部分出水中与养殖回用水混合,提高循环水中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的含量。
47.参照图2,上述微滤装置2、滴滤装置3、生物填料池4、杀菌装置5沿着排水渠101长度方向的侧面依次设置,所述杀菌装置5的出水端侧面还设有一个排水槽501,排水槽501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增氧装置6,该增氧装置6设于微滤装置2的侧面。具体地,增氧装置2可以采用本发明人在授权公告号为cn 216853474u的实用新型公开的增氧装置,本文不做具体赘述。
48.参照图2,增氧装置2的出水端连接至一个回水槽201,上述排水渠101旁侧设有一条回水渠102,回水槽201与回水渠102相通,且回水渠102上设有若干个回水进水管61。
49.另外,参照图1,杀菌装置5与增氧装置6之间还可设置加热装置7,加热装置7优选采用空气能热泵,以便于在气温较低的冬天对养殖水体进行加热,为养殖桶内提供合适温度的水体。
50.实施例二参照图8,本实施例示出的是两套对称设置的循环水养殖系统,该两套养殖水养殖系统的回水槽201之间通过进水阀202隔离开来,当其中一套循环水系统出现故障时,可打开进水阀202,通过另一套循环水养殖系统临时供水,防止水产死亡。
51.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