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13:32: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置物架。


背景技术:

2.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3.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在组装形成电池之前,需对电池单体的自放电率进行测试,以判断电池单体是否合格。测试过程中,电池单体由非静置区域转移至位于静置区域的置物架上,并在预设时长内维持恒定的预设低温,通过比对电池单体静置前后的电压变化,并对电池单体进行温度补偿,可计算电池单体静置前后的电压降,进而,可知晓电池单体的自放电率是否符合要求。
4.然而,电池单体放置在置物架上静置的过程中,电池单体的温度无法迅速下降到恒定的预设低温,如此,导致测试时间延长,电池的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置物架,能够缓解电池单体静置的过程中,其温度无法迅速下降到恒定的预设低温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电池的产能。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置物架,置物架包括:
7.框体,其内具有用于放置容置有多个电池单元的托盘的置物腔;
8.支撑件,设于置物腔内,且被构造为用于支撑位于置物腔内的托盘;
9.制冷组件,设于框体上,并被构造为用于为置物腔制冷;
10.降温组件,与框体连接,降温组件被构造为用于为置物腔内的所有电池单元降温。
11.而在本技术中,降温组件可以对置物腔内的所有电池单元进行降温,如此,使得置物腔内中的每个电池单体的温度可以迅速下降到恒定的预设低温,从而能够缩短电池单体静置的时间,测试时间缩短,电池的产能得到提升。
12.在一实施例中,降温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降温件,至少两个降温件与多个电池单元一一对应,每个降温件被构造为用于和与之对应的电池单元直接接触并降温。
13.降温件本身具有较低的温度,通过设置降温件与电池单元直接接触,使得降温件上的冷量能够及时的传递至电池单元上,从而有助于提升电池单元的降温速度。而且,由于降温件直接与电池单元接触,则在降温件与电池单元之间不存在浪费冷量的中间元件,故在降温过程中还可节约冷量,降低能耗。
14.在一实施例中,每个降温件具有降温面,降温面被构造为用于与电池单元面接触。
15.通过设置降温面与电池单元面接触,使得降温件与电池单元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助于提升冷量传递的效率,以使得电池单元的温度能够迅速降低。
16.在一实施例中,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及突出设置于支撑板上的至少两个凸起;
17.至少两个凸起沿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相邻的两个凸起与支撑板围设形成避位空间,每个凸起均被构造为用于支撑托盘。
18.避位空间的设置,可方便堆垛部件由托盘的下方并位于避位空间内对托盘进行承托,以能够取放托盘。
19.在一实施例中,支撑件还包括加强支腿,加强支腿支撑于支撑板背向凸起的一侧,并与框体连接。
20.通过设置加强支腿,可以有效提升支撑件的安装强度,以使得支撑件能够稳定地支撑托盘。
21.在一实施例中,降温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降温件,至少两个降温件与至少两个凸起一一对应,每个降温件设于对应的凸起远离支撑板的端面。
22.在该种设计下,在将托盘承托于凸起的过程中,降温件能够同时穿设于对应的避让口并与对应的电池单元接触,如此,能够降低降温件与托盘接触的操作难度,有助于提升托盘的取放效率。进而,电池的产能也随之提升。
23.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配接于框体上的灭火件,灭火件被构造为用于在置物腔内的温度参数超过设定参数阈值时向置物腔内喷射灭火剂。
24.通过设置灭火件,当置物腔内的温度参数超过设定参数阈值时(即表示电池单元可能即将或者已经发生热失控),此时,通过控制灭火件向置物腔内喷射灭火剂,可有效避免电池单元热失控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5.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配接于框体的采集件,采集件被构造为用于采集置物腔内的温度参数。
26.通过设置采集件,采集温度参数的方式相较于人工感知的方式来说更灵敏,且精准度很高,从而有利于工作人员或者控制器能够更加精准地判断是否存在热失控,以便于及时作出应对。
27.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灭火件及采集件均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接收温度参数,并在温度参数超过设定参数阈值时控制灭火件喷射灭火剂。
28.通过设置控制器,可实现置物腔内温度的自动监控,且在置物腔内温度异常时能够自动控制灭火件启动。如此,减少了人工检测的麻烦,能够实现置物架使用的自动化。
29.在一实施例中,框体内分隔形成有多个置物腔,制冷组件被构造为用于为各置物腔制冷;
30.降温组件为多组并与全部置物腔一一对应,每个降温组件被构造为用于为位于对应的置物腔内的所有电池单元降温。
31.通过设置多个降温组件及多个置物腔,则置物架上可以同时容纳多个托盘,并对多个托盘中的电池单元进行静置,从而有助于提升测试效率,使得电池具有更高的产能。
32.在一实施例中,所有置物腔呈矩阵式排布,且框体的一侧面设有多个进出口,多个进出口与所有置物腔一一对应并连通。
33.将所有置物腔呈矩阵式排布的设置方式较为简单,便于提升置物架的制造效率。此外,将框体的一侧面设有多个进出口,多个进出口与所有置物腔一一对应并连通,则堆垛机位于框体设置进出口的一侧便可对任意一个置物腔内的托盘进行取放,从而能够提升取放效率。
34.在一实施例中,框体中位于最下层的每个置物腔中的支撑件和其所在的置物腔的腔底壁间隔设置并围合形成抬高通道。
35.通过设置抬高通道,使得框体上位于最下层的每个置物腔中的支撑件距离安装面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位于堆垛部件的下降极限位置的上方或者与堆垛部件的下降极限位置平齐,这样,堆垛部件亦能够将托盘放置于位于最下层的置物腔内。
36.在一实施例中,制冷组件为至少一组,每组制冷组件包括主风管及均与主风管连通的多个支路风管;
37.在每组制冷组件中,每个支路风管被构造为用于将主风管内的冷气输送至至少一个置物腔内,不同的支路风管用于向不同的置物腔输送冷气。
38.通过设置主风管及均与主风管连通的多个支路风管,制冷组件能够向所有的置物腔内输送冷气,以使得置物腔内的温度满足静置的需求。
39.在一实施例中,框体为倒u形,且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连接部分,连接部分连接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并与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共同围合形成消防通道。
40.置物架中还包括报警器,报警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当温度参数超过设定参数阈值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比如,报警信号可以为声信号,光信号等等。工作人员根据报警信号可以通过消防通道逃离至安装区域,以避免造成人员伤亡。
41.在一实施例中,每相邻设置的两个置物腔之间均设有一隔火板。
42.隔火板的设置,使得单个的置物腔与相邻设置的置物腔之间能够相互独立。当发生火情时,隔火板可以将火情控制在置物腔有限的空间内,以阻止火情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从而使得置物架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43.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44.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45.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置物架的正视图;
46.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托盘位于置物腔内并与置物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47.100、置物架;10、框体;11、置物腔;12、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14、连接部分;15、消防通道;16、进出口;17、抬高通道;20、支撑件;21、支撑板;22、凸起;23、加强支腿;24、避位空间;30、制冷组件;31、主风管;32、支路风管;40、降温组件;41、降温件;50、隔火板;60、采集件;70、灭火件;200、托盘;210、避让口;300、电池单元;310、电池单体。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54.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55.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在组装形成电池之前,需对电池单体的自放电率进行测试,以判断电池单体是否合格。测试过程中,电池单体由非静置区域转移至位于静置区域的置物架上,并在预设时长内维持恒定的预设低温,通过比对电池单体静置前后的电压变化,并对电池单体进行温度补偿,可计算电池单体静置前后的电压降,进而可知晓电池单体的自放电率是否符合要求。
56.申请人注意到,通常,非静置区域的温度高于静置区域的温度,电池单体由非静置区域转移至静置区域的置物架上静置的过程中,电池单体的温度无法迅速下降到恒定的预设低温,如此,导致测试时间延长,电池的产能降低。
57.为了缓解电池单体的温度无法迅速下降到恒定的预设低温的问题,申请人研究发现,可以在置物架内增加降温组件。其中,置物架包括框体、支撑件、制冷组件及降温组件,
框体内具有用于放置容置有多个电池单元的托盘的置物腔,支撑件设于置物腔内,且被构造为用于支撑位于置物腔内的托盘,制冷组件设于框体上,并被构造为用于为置物腔制冷,降温组件与框体连接,降温组件被构造为用于为置物腔内的所有电池单元降温。
58.在这样的置物架中,制冷组件的作用在于为电池单元所处的环境进行制冷,降温组件区别与制冷组件,其作用在于为电池单元进行制冷降温,如此,在降温组件的作用下,置物腔内的每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可以迅速下降到恒定的预设低温,从而能够缩短测试的时间,使得电池的产能提升。
59.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置物架100可以但不限于用于放置容置有多个电池单元300的托盘200,其还可以用于放置容置有航天器、轮船、电动汽车、电动玩具、电子设备等装置中的非电池单元的托盘200,也还可以用于直接放置电池单元300或者非电池单元。可以使用具备本技术公开的置物架100用于放置容置有多个电池单元300的托盘200,以方便集中对多个电池单元300进行静置。以下实施例均以置物架100用于放置容置有多个电池单元300的托盘200为例进行说明。
6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置物架100,置物架100包括框体10、支撑件20、制冷组件30及降温组件40,框体10内具有用于放置容置有多个电池单元300的托盘200的置物腔11,支撑件20设于置物腔11内,且被构造为用于支撑位于置物腔11内的托盘200,制冷组件30设于框体10上,并被构造为用于为置物腔11制冷,降温组件40与框体10连接,降温组件40被构造为用于为置物腔11内的所有电池单元300降温。
61.其中,托盘200内设有多个电池单元300,多个电池单元300沿托盘2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电池单元300可以仅包括一个电池单体310,也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体310,多个电池单体310沿托盘2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每个电池单体310可以为二次电池或一次电池;还可以是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但不局限于此。以下实施例均以电池单元300包括多个电池单体310为例进行说明。
62.无论托盘200是位于静置区域还是非静置区域,同一个托盘200内的所有电池单体310的温度差别不大。因此,静置后,对托盘200内单个电池单体310的自放电率进行测试,即可获得托盘200内所有电池单体310的自放电率。
63.制冷组件30用于为置物腔11制冷,以使得置物腔11内能够维持恒定的预设低温。也就是说,制冷组件30用于为电池单体310所处的静置环境进行制冷,并使得该静置环境内能够维持恒定的预设低温。降温组件40区别于制冷组件30,用于对电池单体310制冷。比如,降温组件40可以为风机组件、空调组件、冷却管道组件等等。
64.支撑件20设于置物腔11内,并用于支撑托盘200。
65.通常,非静置区域的温度高于静置区域的温度,则托盘200由非静置区域转移至静置区域后的一段时间内,托盘200中电池单体310的温度高于置物腔11内恒定的预设低温。在制冷组件30的作用下,托盘200内每个电池单体310的温度逐渐下降,直至达到预设低温。而后,在制冷组件30的继续作用下,托盘200内的每个电池单体310在预设时长内维持在恒定的预设低温,之后,托盘200从位于静置区域的置物架100转移至测试区域,并进行自放电率的测试。由于电池单体310由非静置区域的温度下降至恒定的设定低温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如此,导致电池单体310静置的时间延长,进而造成较低的测试效率,且电池的产能也随之降低。
66.而在本技术中,降温组件40可以对置物腔11内的所有电池单元300进行降温,如此,使得置物腔11内的每个电池单体310的温度可以迅速下降到恒定的预设低温,从而能够缩短电池单体310静置的时间,测试时间缩短,电池的产能得到提升。
6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降温组件40包括至少两个降温件41,至少两个降温件41与多个电池单元300一一对应,每个降温件41被构造为用于和与之对应的电池单元300直接接触并降温。
68.具体地,降温件41可以为风机、降温管道或者其他降温结构。比如,降温件41为中空的盒状,其内具有降温腔,其上开设有与降温腔连通的进液口及出液口,冷却液由进液口流入,并从出液口流出。通过设置冷却液在降温腔内循环流动,也就是说,在具有冷却液流入至降温腔内的同时,亦具有冷却液流出降温腔,这样,在降温件41与电池单元300接触的过程中,冷却液能够带走电池单元300的热量,以对电池单元300进行降温处理。
69.又比如,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降温件41还可以包括盒体及降温管,盒体为中空结构,降温管设于盒体内,且盒体与电池单元300接触。冷却液由降温管的进口流入,并经降温管的出口流出。通过设置冷却液在降温管内循环流动,冷却液的冷量可依次经过降温管及盒体传递至电池单元300,并对电池单元300执行降温操作。
70.降温件41本身具有较低的温度,通过设置降温件41与电池单元300直接接触,使得降温件41上的冷量能够及时的传递至电池单元300上,从而有助于提升电池单元300的降温速度。而且,由于降温件41直接与电池单元300接触,则在降温件41与电池单元300之间不存在浪费冷量的中间元件,故在降温过程中还可节约冷量,降低能耗。
7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降温件41具有降温面,降温面被构造为用于与电池单元300面接触。
72.具体地,电池单元300具有与降温面接触并贴合的热传递面。降温面根据热传递面的形状进行设置,以能够与热传递面匹配。比如,若热传递面为平面,则降温面也可以设置为平面。若热传递面为圆弧凸面,则降温面为圆弧凹面,且圆弧凹面的弧度与圆弧凸面的弧度一致。
73.降温件41及托盘200均设于支撑件20上,且托盘200的底部与每个电池单元300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避让口210。也就是说,避让口210的数量与托盘200内电池单元300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托盘200放置于置物腔11内时,对应的避让口210与降温件41位置重叠,降温件41穿设于对应的避让口210内与对应的电池单元300面接触。
74.优选地,降温件41沿框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托盘200位于置物腔11内时,托盘200的长度方向与框体10的宽度方向y重合,托盘200的宽度方向与框体10的长度方向x重合。避让口210及电池单元300均沿托盘200的长度方向延伸,托盘200放置于置物腔11内时,降温件41能够穿设于对应的避让口210,且降温面能够沿电池单元300的长度方向对电池单元300进行降温。
75.通过设置降温面与电池单元300面接触,使得降温件41与电池单元300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助于提升冷量传递的效率,以使得电池单元300的温度能够迅速降低。
7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支撑件20包括支撑板21及突出设置于支撑板21上的至少两个凸起22;至少两个凸起22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且每相邻的两个凸起22与支撑板21
围设形成避位空间24,每个凸起22均被构造为用于支撑托盘200。
77.实际操作时,堆垛机的堆垛部件从托盘200的底部托住托盘200,并驱动托盘200进行位置的转移。而避位空间24的设置,可方便堆垛部件由托盘200的下方并位于避位空间24内对托盘200进行承托,以能够取放托盘200。
7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支撑件20还包括加强支腿23,加强支腿23支撑于支撑板21背向凸起22的一侧,并与框体10连接。
79.其中,加强支腿23可以为多个,所有的加强支腿23可以围绕支撑板21的周向设置,或者,也可以分布于支撑板21的两侧等等。
80.加强支腿23与支撑板21及框体1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粘接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连接。
81.通过设置加强支腿23,可以有效提升支撑件20的安装强度,以使得支撑件20能够稳定地支撑托盘200。
8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降温组件40包括至少两个降温件41,至少两个降温件41与至少两个凸起22一一对应,每个降温件41设于对应的凸起22远离支撑板21的端面。
83.其中,所有降温件41沿框体10的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所有凸起22沿框体10的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每个凸起22及每个降温件41均沿框体10的宽度方向y延伸,且每个降温件41的长度小于凸起22的长度,降温件41设于对应的凸起22的两端之间。托盘200放置于置物腔11内时,每个凸起22相对的两端均用于支撑托盘200,位于每个凸起22上的降温件41穿设于托盘200上对应的避让口210,并与对应的电池单元300接触。
84.在该种设计下,在将托盘200承托于凸起22的过程中,降温件41能够同时穿设于对应的避让口210并与对应的电池单元300接触,如此,能够降低降温件41与托盘200接触的操作难度,有助于提升托盘200的取放效率。进而,电池的产能也随之提升。
8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置物架100还包括配接于框体10上的灭火件70,灭火件70被构造为用于在置物腔11内的温度参数超过设定参数阈值时向置物腔11内喷射灭火剂。
86.其中,灭火件70可以为喷淋件,灭火器或者其他灭火装置。优选地,灭火件70为喷淋件,喷淋件喷射的为灭火剂为净水,净水取材方便且成本较低。
87.温度参数可以为人为感知的参数值,也可以为使用采集件60采集到的参数值。灭火件70的启动与关闭可以人工控制,也可以由控制器(图未示)控制。
88.若制冷组件30存在异常导致静置区域内温度过高时,电池单元300容易发生热失控甚至爆炸,并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89.而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灭火件70,当置物腔11内的温度参数超过设定参数阈值时(即表示电池单元300可能即将或者已经发生热失控),此时,通过控制灭火件70向置物腔11内喷射灭火剂,可有效避免电池单元300热失控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9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置物架100还包括配接于框体10的采集件60,采集件60被构造为用于采集置物腔11内的温度参数。
91.其中,采集件60可以为红外传感器、微波传感器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置物架100内设置显示器,采集件60与显示器电连接,采集件60将采集的温度参数发送至显示器,并显示于显示器上。工作人员可根据显示器上显示的温度参数判断是否需要启动灭火件7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置物架100内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采集件60及灭火件70
均电连接。采集件60将采集的温度参数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将温度参数与设定参数阈值进行比较,并在温度参数超过设定参数阈值时控制灭火件70向置物腔11内喷射灭火剂。
92.通过设置采集件60,采集温度参数的方式相较于人工感知的方式来说更灵敏,且精准度很高,从而有利于工作人员或者控制器能够更加精准地判断是否存在热失控,以便于及时作出应对。
9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置物架10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灭火件70及采集件60均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接收温度参数,并在温度参数超过设定参数阈值时控制灭火件70喷射灭火剂。
94.通过设置控制器,可实现置物腔11内温度的自动监控,且在置物腔11内温度异常时能够自动控制灭火件70启动。如此,减少了人工检测的麻烦,能够实现置物架100使用的自动化。
9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框体10内分隔形成有多个置物腔11,制冷组件30被构造为用于为各置物腔11制冷;降温组件40为多组并与全部置物腔11一一对应,每个降温组件40被构造为用于为位于对应的置物腔11内的所有电池单元300降温。
96.其中,所有的置物腔11可以呈矩阵式排布,或者,也可以成三角形排布,或者,还可以其他不规则形状的排布。
97.每个置物腔11用于容纳托盘200,优选地,每个置物腔11用于容纳一个托盘200。通过设置多个降温组件40及多个置物腔11,则置物架100上可以同时容纳多个托盘200,并对多个托盘200中的电池单元300进行静置,从而有助于提升测试效率,使得电池具有更高的产能。
9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有置物腔11呈矩阵式排布,且框体10的一侧面设有多个进出口16,多个进出口16与所有置物腔11一一对应并连通。
99.其中,为方便堆垛,成矩阵式排布后的框体10,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每排,以及在高度方向上的每列均具有多个置物腔11,而在框体10的宽度方向y上的每排仅具有一个置物腔11。
100.将所有置物腔11呈矩阵式排布的设置方式较为简单,便于提升置物架100的制造效率。此外,将框体10的一侧面设有多个进出口16,多个进出口16与所有置物腔11一一对应并连通,则堆垛机位于框体10设置进出口16的一侧便可对任意一个置物腔11内的托盘200进行取放,从而能够提升取放效率。
10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框体10中位于最下层的每个置物腔11中的支撑件20和其所在的置物腔11的腔底壁间隔设置并围合形成抬高通道17。
102.可以理解地,堆垛机的堆垛部件通过带动托盘200升降可以将托盘200运送至不同高度的置物腔11内。但是,堆垛部件具有下降极限位置,下降极限位置是指堆垛部件能够带动托盘200下降的极限位置,通常,该极限位置一般位于静置区域内安装置物架100的安装面(比如地面或者桌面)的上方,且距离安装面具有一定高度。
103.通过设置抬高通道17,使得框体10上位于最下层的每个置物腔11中的支撑件20距离安装面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位于堆垛部件的下降极限位置的上方或者与堆垛部件的下降极限位置平齐,这样,堆垛部件亦能够将托盘200放置于位于最下层的置物腔11内。
10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制冷组件30为至少一组,每组制冷组件30包括主风管
31及均与主风管31连通的多个支路风管32;在每组制冷组件30中,每个支路风管32被构造为用于将主风管31内的冷气输送至至少一个置物腔11内,不同的支路风管32用于向不同的置物腔11输送冷气。
105.其中,单个支路风管32可以仅能够向一个置物腔11内输送冷气,或者,单个支路风管32也可以向多个置物腔11内同时输送冷气,具体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106.制冷组件30可以为一组,也可以为多组,仅需保证在所有的制冷组件30的工作下,每个置物腔11内均能够保持恒定的预设低温即可。
107.通过设置主风管31及均与主风管31连通的多个支路风管32,制冷组件30能够向所有的置物腔11内输送冷气,以使得置物腔11内的温度满足静置的需求。
1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框体10为倒u形,且包括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及连接部分14,连接部分14连接于第一部分12与第二部分13之间,并与第一部分12及第二部分13共同围合形成消防通道15。
109.其中,第一部分12、第二部件及连接部分14内均被分隔形成多个置物腔11。
110.置物架100中还包括报警器,报警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当温度参数超过设定参数阈值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比如,报警信号可以为声信号,光信号等等。工作人员根据报警信号可以通过消防通道15逃离至安装区域,以避免造成人员伤亡。
1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相邻设置的两个置物腔11之间均设有一隔火板50。
112.其中,相邻设置的两个置物腔11是指相互之间不存在其他置物腔11的两个置物腔11。以置物腔11为上述矩阵排布为例,相邻设置的两个置物腔11可以是指沿框体10长度方向上相邻设置的两个置物腔11,也可以是沿框体10的高度方向z上相邻设置的两个置物腔11。
113.以图1为例,框体10的长度方向x为左右方向,框体10的高度方向z为上下方向,框体10的宽度方向y为前后方向为例,若单个置物腔11在其上侧、下侧、左侧及右侧均设置有与之相邻的置物腔11为例,则该置物腔11和其左侧的置物腔11之间,该置物腔11和其右侧的置物腔11之间,该置物腔11和其上侧的置物腔11之间,以及该置物腔11和其下侧的置物腔11之间均需要设置隔火板50。而为方便取放托盘200,与该置物腔11连通的进出口16一般设置于该置物腔11的前侧,该置物腔11的后侧若存在其他相邻设置的置物腔11,则可以选择设置或者不设置隔火板50,若该置物腔11的后侧具有其他相邻设置的置物腔11,则需要设置隔火板50。
114.隔火板50的设置,使得单个的置物腔11与相邻设置的置物腔11之间能够相互独立。当发生火情时,隔火板50可以将火情控制在置物腔11有限的空间内,以阻止火情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从而使得置物架100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115.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根据本技术中的一些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置物架100,置物架100包括框体10、支撑件20、制冷组件30及降温组件40,框体10内分隔形成有多个置物腔11,每个置物腔11用于放置容置有多个电池单元300的托盘200,制冷组件30被构造为用于为各置物腔11制冷,降温组件40为多组并与全部置物腔11一一对应,每个降温组件40被构造为用于为位于对应的置物腔11内的所有电池单元300降温。
116.在这样的置物架100中,每个降温组件40可以向位于对应的置物腔11内的所有电池单元300进行降温,以使得多个托盘200中的电池单元300可以进行静置,从而有助于提升
测试效率,使得电池具有更高的产能。
11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1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