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焚火炉的制作方法

2022-11-15 17:21: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焚火炉。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焚火炉较为笨重,且目前大部分的烧火炉都是一体成型的,在运输以及携带过程中非常的不方便,并且占空间。而部分便携式的焚火炉,结构过于简单,稳定性不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传统焚火炉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焚火炉,它尺寸更小,结构更为简单,更便于携带和使用,也更为安全。
5.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焚火炉,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包围板和第二包围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包围板和第二包围板的底部设置有焚烧板,所述焚烧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焚烧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接灰板。
8.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均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底板相抵。
9.可选地,所述第一包围板靠近第二包围板一侧,以及第二包围板靠近第一包围板一侧,均设置有排烟隔板,所述排烟隔板上设置有第一排烟孔;所述排烟隔板,与第一包围板和第二包围板之间构成排烟腔,所述第一排烟孔与排烟腔连通。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包围板和第二包围板上设置有第二排烟孔,所述第二排烟孔、第一排烟孔与排烟腔连通,且所述第二排烟孔和第一排烟孔错开设置。
11.可选地,所述排烟隔板上阵列设置有若干卡槽,所述焚烧板上阵列设置有若干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匹配设置。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均设置有第一架板梁,所述焚烧板架设于第一架板梁之间。
13.可选地,所述第一架板梁上设置有定位板,所述焚烧板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板与定位槽匹配设置。
14.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均设置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包围板和第二包围板均设置有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与第二插接槽匹配设置。
15.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均设置有提手槽,所述提手槽上设置有延伸板。
16.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均设置有进风孔。
17.有益效果
18.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针对传统焚火炉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焚火炉尺寸更小,结构更为简单,更便于携带和使用,也更为安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焚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焚火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24.实施例1
25.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焚火炉,包括底板100,所述底板100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包围板111和第二包围板112;所述第一支撑板101、第二支撑板102、第一包围板111和第二包围板112的底部设置有焚烧板109,所述焚烧板109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焚烧板109与底板100之间设置有接灰板103。
26.本实施例的一种焚火炉,区别于传统的焚火炉,尺寸更小,结构更为简单,更便于携带,且必要时,其结构可以实现简单拆卸,减小所占空间,具备灵活易用的特点。
27.本实施例区别于传统焚火炉,其底部设置有底板100,该底板100一方面可以作为找平层,以便于焚火炉的铺设,使得焚火炉整体可以设置于水平面上,以提升焚火炉设置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底板100可以作为隔绝层,进一步隔绝地面与炭火,尤其是可以在地面与接灰板103之间起到隔绝效果,进一步减少对地面的影响,防止火灾,且处理炉灰时,即使抽
走接灰板103,也不会导致炉灰洒落地面,提升了安全性和易用性。
28.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01、第二支撑板102、第一包围板111和第二包围板112相互围合而成焚烧炉的主体结构,使用时,在焚烧板109上放置木炭或木材等可燃物,第一支撑板101、第二支撑板102、第一包围板111和第二包围板112可以起到挡风的作用,以保证可燃物安全燃烧,焚烧板109上的通孔一方面可以排出炉灰,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通风作用,以满足燃烧的氧气需求。排出的炉灰落入接灰板103上,一种实施方式中,接灰板103可以抽出,以便于倾倒炉灰。
29.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101、第二支撑板102、第一包围板111、第二包围板112、焚烧板109、底板100以及接灰板103之间均可以通过简单的架设实现配合,以使得焚火炉整体可拆卸,有利于提升焚火炉的便利性。
30.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上均设置有支撑脚104,所述支撑脚104与所述底板100相抵。本实施例为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的一种实施方式,即通过在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上设置有支撑脚104,以进一步提升焚火炉整体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升焚烧板109与底板100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接灰板103的设置,也有利于焚烧板109的通风。
31.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包围板111靠近第二包围板112一侧,以及第二包围板112靠近第一包围板111一侧,均设置有排烟隔板105,所述排烟隔板105上设置有第一排烟孔;所述排烟隔板105,与第一包围板111和第二包围板112之间构成排烟腔,所述第一排烟孔与排烟腔连通。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排烟隔板105,以与第一包围板111和第二包围板112共同构成排烟腔,利用气流的效应使得烟气除了向上排出外,还可进入排烟腔内,以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使得焚烧炉的焚烧效果更好。
32.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包围板111和第二包围板112上设置有第二排烟孔,所述第二排烟孔、第一排烟孔与排烟腔连通,且所述第二排烟孔和第一排烟孔错开设置。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升焚火炉的排烟效果,在第一包围板111和第二包围板112上设置有第二排烟孔,烟气通过第一排烟孔进入排烟腔,并经过第二排烟孔排出,以实现排烟。
33.可想到的,第二排烟孔和第一排烟孔错开设置,可以避免气流直接贯穿第一排烟孔与第二排烟孔,从而提升焚火炉的防风效果。
34.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排烟隔板105上阵列设置有若干卡槽121,所述焚烧板109上阵列设置有若干卡块122,所述卡块122与卡槽121匹配设置。本实施例为排烟隔板105的一种设置方式,即利用,排烟隔板105上阵列设置有若干卡槽121,与焚烧板109上阵列设置有若干卡块122相互配合,实现排烟隔板105的稳固设置,防止倾倒。
35.实施例2
36.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焚火炉,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上均设置有第一架板梁106,所述焚烧板109架设于第一架板梁106之间。本实施例为焚烧板109的一种设置方式,将焚烧板109架设于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上设置的第一架板梁106上,方便地实现焚烧板109的装配,提升焚火炉的易用性。
37.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架板梁106上设置有定位板131,所述焚烧板109上设置有定位槽132,所述定位板131与定位槽132匹配设置。本实施例为焚烧板109
的一种固定方式,即通过第一架板梁106上的定位板131,以及焚烧板109上的定位槽132相互配合,实现焚烧板109快速、简便地固定。
38.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上均设置有第一插接槽141,所述第一包围板111和第二包围板112均设置有第二插接槽142,所述第一插接槽141与第二插接槽142匹配设置。本实施例为第一支撑板101、第二支撑板102、第一包围板111和第二包围板112之间的一种装配方式,即利用第一插接槽141与第二插接槽142的相互拼插,实现相互固定,有利于实现焚火炉主体的快速装配。
39.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上均设置有提手槽107,所述提手槽107上设置有延伸板108。本实施例中,为便于焚火炉的移动,在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上设置有提手槽107,以方便使用者抓握。同时,在提手槽107上设置有延伸板108,以提升抓握的舒适感。
40.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上均设置有进风孔。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上设置有进风孔,以进一步提升焚火炉的通风效果。
41.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